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ahāyānasaṅgrāhabhāṣya (She Dacheng Lun Shi) 攝大乘論釋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攝大乘論釋卷第九
世親菩薩

天竺三藏真諦

因果第四

因果第一

[0212c26] 十一因果成立 三相四次修習差別 對治十功德十一

[0212c29] 如此云何

[0213a01] 唯識故云如此方便見道修道究竟 云何廣說
所得開顯易見

[0213a05] 六波羅蜜尸羅羼提 般羅若波羅蜜

[0213a06] 因果六度因果 六度六度

[0213a09] 云何六波羅蜜唯識云何 波羅蜜唯識

[0213a10] 雖說六度 因果釋義六度 六度六度
唯識六度唯識第一 喜樂財物自身 功德由此不得唯識
唯識第二身口意業由此不得唯識 唯識第三不能輕慢毀辱
由此不得唯識 唯識第四修行 不見功德由此
唯識精進精進唯識 第五世間希有 散亂因緣功德由此不得唯識
定能唯識第六 見聞覺知如實世間戲論修學不了義經由此不得
智慧智慧唯識

[0213a29] 正法諸菩薩

[0213a29] 依正 修行成立唯識依正法外二乘 外道世間無有
正法因之能立因人二乘 菩薩菩薩行唯識

[0213b05] 不著乃至如理簡擇諸法 唯識

[0213b06] 布施乃至 六度

[0213b08] 依止六波羅蜜菩薩唯識 清淨信樂六波羅蜜

[0213b09] 六度唯識菩薩 清淨信樂六波羅蜜六度正教 中心無疑名為
名為信樂因緣故稱清淨無著清淨波羅蜜相違 清淨自身波羅蜜果報報恩
清淨波羅蜜雜染 方便無分別清淨 波羅蜜迴向清淨六度
生長求得大菩提一一波羅蜜清淨信樂清淨信樂 見地聖人信樂
異地信樂清淨清淨信樂 奢摩他毘鉢舍那真如得無分別智 無分別信樂清淨

[0213b25] 正法諸菩薩不著 壞心懶惰散亂不住常行一心如理
諸法唯識依止六波羅蜜 唯識清淨信樂 是故中間六波羅蜜加行

[0213c02] 唯識是故 究竟中間假設其中 功用修行六度六度自然滿足何以

[0213c05] 信樂正說隨喜思惟

[0213c06] 如來正說六度相應甚深難解信樂無疑由此信樂無不 無窮功德由此
不行如此信樂何人諸佛如來 究竟波羅蜜勝人 勝人深心隨喜由此隨喜
無不眾生平等清淨信樂 由此得無不行 大乘法門六度十二部阿含
聞思修數數思惟聞慧思惟圓滿思慧思惟所聞心得入理修慧 由此 思惟無不

[0213c19] 休息修習六波羅蜜究竟 滿

[0213c20] 由此思惟菩薩放逸 修習六度究竟圓滿 六度具足清淨清淨
云何次長

[0213c25] 中說

修習白法  
菩薩  甚深廣大

[0213c28] 修習白法

[0213c28] 願行 生長資糧 四十清淨
白法信根精進定根 即是一闡提 聲聞獨覺四德
白法資糧圓滿何所

[0214a06]

[0214a06] 樂受廣大甚深難受難行名利不息上品
在此由此境界必得清淨

[0214a11] 菩薩甚深廣大

[0214a11] 大乘 菩薩境界大乘菩薩 中有別境一法無我甚深
定名廣大 菩薩清淨由此思惟菩薩清淨 第二

[0214a17]

分別  得無
清淨  清淨意地

[0214a20] 分別

[0214a20] 菩薩大乘 乃至甚深廣大皆是分別如此 名為思惟思惟菩薩清淨菩薩 為何所得

[0214a24] 得無

[0214a24] 菩薩一切法 分別外境外境不成分別不成菩薩內外無所有即是
即是清淨清淨體性云何 第三

[0214a29] 清淨

[0214a29] 即是無分別 佛性 無疑樂清虛妄 清淨

[0214b04] 清淨意地

[0214b04] 清淨 清淨菩薩無分別智 清淨
淨意清淨云何

[0214b08]

菩薩  前後諸佛
已知菩提  難易

[0214b11] 菩薩前後諸佛

[0214b11] 清淨 二種寂靜明了 見佛修道菩薩為何所見
佛性思惟法身證法 比智見法證智見法 功德

[0214b18] 已知菩提難易

[0214b18] 清淨明了無上菩提已近 四十是故正方便所以 由此成就資糧境界思惟體性
顯現

成立第二

[0214b24] 何故波羅蜜唯有

[0214b24] 何故不增不減

[0214b26] 安立對治一切 生起隨順成熟一切眾生依止

[0214b28] 波羅蜜為此三義為生佛法成熟眾生現在自得利益生起佛法成熟眾生
來得利益現在 何以不須功用 不復現在自利
未來世具足佛法成熟 眾生利益

[0214c07] 對治發行因故波羅 發行貪著財物室家

[0214c08] 貪著財物貪著室家因此貪著 不能修行

[0214c11] 修行對治退因故 精進波羅蜜

[0214c12] 能行 不忍受苦戒心退能忍 勤修一切忍心退
對治退二度

[0214c16] 退生死眾生違逆苦事

[0214c17] 不得生死眾生菩薩 菩薩身苦事不能 苦事瞋心即是退

[0214c20] 長時善法加行

[0214c20] 精進 久遠一切眾生慈悲心愛惜自身不見修行功德
不能精進即是 懶惰即是退

[0214c25] 起發不退對治 因故定慧波羅蜜 散亂

[0214c27] 散亂靜心 正解

[0214c29] 是故對治波羅蜜 一切佛法生起

[0215a01] 六度 生長佛法

[0215a03] 波羅蜜散亂

[0215a03] 散亂棄捨遠離貪著不能棄捨貪瞋癡
十惡不能遠離瞋恚不能 煩惱不能由此 對治散亂
復次五蓋 正定睡眠 對治
散亂不決散亂定心 一境正定不見 以定對治

[0215a15] 波羅蜜散亂依止 散亂如實諸法真理一切如來 生起是故一切佛法生起
波羅蜜隨順成熟一切眾生依止 施波羅蜜利益眾生戒波羅蜜 眾生忍波羅蜜毀辱
報怨精進波羅蜜善根由此利益一切眾生調伏 寂靜寂靜寂靜解脫
定慧波羅蜜由此六度菩薩眾生

[0215a25] 二義一如名教

[0215a27] 成熟是故隨順成熟一切 依止波羅蜜如此是故 成立波羅蜜

第三

[0215b02] 六波羅蜜云何可見

[0215b02] 何故 如此世間二乘菩薩六行 不明菩薩所行六波羅蜜云何得知 波羅蜜波羅蜜是故波羅蜜

[0215b06] 最勝六波羅蜜 依止依止無上菩提

[0215b07] 依止世間二乘不依 無上菩提菩薩行依止無上 菩提心依止菩薩所行六度


[0215b12] 品類一一波羅蜜 菩薩修行

[0215b13] 緣事 不等世間二乘無有能行具足 品類內外菩薩行
品類品類菩薩所行六度

[0215b18] 行事安樂利益一切眾生 菩薩所行二事

[0215b19] 行事菩薩行六度為生 眾生現在未來世根性眾生 三乘道果世間二乘安樂
自身不成何況安樂利益眾生 行事菩薩所行六度

[0215b25] 方便無分別智菩薩所行 皆是無分別智

[0215b26] 便三輪清淨菩薩方便三輪 即是無分別智菩薩由此不分
財物世間二乘不能三輪 分別是故我愛財物不能平等 方便菩薩所行六度三輪
眾生時分三輪過失分別精進三輪眾生高下事用分別三輪 眾生分別般若三輪境智 生分

[0215c07] 迴向迴向無上菩提菩薩 所行決定一切智

[0215c08] 以此施與一切 六道眾生眾生財物 無上菩提迴向得無
施行無有迴向世間二乘迴向迴向菩薩所行 六度

[0215c15] 清淨二障無餘菩薩所行二障乃至

[0215c17] 二種清淨清淨 清淨二障 清淨地前初地
智障名分分清即是因位佛果六度圓滿分清即是

[0215c23] 即是波羅蜜波羅蜜即是

[0215c23] 何所波羅蜜

[0215c26] 波羅蜜

[0215c26] 依止 等等六度但是 波羅蜜

[0215c29] 波羅蜜

[0215c29] 依止 等等

[0216a02] 波羅蜜

[0216a02] 依止 等等

[0216a04] 波羅蜜

[0216a04] 三句無記不善皆是第四

[0216a06] 四句四句

[0216a06] 是非如此

次第第四

[0216a09] 云何六波羅蜜如此次第

[0216a09] 不解一切 所行因果由此 其所能行是故次第
次第是故不解 未知淺深難行難行後學

[0216a17] 波羅蜜隨順次生波羅蜜

[0216a18] 菩薩不能眾生貧窮困苦 眾生 持戒菩薩愛護受戒
忿恨眾生淨戒生忍煩惱不盡不成菩薩 即行精進精進
精進由此精進沈沒 平等 相續調和所以精進
心得通達真如

[0216a29] 復次波羅蜜波羅蜜

[0216b01] 清淨持戒 意業不清所行不清 依止不清能持依止清淨
清淨清淨能忍身口意業 清淨精進清淨精進 精進清淨精進不在
不能智慧清淨不了 真如生死 所得涅槃
清淨由此二義次第

名章第五

[0216b12] 六度云何可見

[0216b12] 世間自有生類 輕賤 六度從何
種性生類功德 敬重所立自有 通名別名何故通名 波羅蜜

[0216b20] 一切世間聲聞獨覺善根

[0216b21] 最勝相中一時 加行三果一一三阿僧祇劫
修行加行無等者 四修 清淨
無等者三身無上菩提

[0216b29] 到彼岸是故通稱波羅蜜

[0216b29] 到彼岸自有修行究竟無餘 到彼岸世間二乘修行 不盡到彼岸
真如究竟真如 彼岸世間二乘不能真如 到彼岸應得到彼岸
彼岸世間 二乘到彼岸 彼岸三義通稱波羅蜜 別名

[0216c10] 能破嫉妬貧窮下賤故稱

[0216c11] 嫉妬尊貴因時貧窮因時嫉妬尊貴下賤
何以嫉妬不能能破能破 貧窮下賤無有

[0216c17] 福德資糧故稱

[0216c18] 由是 福德資糧故稱

[0216c20] 寂靜惡道

[0216c20] 能破惡道不捨惡業 能持無有
無有 惡道

[0216c25] 善道三摩提故稱

[0216c25] 持戒人天善道 持戒清淨清淨無悔 心安心安
如實如實 厭離解脫持戒三摩提 故稱尸羅

[0217a03] 滅除瞋恚忿恨

[0217a03] 因時滅除瞋恚瞋恚所生忿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 二觀一切眾生念念何人
三觀眾生一切眾生受苦云何加之 五觀一切眾生皆是云何欲生
損害由此五觀瞋恚瞋恚 忿恨

[0217a12] 平和故稱

[0217a12] 通達因果自身不為瞋恚過失 即是平和不忿不生
即是平和忍者五德眾人四有名聞 善道即此五德平和故稱 羼提

[0217a19] 滅除懶惰

[0217a19] 沈沒故稱懶惰不厭惡行故稱 懶惰善行三業 懶惰懶惰所生
精進

[0217a24] 不放逸生長無量善法故稱

[0217a25] 信樂因果精進可行是故恭敬不放逸 恭敬未生善已生善增長
得法精進故稱毘梨耶

[0217a29] 滅除散亂

[0217a29] 散亂 自性散亂五識散亂意識 散亂高下
散亂我我所思惟散亂 菩薩大乘思惟小乘

[0217b05] 故稱

[0217b05] 寂靜名為故稱

[0217b08] 一切除邪故稱

[0217b09] 六十二見世間虛妄即是即是智障

[0217b11] 能緣真相

[0217b11] 真如即如理智

[0217b12] 品類

[0217b12] 品類二種有為 無為如量智

[0217b14] 一切法故稱

[0217b14] 真如 一切法如理智般若如量智般若 般若二智三義一對
二障境界即真三果如量智 故稱

修習第六

[0217b20] 云何波羅蜜修習

[0217b20] 世間 二乘修習菩薩修習 二乘云何可知

[0217b23] 修習

[0217b23] 十二顯示 相應
後際十一十二無上顯示四念處 四諦四正勤
四如意足 資糧五根解脫分善根相應
五力見道七覺分 四諦八分聖道 凡夫乃至不淨
數息觀隨順顛倒 學位後際無學 聲聞
獨覺無上菩薩十地 最勝

[0217c11] 加行方法

[0217c11] 身口意業 廣大清淨最勝

[0217c13] 信樂

[0217c13] 如初

[0217c14] 三思

[0217c14] 思惟自有隨喜思惟如初

[0217c17] 四方便

[0217c17] 無分別智 三義廣大清淨速成三義立方便

[0217c20] 修利他事四修利益他事功用不捨如來

[0217c22] 大乘諸佛般涅槃 般涅槃法身應化 諸佛法身本願力三業利益
眾生自然顯現應化二身不捨如來 波羅蜜是故諸佛波羅蜜

[0217c28] 修習波羅蜜圓滿

[0217c29] 菩薩隨分圓滿 圓滿圓滿波羅蜜 眾生由此趣入三乘
道果波羅蜜即是利益他事

[0218a04] 復次思惟修習隨喜思惟

[0218a05] 通明修習 分別云何得知願行清淨三思波羅蜜
清淨願行三思 修行莊嚴攝持

[0218a10] 廣大長時歡喜 四有恩德五大好意廣大 菩薩若干阿僧祇劫無上菩提

[0218a13] 劫數無限多少若干大小 劫數不同不定劫數多少小乘 三阿僧祇劫成佛大乘
三十三阿僧祇劫成佛

[0218a17] 如此一剎那剎那

[0218a17] 三阿僧祇劫一剎那三十三阿僧祇 一剎那剎那如此一剎那 無量剎那一日一月乃至阿僧祇劫
阿僧祇三十三阿僧祇成佛 菩薩厭足長時

[0218a23] 菩薩此時剎那剎那捨身

[0218a24] 此時長時剎那世間 長時世間剎那 一剎那捨身以外乃至成佛
厭足

[0218a28] 恒伽世界滿七寶 如來初發心乃至入住究竟清涼菩提

[0218b01] 有餘涅槃煩惱濁無餘 涅槃眾苦熱惱菩提 淨德

[0218b04] 菩薩不滿足如此多時剎那 剎那滿三千大千世界菩薩 四威儀一切生生

[0218b06] 菩薩五度長時一一 常在苦難資身菩薩此時波羅蜜
厭足

[0218b11] 精進三摩提般若菩薩現前 乃至入住究竟清涼菩提菩薩戒 不滿足厭足菩薩廣大
菩薩初發心乃至成佛不捨厭足菩薩長時菩薩六波羅蜜 利益他事常生歡喜眾生得益
不能菩薩歡喜菩薩行 波羅蜜利益眾生眾生恩德不見自身菩薩恩德
菩薩六波羅蜜所生功德善根施與一切 眾生無著迴向可愛果報菩薩大志菩薩所行六波羅蜜
善根一切眾生平等迴向 菩提菩薩好意由此 思惟菩薩修習

[0218b25] 求得 大功德

[0218b27] 菩薩隨喜無量菩薩加行 功德善根菩薩隨喜思惟

[0218b29] 無疑隨喜勝人所行 無疑

[0218c02] 菩薩一切眾生修行 波羅蜜自身修行六波羅蜜修習加行乃至成佛菩薩 思惟

[0218c05] 大悲 思惟三心不行進退

[0218c08] 菩薩思惟修習 一念信心得無無邊福德 惡業無餘

[0218c10] 業障二義二業 惡道永不受業
得無無邊福德何況菩薩 修行

差別第七

[0218c16] 云何波羅蜜差別

[0218c16] 何所波羅蜜品類不可數 故作波羅蜜差別

[0218c20] 差別

[0218c20] 答問

[0218c22] 一法財施無畏施

[0218c23] 法施利益法施聞慧 財施利益無畏施通利 復次財施歸善無畏
眷屬法施善根成熟 解脫

[0218c28] 守護攝善法戒 利眾生戒

[0218c29] 守護二戒依止善利不得 守護攝善法戒佛法菩提生起
依止二戒利眾生戒 眾生依止復次守護無悔 現世安樂由此安樂
攝善法戒成熟佛法二戒 利眾生戒成熟 何以斷德第二智德
三戒恩德四無畏不出三德 無畏說戒

[0219a11] 毀辱受苦 觀察法忍

[0219a12] 毀辱能忍 過失何以菩薩利益他事發心 毀辱不由過失退本行
受苦墮在生死苦難 由此退本行觀察法忍菩薩 真理即是人法 二執

[0219a19] 精進精進加行精進三不精進

[0219a20] 云何得知 三體佛世尊中說 實有勇猛強制不捨
三體精進 加行精進何以 加行能行
精進次第勇猛強制不捨三句何以有人得無 菩提先有加行為時
果相中間生下 不下精進勇猛 無退生死苦退
菩提願對治精進 強制生死苦不能退 不退所得便由此
不能最上菩提對治 不捨精進

[0219b09] 安樂神通 利他

[0219b10] 現世安樂 一切染污法為生自利三明六神通
利他利他即是三輪神通身通 天耳通引向歸正 心輪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
歸正信受信受正教宿住漏盡通宿住通識根性 所得正教成熟 說定

[0219b20] 般若無分別加行般若 分別般若無分別般若

[0219b21] 無相大乘聞思修分別通名 無分別加行般若三無性無分別智
無分別般若得無分別智 思惟無分別般若般若未知知根知根
為生出世間事故

第八

[0219c01] 云何波羅蜜

[0219c01] 善法波羅蜜互相云何

[0219c03] 一切善法六波羅蜜

[0219c03] 善法乃至四無礙六通如來所有 密法皆是六波羅蜜

[0219c06] 以為

[0219c06] 波羅蜜 法性波羅蜜 波羅蜜無分別智

[0219c10] 六波羅蜜

[0219c10] 六通十力四無所畏乃至不共諸佛皆是六波羅蜜波羅蜜同性

[0219c14] 一切善法

[0219c14] 輕安 善法菩薩道菩薩波羅 成就波羅蜜即是

對治第九

[0219c19] 云何波羅蜜對治一切

[0219c20] 波羅蜜一切清淨波羅 對治一切不淨云何

[0219c23] 以為

[0219c23] 波羅蜜無著 一切善法波羅蜜對治 一切不淨

[0219c26] 因故

[0219c26] 不信邪見身見 諸法嫉妬邪行瞋恚同性

[0219c29]

[0219c29] 嫉妬 邪行瞋恚由著惡行十惡 同性由此

功德第十

[0220a04] 云何波羅蜜功德

[0220a04] 功德菩薩波羅蜜功德云何 菩薩波羅蜜功德世間

[0220a08] 菩薩輪轉生死自在

[0220a09] 轉輪王天帝梵王 自在菩薩凡夫

[0220a11] 大生

[0220a11] 大生一道 威德菩薩凡夫持戒

[0220a13] 眷屬徒眾

[0220a13] 親戚眷屬徒眾眷屬徒眾 故稱相親不生
歡聚菩薩凡夫

[0220a17] 資生成就

[0220a17] 資生 一種四事 無不成就 凡夫精進

[0220a21] 少欲

[0220a21] 四無量 無諸 歡悅其餘所得果報在家
仙人不異煩惱形相 長壽菩薩凡夫

[0220a26] 一切工巧明處聰慧

[0220a26] 資生工巧明處十八明處能立現在 未來解脫中有聰慧 菩薩凡夫般若


[0220b02] 如意

[0220b02] 菩薩行 中常離過無染利益 功德第一

[0220b06]

[0220b06] 菩薩行 如意他用常生 歡喜世間功德不如 第二

[0220b10] 利益眾生正事

[0220b10] 菩薩行 所生功德眾生出世利益不為自身世間功德不如第三

[0220b14] 菩薩修行六度功德乃至入住究竟 菩提不異

[0220b15] 菩薩行 功德初發心乃至利他 不異常住功德世間功德 不如第四

第十一

[0220b20] 云何波羅蜜互相

[0220b20] 般若波羅蜜中說三十六 波羅蜜波羅蜜云何

[0220b23] 世尊波羅蜜戒名精進以定般若 波羅蜜

[0220b25] 波羅蜜波羅 波羅蜜具有

[0220b28] 如來如此波羅蜜 方便一切波羅蜜聚集 即如

[0220c01] 菩薩一一波羅蜜 加行波羅蜜諸菩薩 守護七支正語正業
正命由此成就 菩薩正行人相違言 相違威儀乃至苦事由此
成就菩薩正行 貪愛大悲瞋恚 身心憍慢受者安樂
因果無明邪見精進 對治如此精進成就 菩薩正行一心相續
眾生由此成就定能 菩薩正行了別因果不著三輪般若波羅蜜波羅
六波羅蜜名為 一度三十六

[0220c18] 中說

位數相次  差別
對治功德  

攝大乘論釋卷第九

[0220c22] (第九十五懶惰即是退因之應有定慧波羅蜜三國
散亂對治波羅蜜從來本論中有
起發不退對治因故定慧波羅蜜二十五本論加之)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1 No. 1595 攝大乘論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大德提供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