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ngang Banruoboluomi Jing Lueshu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
沙門智儼

[0239a07] 釋文分別一明 二明分齊三明 能詮教體釋經題目五分文解釋

[0239a1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美稱等覺分別
可謂眾生 涅槃因緣實性法界 真性無不一言
無異聖化隨機明教非一 初心菩薩聲聞 堅固

[0239a19] 第二分齊一乘三乘 種類所為小乘所有 文義一法說理
解行以此為一乘 一起第二三乘第一 即為第二所為即為
定學修多羅藏戒學 慧學阿毘達摩修多羅藏第二小乘
大乘二乘三乘三乘 二義約根一法約法 即是大乘三藏
第三種類般若經梵本三十 譯成六百十六別有會同王舍城會同
誓多給孤獨園一會他化自在天 四會誓多一會 一會王舍城竹林白鷺
金剛般若經第九梵本三百 說經 不同王舍城自在
顯德第二化生 分齊臨機濟危拔苦第三 校量明教尊勝決定第四 自在顯德建立


[0239b16] 第三能詮教體 般若實相般若 觀照般若文字般若所以知者
文具明理三義第二 第一教義相對 因果相對因為下文
修行調伏成因第三 人法相對用法人為依法成佛 第四理事相對用事
五境相對行為 第二能詮教體一乘唯識 真如不可以分別智三乘
二義一同小乘同一經論

[0239b29] 第四釋經題目

[0239c01] 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元魏三藏 () 梵音金剛般若梵音 ()
上聲 其二半音合為一聲 () 梵音 () (上聲) 合為一聲
(守護國界經智慧了知) 梵音 () 梵音 (上聲)
() 具足 () () () 素怛纜

[0239c10] 三乘化身 化佛說法授與金剛金剛
西域實智般若波羅 彼岸 實相無染終極有海故云
彼岸真淨常則

[0239c18] 第五分文解釋經文序分正宗 三流二種發起
阿難未來 四法未來何為 未來弟子四念 第四惡性云何
弟子現在未來

[0239c26]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舍婆提城祇樹給孤 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經文 一如大論實法
二我一時三義 沈浮顛倒二相應時 三轉法輪正說正受四佛婆伽婆
多義滿住處 所為影響 四句義通發起所以
般若堅固甚深影響徒眾 所為菩薩迴心聲聞凡夫等於 不明第二發起
佛世尊乞食前方 便爾時諸比丘正時發起

[0240a11]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入舍婆提大城乞食 城中次第乞食本處飯食 如常結跏趺坐端身正念 不動
初文乞食即為 城中歸本飯食方便跏趺依止

[0240a17] 爾時諸比丘頂禮佛足右繞 退一面爾時慧命須菩提大眾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立白佛希有世尊如來應供徧知善護念 菩薩付囑諸菩薩世尊云何菩薩大乘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第二文中正時 爾時慧命請法方便白佛
讚佛世尊云何請問 發起初一發心 實相般若修行
觀照般若四問降伏調伏方便 文字般若第二正宗文中 善哉即為立義分
須菩提諸菩薩般若體即為 解釋分須菩提菩薩阿耨多羅 究竟

[0240b05] 爾時須菩提善哉善哉須菩提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付囑諸菩薩諦聽 菩薩大乘阿耨多羅
菩提心如是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 菩提白佛世尊如是樂欲 立義 分內善哉
天親善護念根熟菩薩 付囑約根未熟菩薩未成 究竟付囑
須菩提白佛 廣說大乘發菩提心 佛果法界三明修行
四明五度眾生善知識 善應因果 自在如是
實相般若法界真如本覺寂靜 明慧無分別智顯現不退 如是修行正智圓滿
業行名為修行如是降伏其心 心識虛妄輪轉長時方便調 應法降伏第二解釋分
般若爾時須菩提白佛 乃至云何云何修行行事 般若正說法身
證法 般若體分量爾時 須菩提白佛世尊法門舉行
初文明顯 般若堅固復次慧命須菩提 其餘解決初文
眾生界 提心修行降伏三般若第二 菩提云何東方虛空思量不下
初文眾生發心廣大二我第一如是滅度無量何以
菩薩眾生相其心不顛倒所以 四心深心功德滿足 第一發菩提心何以眾生
自愛眾生慈悲大順二乘 便

[0240c17] 須菩提諸菩薩如是心所一切眾生 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無色無想若非無想
眾生界眾生 廣大初一四生分齊 有無若非
除外增上慢外道 生死妄見正智所有 眾生界眾生眾生眾生
所以不可以 不妨眾生 空空眾生分別
不明

[0241a01]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滅度 第一 涅槃無分別涅槃 一乘三世涅槃三世
一世三世涅槃應化二身 有餘法身無餘報身煩惱有餘報身無餘小乘報身
無餘煩惱有餘之中 不同分別相應不滅差別小乘 大乘一乘

[0241a11] 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眾生滅度 第三

[0241a13] 何以須菩提菩薩眾生相即非菩薩 須菩提菩薩眾生相人相壽者相 菩薩 第四顛倒四句
何以無不第二 知者三復重責不知眾生 不順法相不知第四

[0241a20] 復次須菩提菩薩不住布施 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香味法布施 第二如是法性無住
平等究竟自性 兩句一對 不住

[0241a26] 須菩提菩薩如是布施不住 第三 如是修行三句所以可知不住 二義所知分齊不依分別
不住不依分別不住

[0241b02] 何以菩薩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  第四降伏其心不住 分別不生降伏何故
修行菩薩起行 之中 天親資生無畏法
中一二三名為修行廣解為此 第二文中 東方虛空思量不等般若
分量須菩提可以相成明德須菩提白佛世尊般若 用功須菩提諸菩薩如是無量
般若甚深云何得知 中有般若法性 實相般若
中有得無分別智即是觀照般若下文 菩薩菩薩論主菩薩菩薩 菩薩凡夫菩薩凡夫菩薩中有
凡夫菩薩即是 凡夫菩薩證法利生 受記文字般若三相
自性實性空寂 常住不變 不動因緣虛空故經云
虛妄唯一心作十二因緣一心無有 作者無有知者一切諸法隨心是以 而言積德
本來 對治因緣煩惱妄想深心 清淨現前無為菩提涅槃
一切法不生 因緣生死塵累 不待涅槃不假
無有作者非我非我 常樂不變觀照文字何以 無二

[0241c09] 須菩提云何東方虛空思量不須 世尊佛言如是須菩提西北方 上下虛空思量不須菩提世尊
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無住布施福德 亦復如是不可思須菩提菩薩 如是布施 分量文中
展轉四句可知 可知虛空 般若無分別不及以為分齊虛空

[0241c19] 須菩提云何可以相成如來不須 世尊不可以相成如來何以 如來即非須菩提所有
皆是妄語諸相妄語如是諸相 如來 第二文中 初審可否何以
真法 成真大順相者生住滅 一切法如此何故
果德信心便 未盡

[0242a01] 須菩提白佛世尊頗有眾生未來世末世 如是修多羅章句實相須菩提頗有眾生未來世末世如是
修多羅章句實相須菩提有未來 末世菩薩摩訶薩持戒修福 智慧修多羅章句信心以此為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五佛修行供養一佛 五佛種善根須菩提
千萬諸佛修行供養無量千萬諸佛 善根修多羅乃至一念淨信須菩提如來悉知諸眾生如來諸眾
第三文中第一 疑問第二不受三佛須菩提 正德四佛須菩提
須菩提如來悉知成就 文中可知第四文中 可知淨信信心一者
正念真如法界二者深心一切 善行大悲心一切眾生 三昧不住見相不住乃至
所有煩惱微薄 可知第五文中如來悉知在於之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