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ācāryabhūmiśāstra (Yujia Shi Di Lun) 瑜伽師地論
Scroll 8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八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四
[0793a09] 復次嗢拕南曰。
二智并其事 樂等行轉變
請無請說經 涅槃有二種
[0793a12] 智有二種。一者正智。二者邪智。此中正智 依有事生。邪智亦爾。雖此二智俱依有事。 然正智如實取事。邪智邪分別不如實取
事。由有正教如理作意為前行故。於所 知境正智得生。由有邪教非理作意為前 行故。於所知境邪智得生。非正智生壞所 知境。但於此境捨於邪執而起正智。如
闇中色。明燈生時不壞此色。但能照了。當 知此義亦復如是。
[0793a21] 復次隨順樂受諸行與無常相共相應故。 若至苦位爾時說名損惱迫迮。若至不苦 不樂位。爾時方於行苦名苦迫迮。若不至
彼位。便應畢竟唯順樂受勿至餘位。又生 老等法所隨諸行皆悉是苦。彼若至疾病位。 說名損惱迫迮。若至生等苦位。名苦迫迮。
若不至彼位。於諸行中生等苦因之所隨 逐。勿至果位。又本性諸行眾緣生故。不得 自在。亦無宰主。若有宰主。彼一切行雖性
無常。應隨所樂流轉不絕或不令生。廣說 乃至於死。
[0793b03] 復次有二種契經。一因請而說。二不因請 說。因請說者。謂若有補特伽羅由此諸行 相教而調伏者。因彼請故。為轉如是諸行
相教。不因請說者。謂若於彼多百眾中。以 無量門作美妙說。或為大師近住弟子阿難 陀等。作如是說。為令正法得久住故。
[0793b09] 復次當知由三分故。攝受圓滿涅槃。一由 隨順教授故。二由正觀察一切行故。三 由永斷一切煩惱故。隨順教授者。謂記說
教誡神變所攝。如來隨欲記說彼心。由自 定意以三行相遍照他心。若展轉久遠滅 心。若無間滅心。若於現在所緣轉心。從定 起已隨念分別思惟定內所受他心。如
其所受即如是記。汝有如是心。謂久遠滅 者。如是意。謂無間滅者。如是識。謂現在者 此據種類不據剎那。即以如是記說神變
為依止故。於其三處而為教誡。一於行處 現前境界。開許如理作意。遮止不如理作 意。二於住處遮止不正尋思。開許正尋思。
三於止觀勤修行處。開許令斷未斷諸行。 及令煩惱永得離繫而證涅槃。如是宣說 令從三處諸隨煩惱心得清淨。謂從行處 住處依處。又正觀察過去未來現在諸行。名
正觀察。一切諸行又有三漏。三漏為先而 有欲害。欲害為先而有尋思熱惱。尋思熱 惱為先而有追求憂惱。如是一切皆永斷。 故說名永斷一切煩惱。如是 安
住心善解 脫無相樂住。無恐怖時於現法中名入圓 滿般涅槃數。又依三法依止自義。名住 歸依。依止他義名住洲渚。何者為三。一
依內如理作意為先法隨法行。二依佛聽 聞所說正法。三依親近正法內善士。不依 親近餘正法外一切外道諸不善士。如是三 法當知顯示人中四種多所作法。謂親近善
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復由三 緣及五種相當知證得彼分涅槃。何等三 緣。一遍知苦故。二深見一切隨順苦行諸
過患故。三超過愁等一切苦故。云何五相。 一知苦種類相交涉時發生愁等。是名於 彼遍知自性。二知有種子彼法得生。是 名於彼遍知因性。三知自所行所知境界。
是名於彼遍知緣性。四隨觀執著我所及 我皆是能順眾苦諸行。是名於彼遍知行 性。五隨觀三世欲界所繫諸行過患。能斷一 切愁等諸苦。當知由此三緣五相。獲得如
是彼分涅槃。由可愛事無常轉變悲傷心 慼故。名為愁。由彼發言咨嗟歔欷故。名為 歎。因此拊膺故。名為苦。內懷冤結故。名
為憂。因茲迷亂故。名為惱。又以喪失財 寶無病親戚等事隨一現前創生憂惱。說名 為愁。由依此故次乃發言哀吟悲冤。舉 身煩熱名歎。苦位過此愁歎。身煩熱已內
燒外靜心猶未平。說名憂位。過初日已或 二三五十日夜月由彼因緣意尚未寧。說名 為惱。
[0793c29] 復次嗢拕南曰。
諍芽見大染 一趣學四怖
善說惡說中 宿住念差別
[0794a03] 由四因緣如來不與世間迷執共為怨諍。 然彼世間起邪分別謂為怨諍。何等為四。 一者宣說道理義故。二者宣說真實義故。
三者宣說利益義故。四者有時隨世轉故。 此中如來依四道理宣說正法如前。所謂 觀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理。法爾道理。由
此如來名法語者。如來終不故往他所求 興諍事。所以者何。由諸世間違返他義謂 為自義故興諍論。如來乃以一切他義即 為自義故。無所諍。唯除哀愍令其得義
故。往他所為說正法。而諸邪執愚癡世間 顛倒妄謂自義我義。而有差別故。興我 諍。由此因緣當知如來名道理語者。又復 如來名真實語者。謂若世間諸聰敏者共許
為有。如來於彼亦說為有。謂一切行皆是無 常。若於世間諸聰敏者共許為無。如來於 彼亦說為無。謂一切行皆是常住。又復如來
名利益語者。謂諸世間有盲冥者。自於世 法不能了知。如來於彼自現等覺而為開 闡。又復如來或時隨順世間而轉。謂阿死羅 摩登祇等依少事業以自存活。然諸世人為
彼假立大富大財大食名想。如彼世人假 立名想。如來隨彼亦如是說。又如一事於 一國土假立名想。於餘國土即於此事立 餘名想。如來隨彼亦如是說。若懷怨諍而
興怨諍。則不得名道理語者。真實語者。利 益語者。隨世轉者。由具如是四種因緣。是 故當知如來無諍。又佛世尊自然觀察所應
作義。雖無請問而自宣揚現等覺法。能以 稱當名句文身。施設建立諸法差別。廣說 如前攝異門分。如是當知乃至說名平等 開示。
[0794b06] 復次一因二緣令後有芽當得生長。謂五 品行中煩惱種子所隨逐識。說名為因。與 因相似四種識住。說名為緣。又由憙貪滋
潤其識。令於彼彼當受生處結生相續。感 薩迦耶。亦名為緣。此中有一由四識住攝 受所依由憙貪故。於現法中新新造集及 以增長。彼於後時成阿羅漢。令識種子悉
皆腐敗。一切有芽永不得生。又復有一具 一切縛。勤修正行欣樂涅槃。遍於一切諸 受生處。起厭逆想。彼具縛故種子不壞。識
住和合。然於諸有起厭逆想故無憙貪。彼 由如是修正行故。於現法中堪般涅槃。其 後有芽亦不得生。又復有一住於學地 得不還果。唯有非想非非想處諸行為餘。
於有頂定具足安住。彼識種子猶未一切悉 皆滅盡。然於識住能遍了知能遍通達。彼 由忘念增上力故。上地貪愛猶殘少分。是 不還者。當來下地一切有芽不復更生。與
此相違當知一切諸後有芽皆得生長。
[0794b25] 復次雜染有二。一見雜染。二餘煩惱雜染。 見雜染者。謂於諸行計我我所邪執而轉 薩迦耶見。由此見故或執諸行以為實我。
或執諸行為實我所。復有所餘。此為根本 諸外見趣其餘貪等所有煩惱。當知是名第 二雜染。又見雜染得解脫時。亦能於餘畢 竟解脫。非餘雜染得解脫時即能解脫諸
見雜染。所以者何。由生此者依世間道。乃 至能離無所有處所有貪欲。於諸下地其餘 煩惱心得解脫。而未能脫薩迦耶見。由此
見故。於下上地所有諸行和雜自體。不觀 差別。總計為我。或計我所。由此因緣雖 昇有頂。而復退還。若於如是一切自體。遍
知為苦。由出世道先斷一切薩迦耶見。後 能永斷所餘煩惱。由此因緣無復退轉。是 故當知唯見雜染是大雜染。
[0794c11] 復次應知由三 種相道名一趣。謂於異生地以五行相。觀 察諸行五處差別。即此觀察於二時中修治 令淨。謂於行向學地及無學地。云何名為
五種行相觀察諸行。一者觀察諸行自性。二 者觀察諸行因緣。三者觀察雜染因緣。四 者觀察清淨因緣。五者觀察清淨。
[0794c18] 復次應知於異生位先於五處得善巧已 後。於學位即於如是五種處所。更以五種 差別行相審諦觀察。能令獲得速疾通慧。
何等名為五種行相。謂觀察諸行。諸行因 緣。雜染因緣。清淨因緣。滅寂靜故。趣向清 淨道出離故。諸行種種眾多性故。各自種子 所生起故。各待餘緣所生起故。
[0794c25] 復次應知由四因緣。於二處所發生恐怖 能為障礙。何等為四。一者若於此位生起。 二者若依此法生起。三者若彼如是生起。
四者若彼行相生起。位生起者。謂於非聖 位中。生起於諸聖諦。未得善巧。又此非聖 於五處所亦未善巧。依生起者。謂於諸行
起邪行相。計我我所薩迦耶見為依生起。 如是生起者。謂由二種諸行變壞差別生 起。一由異緣所變壞故。二由自心起邪分 別而變壞故。行相生起者。謂於所愛慮恐
未來當變壞故。生恐怖行相。於正變壞 生損惱行相。即於所愛已變壞中。欣彼重 生起顧戀行相。又於涅槃分別自體永變 壞故。起怖畏行相。如是行相差別轉時。於
愛樂聖教及愛樂涅槃。能為障礙。又由二 種門於所緣境自所行處。我我所執差別而 轉。謂推求故。及領受故。即見及受。
[0795a13] 復次由三種相。善說法者惡說法者。於等事 中宿住隨念。當知染淨有其差別。何等為 三。謂惡說法者宿住隨念。於彼諸行自相
共相不如實知。便於諸行或全計常。或一 分常或計非常。或計無因。善說法者宿住隨 念。如實知故無邪分別。是名第一二念差
別。又惡說法者。隨依何定發宿住念。不 能如實了知是苦。便生愛味。由愛味故。 於過去行深生顧戀。於未來行深生欣樂。 於現在行不能修行厭離欲滅。善說法者。
當知一切與彼相違。是名第二二念差別。 又惡說法者。如是邪行四種雜染所雜染 故。能感後有。何等名為四種雜染。一業雜
染。二見我慢纏雜染。三愛纏雜染。四彼隨眠 雜染。若諸新業造作增長。若諸故業數數觸 已而不變吐。是名業雜染。若於諸行邪分
別起薩迦耶見。於他有情以諸沙門婆羅 門等與己挍量。謂自為勝或等或劣。是名 見我慢纏雜染。於內於外所起貪欲。於愛 行中應知其相。是名愛纏雜染。於相續中
見我慢愛三品麁重常所隨逐。是名彼隨眠 雜染。如是四種總攝為二。謂業煩惱。煩惱 復二。纏及隨眠。於諸行中先起邪執後生
貪著。由此二種增上力故。雖復有餘煩惱 雜染。而但取此。爾所煩惱於諸行中不挍 量他。自起邪執。說名為見。挍量於他。說名
我慢。如是邪執是無明品。由此為先發起 貪著。名為愛品。由此二種根本煩惱。於生 死中流轉不絕。若善說法毘奈耶中正修行
者。能斷如是四種雜染。於現法中能般涅 槃。又由此故能住究竟圓滿涅槃。若不爾 者尚不能住彼分涅槃。何況究竟。是名第 三二念差別。又於此中見及我慢。說名高
視。愛說名烟。何以故。於諸行中為見我慢 所覆障者。不如實知其性弊劣諸行體相。 於人天身及彼眾具。謂為高勝。是故彼二說
名高視。愛猶如烟令心擾亂不得安隱。是 故名烟。
[0795b22] 復次嗢拕南曰。
無厭患無欲 無亂問記相
障希奇無因 毀純染俱後
[0795b25] 有二信者。而非稱當信者所作。何等為二。 一在家信者。信有涅槃及一切行是無常 性。然於諸行不觀過患不厭離住。不知
出離而受用之。二捨離家法趣於非家有 淨信者。彼於涅槃不能安住猛利樂欲。 不用此欲為所依止。常勤修習所有善法。 於現法中不般涅槃。與此相違應知稱當
信者所作。
[0795c04] 復次於內法中略有二種具聰明者。若有 淨信或諸外道來請問時能無亂記。謂依中 道。於諸行中問生滅時。不增有情不減
實事。唯於諸行安立生滅不亂而記。若立 有情有生有滅。是名一邊。謂增益邊。若立 生滅都無所有。是第二邊。謂損減邊。唯於
諸行安立生滅。是名中道遠離二邊。是故 若能如是記別。為善記別。如來所讚。或復 有言。何因緣故乃於沙門喬答摩所修習 梵行。若得此問應如前說。遠離增益損
減二邊。依中道記名不亂記。若謂有情修 習染淨。是名一邊。謂增益邊。若謂一切都 無修習。是第二邊。謂損減邊。若為諸行厭
離欲滅而修習者。是名中道遠離二邊。是 故此記名不亂記。名為善記。當知此記諸 佛所讚。
[0795c20] 復次法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此中有 為是無常性。三有為相施設可得。一生。二 滅。三住異性。如是三相依二種行流轉安
立。一依生身展轉流轉。二依剎那展轉流 轉。依初流轉者。謂於彼彼有情眾同分中。 初生名生。終沒名滅。於二中間嬰孩等位
立住異性。乃至壽住說名為住。諸位後後轉 變差別。名住異性。依後流轉者。謂彼諸行 剎那剎那新新而生。說名為生。生剎那後不
住名滅。唯生剎那住故名住。異性有二。一 異性異性。二轉變異性。異性異性者。謂諸行 相似相續而轉。轉變異性者。謂不相似相續
而轉。非此異性離住相外別體可得。是故 二種總攝為一。施設一相。與此相違應知 常住無為三相。
[0796a06] 復次應知修集涅槃資糧略有三障。一者 依廣事業財寶具足多行放逸。二者無善 知識方便曉喻。三者未聞正法未得正法。
忽遇死緣非時夭沒。與此相違當知無障。 亦有三種。又諸聖者將欲終時。略有二種聖 者之相。謂臨終時諸根澄淨蒙佛所記。由 三種相佛為過世一切聖者記別。聖性種
性。滿故但記物類。我已了知法及隨法者。 法謂正見前行聖道言。隨法者。謂依彼法 聽聞他音如理作意。又我未曾惱亂正法 所依處者。謂為此義如來告命。及為此義
有所宣說。乃至為令諸漏永盡。彼由此故 已得盡漏。
[0796a18] 復次諸佛如來略有二種甚希奇 法。謂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長。速於聖 教令得悟入。謂大師相。或法教相。或已證
得第一德相。普於十方美妙聲稱廣大讚 頌無不遍滿。又能除遣說無因論及惡因 論。攝受一切說正因論。所以者何。說無因 論及惡因論。尚非欲往人天善趣及樂解
脫諸聰慧者勝解依處。況是其餘。當所趣 入說正因論。當知其相與彼相違。大師相 者。謂薄伽梵是真如來應正等覺乃至世尊。
廣釋如前攝異門分。法教相者。謂說正法 初中後善。乃至廣說。當知亦如攝異門分。 證得第一德相者。謂於一切此世他世自
然通達。現等正覺。乃至廣說。此中欲界說名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