Abhidharmanyāyānusāraśāstra (Apidamo Shun Zheng Lilun)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Scroll 4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三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業品第四之十一
[0584a28] 如前所說果有五種。何等業有幾果。頌曰。
斷道有漏業 具足有五果
無漏業有四 謂唯除異熟
餘有漏善惡 亦四除離繫
餘無漏無記 三除前所除
[0584b04] 論曰。道能證斷及能斷惑得斷道名即無間 道。此道有二種。謂有漏無漏。有漏道業具 有五果。等流果者。謂自地中後等。若增諸相
似法。異熟果者。謂自地中斷道所招可愛異 熟。離繫果者。謂此道力。斷惑所證擇滅無 為。士用果者。謂道所牽俱有解脫所修及斷。
言俱有者。謂俱生法。言解脫者。謂無間生。即 解脫道。言所修者。謂未來修。斷謂擇滅。由道 力故彼得方起。增上果者。有如是說。謂離自
性餘有為法。唯除前生。有作是言。斷亦應 是道增上果。道增上力能證彼故。若爾何故 毘婆沙中。唯說欲界十隨眠斷。為苦法智忍
離繫士用果。曾不說是增上果耶。非由不說 便非彼果。以即彼文說苦法智。為苦法智忍 等流士用果。曾不說是增上果故。然實苦法
智是彼增上果。而不說者義極成故。此亦應 然舉士用果。理則已舉增上果故。非唯可生 是增上果。說非擇滅是心果故。離此更無餘
果義故。即斷道中無漏道業。唯有四果謂除 異熟。餘有漏善及不善業亦有四果謂除離 繫。異前斷道故說為餘。次後餘言例此應釋。
謂餘無漏及無記業。唯有三果除前所除。謂 除前所除異熟及離繫。已總分別諸業有果。 次辯果門業有果相。於中先辯善等三業。頌 曰。
善等於善等 初有四二三
中有二三四 後二三三果
[0584c02] 論曰。最後所說皆如次言。顯隨所應遍前門 義。且善不善無記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次第 對善不善無記。三法辯有果數後例應知。謂
初善業以善法為四果除異熟。以不善為二 果。謂士用及增上。以無記為三果除等流及 離繫。中不善業以善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
上。以不善為三果除異熟及離繫。以無記為 四果除離繫。等流果者。謂見苦所斷一切不 善業及見集所斷遍行不善業。以欲界中身
邊見品。諸無記法為等流故。後無記業以善 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不善為三果除 異熟及離繫。等流果者。謂身邊見品。諸無記
業以五部不善為等流故。以無記為三果如 不善。已辯三性當辯三世。頌曰。
過於三各四 現於未亦爾
現於現二果 未於未果三
[0584c18] 論曰。過去現在未來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所 應以過去等為果。別者謂過去業以三世法 各為四果除離繫。現在世業以未來為四果
如前說。以現在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未來 世業以未來為三果。除等流及離繫。不說後 業有前果者。前法定非後業果故。已辯三世 當辯諸地。頌曰。
同地有四果 異地二或三
[0584c26] 論曰。於諸地中隨何地業。以同地法為四果 除離繫。若是有漏以異地法為二果。謂士用 及增上。若是無漏以異地法為三果。除異熟
及離繫不墮界故。不遮等流。已辯諸地當辯 學等。頌曰。
學於三各三 無學一三二
非學非無學 有二二五果
[0585a04] 論曰。學等三業一一為因。如其次第各以三 法為果。別者謂學業以學法為三果。除異熟 及離繫。以無學法為三亦爾。以非二為三果。
除異熟及等流。無學業以學法為一果謂增 上。理應言二謂加等流。以無學為三果。除異 熟及離繫。以非二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非
二業以學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無學 法為二亦爾。以非二為五果已辯學等當辯 見所斷等。頌曰。
見所斷業等 一一各於三
初有三四一 中二四三果
後有一二四 皆如次應知
[0585a16] 論曰。見所斷等三業如次。一一為因各以三 法為果。別者初見所斷業。以見所斷法為三 果。除異熟及離繫。以修所斷法為四果除離
繫。以非所斷法為一果。謂增上。中修所斷 業以見所斷法為二果。謂士用及增上。以修 所斷。法為四果除離繫。以非所斷法為三
果。除異熟及等流。後非所斷業以見所斷法 為一果。謂增上。以修所斷法為二果。謂士用 及增上。以非所斷法為四果除異熟。皆如次
者隨其所應遍上諸門。略法應爾因辯諸業 應復問言。如本論中所說三業。謂應作業不 應作業。及非應作非不應作業。其相云何。頌 曰。
染業不應作 有說亦壞軌
應作業翻此 俱相違第三
[0585b02] 論曰。有說染污身語意業名不應作。以從非 理作意生故。有餘師言。諸壞軌則身語意業。 設是不染亦不應作。由彼不合世軌則故。謂
諸無覆無記身業。若住若行若飲食等。諸有 不合世俗禮儀。皆說名為壞軌身業。諸有無 覆無記語業。壞形言時及作者等。但有不合
世俗禮儀皆說名為壞軌。語業等起前二思 名壞軌。意業此及染業名不應作。應作業者 與此相翻。俱違前二是第三業。若依世俗後
亦可然。若就勝義前說為善。謂唯善業名為 應作。唯諸染業名不應作。無覆無記身語意 業。名非應作非不應作。然非一切不應作
業皆惡行攝。唯有不善是惡性故得惡行名。 以招愛果名為妙行。招非愛果名為惡行。有 覆無記雖是不應作而非惡行攝。由此所行
決定不能招愛非愛果故。今於此中復應思 擇。為由一業但引一生。為引多生。又為一生 但一業引。為多業引。頌曰。
一業引一生 多業能圓滿
[0585b21] 論曰。若依正理應決定說。但由一業唯引一 生。此一生言顯眾同分。以得同分方說名生。 若說一生由多業引。或說一業能引多生。如
是二言於理何失。且初有失。謂一生中前業 果終後業果起。業果別故應有死生。或應多 生無死生。理業果終起如一生故。二俱有過。
一本有中應有眾多死生有故。或應乃至無 餘涅槃中間永無死及生故。何緣定限一趣處 中。有異業果生便有生死。有異業果起而無
死生。一業果終餘業果起。理定應立有死有 生。又許一生定為多種造作增長業所引故。 則應決定無中夭者。或應不受果而永棄彼
業。然先已說先說者何。謂理必無時分定業。 所感異熟轉餘時受。又理必無時分定業非 造作增長必受異熟故。若謂有生由定不定
多種業引。或復有生唯為多種。定業所引故 有中夭。及有盡壽此亦不然。時分果業定不 定受無決定故。若有一類中年老年時分果
業決定應受嬰孩童子少年果業。不定受者 彼復如何。理必無容離前有後。或應前位所 有果業必是定受定受果故。然於此中無決
定理。令前位業決定受果。令後位業受果不 定。故無一生多業所引。後亦有失一業引多 生時分定業應成雜亂故。此無雜亂如先已
辯。故無一業能引多生。若爾何緣尊者無滅 自言。我憶昔於一時於殊勝福田一施食異 熟。從茲七返生三十三天。七生人中為轉輪
聖帝。最後生在大釋迦家。豐足珍財多受快 樂。毘婆沙者已釋此言。一施食為依起多勝 思願。能引位別多異熟生。故作如是言。一施
食異熟。不應異熟能復感生。但為顯依一施 食境。起多思願所招異熟分位差別故作是 言。或顯初基故作是說。彼由一業感一生中
大貴多財及宿生智。乘斯更造感餘生福。如 是展轉至最後身。生富貴家得究竟果。如 有緣一迦栗沙鉢拏。方便勤求息利成千倍。
言我本由一迦栗沙鉢拏。遂至今時成大富 貴。是故一業唯引一生。雖言一生由一業引。 而許圓滿由多業成。譬如畫師先以一色圖
其形狀後填眾彩。今於此中一色所喻為一 類業。為一剎那。若喻一類違此宗理。以非一 業引一生。言可約一類類必多故。多引一生
不應理故。若言一色喻一剎那。非一剎那能 圖形狀。即所立喻於證無能。今見此中喻一 類業。如何引業約類得成引一趣業有眾
多故。此言意顯一類業中唯一剎那引眾同 分同類異類。多剎那業能為圓滿故。說為多 故如一色先圖形狀。後填眾彩此言應理。是
故雖有同稟人身。而於其中有具支體諸根 形量色力莊嚴。或有於前多缺減者。為但由 業能引滿生。不爾一切業一果法勢力強故。
亦引滿生與此相違能滿非引。如是二類其 體是何。頌曰。
二無心定得 不能引餘通
[0586a17] 論曰。二無心定雖有異熟。而無勢力引眾同 分。以與諸業非俱有故。一切不善善有漏得。 亦無勢力引眾同分。以與諸業非一果故。諸
餘不善善有漏法。皆容通二謂引及滿。薄伽 梵說重障有三。謂業障煩惱障異熟障。如是 三障其體是何。頌曰。
三障無間業 及數行煩惱
并一切惡趣 北洲無想天
[0586a25] 論曰。業障體者。謂五無間。一者害母。二者害 父。三者害阿羅漢。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惡心 出佛身血。煩惱障體者。謂數行煩惱下品煩
惱。若有數行雖欲伏除難得其便。由彼展轉 令上品生。難可伏除故亦名障。上品煩惱若 不數行。對治道生易得其便。雖極猛利而非
障攝。雖住欲界具縛有情。平等皆成一切煩 惱。而現行別為障不同。故煩惱中隨品上下。 但數行者名煩惱障。異熟障體者。謂三惡趣
全及善趣一分。即北洲無想。何故名障能障 聖道。及道資糧并離染故。非唯無間是業障 體。所有定業能障見諦一切皆應是業障攝。
謂有諸業造作增長。能感惡趣卵生濕生。女 身人天第八有等。并感大梵順後受業或色 無色一處二生。有此皆無入見諦理。何緣不
說是業障收見。此類中有非定故。謂於如是 業種類中。皆有強緣可令迴轉。不障聖道及 道資糧故。於此中雖有少業不可轉者不立
為障。無間種類皆不可轉故。唯於此立為業 障。毘婆沙說此五因緣。易見易知說為業障。 謂處趣生果及補特伽羅。處謂此五定以母
等為起處故。趣謂此五定以地獄為所趣故。 生謂此五定無間生感異熟故。果謂此五決 定能招非愛果故。補特伽羅謂此五逆依行
重惑補特伽羅。共了此人能害母等。餘業 不爾不立為障。餘障廢立如應當知。此三障 中煩惱最重。以能發業業感果故。有餘師
言。煩惱與業二障皆最重。以有此者第二生 中亦不可治故。無間何義。此無間業於無間 生必受果故。無餘生果業能隔故。有說造逆
補特伽羅。從此命終定墮地獄中無間隔故 名無間。彼有無間得無間名與無間法合故 名無間。如與沙門合故名沙門。三障應知何 趣中有。頌曰。
三洲有無間 非餘扇 [打-丁+虎] 等
少恩少羞恥 除障通五趣
[0586c03] 論曰。非一切障諸趣皆有。且無間業唯人三 洲。非北俱盧餘趣餘界。於三洲內唯女及男。 非扇 [打-丁+虎]
等如無惡戒。有說父母於彼少恩彼 於父母少羞恥故。謂彼父母生不具身愛念。 又微故言恩少彼於父母慚愧亦微。要壞重 慚愧方觸無間罪。然上座言彼扇
[打-丁+虎] 等若害 母等亦成無間。彼愚癡類作不應作業。豈容 乘此生覩史多天。豈但有人作不應作不。生 彼天處。即定生地獄故。雖徵責而詞乖理。
都無思慮闇發此言。又彼自徵傍生趣等。亦 害父母何非無間。便自釋言覺慧劣故。想變 壞故。慈愛薄故。豈不此因於扇 [打-丁+虎] 等亦容得
有故無無間。設許彼類有無間罪。非上座說 令少信知故。我所宗於理為善。若有人害非 人父母。亦不成逆罪少恩羞恥故。謂彼於子
無如人恩子於彼無如人慚愧。已辯業障唯 人三洲。餘障應知五趣皆有然煩惱障遍一 切處。若異熟障全三惡趣。人唯北洲。天唯無 想。豈不三洲處扇
[打-丁+虎] 等身非聖道器故異熟 障攝。無如是理。以於彼生引業所牽同分相 續。可成男等為聖道器唯三惡趣。無想北洲
決定無容證聖道義。故唯於彼立異熟障。有 說彼處唯屬異生。餘處皆容與聖者共故不 說是異熟障攝。於前所辯三重障中。說五無
間為業障體。五無間業其體是何。且上座言 三業為體。身業語業一一獨能招異熟果。理 難成故以但意業所作事重故。許能感殊勝
異熟。此極疎怳。疎怳者何汝已許思依身語 轉名身語業。今許意業為無間體。便應暫起 欲造逆思即成無間。又言意業所作事重許
感殊勝異熟果者。此唯妄許違自宗故。謂若 有思動發身語。此思可說所作事重然彼不 可說為意業。以依身語二門轉故。若思不能
動發身語彼許是意業。然所作非重寧說意 業所作事重。若謂動發身語二思是意業思 所作重事故。說意業所作重者此亦非理。事
非重故唯思不成身語二業。意業引彼事重 豈成所作事重。言顯動發身語故所作重非 意業思。若觀果思所作重故。亦說意業所作
重者。意業前思能引意業果。果事重故亦應 名事重。如是則應有大過失。又非意業與身 語思。因果性故共感異熟。勿彼意業與彼前
思亦因果故同感異熟。如是則應有非愛過。 又彼先說證此因。言身業語業獨招異熟難 成故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