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Suo Zhi Lun 彰所知論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彰所知論卷下元帝師癹合思巴造
宣授江淮福建等處釋教總統 法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師沙羅巴譯
[0231c18] 始帝王祖三末多王。是時田分互起侵盜。初 發偷盜。被王推問言不曾偷。始起妄語。王法 誅戮。即有殺害不善法生。爾時眾生造不善
法。命終之後即生傍生。次生餓鬼。漸生地獄。 次無間獄生一有情。時成劫終。如是有情行 諸不善。壽量慚減受用乏少。閻浮提人壽八
萬歲。無間地獄生一有情。是二同時。如是情 世界成。十九中劫器世界成。即一中劫。如是 成劫二十中劫。閻浮提人八萬歲時。始為住
劫。住劫亦經二十中劫。至十歲時刀兵災起。 唯七晝夜。疾疫災起七月。七日饑饉災起。七 年七月七日多分死歿。餘者相覩起希見心。
互相睦戀遠離殺害。漸生善故。壽量受用復 增益盛至八萬歲。增上之時轉輪王出。依法 化民。下減之時婆伽梵出。拔濟眾生。增減時
間獨覺出世。令諸有情而作福田。住劫亦經 二十中劫。始壞劫初情世界壞。無間獄中無 有情生。先生業盡即生別趣。若有未盡生上
地獄。或別世界地獄中生。無間獄空。如是向 上地獄漸空。生餓鬼趣。如是餓鬼傍生趣空。 人趣之中除鳩婁人。餘共欲天無師法然。獲
初靜慮生初禪天。北鳩婁人生欲界天。獲初 諍慮生初禪天。無師法然獲二靜慮。生二禪 天。從無間獄至梵世空。如是亦經十九中劫。
然後四洲有七日出。初不降雨。藥草叢林悉 皆枯槁。二日出時溝池乾涸。三日出時。殑伽 河等悉皆枯竭。四日出時無熱池竭。五日出
時海水沒膝。六日出時大海亦竭。七日出時。 彼器世界一聚火聳。從無間獄直至梵世。以 火燒壞經一中劫。壞劫總經二十中劫。空劫
亦爾。如是成住壞空即八十劫。總此八十名 一大劫。為梵眾等壽量之數。
[0232a21] 器世界壞有其三種。火水風。壞者亦如前說。 如是七次後世界復成。又被水壞至二禪天。 從極光天即生大雲。降注大雨。其器世界。如
水化鹽銷鎔皆盡。彼水自竭。一水災次復七 火災。度七火災還有一水。如是水災滿至七 次。復七火災。後世界成。被風災壞。至三禪
天。其風之力吹散妙高。何況其餘。第四禪天 雖無外災。是等有情生與殿生。命盡殿隱。如 是器情世界。并成壞等。咸皆說已。
[0232b01] 復次因果相續緣生法者。因緣相藉而生。故 曰緣生。緣生有二。一外緣生二內緣生。外緣 生者。成世界法。如種生芽。如前已說。內緣生
者。如有無明即有行等。名順緣生。如無明滅 即行等滅。名逆緣生。順緣生者有七。復次約 位。約遠續。約連縛。約剎那。約三際。約二重
因果。約三惑等。約位者。於宿生中諸煩惱分 位中五蘊。即名無明。由無明勝故。如是說。已 下皆以從勝為名。行等諸法各具五蘊。行者。
宿世所造善不善業位間五蘊。識者。於母胎 中正結生時。一剎那位所有五蘊。名色者。結 生識后。六處生前其間五蘊。名者。受想行識
四蘊名。名色者。處胎分位。羯邏藍 (此云和合亦云凝滑) 頞 部曇 (此云皰結) 閉尸 (此云肉團) 鍵南 (此云堅實) 鉢羅奢佉
(此云肢體筋力 等生) 等五名色。六處者。處母胎中。從眼等生至 三和合。未了別境位間五蘊。觸者根境識三 和合。未能了別苦樂之因。位間五蘊。受者。
已了三受因差別相。嬰兒之時至未起婬位 間五蘊。愛者。即年盛時能了婬慾。未廣追求 位間五蘊。取者。為得種種上妙資具。周遍馳
求位間五蘊。有者因馳求故積集。能牽。當來 果業位間五蘊生者。由是業力從此捨命。正 結當有位間五蘊。老死者。從當來生名色至
受位間五蘊。一切有部說。約位緣生即是遠 續。連縛亦爾。經部宗者。無約位說。約遠續 者。謂無明與明相違。是心所法發行之因。行
者。所發起業。福及非福不動等業。識者。由業 引令識生。名色者。胎中五蘊。六處者。眼等根 生。觸者。根境識三和合。了別是心所法。受
者。由彼所生苦樂捨等。愛者。貪著樂境。取 者。尋求彼境。有者。由彼發起成當生業。生 者。由業相續結。生老死者。令生彼生究竟轉 死。連縛亦爾。
[0232c05] 約剎那者。謂由一剎那。十二有支緣生具足。 由貪行殺癡謂無明。斷命即行。於諸境事了 別名識。五蘊同俱總稱名色。住名色根。說名
六處。根境識三和合有觸。因觸為受。貪即是 愛。與此相應諸纏名取。所起身語二業名有。 如是諸法集起名生。熟變名老。滅壞名死。
[0232c11] 約三際者。謂無明與行屬過去攝。名曰因支。 識等五支屬現在攝。名曰果支。愛取有三屬 現在攝。名曰未來因支。生老死二支屬未來
攝。名曰果支。過去二支。現在八支。未來二 支。故十二支。
[0232c16] 約兩重因果者有二。一前際。二後際。前際者。 謂無明是惑。行即是業。彼二因支。由彼所生 識等五支。即是果支。一重因果。現在愛取二
支是惑。有即是業。三當來因。由彼所生。當生 老死。即是果支。一重因果。如是十二有支。兩 重因果。
[0232c22] 約三惑者。謂無明愛取三即是惑。行有二即 是業。謂之集諦。識等七支即是苦。謂之苦諦。 是順緣生。逆緣生者。無明滅即行滅。無明滅
則了無我智。即是道諦。若無明滅生因行滅。 引業滅故識等五支滅。由是滅故。起發後業 愛取等滅。由是滅故。生老死等皆悉亦滅。即
是滅諦。說四諦已。器情緣生及四諦等。皆五 法攝。一色法。二心法。三心所法。四不相應 法。五無為法。一色法者。即是色蘊。五根五境
無表色等十一法。言五根者。謂眼根極微如香 荾華。在眼星上傍布而住。耳根極微。如捲樺 皮居耳穴內。鼻根極微如雙爪甲。居鼻頞內。
舌根極微形如半月。布在舌上。身根極微亦 如身量。從頂至足遍在身根。根是塵故不能 緣境。言五境者。色謂眼緣之境。有其二種。一
顯色。二形色。顯色者。有其四種。青黃赤白。 形色者。有十六種。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光 影明暗雲煙塵霧等。二十數聲。謂耳緣之境。
有其二種。一有執因如語等。二無執因如鼓 聲等。有記無記各二為四。此復可意及不可 意。差別成六。香謂鼻緣之境。有其四種。一好
香。二惡香。等不等故。差別成四。味謂舌緣 之境。有其六種。甘酸苦辛醎淡。觸謂身緣之 境。因觸四大果觸。滑澁重輕冷熱飢渴等。言
無表色者。謂律儀不律儀俱相違色。此是色 蘊。二心法者有六。謂眼耳鼻舌身意識。六即 是識蘊。三心所有法者。有四十六。一大地法
者。有十種。受謂領納。想謂令心執境。思謂令 心運動。作意謂令心緣境。勝解謂令心於境 印可即是令心於所緣境無怯弱義。欲謂希
求。觸謂和合了境。慧謂揀擇。念謂令心於境 明記不忘。定謂令心專注一境。如是十種遍 一切心。名大地法。二大善地法者有十。信謂
令心於境澄淨。不放逸謂恒習善法守護心 性。輕安謂心堪任性。捨謂令心平等。慚謂於 諸功德及有德者。恭敬而住。愧謂於罪見怖。
無貪謂不著有漏。無瞋謂於諸有情不樂損 害。不害謂憐愍有情令無損惱。懃謂於善令 心勇悍。如是十種遍諸善心。名大善地法。三
大煩惱地法者。有六種。癡謂愚癡即是無明。 無智無顯。逸謂放逸不修諸善。怠謂懈怠心 不勇悍。不信謂心不澄淨。惛沈謂身心相續
無堪任性。是昧重義。掉舉謂心不寂靜。如是 六種遍煩惱心。名大煩惱地法。四大不善地 法者。有二種。一者無慚。謂於諸功德及有德
者。令心不敬。二者無愧。謂於諸罪中不見怖 畏。如是二種遍不善心。名大不善地法。五小 煩惱地法者。有十種。忿謂令心憤發。恨謂於
忿所緣事中。數數尋思結怨不捨。諂謂心曲。 誑謂惑化。嫉謂不忍他德。惱謂堅執諸罪。由 此不受如理諫誨。覆謂隱藏自罪。慳謂於己
法財令心悋惜。憍謂染著自身所有色力種族 等事。令心傲逸。害謂於他能作逼迫。如是十 種唯修所斷。遍意識地。名小煩惱地法。六不
定法者。有八種。尋謂令心於境麁轉為相。伺 謂令心於境細轉為相。惡作謂惡所作業是 追悔義。 睡 眠謂不能任持身心相續。令心昧
略。瞋謂令心於有情等樂為損害。貪謂愛著 有漏。慢謂令心恃舉。疑謂令心猶豫。如是八 種於前諸地無有定故。名曰不定。對法集論
并五蘊論。說十一善。內了知四諦名曰無癡。 隨煩惱中執不淨為淨。染污作意勝解。名非 理作意。邪勝解根本煩惱內。於諸諦理顛倒
推度。染污慧分。名不正知。隨煩惱內。於諸所 緣不能明記染污念分。名曰失念。於諸所緣 令心流蕩。染污定分名曰散亂。對法藏論無
如是說。以上心所。除受想二皆行蘊攝。心所 法竟。不相應行者。有十四種。謂有情相續。律 儀相應。有別物曰得。與彼律儀不相應。有別
物曰不得。諸有情類同作事業。曰眾同分。若 生無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滅。是實 有物名曰無想果。復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
名曰無想定。無想者定名。或定無想名無想 定。如下所說。聖者相續想受等滅。是實有物 名滅盡定。有情始生住未死間。名曰命根。先
無今有曰生。令暫時住曰住。轉變曰老。變壞 曰無常。即有為四相。能詮自體謂曰名身。詮 義究竟謂曰句身。是二所衣謂曰文身等十
四法又義攝內破和合眾。曰不和合。所造業 果於自成熟。猶如負債終不唐捐。物等亦繫。 不相應行。一切有部。色心所三有別物。經部
師說。是彼三法假說分位。除彼受想。四十有 六。心所有法。及不相應。名曰行蘊。無為法者 至下當知。如是色法即名十界。除無表色。是
眼等十。心法七界。謂六識及意根界。若說處 時。是彼七法。一意處攝。心所有法不相應法。 無為法無表色等。總名法界。亦名法處。如是
所說。所知五法五蘊。并十二處。及十八界。
道法品第三
[0233c24] 復次道者。謂彼少欲知足。具種性者。身心遠 離種種群雜。住近事戒等。應當勤聞。若廣聞 已。思所聞義。思已應修。謂當修止觀。多貪修
不淨觀。多瞋修慈悲觀。多癡修分別緣生觀。 多我修分別界觀。多散亂修數息觀。止觀成 已。修勝解故。如法了解內外身。名身念住。如
法了解苦樂捨等。名受念住。如法了解六識 心法。名心念住。如法了解想行無為。名法念 住。修此四法。是智資糧。道集資糧已。
[0234a04] 修加行道。煖位之中。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 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如是四法 名四正勤 (文云正斷)
。頂位之中。欲善法定。勤樂善 定作意善心定。揀擇善定。如是名四神足。忍 位之中行世正見。澄淨名信。樂修善法。曰進
明記不忘曰念。專注一境曰定。知取捨法曰 慧。修此五法能生善法。故曰五根。世第一位 中修信進念定慧等五。能破相違故曰五力。
此是加行道。見道位中了知四諦。名曰正見。 正語發起。名正思惟。如法正說。名曰正語。捨 不善業。名曰正業。棄捨邪命。名曰正命。希求
善法。名正精進。明記不忘。名曰正念。專注一 境。名曰正定。如是八法。名八聖道支。此是見 道。見道所斷分別煩惱。及得相等。謂欲界苦
諦貪瞋慢無明疑。有身見邊執見。戒禁取見 見取邪見。集滅二諦各除三見。七七十四道 諦所斷。除上二見。欲界四諦共三十二。色界
四諦各各除瞋。共二十八。無色亦然。如是三 界。見道所斷八十有八。
[0234a23] 修道位中明記善法名念覺支。揀擇取捨名 慧覺支。希求精進名勤覺支。證無漏喜名喜 覺支。身心任性名輕安覺支不為世法所牽。
無著無礙名捨覺支。令心住境名定覺支。修 此七支名曰修道。修道所斷俱生煩惱。得相 無記有漏善等。欲界之中貪瞋癡無明四。各
具九品共三十六。色界之中第一靜慮除瞋。 餘三各各九品成二十七。如是二三四靜慮 亦爾。色界總有一百八數。無色界亦然。如是
三界修道所斷。總有一百五十二數。
[0234b04] 次證十無學法者。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 業。正命。正進。正念。正定。正解脫。正解脫知 見。是無學道。
果法品第四
[0234b08] 復次果者。如上所說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為 自解脫輪迴發心。利根極速。三生證阿羅漢。 一生修順解脫分善。名資糧道。二生修順決
擇分善。名加行道。三生亦如沙門證第四果。 鈍根懶惰。即不定故。如沙門者。向預流等。四 者名果。向預流者。加行道前情器所攝。皆苦
自性即是苦諦。復次彼因業及煩惱。是名集 諦。令彼解脫。即是滅諦。復次彼因。即是道 諦。修習純熟。由彼次第證見道時。初觀苦諦。
四法性者。轉變名無常。三苦名苦。實有與我 非一蘊故名空。實有與我別故名無我。現證 四智。次觀集諦。四法性者。如種苦理故因。等
現苦理故集。相續苦理故生。隨順苦理故緣。 現證四智。次觀滅諦。四法性者。苦因滅故滅。 苦果息故靜。超有漏故妙。脫輪迴離。現證四
智。次觀道諦。四法性者。通行義故道。契正理 故如。修無念智故行。現證三智。此十五者名 初果向。第十六者。以彼道諦永超諸有故出。
現證一智。此等十六。是住初果。已證四諦。十 六行相修習純熟。欲界修道所斷九品煩惱 之中斷前五品。即一來向。斷第六品即一來
果。彼一來者。復來欲界受一生故下三品者。 欲界之中一生斷故。現證行相修習純熟。斷 七八品名不還向。斷第九品名不還果。彼不
還者。斷盡欲界一切煩惱。必不還來欲界生 故。現證上界諸地行相。修習純熟。四靜慮四 無色。各九煩惱斷。初靜慮一品為始。至斷有
頂八品為終。名阿羅漢向。斷第九品名阿羅 漢果。彼阿羅漢者。三界煩惱斷盡無餘。名阿 羅漢。經云。乾慧地等八者。聲聞資糧道。即乾
慧地。欲愛枯乾根境不偶。是所修善名乾慧 地。種性地者。即加行道。必不成佛。定成聲聞 獨覺種性。名種性地。八人地者。是初果向。
至阿羅漢果。名八人地。具見地者。是住初果。 四諦行相現證見故。名具見地。薄地者。是一 來果。欲界煩惱多分斷故。名曰薄地離欲地
者。是不還果。離欲界中貪欲等故。名離欲地。 已辦地者即阿羅漢。苦已知。集已斷。滅已證。 道已修名已辦地。聲聞地者。即不來不還阿
羅漢。三名聲聞地。辟支佛地者如上所說三 十七品菩提分法。唯自一人欲證菩提。如是 發心修百大劫。以最後身生無佛世。不假師
教成證獨覺。此有二種。一麟角。二部行。麟角 喻者。唯一而居具聖德行。部行類者。與眾群 居。
[0234c24] 究竟正覺者。如上所說三十七品菩提分法。 為諸有情而成佛故。發起大悲勝菩提心。奉 侍諸佛悉令歡喜。利益他故行六度行。三無
數劫究竟成佛者。釋迦如來昔為陶師。名曰 大光明。於大釋迦如來之處。始初發心。至初 無數劫。奉侍七萬五千佛。其最後佛名曰寶
髻。第二無數劫。奉侍七萬六千佛。其最後佛 名曰然燈。第三無數劫。奉侍七萬七千佛。其 最後佛名曰勝觀。其六度者。以大悲心於諸
有情所有資具悉皆惠施。為普度太子時。施 波羅蜜究竟圓滿。未離貪欲。被析肢體心無 少恚。為忍辱仙時。忍戒二行究竟圓滿。為婆
羅門子時。視底沙佛住火界定。忘下一足經 七晝夜。旋繞讚曰。
天地此界多聞室 逝宮天處十方無
丈夫牛王大沙門 尋地山林遍無等
[0235a11] 如是讚已便超九劫。進波羅蜜究竟圓滿。處 圓滿處金剛座。初夜分時降諸群魔。後夜分 時金剛喻定。定慧二行究竟圓滿。如是處金
剛座降魔之前。三無數劫修福智足。奉侍諸 佛。六度雖圓即異生身。坐金剛座。證見修道。 成等正覺。聲聞乘中。因時不說了知諸法無
我空悲施行三輪體空十地行相。果時不說 報身及四智等。
[0235a19] 正覺法者。六種所攝。謂身智斷。利他大悲德 具足等。身者有二。一者色身。二者法身。色身 者。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即自性身。度乾闥
婆及苾陵伽故。示現乾闥婆王及轉輪聖王。 即化身。然諸佛等種性身量。壽命國土及根 機等。有種種異。二法身者。有十無學法。諸佛 等同。
[0235a26] 智者有二。一者遍智。二者正智。遍智者。謂了 蘊界處因果體性。故曰遍智。二正智者。謂知 四諦中無常等法。故曰正智。
[0235a29] 斷者有二。一斷煩惱障。二斷所知障。斷煩惱 障者。謂對治貪等根本煩惱。及隨煩惱令斷 滅故。二斷所知障。謂對治能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