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iṇḍapañha (Questions of Miliṇḍa) 那先比丘經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那先比丘經卷上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0694a06]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僧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大臣長者人民。及 事九十六種道者。凡萬餘人。日於佛前聽經。
佛自念。人眾日多身不得安。佛意欲捨人眾 去至閑避處坐思念道。佛即捨人眾去。入山 至藂樹間。其樹大有神。佛坐其下思念道。
去樹不遠有群象五六百頭。中有象王賢善 知善惡之事。譬如人狀。象輩眾多周匝象王 邊。諸小象走居前水中。走戲 [打-丁+毛] 撈水令濁
惡。諸小象復走居前食噉美草。走戲蹈踐其 上。我眾大多患。是諸象及小象子。 [打-丁+毛] 撈水令 濁惡令草不淨。而反常飢飲濁惡水。食足踐
之草。象王自念。我欲棄是諸象去。至一避 處快耶。象王即棄諸象而去。轉行入山到頭 羅藂樹間。象王見佛坐樹下。心大歡喜。即
前到佛所。低頭屈膝為佛作禮。却在一面住。 佛自念。我棄眾人來在是樹間。象王亦棄眾 象來到是樹間。其義適同。佛為象王說經言。
佛於人中最尊。象王於象中最尊。佛言我心 與象王心適相中。今我與象王俱樂是樹間。 象王聽經心意即開解知佛意。象王即視佛
所仿佯經行處。以鼻取水灑地。以鼻撈草掃 地。以足蹈地令平好。象王曰。朝暮承事佛如 是。佛久後般泥洹去。象王不知佛所在。為
周旋行求索佛不得。便啼垂淚愁憂不樂不 能食飲。時國中有佛寺舍。在山上名加羅洹 寺。中有五百沙門常止其中。皆已得阿羅漢
道。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 十九日三十日。常以是日誦經。至明時象王 亦在山上止於寺中。象王知有六日誦經。至
其日當行入寺中聽經。諸沙門知象王意聽 經。欲誦經時湏象王來。乃誦經。象王聽經。至 明不睡不臥不動不搖。象王數聞經承事佛
故。後象王以壽命盡死。死後便化為人作子 生婆羅門家。以後年長大不聞佛經亦不見 沙門。便棄家去入深山學異道。在山上止。近
比亦有一婆羅門道人俱在山上。相與往來 共為知識。其一人自念言。我不能於世間懸 憂苦老病。死後當入地獄畜生餓鬼貧窮中。
用是故我欲剃頭鬚披袈裟。欲求羅漢泥洹 道。其有一人自念言。我願欲求作國王得自 在。令天下人民隨我教令。如是久後二人
各命盡。俱生世間作人。其一人前求作國王 者。生於海邊為國王太子字彌蘭。其一人前 世欲剃頭作沙門求羅漢泥洹者。生於天竺
字陀獵與肉袈裟俱生其家。有一大象同日 生。天竺名象為那。父母便字為那先。年十 五六。那先有舅父字樓漢。學道作沙門大高
才世間無比。已得阿羅漢道。能出無間入無 孔。自在變化無所不作。天上天下人民及蠕 動之類。心所念皆豫知之。生所從來死趣何
道。那先至舅父所自說言。我喜佛道欲作沙 門為舅父作弟子。寧可持我作沙門。樓漢哀 之。即聽作沙彌受十戒。日誦經思惟經戒便
得四禪。悉知諸經要。時國中有佛寺舍名和 戰。寺中有五百沙門皆得羅漢道。其中有第 一羅漢名頞波曰。能知天上天下去來現在
之事。那先年至二十。便受大沙門經戒。便到 和戰寺中至頞波曰所。時五百羅漢適以十 五日說大沙門戒經。在講堂上坐。大沙門皆
入。那先亦在其中。諸沙門悉坐。頞波曰悉 視坐中諸沙門心皆是羅漢。獨那先未得羅 漢。頞波曰言。譬若揚米。米正白中有黑米。
即揚為不好。今我坐中皆白清淨。獨那先黑 未得羅漢耳。那先聞頞波曰說如是。大憂愁 起為五百沙門作禮出去。自念我不宜在是
座中坐。譬若眾師子中有狐狗。我從今以後 不得道不入中坐。頞波曰知那先意。以手摩 那先頭言。汝得羅漢道不久莫愁憂。便止留
那先。那先復有一師年八九十字加維曰。其 中有一優婆塞大賢善。日飯加維。那先且 為師持鉢行取飯食具。師令那先口含水。行
到優婆塞家取飯食具。優婆塞見那先年少 端正與人絕異有名字。智慧廣遠有志能說經 道。優婆塞見那先前為作禮叉手言。飯諸沙
門日久。未曾為我說經者。今我從那先求哀 願。與我說經解我心意。那先自念。我受師教 戒令我口含水不得語。我今吐水者為犯師
要。如是當云何。那先知優婆塞亦高才有志。 我為其說經想即當得道。那先便吐水却坐 為說經言。人當布施作福善奉行佛經戒。死
後生世間得富貴。人不犯經戒者。後不復入 地獄餓鬼畜生中貧窮中。得生天上。優婆塞 聞那先說經心大歡喜。那先知優婆塞心歡
喜。便復為說經。世間萬物皆當過去無有常。 諸所作皆懃苦。萬物皆不得自在。泥洹道者 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愁不惱。諸惡懃苦皆
消滅。那先說經竟。優婆塞便得第一須陀洹 道。那先亦得須陀洹道。優婆塞大歡喜。便極 與那先作美飯具。那先語優婆塞。先取飯具
置師鉢中。那先飯竟澡漱訖畢。持飯具還與 師。師見言。汝今日持好飯具來。以犯眾人要。 當逐出汝。那先大愁憂不樂。師教言。會比丘
僧。悉會皆坐。師言。那先犯我曹眾人要來。 當逐出無令在眾中止頞波曰說經言。譬 若人持一箭射中兩准。那先自得道。亦復令
優婆塞得道。不應逐出。師迦維曰。政使一 箭射中百准。會為犯眾人。要不得止。餘人持 戒不能如那先得道。如效那先當用絕後。眾
坐中皆默然師教即逐出那先。那先便以頭 面禮師足起。遍為比丘僧作禮訖竟。便出去 入深山坐樹下。晝夜精進思惟道不懈。自成
得羅漢道。能飛行徹視徹聽。知他人心所念 善惡。自知前世所更從來生。得羅漢道已。便 來還入和戰寺中。詣諸比丘所。前頭面悔過
求和解。諸比丘僧即聽之。那先作禮訖竟。便 出去轉行入諸郡縣街曲里巷。為人說經戒。 教人為善。中有受五戒者。得須陀洹道者。中
有得斯陀含道者。中有得阿那含道者。中 有作沙門得羅漢道者。第二忉利天帝釋。第 七天王梵第四天王皆來到那先所作禮。以
頭面著足却坐。那先便為諸天說經。名字聞 四遠。那先所行處。諸天人民鬼神龍見那先 無不歡喜者。皆得其福。那先便轉到天竺舍
竭國。止泄坻迦寺中。有前世故知識一人在 海邊。作國王子名彌蘭。彌蘭少小好讀經學 異道。悉知異道經法。異道人無能勝者。彌蘭
父王壽盡。彌蘭立為王。王問左右邊臣言。國 中道人及人民誰能與我共難經道者。邊臣 白言。有學佛道者。人呼為沙門。其人智慧妙
達。能與王共難經道。北方大臣國名沙竭。 古王之宮。其國中外安隱人民皆善。其城四 方皆復道行。諸城門皆刻鏤。及餘小國皆多
高明。人民被服五色焜煌。國土高燥珍寶眾 多。四方賈客賣買皆以金錢。五穀豐賤家有 餘畜樂不可言。其王彌蘭以正法治國。高才
有智謀明於官事。戰鬪之術無不通達。能知 九十六種道。所問不窮人適發言。便豫知其 所趣。王語傍臣言。是間寧有明經沙門。能與
我共難經說道者不。王傍臣名沾彌利望 群。白王言。然有沙門字野惒羅。明經道能 與王難經道。王便勅沾彌利望群。即行往請
野惒羅言。大王欲見大師。野惒羅言。王欲相 見者大善。王當自來耳。我不往。沾彌利望群 即還白王如是。王即乘車與五百伎共行到
寺中。與野惒羅相見。前相問訊就坐。五百騎 從皆坐。王問野惒羅。卿用何等故棄家捐妻 子。剃頭鬚披袈裟作沙門。卿所求何等道。
野惒羅言。我曹學佛道行中正。於今世得其 福。於後世亦得其福。用是故我剃頭鬚被袈 裟作沙門。王問野惒羅。若有白衣居家。有妻
子行中正。於今世得其福。於後世亦得其福 不。野惒羅言。白衣居家有妻子行中正。於今 世得其福。於後世亦得其福。王言。卿空棄家
捐妻子。剃頭鬚被袈裟作沙門為。野惒羅默 然無以報王。王傍臣白言。是沙門大明達有 智者。迫促不及言耳。王傍臣皆舉手言。王得
勝。野惒羅默然受負。王左右顧視。優婆塞面 亦不慚。王自念。是諸優婆塞面不慚者。復有 明健沙門能與我共相難者耳。王語傍臣沾
彌利。寧復有明智沙門能與我共難經道者 無。那先者諸沙門師。知諸經要難。巧說十 二品經。種種別異章斷句解。知泥洹之道。無
有能窮者。無能勝者。智如江海。能伏九十六 種道。為佛弟子所敬愛。以經道教授。那先來 到舍竭國。其所相隨弟子皆復高明。那先如
猛師子。沾彌利白王。有沙門字那先。智慧微 妙諸經道。要。能解人所疑無所不通。能與王 難經說道。王問沾彌利。審能與我共難經道
不。沾彌利言。唯然常與第七梵天共難經說 道。何況於人王。即勅沾彌利。便行請那先來。 沾彌利即到那先所白言。大王欲相見。那先
言大善。即與弟子相隨行到王所。王雖未甞 見。那先在眾人中披服行步。與人有絕異。王 遙見隱知那先。王自說言。我前後所更見眾
大多。入大坐中大多。未甞自覺恐怖。如今日 見那先。今日那先定勝我。我心惶惶不安。沾 彌利居前白王言。那先以發旦到。王即問沾
彌利。何所是那先者。沾彌利白。因指示王。 王即大歡喜。正我所隱意是。那先即到。王因 前相問訊語言。王便大歡喜。因共對坐。那先
語王言。佛經說言。人安隱最大利。人知足最 為大富。人有所信最為大厚。泥洹道最為大 快。王便問那先卿字何等。那先言。父母字我
為那先。人呼我為那先。有時父母呼我為首 那先。有時父母呼我為維迦先。用是故人 皆識知我。世間人皆有是耳。王問那先。誰
為那先者。王復問言。頭為那先耶。不為那先。 王復言。耳鼻口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 頤項肩臂手足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
髀脚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顏色為 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苦樂為那先耶。不 為那先。王復言。善惡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
復言。身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肝肺 心脾腸胃為那先耶。不為那先。王復言。顏色。 為那先耶。不為那先。苦樂善惡身心合。是
事寧為那先耶。言不為那先。王復言。無有 苦樂無有顏色無有善惡無有身心。無是五 事。寧為那先耶。那先言。不為那先。王復言。
聲響喘息寧為那先耶。言不為那先。何等為 那先者。那先問王。何所為車者。軸為車耶。 不為車。那先言。轂為車耶。王言轂不為車。
那先言。輻為車耶。不為車。那先言。輞為車 耶。不為車。那先言。轅為車耶。不為車。軛為 車耶。不為車。那先言。輿為車耶。不為車。那
先言。蓋為車耶。不為車。那先言。合聚是材木 著一面。寧為車耶。不為車。那先言。音聲為車 耶。不為車。那先言。何等為車耶。王默然不
語那先言。佛經說。合聚是諸材木。用作車因 得車。人亦如是。合聚頭面目耳鼻口頸項肩 臂骨肉手足肺肝心脾腎腸胃顏色聲響喘
息苦樂善惡合為一人。王言。善哉善哉。
[0696b05] 王復問言。那先能與我難經說道不。那先言。 如使王作智者問。能相答王。作王者問愚者 問。不能相答。王言。智者問王者問愚者問
何等類。那先言。智者語對相詰相上語相下 語。語有勝負則自知是為智者語。王者語自 放恣。敢有違戾不如王言者。王即強誅罰
之。是為王者語。愚者語。語長不能自知。語短 不能自知。 [怡-台+龍] 悷自用得勝而已。是為愚者語。 王言。願用智者言。不用王者愚者言。莫持王
者意與我語。當如與諸沙門語。當如與諸弟 子語。如與優婆塞語。當如與給使者語。當以 相開悟。那先言大善。王言。我欲有所問。那先
言。王便問。王言。我已問。那先言。我已答。 王言。答我何等語。那先言。王問我何等語。 王言。我無所問。那先言。我亦無所答。王即知
那先大明慧。王言。我甫始當多所問。日反欲 冥當云何明日當請。那先於宮中善相難問。 沾 彌 利望群。即白那先言。日暮王當還宮。明
日王當請那先。那先言大善。王即為那先作 禮騎還歸宮。於馬上續念那先。至明日沾彌 利望群及傍臣白王言。當請那先不。王言當
請。沾彌利望群言。請者當使與幾沙門俱來。 王言自在。那先與幾沙門俱來。主藏者名慳。 慳白王言。令那先與十沙門共來可。如是至
三。王瞋恚言。何故齊令那先與十沙門共來。 王言。汝字慳。不妄強惜王物自汝物。當云何 汝逆我意。當有誅罰之罪。可言可哀赦汝過。
今我作國王不堪飯沙門耶。慳大恐怖不敢 復語。沾彌利望群到那先所。為作禮白言大 王請。那先言。王當令我與幾沙門共行。沾彌
利望群言。自在那先與幾沙門共行。那先便 與野惒羅八十沙門共行。沾彌利望群旦欲 入城時。於道中並問那先。往曰對王言無有
那先。何以那先問沾彌利望群。卿意何所為 那先者。沾彌利望群言。我以為喘息出入命 氣為那先。那先問言。人氣一出不復還入。其
人寧復生不。沾彌利望群言。氣出不復還入 者定為死。那先言。如人吹笳氣出不復還 入。如人持鍛金 [竺-二+角] 吹火氣。一出時寧得復還
入不。沾彌利望群言。不復還。那先言。同氣出 不復入。人何故猶不死。沾彌利望群言。喘息 之間我不知。願那先為我曹解之。那先言。喘
息之氣皆身中事。如人心有所念者舌為之言 是為舌事。意有所疑心念之是為心事。各有 所主。視之虛空無有那先。沾彌利望群心即
開解。便作優婆塞。受五戒。那先便前入宮到 王所上殿。王即前為那先作禮而却。那先即 坐。八十沙門皆共坐。王手自持美飯食著那
先前。飯食已竟澡手水畢訖。王即賜諸沙門 人一張疊袈裟革屣各一緉。賜那先野惒 羅各三領袈裟各一緉革屣。王語那先野惒
羅言。留十人共止。遣餘人皆令去。那先即遣 餘沙門去。與十人共止留。王勅後宮諸貴人 伎女。悉出於殿上。帳中聽我與那先共難經
道。時貴人伎女悉出於殿上。帳中聽那先說 經。時王持座坐於那先前。王問那先言。當道 說何等。那先言。 王 欲聽要言者當說要言。王
言。卿曹道何等最為善者。用何故作沙門。 那先言。我曹輩欲棄世間苦惱。不復更後世 苦惱故作沙門。王言沙門者悉爾不。那先言
不悉用是故作沙門。中有負債作沙門者。中 有畏縣官作沙門者。中有貧窮作沙門者。那 先言。我但說欲脫愛欲苦惱滅今世懃苦。至
心未道作沙門者耳。王言。今卿用是故作 沙門耶。那先言。少少作沙門有佛經道。是 故欲棄今世後世苦惱作沙門。王言。善哉善 哉。
[0697a14] 王問言。寧有人死後復生不。那先言。人有 恩愛貪欲者。後世便復生為人。無恩愛貪欲 者。後世便不復生。王言。人以一心念正法。後
世不復生耶。那先言。人一心念正法。智慧 及餘善事。後世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