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 Wang Hu Guo Boreluomi Jing Shu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卷 下青龍寺翻經講論沙門 良賁奉 詔述
護國品第五
[0487c12] 解曰。大文第二後之三品明其外護。初護國 品正陳外護。不思議品表殊勝德。後奉持品 彰奉持人除諸災難。先明外護王等廼誠示
法令遵。現難思力依持具德。內潔外清。由是 故有後之三品。辯來意者。依本記云國土有 二。一世間。二乘凡夫土。二出世間。信至十地
土。賊有二種。一外劫盜賊。二內煩惱賊。護有 二種。一謂鬼神二謂智慧。內外悉是佛菩薩 護。已明內護。此明外護。遂諸王願有此品故。
釋品名者。上釋總名。即此別號。恩惠曰仁。自 在曰王。覆攝為護。率土為國。具如上解。明 護義者略以四門。一能護人者。若佛菩薩攝
生如子。為不請友如母之慈。維摩經云。如菩 薩者。謂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 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倦。又諸菩薩現
種種身。隨念而應。如觀音等。即其護也。又 諸王仁惠慈育為心。大臣百察奉法陳令。亦 其護也。若爾自護何待于經。世出世間此為
異故。二所護法者。謂此般若及餘諸經更無 有法過於般若波羅蜜多者。信受讀誦依教 修行。天龍潛護尚得成佛。況乎七難豈不滅
哉。若王法者。文武之道賞罰兩權進善黜惡。 斯為化本。故金光明經第八偈云。國人造惡 業。王捨不禁制。斯非順正理。治擯當如法。若
見惡不遮。非法便滋長。遂令王國內姦訴日 增多。被他怨敵侵。破壞其國土。由國正令亦 護法也。三能護心者。佛無緣慈菩薩之悲。應
念如響。不言而悉。即護心也。若諸王臣常以 正直。無貪嗔癡。依文奉法。亦護心也。故正理 云。由彼時人不平等貪。天龍忿責不降甘雨。
故遭飢饉。又彼時人不平等心。非人吐毒。疾 疫難救。又彼時人不平等貪嗔毒增上故。有 刀兵互相殘害。由貪嗔癡積之於內。三災七
耀災變于外。內心不平欲求外護。煎水求氷 不亦難矣。由無貪等從化如流。即是經中外 護之意。四所護事者。嚴飾道場聽受持讀。孝
養恭敬王臣正治。如下具明。至文當悉釋經 文者。文分三段。一正明護國。二引昔護國。三 聞法獲益。初明護國於中分二。初明護國法。
後明除災難。初護國法文分為三。一明護國 法。二嚴飾道場。三明其說聽。初護國法文復 分三。且初第一標陳護國。其義者何。
[0488a25] 經。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等諸大國王諦聽諦 聽我為汝等說護國法。
[0488a26] 解曰。答先所願。若 不諦聽聞已忘失。故令審也。從此第二明護 國時。其義者何。
[0488a29] 經。一切國土若欲亂時有諸災難賊來破壞。
[0488b01] 解曰。一切國土者十六國也。對諸王等言一 切故。又不唯爾於贍部洲大小國土。隨教所 被即一切也。若以教被言一切者。即人三洲
但有至教所及之處亦一切也。天宮龍宮至 教所及亦一切也。設爾無宍慈無限故。彼同 聞眾教必被故。若現若當教所被處皆一切
故。不爾巨唐豈不護矣。若欲亂時者標護時 也。國境清平已明常護。若有災難標求護時。 有諸災難者。災謂三災。如前所引正理論說。
刀兵疾疫飢饉之災。彼小三災在中劫末。災 之前相相似亦災。難謂七難。下當明也。賊來 破壞者申難相也。從此第三明受持經。其義 者何。
[0488b14] 經。汝等諸王應當受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 多。
[0488b15] 解曰。令諸王等親自受持若讀若誦。三 法行也。若常持讀難必不生。若有難生誡持 讀者。如涅槃經第二十云。父母之心非不平
等。然於病子心則偏多。故勸受持以除難矣。 從此第二嚴飾道場。於中分三。且初第一嚴 飾道場。
[0488b21] 經。嚴飾道場置百佛像百菩薩像百師子座請 百法師解說。
[0488b22] 解曰。初句總標。次如文悉。 令此經中不別言處。如金光明第六護國品 說。時四天王白佛言。世尊於未來世若有人
王。為護自身后妃王子。於自國土令無怨敵 及諸憂惱災厄事者。世尊如是人王不應放 逸命心散亂。先當莊嚴最上宮室王所愛重。
顯弊之處香水灑地。散眾名花。安置師子殊 勝法座。以諸珍寶而為挍飾。乃至下云。時彼 人王應著純淨鮮潔之衣。種種瓔珞以為嚴
飾。自持白蓋及以香花備整軍儀盛陳音樂。 步出城闕近彼法師。運想虔恭為吉祥事。以 彼准此義乃具故。從此第二香花供養。
[0488c05] 經。於諸座前然種種燈燒種種香散諸雜花廣 大供養。
[0488c06] 解曰。一一座前廣嚴飾故。從此第 三百一供事。
[0488c08] 經。衣服臥具飲食湯藥房舍床座一切供事。
[0488c09] 解曰。一一供事表其敬也。從此第三明其說 聽。於中分三。且初第一二時解說。
[0488c11] 經。每日二時講讀此經。
[0488c11] 解曰。如文悉也。從 此第二王臣聽受。
[0488c13] 經。若王大臣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受 讀誦。
[0488c14] 解曰。國王大臣上行下化。四眾聽受 悉皆遷善。即自護也。又金光明云。其王爾 時當淨澡浴。以香塗身著新淨衣。坐小卑座
不生高舉。捨自在位離諸憍慢。端心正念聽 是經王。於法師所起大師想。以彼准此明其 敬也。從此第三如說修行。
[0488c20] 經。如法修行災難即滅。
[0488c20] 解曰。如法修行者。 依前理事應如說行。服藥患除理必然故。觀 其即事以略言者。去每四月內譯經畢。我后
至道持讀聽聞。洎夫九月出經百座。秋霖澄 霽卿雲滿空。自卯及申倐乎萬變。軍容相國 爰與百察。士馬溢郭傾城縱觀。或禮或躍
零涕如雨。其月二日恩勅曰。師久植智牙。高 懸心鏡。開法王之祕藏演金口之玄言。三際 流傳四生蒙賴。而道符真聖理契天人。宿雨 [扠-、]
陰祥雲流彩。感通之力朝野同歡。有媿宣 揚用增誠敬也。其月下旬西戎北狄蟻聚王 畿。無勞強師蕃醜 [馬*炎] 潰。若非明主至信大臣
盡節。上行下化雷動雲行。道俗精誠。熟能 興於此。善法堂號豈虛也哉。慚不能文幸而 述矣。從此第二明除災難。於中分二。初明除
災難後明稱所求。初除災難文分為二。一明 諸災難二明災難滅。初明災難文分為三。一 明鬼神護。二明其喪亡。三列諸災難。且初第 一明鬼神護。
[0489a10] 經。大王諸國土中有無量鬼神一一復有無量 眷屬若聞是經護汝國土。
[0489a11] 解曰。明諸國中 鬼神無量各有眷屬聞經護國。此經文總無 別名也。如金光明第八說。僧慎爾耶藥叉大
將。并與二十八部藥叉諸神白言。世尊若現 在世及未來世所在宣揚布流之處。若於城 邑聚落山澤空林或王宮殿或僧住處。我與
諸神俱詣其所。各自隱形隨處擁護彼說法 師。令離衰惱常受安樂。乃至下云。言詞辯 了具足莊嚴。亦令精氣從毛孔入。身力充足
威光勇健。難思智光皆得成就。及聽法者若 男若女受持供養。我當攝受令無災橫。乃至 常遇諸佛。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如彼悉矣。從
此第二明其喪亡。於中分二。且初第一明其 喪亡。
[0489a25] 經。若國欲亂鬼神無亂鬼神亂故即萬人亂 當有賊起百姓喪亡。
[0489a26] 解曰。由鬼神亂次萬 人亂。百姓喪亡庶人弊也。從此第二王臣乖 爭。
[0489a29] 經。國王太子王子百官互相是非。
[0489a29] 解曰。上 不和也。從此第三明諸災難。
[0489b02] 經。天地變怪日月眾星失時失度大火大水 及大風等。
[0489b03] 解曰。天地變怪者。天眾象變地 有妖怪。此總明也。言日月者如下經中。即初 難也。言眾星者第二難也。失時失度者即上
二難失時度也。言大火者第三難也。言大水 者第四難也。言大風者第五難也。所言等者 等披六七。六者亢陽七者賊來。至下悉矣。
何故有是鬼神先亂百姓喪亡王臣不和七 難俱起。如下經云。由贍部洲大小國邑一切 人民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國王
大臣不行正法。由是諸惡有是難興。此即難 因。至下當悉。從此第二明災難滅。
[0489b14] 經。是諸難起皆應受持講說此般若波羅密 多。
[0489b15] 解曰。是諸難起者。一一難起皆須講讀 如說修行。即良藥矣。從此第二明稱所求。於 中分三。且初第一明稱所求。
[0489b18] 經。若於是經受持讀誦一切所求官位富饒男 女慧解行來隨意人天果報皆得滿足。
[0489b19] 解 曰。一切所求者此總標也。此中有七。一求官 位得榮位故。二求富饒得福利故。三求男女 即皆得故。四求慧解得世出世勝知見故。五
行來者求往來也。二足四足皆安隱故。六人 中果報。七天中果報。此上皆由受持讀誦經 之威力所願滿足。如寶雲經云。譬如藥樹名
曰善見。若有眾生得其根莖枝葉花菓。或見 色嗅香甞味得觸。於此十中隨其所得病皆 除愈。是故於經十法行中。隨其持讀世出世 間願皆滿故。從此第二厄難解脫。
[0489c01] 經。疾疫厄難即得除愈杻械枷鏁撿繫其身皆 得解脫。
[0489c02] 解曰。上之兩句明厄難除。下之三 句繫者得脫。從此第三明諸罪滅。
[0489c04] 經。破四重戒作五逆罪及毀諸戒無量咎過 悉得消滅。
[0489c05] 解曰。破四重戒者婬盜殺妄性 重戒也。作五逆罪者。如俱舍論第十八說。所 謂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也。然此五中四身一語。并彼同類。彼廣明故。 及毀諸戒者。所謂殘等諸戒也。別解脫戒各 有交因。律儀有八。實體唯四。依緣具闕。義
如常解。然其體者。有宗無表色。成實不相應。 今大乘宗依思願種假立為體。不隨心戒四 心三性皆得現前。捨緣別者。有宗五緣。如俱
舍論第十五頌云。捨別解詞伏。由故捨命終 及二形俱生斷善根夜盡。經部加犯重。法密 加法滅。捨緣別故。瑜伽五十三捨有五緣也。
捨學處故。犯根本罪故。二形生故。善根斷故。 捨同分故。捨苾芻律儀。若正法毀壞正法隱 沒。雖無新受。舊不捨故得戒未捨。身有律儀
遇緣毀犯名毀諸戒。無別悔緣定墮地獄。如 常分別。若悔緣者。依大乘教。如造像經說。由 造經像。三惡道業略受速出而不受苦。如箭
射林不住而遇。又觀無量壽云。有五逆者亦 生西方。又涅槃二十云。阿闍世王發菩提心 不入地獄。廣讚發菩提心如彼文也。又大方
等陀羅尼經第一云。若犯菩薩二十四戒。若 犯比丘等一一諸戒。一心懺悔若不還生。無 有是處。今此經云。無量過咎悉得消滅者。即
由聞經受持讀誦罪皆滅矣。從此第二引昔 護國於中分二。初引昔護國後結勸受持。初 引昔中文分為三。一明昔天王。二明昔人王。
三例指諸王。初天王中文復分三。且初第一 標頂生王。
[0490a05] 經。大王往昔過去釋提桓因為頂生王領四 軍眾來上天宮欲滅帝釋。
[0490a06] 解曰。領四軍眾 者。象馬車步為四軍也。此因緣者。如賢愚 經頂生王品及涅槃經第十二說。從此第二 帝釋奉法。
[0490a10] 經。時彼天主即依過去諸佛教法敷百高座請 百法師講讀般若波羅蜜多經。
[0490a11] 解曰。明依 法也。從此第三天眾安樂。
[0490a13] 經。頂生即退天眾安樂。
[0490a13] 解曰。結安樂也。從 此第二明昔人王。於中分三。一明斑足王。二 明普明王。三聞法悟解。初斑足王文分為二。
初明斑足王後明得千王。初文復三。且初第 一明斑足王。
[0490a18] 經大王昔天羅國王有一太子名曰斑足 解曰。梵云提婆羅此云天羅。言斑足者。以足 斑駁名斑足也。如賢愚經及智度論敘彼緣
也。從此第二邪師灌頂。
[0490a22] 經。登王位時有外道師名為善施與王灌頂。
[0490a23] 解曰。如文易了。從此第三受教祀天。
[0490a24] 經。乃命斑足取千王頭以祀塚間摩訶迦羅 大黑天神。
[0490a25] 解曰。言塚間者所住處也。言摩 訶者此翻云大。言迦羅者此云黑天也。上句 梵語下句唐言。大黑天神鬪戰神也。若禮彼
神增其威德。舉事皆勝故嚮祀也。何以知者。 三藏引別梵夾云。孔雀王經說。烏尸尼國國 城之東有林。名奢摩奢那。此云尸林。其林
縱廣滿一由旬。有大黑天神。是摩醯首羅變 化之身。與諸鬼神無量眷屬。常於夜間遊行 林中。有大神力多諸珍寶。有隱形藥有長年
藥。遊行飛空。諸幻術藥與人貿易。唯取生人 血肉。先約斤兩而貿藥等。若人欲往。先以陀 羅尼加持其身。然往貿易。若不加持。彼諸鬼
神乃自隱形。盜人血肉令減斤兩。即取彼人 身上血肉。隨取隨盡。不充先約。乃至取盡一 人血肉。斤兩不充藥不可得。若加持者貿
得寶貝及諸藥等。隨意所為皆得成就。若嚮 祀者。唯人血肉彼有大力。即加護人所作 勇猛。鬪戰等法皆得勝也。故大黑天神即鬪
戰神也。如賢愚經說祀羅剎。普明王經說。取 百王以祀樹神。師子斷肉經說。取百王以祀 山神。各隨文矣。從此第二明得千王。於中分 二。且初第一得諸王等。
[0490b18] 經。自登王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
[0490b18] 解曰。斑 足登位威力自在。遂得諸王滿斯數故。從此 第二明得普明。
[0490b21] 經。唯少一王北行萬里乃得一王名曰普明。
[0490b22] 解曰。彰處得王也。從此第二明普明王。於中 分二。一長行建立二以偈說法。初長行中文 復分四。且初第一普明諸願。
[0490b25] 經。其普明王白斑足言願聽一日禮敬三寶飯 食沙門。
[0490b26] 解曰。依賢愚經願諸七日也。從此 第二斑足忍許。
[0490b28] 經。斑足聞已即便許之。
[0490b28] 解曰。斑足許也。從 此第三依法建立。
[0490c01] 經。其王乃依過去諸佛所說教法敷百高座請 百法師。
[0490c02] 解曰。明依教也。從此第四明說般 若。
[0490c04] 經。一日二時講說般若波羅蜜多八千億 偈。
[0490c05] 解曰。明宣說也。從此第二以偈說法中 分二。且初第一標說偈人。
[0490c07] 經。時彼眾中第一法師為普明王而說偈言。
[0490c08] 解曰標說人也。從此第二明所說偈。於中分 四。一明法無常。二明諸法苦。三明諸法空。四 明法無我。初明無常又復分二。且初第一外
界無常。
[0490c12] 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須彌巨海磨滅無餘。
[0490c13] 解曰。劫火洞然明火災也。瑜伽第二說三大 災。謂火水風相次起故。三中標初此火災也。 大千俱壞者明一大千同成壞也。下之兩句
九山八海數各百億滅無餘也。成住壞空相 次而起。此明壞劫。餘三准知。俱舍十二瑜伽 第二皆廣說也。從此第二有情無常。
[0490c19] 經。梵釋天龍諸有情等尚皆殄滅何況此身。
[0490c20] 解曰。梵釋天龍者。梵謂梵王通四禪也。釋謂 帝釋忉利主也。舉此攝餘諸天處也。此二自 在勝故標也。言天龍者八部眾也。諸有情等
者。除前所明餘界趣也。尚皆殄滅者明無常 也。何況此身者。界無大小情無勝劣彼皆殄 滅。何況此身。示無常矣。從此第二明諸法苦。
於中分二。且初第一明列諸苦。
[0490c27] 經。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怨親逼迫能與願違。
[0490c28] 解曰。生老病死者此有四苦。憂悲苦惱者。於 欲界中隨遇苦緣種種憂悲逼切故。惱下之 兩句明其四苦。怨者怨憎會苦。親者愛別離
苦。言逼迫者。五盛陰苦謂五蘊身生滅遷流 逼迫性故。能與願違者求不得苦也。又生老 病死五盛陰苦此流轉苦。通於三界。是行苦
故。怨憎愛別此相違苦。是苦苦攝。唯欲界故。 求不得苦此之受用是壞苦攝。亦唯欲界。依 樂受者亦通色界。從此第二明苦因果。
[0491a08] 經。愛欲結使自作瘡疣三界無安國有何樂。
[0491a09] 解曰。愛欲結使者此明因也。愛為有因能潤 諸業。欲謂貪欲於境馳求。言結使者。結謂結 繫使謂役使。謂貪等十結繫有情役使三有
名結使也。又俱舍二十一云結有九種。一愛 結。二恚結。三慢結。四無明結。五見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