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 Wang Hu Guo Boreluomi Jing Shu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卷 中一青龍寺翻經講論沙門 良賁奉 詔述
[0456a18] 觀如來品第二明觀照般若。
[0456a18] 從此第二 明觀照中文分為二。且初第一波斯匿王問。
[0456a20] 經。波斯匿王白佛言諸法實性清淨平等非有 非無智云何照。
[0456a21] 解曰。舉前法性以問智也。 諸法實性者即諸法性也。清淨者非塵染也。 言平等者無高下也。非有非無者舉如問智
也。法若是有稱有而知。法若是無稱無而解。 既非有無智云何照。從此第二如來正答於 中分三。一明諸法空。二諸法假有。三聖智次
第。初法空中文分為二。初明境非有後明智 照空。初境非有文分為二。初法自性空後生 滅明空。初法體空文復分三。且初第一答 智有無。
[0456b02] 經。佛言大王智照實性非有非無。
[0456b02] 解曰。明 能照智稱境而觀。非有非無通境智矣。叡法 師云。萬物非無。宗之者無相。虛宗非有。照
之者無心。故聖人以無心真智照無相虛宗。 內外兩冥境智俱寂即其照也。從此第二徵 其所以。
[0456b08] 經。所以者何。
[0456b08] 解曰。智照實性非有無者何 所以也。從此第三釋諸法空文分為二。且初 第一總明法空。
[0456b11] 經。法性空故。
[0456b11] 解曰。法者諸法性者實性。法 及法性悉皆空故。然於諸法執見不同。凡夫 於法執有是非。外道於法執我執法。小乘於
法執實色心。大乘於法達無自性。了法即空 名法性空。從此第二即法明空。
[0456b16] 經。是即色受想行識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六 界十二因緣二諦四諦一切皆空。
[0456b17] 解曰。謂 蘊處界士夫六界外道異生執實起倒。舉以 明空。十二因緣明獨覺觀。言四諦者明聲 聞觀言二諦者明菩薩觀。悉無自性一切皆
空。前四後一如上已明。緣生二諦至下當悉。 從此第二生滅明空文分為四。且初第一標 生滅空。
[0456b24] 經。是諸法等即生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 復如是。
[0456b25] 解曰。前明諸法無自性空。此明諸 法生滅故空。隨對有情當根破執。是諸法等 即生即滅即有即空者。謂前蘊等諸有為法
體不堅住念念遷流。若疾炎過同懸流度。 隨生即滅念念皆空。然有為相或說四者。如 婆沙論。能起名生。能安名住。能衰名異。能
壞名滅。生居未來。餘三現在。又唯識云。 本無今有有位名生。生位暫停即說為住。住 別前後復立異名。暫有還無無時名滅。前三
現在。滅居過去。此為正也。說三相者如俱舍 論引經說三。一起二住異三盡。論有兩解。如 常今別。說二相者如此經云。即生即滅。瑜
伽同此。如彼論云。生及住異俱名生品。滅 名滅品。諸弟子眾應觀諸法生滅而住。說 一相者如經偈云。諸行無常。諸者眾也行謂
遷流。通曰有為總名諸行。言無常者如瑜 伽論八十一云。有起盡故名無常也。合生滅 二總名無常。五十二說。若由此相起厭思
惟。為令厭患離欲解脫。合說生滅為無常 故。何謂無常。有非恒有無非恒無。二無常 相故云無常。經言生滅乘略明故。剎那剎
那亦復如是者。言剎那者時極少也。如言極 微色極少也。生滅有二。一者剎那二者一期。 此非一期云剎那矣。何名剎那。緣和合法得
自體須。又行動法度一極微如是名為一剎 那量。重言剎那者破情計也。有情妄倒執法 常有。謂聞諸法生滅故空即作是念。唯現在
法剎那生滅。過去未來體應常住。為破此 計故明諸法無始時來過去已滅現在今滅未 來當滅念念遷流皆剎那滅。是故經云剎那 剎那亦復如是。問即滅為同剎那。為復異
世。答然以一念有多剎那。於一剎那有多生 滅。以多生滅成一剎那。即體明空故同念也。 此同華嚴偈云。譬如長風起鼓拂生動勢。二
俱不相知。諸法亦如是。生滅即空不相知也。 從此第二徵其所以。
[0457a03] 經。何以故。
[0457a03] 解曰。諸有為法剎那生滅者何 所以故從此第三釋多生滅。
[0457a05] 經。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0457a06] 解曰。從麁至細轉折明空。諸有為法漂馳不 住。過去已無未來當無。現在一念勿謂實 有。拆此一念有九十剎那。勿謂剎那而有實
體。拆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以多生滅成一剎 那。剎那無體以多剎那合成一念。念無實體。 故說諸法念念皆空。問念於別境明記為性。
如何此云念生滅空。答念名即同所因有異。 彼別境念明記為性。此不相應時中假立一 生滅頃假立念名。念無實體悉皆空也。從此 第四結諸法空。
[0457a16] 經。諸有為法悉皆空故。
[0457a16] 解曰。結有為法生 滅故空。及顯無為寂而常矣。從此第二明智 照空文分為二。且初第一標智照空。
[0457a19] 經。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諸法一切皆 空。
[0457a20] 解曰。如宗中解。略屬文者。甚深般若即 淨慧也。波羅蜜多彼岸到也。言照見者。照 謂智體見謂智用。照體即見目無相心。由
此淨慧達彼岸故。言諸法者謂所照境。境智 俱寂故經說云一切皆空。問前四諦下一切 皆空。此諸法下一切皆空。二文何別。答前唯
境空此亦智空。雖境與智皆自性空。顯智照 如智即無相故合明矣。從此第二歷法明空 文分為六。且初第一明內外空。
[0457a29] 經。內空外空內外空。
[0457a29] 解曰。自下經文明其 正智。即有觀空有十八也。此十八空與大般 若後四文別。如五十一善現發問世尊具答。
略引彼經釋此文也。言內空者。內謂內法即 是眼耳鼻舌身意。此中眼由眼空。鼻等亦然。 非常非壞本性爾故。上言眼者謂即眼處。由
眼空者眼無自性。眼處即空餘皆悉矣。如智 度論四十六說。若不習空必墮二邊。以空破 有亦不著空。無我我所。本性爾故。下文皆同
恐繁故略。言外空者。外謂外法即是色聲香 味觸法。此中色由色空。聲等亦爾。內外空 者謂內外法。內六根處外六塵處。此中內六
處由外六處空。外六處由內六處空。前別後 總偏俱空故。從此第二明二諸空。
[0457b14] 經。空空大空勝義空。
[0457b14] 解曰。言空空者。謂一 切法空。此空由空空。言大空者。謂即十方東 南西北四維上下。此中東方由東方空。南等
亦爾。勝義空者。勝義謂涅槃。此勝義由勝義 空。二俗一真相性空故從此第三為無為空。
[0457b19] 經。有為空無為空。
[0457b19] 解曰。有為空者。謂欲界 色界無色界。此中欲界由欲界空。色等亦爾。 無為空者。謂無生無住無異無滅。此無為由
無為空。相無相空故。從此第四明三世空。
[0457b23] 經。無始空畢竟空。
[0457b23] 解曰。無始空者順古譯 也。新云無際空。謂無初中後際可得。及無往 來際可得。此無際由無際空。畢竟空者。謂諸
法究竟不可得。此畢竟由畢竟空。世非世空 故。從此第五明性相空。
[0457b28] 經。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
[0457b28] 解曰。言 散空者。謂有放有棄有捨可得。此散由散空。 彼經次云無變異空。謂無放無棄無捨可得。
此無變異由無變異空。前有後無。相對相故。 此雖闕無義影對故。言本性空者。謂一切 法本性。若有為法性若無為法性。皆非聲聞
獨覺菩薩如來所作。亦非餘所作。此本性由 本性空。言自相空者。謂一切法自相。如質 礙是色自相。領納是受自相。取像是想自相。
造作是行自相。了別是識自相。如是等若有 為法自相若無為法自相。此自相空。言一切 法空者。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若有色無色
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漏無漏有為無為法。 此一切法由一切法空。從此第六明因果空。
[0457c13] 經。般若波羅蜜多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
[0457c14] 解曰。般若波羅蜜多空者觀照智空。因空者 等覺已前諸菩薩等一切皆空。佛果空者諸 佛所有力無畏等諸不共法體寂故空空空故
空者智度論云。空空者先以諸空破內外等 諸法皆空。又以此空破前諸空。是名空空。 問前空空與此空空何別。答前破諸法故云
空空。此破前空故名空空。若爾由諸法有破 故云空。空既非法。空何所破。答破諸法已唯 有於空。空亦應捨故須空空。如藥治病盡捨
藥。藥若不捨藥復成病。恐空成病以空捨空。 故云空空。從此第二諸法假有於中分二。初 明諸法有後明我法空。初諸法有於中分三。 且初第一標諸法有。
[0457c27] 經。諸有為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
[0457c28] 解曰。前明正智所照皆空。此方便智不壞諸 法。即空觀有。諸有為法者。此句總標世出世 間有為法也。下別明有。法集故有者。五蘊積
集名法集有。受集故有者。領納作業名受集 有名集故有者。名謂表詮。習故有。雖此三 集義通無漏。此上下文唯約有漏。從此第二 明世間有。
[0458a06] 經。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
[0458a06] 解曰。因 集故有者。有漏善染所造諸業是三有因。集 諦故有。果集故有者。於三界中總別業感淨
無記果。苦諦故有。六趣故有者。趣謂異熟。 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六。能趣即因所 趣即果。前別後總明三界矣。從此第三明出 世有。
[0458a13] 經。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
[0458a13] 解曰。十 地故有者。文言十地義攝三賢。菩薩因有。佛 果故有者。三身故有亦得說云。因位進趣道
諦未圓。果位智品道諦圓故。解脫法身滅諦 圓故。對前苦集即四諦矣。一切皆有者。此 句總結世出世間一切皆有。又料此文最初
一句總標有為。中間分三三。集故有.世間故 有.出世故有。最後一句總結有為如文悉 矣。從此第二明我法空。於中分二。初明我法
空後明不起見。初我法空於中分三。且初第 一標我法相。
[0458a24] 經。善男子若菩薩住於法相有我相人相有情 知見為住世間即非菩薩。
[0458a25] 解曰。謂菩薩雖 觀於有不應住故。住於法相者。即前有為總 名為法。一一皆有軌持相故。謂若菩薩雖觀
諸有。而不壞法通達實性不應住相。若住相 者即有執生。迷杌謂人理必然故。有我相者。 我人知見四如前解。外道執我亦名有情。作
業受果皆計為我。為住世間即非菩薩者。住 我法相即是凡愚為住世間。非菩薩故。從此 第二徵其所以。
[0458b05] 經。所以者何。
[0458b05] 解曰。住我法相何所以故非 菩薩也。從此第三結諸法空。
[0458b07] 經。一切諸法悉皆空故。
[0458b07] 解曰。不了諸空即 非菩薩。悟一切法悉皆空寂於有不住即菩 薩矣。從此第二明不起見。於中分三。且初第 一明不起見。
[0458b11] 經。若於諸法而得不動不生不滅無相無無相 不應起見。
[0458b12] 解曰。此明菩薩即法觀空。若於 諸法而得不動者。若諸菩薩雖觀諸法達有 即空。空故不動。空不動故不生滅也。言無相
者。相謂諸法無相即空。悟相即空故云無相。 無無相者。非謂遣相住於無相。無相亦遣故 無無相。不應起見者。於相住即見生。不住
有無即無見也。故肇法師云。般若之門觀空。 漚和之門涉有。涉有未始迷空故處有而 不染。不厭有以觀空故觀空而不證。斯之謂 矣。從此第二徵其所以。
[0458b22] 經。何以故。
[0458b22] 解曰。何以不應起見故也。從此 第三釋法皆如。
[0458b24] 經。一切法皆如也諸佛法僧亦如也。
[0458b24] 解曰。 初舉諸法後舉三寶。無論勝劣一切皆如。寶 性論云。如三器異空界不別。一切眾生菩薩 諸佛皆無差別同一如也。從此第三聖智次
第。於中分四。且初第一明初聖智。
[0458b29] 經。聖智現前最初一念具足八萬四千波羅蜜 多名歡喜地。
[0458c01] 解曰。自上所明智照空有不 辨位地。但是通論。准此下文方明登地。及 顯自上多約地前智離有無修不住故。又解。
此明觀照賢聖通論。自下委屬明聖位故。聖 智現前最初一念具足八萬四千波羅蜜多 者。謂真見道最初現斷無始已來分別二 執種子永盡具諸德故。由此言者。於三賢位
一劫修行所有功德不可比此最初念故。何 謂具足八萬四千。對所治惑有斯數也。如俱 舍云。如實行對治。所治貪等八萬行別能對
治道其數亦然。言八萬者。謂貪嗔等十種煩 惱一一皆以九為方便足成一百。前分一百 後分一百合成三百。置本一百就前分一百
一一皆以九為方便合成一千。後分亦爾復 成一千。兼本一百成二千一百。已起未起各 有二千一百足滿四千二百。約彼多貪多嗔
多癡著我思覺五人。一一皆有四千二百成 二萬一千。對治三毒等分四人。一一皆有二 萬一千遂成八萬四千。此諸煩惱若約一人。
長劫相續亦不違理。離真見道無此品殊。就 所治種言八萬矣。又賢劫經廣說其相。所 謂最初波羅蜜多乃至最後分布舍利。於中
總有三百五十波羅蜜多。一一各有六到彼 岸成二千一百。對治十患四大六衰合成二 萬一千。復對四患多貪嗔癡及等分者故成
八萬四千諸波羅蜜多。此通對治義如常說。 又解。由無始來二障麁重。能障淨慧所生功 德有如是數。於初見道二障斷也。為無為德
最初生顯有斯數故。名歡喜地者。生如來家 住極喜地。下廣明也。從此第一通明十地。
[0459a02] 經。障盡解脫運載名乘。
[0459a02] 解曰。通十地也。言 障盡者。俱生二障十地分斷金剛盡故。言解 脫者。解謂離繫脫謂自在。隨於十地障斷顯
如。金剛心後解脫圓滿。言運載者即乘義也。 運具四義。運障令盡.運理令顯.運行令滿。運 果令圓至究竟位。此則釋其乘之運用。乘
體所謂教理行果。如前解矣。從此第三明等 覺地。
[0459a10] 經。動相滅時名金剛定。
[0459a10] 解曰。動相滅時者 第十地末最後定也。言動相者如起信論云。 如風依水而有動相。無明依真而起業相。今
等學位如風滅故動相隨滅而水不滅。彼無 明滅業相隨滅而真不滅。故說此位言動相 滅也。名金剛定者。謂諸菩薩至此位中所依
勝定猶如金剛。悉能斷除微細障故。從此第 四明如來地。
[0459a18] 經。體相平等名一切智智。
[0459a18] 解曰。體相平等 者此有二種。一體平等。一切諸佛所證等故。 二相平等。一切諸佛恒沙功德亦皆等也。名
一切智智者此有二智。一切智者即證如智。 下言智者一切種智後得智也。真俗二智諸 佛皆等。此即觀照般若因果位故。從此第三
文字般若。如本記云。有四無上。一說者無上。 二信受無上。三所說無上。四智慧無上。且初 第一說者無上。
[0459a27] 經。大王此般若波羅蜜多文字章句百佛千佛 百千萬億一切諸佛而共同說。
[0459a28] 解曰。所證 實相能證觀照彼二般若必有能詮。然就能 詮諸佛國異。如維摩經。或以香飯或以光明 或以園林或無言說。此堪忍界即以音聲文
字般若而為佛事。有此文故。言文字者。梵云 便膳那此翻為文。文即是字。如言噁阿。依聲 所顯。是不相應行蘊中字非墨書字。言章句
者。梵云鉢陀正翻云跡義翻為句。句者章 也。詮義究竟。即如經云。諸行無常等章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