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yasiddhiśāstra (Cheng Shi Lun / Treatise of Establishing Reality) 成實論
Scroll 8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成實論卷第八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三報業品第一百四
[0297b26] 問曰。經中佛說三種業。現報生報後報業。何 者是耶。答曰。若此身造業即此身受。是名 現報。此世造業次來世受。是名生報。此世
造業過次世受。是名後報。以過次世故 名為後。問曰。中陰報業在何處受。答曰。二 處受。次第中陰業在生報處受。以生有差
別名中陰故餘中陰業。在後報處受。問曰。 是三種業為報定耶。世定耶。答曰。有人言 報定。現報業必現受報。餘二亦爾。雖有此
言。是義不然。所以者何。若爾者。非但五逆 名為定報。而六足阿毘曇說五逆是定報。又 鹽兩經中亦說不定。有業應受地獄果報。
是人修身戒心慧故能現受報。是故此三種 業應當世定。現報業不必現受。若受則應 現受非餘處。餘二亦如是。問曰。何等業能
受現報。答曰。有人言。利疾業受現報。如於 佛諸聖人及父母等起善惡業。是則現報。若 業不利而重。是則生報。如五逆等亦利亦
重則受後報。如轉輪王業若菩薩業。又有人 言。是三種業隨願得報。若業願今世受。 是即現受。如末利夫人以自食分施佛。願 現世為王夫人。餘二業亦如是。又隨業
熟則先受。問曰。過去業云何名熟。答曰。具 足重相是名為熟。問曰。頗有一念起業次 念受報耶。答曰無也。漸次當受。如種漸次
生牙。業法如是。問曰。若處胎中及睡眠 狂亂等人能集業不。答曰。此等有思則能集 業。但不具足。問曰。若離此地欲能起此地
業不。答曰。有我心人皆集此業。若離我 心則不復集。問曰。阿羅漢亦禮敬修福等。 此業何故不集耶。答曰。以眾生心故諸業
則集。阿羅漢無我心故。諸業不集。又阿羅 漢心無漏。無漏心者不集諸業。又經中說。 斷罪福業名阿羅漢。是人不集罪業福業
及不動業。故業受畢新業不造。問曰。學人 集諸業不。答曰。亦不集也。所以者何。經說。 是人散壞諸業不積不集滅不然等。有論
師言。是學人有我慢故諸業亦集。但以無 我智力不必受報。問曰。是三種業於何界 可造。答曰。三界中一切處可造。問曰。不定
業有耶無耶。答曰有。若業或現報或生報或 後報。是名不定。如是業多。問曰。若知此三 種業得何利耶。答曰。若能分別是三種業
則生正見。所以者何。現見有惡行者而受 富樂善者受苦。於中或生邪見。謂善惡無 報。若知此三業差別則得正見。如說偈。 行惡見樂為惡未熟。至其惡熟自見受
苦。行善見苦為善未熟。至其善熟自見 受樂。又分別大業經說。不斷殺者得生天 上。是人若先世有福若將命終時發強善 心。能如是知則生正見。是故應知此三種
業相。
三受報業品第一百五
[0298a21] 問曰。經中佛說三種業。樂報苦報不苦不樂 報業。何者是耶。答曰。善業得樂報。不善業 得苦報。不動業得不苦不樂報。此業不必
定受。若受則受樂報非苦等。餘二亦爾。問 曰。是諸業亦得色報。何故但說受耶。答曰。 於諸報中受為最勝。受是實報色等為具。
又於緣中說受。如說火苦火樂。或有因中 說果。如人施食名施五利。亦如言食錢 等。問曰。從欲界至三禪中。得受不苦不樂
報耶。答曰得受。問曰。是何業報。答曰。是下 善業報。上善業則受樂報。問曰。若爾何故第 四禪及無色定中說耶。答曰。彼是自地。所以
者何。彼中但有是報更無異受。以寂滅故。 問曰。有人言。憂非業報。是事云何。答曰。何 故無耶。問曰。憂但從想分別生。業報不應
是想分別故。又若憂是業報業報則輕。故 非報也。又此憂離欲時斷。業報不爾。離 欲時不斷。是故憂非業報。答曰。汝言憂從
想分別生故非報者。樂亦是業報是樂二種。 一樂二喜。喜亦從想分別生不應名報。 汝言業報則輕。是憂重過於苦。所以者何。
憂是愚人。所有智者則無。是故難除。亦能深 生熱惱。又四百觀中說。小人身苦君子心憂。 又此憂要以智斷。身苦樂亦能除。又憂能生
三世中惱。所謂我先有苦今苦當苦。又憂是 諸煩惱住處。如經中為煩惱處。故說十八 意行。以五識中不生煩惱故。又經中說。以
憂為二箭。以受苦重故。如人一處重被二 箭。則受苦倍增。如是癡人為苦所逼。更 增憂患以惱身心。故甚於苦也。又愚者常
憂。所以者何。是人恩愛乖離怨憎合會。所求 不得等故常憂。惱又此憂從二因生。一從 喜生。二從憂生。若失所愛物是從喜生。
如經中說。佛問波斯匿王。汝愛迦尸憍薩 羅國耶。又說。諸天樂色貪色。是色若壞則 生憂惱。是名從喜生。從憂生者從所憎 事生。亦從嫉妬等生。未離欲者嫉妬等結
常惱其心。如說天人多慳嫉結。又多眾生 憂惱他人。故得憂惱報。如說隨種生果。 故知憂是業報。汝言離欲時斷故非報者。 是事不然。須陀洹未離欲亦斷地獄等報。
可以地獄等報為非報耶。故不可以離 欲時斷便名非報。問曰。不苦不樂報業名 不動。此業是善應受樂報。何故受不苦不 樂報耶。答曰。是受不動故實樂。以寂滅故
名不苦不樂。又經中說樂受中貪使。彼中貪 於彼受中使故知是樂。
三障品第一百六
[0298c11] 問曰。經中說三障。業障煩惱障報障。何者是 耶。答曰。若諸業煩惱及報。能障解脫道故 名曰障。問曰。何者能障。答曰。施戒修善回
向三有。此能障道。又定受報業是亦為障。 如經中說。若此人必定集受報業。則不入 正位。是名業障。又若人煩惱厚利增上。常
在心中。是煩惱障。又若人煩惱不可除遣。 如不能男等欲亦名煩惱障。又若地獄等 罪惡生處。及隨所生處不能修道。皆名 報障。問曰。有人不先明悉前人。不知其善
則不布施。謂彼人若由我施得造諸惡。我 則有分。如梵志等諸出家人。故出家人不 應布施。以新業繫障解脫故。答曰不然。 他作罪福於我無分。所以者何。罪福因緣
中有多過咎。何者如眾生是殺因緣。若無 眾生何所殺耶。然則死者應當有罪。又 如富者是盜因緣。美色是邪婬因緣。他人 是妄語等因緣。偽稱等是欺誑因緣。買者
亦應有罪。又受者為施者因緣。亦應得 福。若人造井池等用者皆應得福。然則不 應自為福德。而實不然。是故因緣中不應 有罪福。又受者福分應當消盡。則人不應
從他受施。所以者何。以福德分貿飲食 故。又施者應罪多而福少。所以者何。詎 有幾所婆羅門能為善者。多以三毒濁心 深著五欲不勤修善。是故施者應罪多福
少。又梵志等自稱善人修行法者。是人不 能正觀諸法禪定攝心。若離禪定心難 調伏。是故施者施未離欲人應得罪多。又 人供養父母供給妻子親屬知識皆應得
罪。則無有人得福分者。而實不然。是故 罪福不在因緣中。又持戒等法亦利益他。 是人不殺生故施一切命。則持戒者得大 罪分。以不殺故前人得壽。所作眾惡盡。應
是持戒者分。故求福者便當殺生不應 持戒。又人說法令他修福。修福因緣後得 富貴。富貴則憍逸。憍逸則造諸惡。此諸惡說 法者皆應有分。又施因緣令他人富。以富
因緣所作諸罪亦應是施者分。然則梵志不 應受施。亦不應與。而今梵志但受不與。故 知此為邪道。又如諸王如法治民亦應有 罪。又若子為罪而父母有分。則應不生
子。又良醫療疾亦應得罪。以其得命為 諸罪故。又天降時雨生長五穀。天應得 罪。以多濟育惡眾生故。又施食者亦應 得罪。受者或食不消乃令至死。亦未離
欲人以著味故施者應罪。然則施者常應 令受者自立誓言今食汝食要不為惡然 後當與。若不如是則施者兩失。問曰。經中 亦言。若比丘食檀越食著檀越衣入無量
定。以是因緣故此檀越得無量福。若以是 因緣而得福者。云何不得罪耶。答曰。若是 比丘食檀越食著檀越衣入無量定。檀越 施福自得增長不得定福。如田良故所收
必多薄則收少。如是福田良故施報則大。薄 則福少。不以受者為福為罪而施者得分。 是故不以罪福因緣而得罪福。彼雖為因
緣而罪福。要由自起三業。問曰。未離欲人 心不自在必貪著有。故出家人不應行施。 答曰。若爾則出家人持戒等皆有福德。是亦
應捨而實不可。是故布施亦不應捨。但勿 回向三有當為泥洹。又但應遠離煩惱諸 不善業。所以者何。是諸業因時可防。果時無
可如何。是故諸佛常於因時教化說法。不 如閻王於果時方化訶責。問曰。是三業障 中何障最重。答曰。有人言。報障最重。以不
可化故。有人言。以隨人故一切皆重。問曰。 何者可轉。答曰。皆可令滅。若可轉者不名 為障也。
四業品第一百七
[0299b23] 問曰。經中佛說四種業。黑黑報業白白報業 黑白黑白報業不黑不白無報業。為滅盡諸 業故。何者是耶。答曰。黑黑報業者。隨以何
業生苦惱處。如阿鼻地獄及餘苦惱無善 報處。若畜生餓鬼少分。與此相違名第二 業。隨以何業生無苦惱處。如色無色界及 欲界人天少分黑白雜名第三業。隨以何
業生苦惱不苦惱處。若地獄畜生餓鬼人天 少分。第四業名無漏能盡三業。若業二世所 呵今呵後呵。是人為罪墮在黑闇。無有名
聞故名為黑。及二世苦毒今苦後苦。故名 為黑。問曰。是業何者能生純苦惱處。答曰。 相次為惡心無有悔間無有善能消惡 業。是名能生純苦惱處。又以邪見心而造
諸惡。又於重人為惡。所謂父母及餘善人。 又於眾生為惡無所遺惜。如殺眾生若 盡奪財物。若閉牢獄而復斷食。若重考掠 令無餘樂。如是等業生純苦處。白白報業
者。若人純集諸善。無有不善。此二業勢力 最大餘無能勝。若受黑業報時不容白報。 受白業報時不容黑報。所以者何。一切眾
生皆集善不善。業力相障故不得並受。如 負二人物強者先牽。第三業弱善不善雜 故。並受報互相勝故。問曰。有人言。若不善 業受惡道報是名初業。色界繫善名第二
業。欲界繫天人中雜受報業。是名第三業。 無礙道中十七學思是第四業。此義云何。答 曰。佛自說此業等相。謂若人起罪身口意
行。受苦惱身生苦惱處。所受諸受皆不隨 意。故知隨令眾生生純苦處。是名初業。 色無色。界則純受樂。欲界天人亦有純受 樂者。如經說有樂人亦有六觸入天所
覺諸塵無不隨意。是第二業。黑白雜行是 第三業。一切無漏業皆是盡諸業以相違 故。非但十七學思名第四業。問曰。無漏 實白。何故名不白耶。答曰。此白相異不同
第二業白。是白最勝無相待故。如說轉輪 聖王成就清淨過人天眼。實是人眼勝餘 人故名曰過人。此業亦爾。勝餘白業故說 不白。又有人言。應說名非黑白報業。此則
無過。又泥洹名非白。是故此業應名非白。 又亦應說非黑非白。所以者何。泥洹名無 法。此業為泥洹。故名不黑不白。又世間貴
重有漏善業故名為白。以第四業能捨此 業故名不白。又此業無黑相故亦無白相 可得。又報白故業名白。是業無報故不名 白。
五逆品第一百八
[0300a13] 次身受報故名無間。若現受則輕苦惱報少。 以其重故。次第疾墮阿鼻地獄。三逆由福 田德重故名為逆。所謂破僧惡心出佛身
血殺阿羅漢殺父母。以不識恩養故名 為逆。此逆罪但人道中能起非餘道中。以 人有別知故。問曰。殺餘聖人得逆罪不。 答曰。殺聖人者多墮地獄。若殺阿羅漢必
應當墮。若人打佛而血不出亦得重罪。以 欲害世尊故。問曰。若人作一逆罪則墮 地獄。若作二三亦於一身盡受報不。答曰。 是罪多故又受重苦。於是中死還生是中。
問曰。破僧罪中云何為重。答曰。若非法知 非法。是法知是法。如是心作則名為重。若 非法謂法。法謂非法。是不如先。又若人於
佛所破僧自稱大師天人中尊是亦為重。 問曰。若凡夫可破非是聖人。何名重罪。答 曰。障礙正法故名重罪。問曰。破僧法 為幾時。答曰。法不久住不經一宿。是中梵
王等諸天。舍利弗等諸大弟子。即還和合。 有人言。是五百比丘先世障他得道善根 因緣。今得此報。又凡夫人心輕躁故易可 破壞。若但得世間空無我心尚不可壞。
況無漏耶。以惡欲在心故造破僧因緣。故 求福者應捨惡欲。
◎
◎五戒品第一百九
[0300b09] 佛說優婆塞有五戒。問曰。有人言。具受則 得戒律儀。是事云何。答曰。隨受多少皆得 律儀。但取要有五。問曰。離繫縛等何故不
名為戒。而但說不殺等耶。答曰。是眷屬故。 問曰。何故不說斷婬。而但說不邪婬耶。答 曰。白衣處俗難常離故。又自婬其妻不必
墮諸惡趣。如須陀洹等亦行此法。是故不 說全斷婬欲。問曰。離兩舌等何故不名 為戒。答曰。是事細微難可守護。又兩舌等
是妄語分。若說妄語則已總說。問曰。飲酒 是實罪耶。答曰非也。所以者何。飲酒不為 惱眾生故。但是罪因。若人飲酒則開不善
門。是故若教人飲酒則得罪分。以能障定 等諸善法故。如植眾果必為牆障。如是 四法是實罪。離為實福為守護故。結此酒 戒。
六業品第一百一十
[0300b26] 業有六種。地獄報業畜生報業餓鬼報業人 報天報不定報業。問曰。何者是耶。答曰。 地獄報業。如六足阿毘曇樓炭分中廣說。
又殺生等罪皆為地獄。如經中說喜殺生 者生地獄中。若得為人則受短命。乃至邪 見亦如是。問曰。已知十不善道受地獄報。 亦生畜生餓鬼及人道中。而汝但說生地獄
及人中。今當別說。何業但受地獄報耶。答 曰。即此罪業最重者受地獄報。小輕則受畜 生等報。又若具足三種邪行。則為地獄。
餘不具足業。為畜生等。又故作重罪則為 地獄。又破戒破見人所造惡業則為地獄。 又深心為惡心壞行壞。是人造惡則為地 獄。又造不善業以不善助則為地獄。又若
於賢聖造不善業則為地獄。又起不善業 不善修集。如人起不善業後讚快樂不欲 捨離則為地獄。又以憎恚心而造罪業則 為地獄。若為財物則受餘報。又以邪見心
起不善業則為地獄。又破戒者所作罪業 則為地獄。又無慚愧者所作罪業則為地 獄。又惡性人所作罪業則為地獄。譬如濕 地小雨成泥。又常行不善者所作惡業則
為地獄。又若無急緣而造惡業則為地獄。 又若人不得空無我分。深染著故。所造罪 業則為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