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āyānasaṅgrahabhāṣya (She Dacheng Lun Shi) 攝大乘論釋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攝大乘論釋卷第三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所知依分第二之三
[0331c09] 論曰。云何為生雜染不成。結相續時不相 應故。
[0331c11] 釋曰。若不信有阿賴耶識。如生雜染亦不 得成。今當顯示。結相續時不相應故者。謂 得自體不相應故。
[0331c14] 論曰。若有於此非等引地。沒已生時。依中 有位意起。染污意識結生相續。此染污意識。 於中有中滅。於母胎中。識羯羅藍更相和
合。若即意識與彼和合。既和合已依止此 識。於母胎中有意識轉。若爾即應有二意 識。於母胎中同時而轉。又即與彼和合之
識。是意識性不應道理。依染污故。時無斷 故。意識所緣不可得故。設和合識即是意 識。為此和合意識。即是一切種子識為依止。
此識所生餘意識。是一切種子識。若此和合 識是一切種子識。即是阿賴耶識。汝以異名 立為意識。若能依止識是一切種子識。是則
所依因識。非一切種子識。能依果識是一切 種子識。不應道理。是故成就此和合識。非 是意識但是異熟識是一切種子識。
[0331c29] 釋曰。非等引地。即是欲界。沒者死也。染污 意識。即是煩惱俱行意識。結生相續者。謂攝 受自體。此染污意識。緣生有為境。於中有
中滅。言和合者。識與赤白同一安危。若 和合識即是意識。依此復生所餘意識。是則 一時二意識轉。謂所依止和合意識。及能依
止所餘意識。又和合識是意識性。不應道 理。何以故。依染污故。時無斷故。謂此意識 貪等煩惱所染污。意為所依止。緣生有境
故。是染污即此為依。名依染污。於此位中 所依異熟不容染污。是無記故。此和合識常 無間斷。任業轉故。意識所緣不可得故
者。意識所緣明了可得。所謂諸法。此和合識 無有如是明了所緣。是故此識是意識性。 不應道理。
[0332a15] 論曰。復次結生相續已。若離異熟識。執受 色根亦不可得。其餘諸識各別依故。不堅 住故。是諸色根不應離識。
[0332a18] 釋曰。結生相續已者。謂已得自體。若離異 熟識者。謂離阿賴耶識。其餘諸識各別依故。 不堅住故者。謂餘六識各別處故。易動轉
故。且如眼識眼為別依。如是其餘耳等諸 識。耳等色根為各別依。由此道理。如是諸 識但應執受自所依根。又此諸識易動轉
故。或時無有。若離阿賴耶識。爾時眼等諸 根無能執受。便應爛壞。
[0332a26] 論曰。若離異熟識。識與名色更互相依。譬 如蘆束相依而轉。此亦不成。
[0332a28] 釋曰。若離異熟識者。謂離阿賴耶識如不 得成。今當顯示。謂世尊言識緣名色。名色 緣識。此中識緣名者。謂六識中非色四蘊。
識緣色者。謂羯邏藍。若不說有阿賴耶識。 何等名為名色緣識。由依名色剎那展轉。 相似相續流轉不絕。
[0332b05] 論曰。若離異熟識。已生有情識食不成。何 以故。以六識中隨取一識。於三界中已生 有情。能作食事不可得故。
[0332b08] 釋曰。此言顯示識食不成。如世尊說。食有 四種。一者段食。二者觸食。三者意思食。四者 識食。此中段食者。是能轉變。由轉變故饒
益所依。觸食者是能取境。由暫能見色等境 界。便令所依饒益生故。意思食者。是能悕 望。由希望故饒益所依。如遠見水雖渴不
死。識食者。是能執受。由執受故所依久住。 若不爾者應同死屍。不久爛壞。是故應許 識亦是食。能作所依饒益事故。此中觸食
屬六識身。意思食者屬悕望意。有何別識 可說為食。又若無心睡眠悶絕。入滅定等。 六識身滅。誰復有餘能執受身令不爛壞。 若有棄捨阿賴耶識。身必爛壞。
[0332b21] 論曰。若從此沒。於等引地正受生時。由非 等引染污意識。結生相續。此非等引染污之 心。彼地所攝。離異熟識。餘種子體定不可 得。
[0332b25] 釋曰。如是已說非等引地結生相續。離異 熟識不可得成。如等引地亦不得成。今 當顯示。謂於此處由染污識結生相續。於
等引地。由非等引染污意識結生相續。言染 污者。彼地煩惱之所染污。彼地煩惱者。謂飡 定味等。此染污心在不定地。不定地沒從此
沒已。即彼地心云何現前。既不現前。云何當 得結生相續。由此道理。定應許有阿賴耶 識。無始時來。恒有彼地此心熏習。由此熏 習此心現行。由此心故結生相續。
[0332c06] 論曰。復次生無色界。若離一切種子異熟 識。染污善心應無種子。染污善心應無依 持。
[0332c09] 釋曰。生無色界者。謂已解脫。色染污善心 者。謂能愛味及三摩地。應無種子者。謂應 無因。應無依持者。謂應無依。復有別義。
謂此二心若無種子從何而生。若無依持 依何而轉。阿賴耶識所攝受故。從自種生 為所依故。令此能依相續而轉。
[0332c15] 論曰。又即於彼若出世心正現在前。餘世間 心皆滅盡故。爾時便應滅離彼趣。
[0332c17] 釋曰。即於彼界若出世心現在前時。除此 所餘是世間心。彼世間心爾時皆滅。如是彼 趣便應永斷。不由功用自然證得無餘涅
槃。既無此理。不應撥無阿賴耶識。
[0332c21] 論曰。若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出世間 心現在前時。即應二趣悉皆滅離。此出世識 不以非想非非想處為所依趣。亦不應以
無所有處為所依趣。亦非涅槃為所依趣。
[0332c25] 釋曰。若生非想非非想處。或時起彼無所有 處出世間心。令現在前。由彼處心極明利 故。又由非想非非想處心闇鈍故。住於彼
處極明利心起出世心。令現在前。此出世 心不應以彼第一第二為所依趣。由彼二 地皆世間故。又生餘地起餘地心現在前 故。二所依趣俱不應理。又即此心不應涅
槃為所依趣。有餘依故。如是三種為所 依趣既不得成。若不信有阿賴耶識。此出 世心何所依趣。
[0333a06] 論曰。又將沒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所依 漸冷。若不信有阿賴耶識皆不得成。是故 若離一切種子異熟識者。此生雜染亦不 得成。
[0333a10] 釋曰。將捨命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身分 漸冷。以造善者必定上昇。若造惡者必定 下墜。若不許有阿賴耶識為能執受。云何
得有所依漸冷。阿賴耶識能執受故。或下或 上如其次第。隨所捨處身即有冷。
[0333a15] 論曰。云何世間清淨不成。謂未離欲纏貪。 未得色纏心者。即以欲纏善心。為離欲纏 貪故勤修加行。此欲纏加行心。與色纏心
不俱生滅故。非彼所熏。為彼種子。不應 道理。又色纏心過去多生餘心間隔。不應 為今定心種子。唯無有故。是故成就色纏
定心。一切種子異熟果識。展轉傳來為今因 緣。加行善心為增上緣。如是一切離欲地中 如應當知。如是世間清淨。若離一切種子。 異熟識理不得成。
[0333a25] 釋曰。如世間清淨理不得成。今當顯示。謂 為遠離欲纏貪故。以欲纏善心修加行 時。即此欲纏加行善心。未曾為彼色纏善心
之所熏習。不俱生滅故。今色纏心應無種 子自然而生。又過去世色纏善心。多生所間 餘識所隔。唯無有故。已過去故。不得為今
定心種子。展轉傳來為今因緣者。阿賴耶識 持彼種故。今色纏心從自種生。加行善心 非無功力。言功力者。但增上緣。非是因
緣。由彼增上力生此色纏心。如是遠離色 纏貪等。如應當知。
[0333b07] 論曰。云何出世清淨不成。謂世尊說依他言 音。及內各別如理作意。由此為因正見得 生。此他言音如理作意。為熏耳識。為熏意
識。為兩俱熏。若於彼法如理思惟。爾時耳 識且不得起。意識亦為種種散動餘識所 間。若與如理作意相應生時。此聞所熏意 識與彼熏習久滅過去。定無有體。云何復
為種子。能生後時如理作意相應之心。又此 如理作意相應。是世間心。彼正見相應是出 世心。曾未有時俱生俱滅。是故此心非彼
所熏。既不被熏。為彼種子不應道理。是 故出世清淨。若離一切種子。異熟果識亦不 得成。此中聞熏習。攝受彼種子不相應 故。
[0333b21] 釋曰。如出世間清淨不成。今當顯示。此他 言音如理作意者。謂與言音相應作意。意識 亦為種種散動餘識所間者。是與正見相
應。出世間心被間隔義。若與如理作意相 應生時者。謂於後時。此聞所熏意識與彼 熏習久滅過去定無有體者。謂經長時已 謝隔越。決定無體。云何復為種子能生後
時如理作意相應之心者。謂彼久滅現無有 體不能為因。此中聞熏習攝受彼種子不 相應故者。謂在世間意識之中故。言此中 聞熏習者。依他言音正聞熏習。攝受彼種
子者。在意識中攝受出世清淨。種子不相 應故者。謂彼所計不應理故。云何可說此 從彼生。
[0333c06] 論曰。復次云何一切種子。異熟果識為雜染 因。復為出世能對治。彼淨心種子。又出世心 昔未曾習故。彼熏習決定應無。既無熏習
從何種生。是故應答從最清淨法界等流 正聞熏習種子所生。
[0333c11] 釋曰。云何等者。謂異熟識是所治因。為能治 因不應道理。又出世心昔未曾習者。謂先 未生故。彼熏習決定應無者。由此因故。彼
出世心無有熏習。決定無疑。從最清淨法 界等流正聞熏習種子所生者。為顯法界 異聲聞等。言最清淨。由佛世尊所證法界。 永斷煩惱所知障故。從最清淨法界所流
經等教法。名最清淨法界等流。無倒聽聞如 是經等故名正聞。由此正聞所起熏習。名 為熏習。或復正聞即是熏習。是故說名正聞
熏習。即此熏習相續住在阿賴耶識。為因能 起出世間心。是故說言從最清淨法界所 流正聞熏習種子所生。
[0333c24] 論曰。此聞熏習為是阿賴耶識自性。為非 阿賴耶識自性。若是阿賴耶識自性。云何是 彼對治種子。若非阿賴耶識自性。此聞熏習
種子所依云何可見。乃至證得諸佛菩提。此 聞熏習。隨在一種所依轉處。寄在異熟識 中。與彼和合俱轉。猶如水乳。然非阿賴耶 識。是彼對治種子性故。
[0334a02] 釋曰。此聞熏習為是阿賴耶識自性為非 阿賴耶識自性。若爾何過。若是阿賴耶識自 性。云何即為阿賴耶識對治種子。若非阿賴
耶識自性。此聞熏習種子即應別有所依。乃 至證得諸佛菩提者。謂乃至得諸佛所證無 上菩提。此聞熏習者。即是最清淨法界等流
正聞熏習。隨在一種所依轉處者。謂隨在一 相續轉處。寄在異熟識中與彼和合俱轉猶 如水乳者。此聞熏習與異熟識。雖不同性
而寄識中。猶如水乳和合俱轉。然非阿賴 耶識等者。雖復和合似一性轉。然非即是 阿賴耶識。是能對治阿賴耶識。種子性故。
[0334a14] 論曰。此中依下品熏習成中品熏習。依中 品熏習成上品熏習。依聞思修多分修作。 得相應故。
[0334a17] 釋曰。此中下中上品者。應知依聞思修所成 慧說。由彼一一有三種故。復有別義。聞所 成慧是下品。思所成慧是中品。修所成慧是
上品。依聞思修多分修作得相應故者。謂 依聞等數數猛利而修作故。又於此中下 品為因。得成中品。中品為因得成上品。
[0334a23] 論曰。又此正聞熏習種子。下中上品應知。亦 是法身種子與阿賴耶識相違。非阿賴耶識 所攝。是出世間最淨法界等流性故。雖是世
間。而是出世心種子性。又出世心雖未生時。 已能對治諸煩惱纏。已能對治諸嶮惡趣。已 作一切所有惡業朽壞對治。又能隨順逢事
一切諸佛菩薩。雖是世間。應知初修業菩薩 所得。亦法身攝。聲聞獨覺所得。唯解脫身攝。 又此熏習非阿賴耶識。是法身解脫身攝如
如熏習下中上品次第漸增。如是如是異熟 果識次第漸減。即轉所依。既一切種所依轉 已。即異熟果識。及一切種子。無種子而轉。 一切種永斷。
[0334b07] 釋曰。已能對治諸煩惱纏者。謂是能斷增 上貪等現起轉因。已能對治諸嶮惡趣者。謂 若能斷諸煩惱纏。即能對治諸嶮惡趣。已
作一切所有惡業朽壞對治者。謂若雖有 順後受業應墮惡趣。而能為彼作朽壞因。 舉要言之此聞熏習能治一切過去未來現 在惡業。又能隨順逢事一切諸佛菩薩者。
謂是當來逢事善友自身得因。雖是世間 應知初修業菩薩所得亦法身攝者。謂諸異 生菩薩名初修業菩薩。亦是法身種子故。說
亦法身攝。聲聞獨覺所得唯解脫身攝者。謂 聲聞等正聞熏習。唯是解脫因。唯得解脫身 不得法身故。
[0334b20] 論曰。復次云何猶如水乳。非阿賴耶識。與 阿賴耶識同處俱轉。而阿賴耶識一切種盡。 非阿賴耶識一切種增。譬如於水鵝所飲
乳。又如世間得離欲時。非等引地熏習漸 減。其等引地熏習漸增。而得轉依。
[0334b25] 釋曰。非阿賴耶識與阿賴耶識。雖同處俱 轉。而阿賴耶識盡。非阿賴耶識在。還即以 前水乳和合。鵝所飲時乳盡水在。譬喻顯示。
又如世間得離欲時。於一阿賴耶識中。非 等引地煩惱熏習漸減。其等引地善法熏習 漸增。而得轉依。此中轉依當知亦爾。
[0334c02] 論曰。又入滅定識不離身。聖所說故。此中 異熟識應成不離身。非為治此滅定生故。
[0334c04] 釋曰。引入滅定識不離言。為成定有阿賴 耶識。世尊說識不離身者。除異熟識餘不 得成。以滅定生對治轉識。故觀此定為 極寂靜。
[0334c08] 論曰。又非出定此識復生。由異熟識既間 斷已。離結相續無重生故。
[0334c10] 釋曰。若執出定此識還生。由此意故識不 離身。此不應理。以從定出識不復生異 熟果識既間斷已。離結相續更託餘生。無 重生故。
[0334c14] 論曰。又若有執。以意識故滅定有心。此心 不成。定不應成故。所緣行相不可得故。應 有善根相應過故。不善無記不應理故。應
有想受現行過故。觸可得故。於三摩地 有功能故。應有唯滅想過失故。應有其 思信等善根現行過故。拔彼能依令離所 依不應理故。有譬喻故。如非遍行此不
有故。
[0334c22] 釋曰。又若有執以意識故滅定有心此心不 成者。若有欲離前說自相阿賴耶識。以餘 轉識滅定有心。此不應理。何以故。定不應
成故。未曾見心離心法故。如餘心法想 受亦爾。俱應不滅。然此滅定俱滅所顯。是 故應至定不應成。若立唯有阿賴耶識。則 無此過。求靜住者為治彼怨。餘心心法故
生。此定不為對治不明了性阿賴耶識。又 此定內無有餘心。何以故。所緣行相不可 得故。諸心心法相續不斷。必不遠離所緣 行相。此滅定中若有心者。亦應不離所緣
行相。然此二種俱不可得。是故此定無有 餘心。若唯立有阿賴耶識無此妨難。執受 所依之所顯故。又此定中若有轉識。此識必
有善等差別。謂或是善。或是不善。或是無 記。然此中識且非是善。應有善根相應過 故。此則相違亦非此識。是自性善。由此不
離善根相應。成善性故。由立定心是善性 故。至所不欲與無貪等善根相應。此不應 許與餘善心無差別故。遍一切處應成此 過。又於此中亦不得有不善無記。不善無
記不應理故。於離欲時。諸不善根皆永斷 故。不成不善亦非無記。此定善故。又不可 立此心是善。應有想受現行過故。若離善
根善心不有。是故應至善根現行。此中如 有善根現行。想受亦爾。應至現行無別因 故。然不應理。所治現行能治無故。譬如貪
等正現行時。不淨觀等決定無有。又此定中 離阿賴耶識餘心不容有。必應有觸可 得過故。如住餘定決無有疑。謂餘定中 善根相應。餘識轉時決定有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