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yasiddhiśāstra (Cheng Shi Lun / Treatise of Establishing Reality) 成實論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成實論卷第十四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食厭想品第一百七十六
[0348c22] 一切苦生皆由貪食。亦以食故助發婬欲。 於欲界中所有諸苦皆因飲食婬欲故生。 斷食貪故應修厭想。又如劫初眾生。從
天上來化生此間。身有光明飛行自在。始 食地味。食之多者即失威光。如是漸漸有 老病死。至今百歲多諸苦惱。皆 由 貪著食
故失此等利。是故應正觀食。又貪著飲 食故生婬欲。從婬欲故生餘煩惱。從餘 煩惱造不善業。從不善業增三惡趣。損天 人眾。是故一切衰惱皆由貪食。又老病死
相皆由飲食。又食是深貪著處。婬欲雖重 不能惱人。如為食者。若少壯老年在家出 家。無不為食之所惱也。又應食此食而 心不著。未離欲者是最為難。如受刀法如
服毒藥如養毒蛇。是故佛說。當修習心。 以此而食不為貪食苦之所惱。有諸外道 行斷食法。是故佛言。此食不以斷故得離。 當思而食。若但斷食煩惱不盡則唐死無
益。是故佛說。於此食中應生厭離想。則無 上過。問曰。云何於食應生厭想。答曰。此食 體性不淨極上味食果皆不淨。是故應厭。
又如淨潔香美飲食不即淨時能利益身。 以齒咀嚼涎唾浸漬狀如嘔吐。墮生藏中 能利益身。故知不淨。又此飲食不知故樂。 若人雖得美食還吐出已更不能食。當知
以不知力故以之為美。又以飲食因緣 受田作役使積聚守護如是等苦。由此因 緣起無量罪。又所有不淨皆因飲食。若 無飲食何由而有皮骨血肉及糞穢等諸不
淨物。又所有惡道諸廁虫等。皆以貪著香 味故生其中。如業品中說。渴死眾生生 為水虫。憒閙處死則生鳥中。貪婬欲死生 胞胎中。如是等。又若離此食得大樂。如
生色界及泥洹中。又隨以食故有稼穡等 苦。如是觀食不淨苦。故應修厭想。
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品第一百七十七
[0349a29] 行者見諸世間一切皆苦心無所樂。又此 行者修離喜定。如無常想苦想無我想食厭 想死想等。則心不樂一切世間。又此人見
所愛者則增貪欲。見所惡者則增瞋恚。故 俱不樂。又見富貴人有守護等苦。見貧窮 人有短乏苦。又見好處者將墮惡處。見惡 處者現受諸苦。又現在富貴知必將墮。亦
是貪等煩惱住處。現在貧窮知無因緣可 以得出。故不貪樂一切世間。又少有眾生 得生好處。多墜惡道。如經中說。少生好 處多生惡處。見此過已但求泥洹。又此人
見貪等過。煩惱常隨眾生如怨伺人得便 便殺。此怨賊中云何可樂。又見從煩惱生 不善業。常追隨逐不善業果終不可脫。如 經中說。若汝作惡業。今作已作當作。乃至
飛空中。終不能得解脫。是故不樂。又生等 八苦尚隨福人。況無福者。如是云何當樂 世間。又如毒蛇篋五拔刀賊空聚落賊。此岸
諸苦常隨眾生。云何可樂。又如醎辛愛河 所漂。五欲毒刺無明黑闇火坑中苦。常隨眾 生。云何當樂。又行者知安隱樂少衰惱苦多。
所以者何。見諸世間吉日嘉會華林敷榮果 實繁茂國土安樂無得久者。歡樂者少受苦 者多。是故不樂一切世間。問曰。修習此想
得何等利。答曰。能於世間種種相中。心不 貪著。又修此想故速得解脫。於生死中不 復久住。又此行者得利智慧。常習一切過患
相故。又此人心不生煩惱。若生速滅。如一 渧水墮熱鐵上。行者以不樂世間故能深 樂寂滅。若不厭世間。則於寂滅不能深 樂。是故應習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不淨想品第一百七十八
[0349c03] 問曰。云何修不淨想。答曰。行者見身種子 不淨。謂從父母不淨道生赤白和合。又此 身為不淨所成。謂爛壞飲食汁流潤漬。又生
處不淨。謂母胎中不淨充滿。又糞穢等諸 不淨物合而為身。於九孔中常流不淨。又 身所置處。是處即為不吉不淨。又飲食衣 服來著人身。皆為不淨。為他所惡。又為
此身物皆是不淨。如澡浴水若澡槃等。又 從身所出爪髮垢膩及涕唾等。皆是不淨。 又見死屍以為不淨。此身死時更有何異。 當知本來常是不淨。生時但以我心覆故。
謂之為淨。又觸死人者名為不淨。而髮爪 等常是死物。無量死虫亦常觸身。故知此 身本來不淨。又不淨虱及蠅蚋等。諸不淨 虫常來觸身。故知不淨。又此身如廁不淨
常滿。因是廁中生千種虫。此身亦爾。又 此身如塚。所以者何。以死屍處故名為塚。 此身亦多死虫在其中住。又此身能造不 淨。若淨處好華衣服瓔珞等由此身故皆為
不淨。又諸婆羅門於死家產家不從受食。 以不淨故。而此身中千萬種虫常生常死。 則無可從受飲食者。故知不淨。又世間 中獄為不淨。此身即是千種虫獄。故名不
淨。又此身常須澡浴。若是淨者何須澡浴 耶。又以妙好華香瓔珞莊嚴此身。當知 此身體性不淨。假外淨物以為莊嚴。又此 人身最為不淨。以餘眾生皮毛爪齒筋骨
肌肉。或有任用於人身中。無一可取。以最 不淨故。又如憂鉢羅鉢頭摩諸蓮花等從 不淨中生。故名不淨。是身不爾。不以餘 物故令不淨。性是不淨。又此身若淨。則
不應以衣裳覆蔽。如人以衣覆屎尿聚 欺誑他人。女人如是以服飾覆身誑惑男 子。男子亦爾。當知不淨。又周遍此身常出 不淨。謂九孔不淨門。及諸毛孔無一淨者。故
知不淨。問曰。修不淨想為得何利。答曰。以 取男女淨想。故起貪欲。從此貪欲開諸罪 門。修不淨想則能制伏貪欲。所以者何。此
身皆是臭穢不淨。但薄皮覆故不可知。似 如以衣覆不淨聚。好淨潔者則應遠離。又 此行者以青瘀等想壞一切身。以壞身故 不生貪欲。又亦現見青瘀等色。問曰。若實
未青何故見青。答曰。行者以信解力取此 青相。見一切色皆為青瘀。問曰。此觀云何 非是顛倒。答曰。此身有青瘀分。如經中
說。木中有淨性。又常修習青瘀相。故能勝 餘色。如青珠光能映白色。如是久習青瘀 等相。則不淨具足。不淨具足則不起婬欲。
不起婬欲則諸罪門閉隨順泥洹。修不淨 想獲如是利。
死想品第一百七十九
[0350a25] 行者以死想於壽命中心不決定。故應修 習。又此人常深樂善法。除斷不善。所以者 何。眾生多以忘死故起不善業。若憶念死
則能除斷。又常念死故。於父母兄弟姊妹親 里知識等中貪愛則薄。又修習死想則為 自利。謂能一心集諸善法。世間眾生多樂他
利自捨己利。又此人能速得解脫。所以者 何。隨往來世間常有此死。是人厭死故求 解脫。問曰。應云何修死想。答曰。先總說一
切無常。今但觀身無常。陰相續斷名曰死。 想此身無常甚於外物。猶如坏瓶無堅牢 相。行者觀身又過於此。所以者何。此坏瓶。
若加防護或可久住。此身極久不過百歲。 以無牢故。當念死想。又此身多違害法。謂 刀杖鋒刃怨賊坑岸。飲食不消。冷熱風病。
取要觀之。一切眾生非眾生物。皆是違害 身法。是故應修死想。又行者見身。於念念 中常是壞相。無一念可保。故修死想。又行
者現見少壯老年有病無病。無有能却死 者。自念己身亦當如是。故修死想。又行者 見有不定報業。非一切業盡受百歲。業不 定故死亦不定。故應念死。又無始生死中
有無量業有業能妨餘業。我亦應有非時 死業。云何當信此命耶。又行者見死有大 力勢不可以軟言誘誑財物追逐鬪訟得 脫。如大石山從四方來無逃避處。問曰。若
人能令閻王歡喜則得脫死。答曰。是愚癡 語。閻王無自在力能為生殺。但能考檢 行善惡事。若受報盡反得害身因緣故死。 是故行者見身無依無救住死道中。故念
死想。又行者常見此身為老病所惱無牢 固性。以念念生滅相續識繫故修死想。又 此行者見死是定命。則不定定勝不定故 修死想。問曰。何故不說老病等想。而但說
死想。答曰。老病奪人不能令盡。病奪強 健老奪少壯。親里財物餘身猶在。死則奪 盡。又老病等是死因緣。故不別說。又經中
說。死名大黑闇。無有光明無救護者。亦 無伴黨無所恃怙。是最怖處故應念死。又 眾生以死因緣怖畏後世。又三界中一切有 死。老病不爾。問曰。若不離眾生有死相
者。眾生即是假名。行者何故修習此想。答 曰。不壞眾生相者。怖畏於死。若修死想 則不生怖畏。故應修習。又無常想等名為
近道。不淨食厭及死想等是名遠道。未得 道者。以此等想故能制伏心。
後三想品第一百八十
[0350c14] 斷想者。如四正勤中說。已生惡不善法為斷 故勤精進。此諸惡不善法。是地獄等苦惱因 緣。亦是諸惡名聞及心悔等眾苦之本。是
故應斷。問曰。當云何斷。答曰。得不作法 爾時則斷。又邪憶念是貪欲等諸煩惱因。 斷此念故是法則斷。問曰。修此斷想得何
等利。答曰。修此想者。常不隨惡法為所 應作。又此離八難。人身利者。謂斷煩惱。 又樂斷煩惱。是法服毀形。出家人利。若不
爾者。唐自辱身。又若行者樂修斷相。則 為以法供養於佛離欲想滅想者。若欲盡 不生是名離欲。念此離欲故名離想。問曰。
若說斷想即是離想。何故更說。答曰。從斷 得離。斷謂除滅貪欲。如經中說斷貪欲故 五陰則斷。又斷想是離欲想。所以者何。若於
此法無貪名斷此法是故若得離欲則苦 惱滅。如經中說離欲者得解脫。得解脫即 名為斷。若入無餘是名為滅。又經中說。有 三性斷性離欲性滅性。若說斷性離欲性即
是阿羅漢。斷一切煩惱離三界欲。住有餘 泥洹。若說滅性即是命終捨壽。斷陰相續 入無餘泥洹。又有二種解脫慧解脫心解 脫。若說斷即是離無明。故慧得解脫。若說
離欲即是離愛心得解脫。二解脫果是名為 滅。又若說斷想即說斷無明漏。若說離欲 想即說斷欲漏有漏。若說滅想是此二果。 又如經說斷一切諸行故名斷。離一切諸
行故名離。滅一切諸行故名滅。然則此三 義一而名異。若修無常想乃至滅想。則一 切事訖。滅諸煩惱斷陰結相續入無餘 泥洹。
定具中初五定具品第一百八十一
[0351a17] 問曰。汝先說道諦。所謂定具及定以說定。 定具今應當說。所以者何。若有定具則定 可成。無則不成。答曰。定具者。謂十一法。一
清淨持戒。二得善知識。三守護根門。四飲食 知量。五初夜後夜損於睡眠。六具足善覺。 七具善信解。八具行者分。九具解脫處。十無
障礙。十一不著淨持戒者。離不善業名為 持戒不善業者。所謂殺盜邪婬是身三業。妄 語兩舌惡口綺語是口四業。遠離此罪是 名持戒。又禮敬迎送及供養等修行善法。
亦名為戒。以戒能為定因。是故受持。所以 者何。猶如治金先除麁垢。如是先以持 戒除破戒麁過。後以定等除餘細過。所以 者何。若無持戒則無禪定。以持戒因緣禪
定易得。如經中說。戒為道根亦為妙梯。又 說戒為初車。若不上初車云何得上第二 車等。又說戒為平地。立此平地能觀四諦。
又說二力。思力修力。思力即是持戒。修力是 道。先思惟籌量破戒罪過持戒利益。故能持 戒後得道已自然離惡。又說戒為菩提樹
根。無根則無樹故須淨戒。又法應爾。若 無持戒則無禪定。猶如治病藥法。所須如 是治煩惱病。若無持戒則法藥不具。又說 淨持戒者則心不悔。乃至離欲心得解脫。
是諸功德皆由持戒。故名定具。又有業障 煩惱障。是二障果名為報障。若淨持戒則 無此三障。若心無障則能成定。又淨持戒 者不敗壞故必至泥洹。如恒水中材。又淨
持戒故能安立。持戒能遮不善身口業。禪定 能遮不善意業。如是遮諸煩惱。得真實智 則畢竟斷。又道品樓觀以戒為柱。禪定心城
以戒為郭。度生死河以戒為橋樑。入善 人眾以戒為印。八直聖田戒為壃畔。如 田無畔水則不住。如是若無淨戒則定水 不住。問曰。云何名淨持戒。答曰。若行者深
心不樂為惡。非畏後世及惡名等。名淨 持戒。又行者以心淨故持戒清淨。如七婬 欲經中說。身雖不犯心不淨故戒亦不淨。 又破戒因緣是諸煩惱。若能制伏為淨持戒。
又聲聞持戒但為泥洹。求佛道者以大悲 心為一切眾生不取戒相。能令此戒如菩 提性。如是持戒名曰清淨。善知識者經中 說。以二因緣能生正見。一從他聞法。二自
正憶念。所從聞法名善知識。問曰。若爾何 故但說善知識耶。答曰。經中說。阿難問佛。 我宴坐一處作如是念。遇善知識則為得
道半因緣也。佛言莫作是語。善知識者。則 為得道具足因緣。所以者何。生老病死眾 生得我為善知識。則於生老病死皆得解
脫。又眾生因善知識。則能增長戒等五法。 如裟羅樹。因雪山故五事增長。又佛尚自 樂善知識。如初得道時。作如是念。若人 無師則無所怖畏。無恭敬心常為惡法所
覆。無安隱行。我當以誰為師依誰而住。 作是念已遍觀一切無勝己者。即生念 言。我所得法因此成佛。當還依此法。梵等 諸天亦讚言。爾無勝佛者。一切諸佛皆以
法為師。又善知識猶如明燈。有目無燈則 不能見。如是行者雖有福德利根因緣。無 善知識則無所益。問曰。何者是善知識。答
曰。隨能令人增長善法名善知識。又一切 善人住正法者。皆是天人世間善知識也。 守護根門者。謂正憶念。行者不可閉目不 視。但應一心正念現前。又名正慧。以此
正慧能壞前緣。壞前緣故能不取相。不 受相故不隨假名。若不守諸根以取相 故。諸煩惱生。流於五根即破戒等善法。若 能守根門則戒等堅固。飲食知量者。不
為色力婬欲貪味故食。為濟身故。問曰。 行者何故為濟身耶。答曰。為修善法故。 若離善法則無道。無道則無離苦。若人 不為修善故食。則唐養怨賊亦壞施主福。
損人供養。如是不應食人之食。問曰。飲食 以何為量。答曰。隨能濟身是名為量。問 曰。應食何食。答曰。若食不增冷熱等身病
貪恚等心病。是則應食。是食亦應隨時。若 知此食於此時能增冷熱貪恚等病。則不 應食。問曰。諸外道言。若食淨食則能得淨
福。謂隨意所嗜色香味觸。水灑呪願然後乃 食。是名為淨。此事云何。答曰。飲食無有 決定淨者。所以者何。若以殘食為不淨者。
一切飲食無非殘者。如乳為犢殘。蜜為蜂 殘。水為虫殘花為蜂殘。果為鳥殘如是 等。又此身從不淨生。體性不淨不淨充滿。 飲食先是不淨。後入身中無一淨者。但以
倒惑妄謂為淨。問曰。若都無淨則與旃陀 羅等有何差別。答曰。又以不殺不盜不 邪命等。如法得食以觀食過。智慧水灑然 後乃食。非但水灑便名為淨。初夜後夜損睡
眠者。行者知事由勤成故不睡眠。又見 睡眠空無所得。若汝以睡眠為樂。此樂少 弊不足言也。又行者不樂煩惱同處。如人 不樂與怨賊住世。豈有人於賊陣中而
當睡寐。故不睡眠。問曰。睡眠強來云何除 遣。答曰。是人得佛法味。深心歡喜故能除 遣。又念生死中老病死過。心則怖畏故不睡
眠。又行者見得人身諸根具足得值佛法 能別好醜是為甚難。今不求度何時當得 解脫。故勤精進以除睡眠。
惡覺品第一百八十二
[0352b01] 具足善覺者。若人雖不睡眠而起不善覺。 所謂欲覺瞋覺惱覺。若親里覺國土覺不死 覺利他覺輕他覺等。寧當睡眠勿起此等
諸不善覺。應當正念出等善覺。所謂出覺不 瞋惱覺。八大人覺。欲覺者謂依欲生覺。 於五欲中見有利樂。是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