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ofa Lianhua Jing Xuan Yi 妙法蓮華經玄義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九上天台智者大師說
[0787c26] 次、明圓門入實觀者,先、簡圓門。次、明圓觀。
[0787c27] 上三藏門,滅實色通真,不得意多諍;體 門即幻色通真,示人無諍法;別門體滅生 死色,次第滅法性色通中,不得意多諍;圓
門即生死色是法性色,即法性色而通中, 示人無諍法,故文云:「無上道」,又云:「而行深 妙道」,即此義也。
[0788a03] 上兩門不通中,不俟分別。 別、圓兩種俱通中。論其同異略為十:一、融 不融。二、即法不即法。三、明佛智非佛智。四、
明次行不次行。五、明斷斷惑不斷斷惑。六、 明實位不實位。七、果縱果不縱。八、圓詮不圓 詮。九、約難問。十、約譬喻。尋此十意,明識八 門同異也。
[0788a09] 一、明融不融者,別教四門,所據 決定妙有善色,不關於空;據畢竟空,不關 於有,乃至非空非有門亦如是。四門歷別,當
分各通。不得意者,作定相取,似同性實,殆 濫冥初生覺 (云云) 。前、三藏有門,已破外道 邪計先盡;次、空等三門,破邪則少;又、通巧四
門,破三藏之拙;又、別教之門,破通門之近,已 不與二乘共,何況外道冥覺而濫妙有! 妙有依如來藏分判四門,何得同彼尼犍
性實?如周璞、鄭璞,名同質異,貴賤天懸。今 時學地論人,反道還俗,竊以此義,偷安 莊老,金石相糅,遂令邪正混淆,盲暝之徒
不別涇渭。若得諸四門意,精簡真偽,偷盜 不生。
[0788a22] 然別門雖作定說,如是諍論,諸佛境 界,二乘不知,豈同外道耶?圓門虛融微妙, 不可定執,說有不隔無,約有而論無;說
無不隔有,約無而論有。有無不二,無決定 相,假寄於有,以為言端。而此有門亦即三 門,一門無量門,無量門一門,非一、非四,四一 一四,此即圓門相也。
[0788a28] 復次更約破會明融不 融相。若破外道邪見,不破二乘邪曲,亦不 破大乘方便。又會不圓者,如《淨名》中會凡
夫反復,聲聞無也。會塵勞之儔為如來種, 無為入正位,不能反復。生死惡人,煩惱惡法 而皆被會;二乘善法,四果聖人而不被會。
又般若中,明二乘所行,念處、道品,皆摩訶 衍。貪欲、無明、見愛等,皆摩訶衍。善惡之法,悉 皆被會。亦不會惡人及二乘人等,不辨其 作佛,此即別門攝也。
[0788b08] 若圓破者,從別教已 去,皆是方便。故迦葉自破云:自此之前,我等 皆名邪見人也。既言邪見之人,即無圓正
道法,則人法俱被破也。別教人法尚爾,何況 草庵人法!二乘尚爾,何況凡夫人法!是則圓 破,無所固留。
[0788b13] 圓會者,會諸凡夫著法之眾, 「汝等皆當作佛」,「我不敢輕於汝等」。五逆調 達亦與受記,龍畜等亦與受記,況二乘菩
薩等!「世間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即會一切惡法也。「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析法 二乘尚被會,況通況別!「汝是我子,我則是父」,
無有人法而不被會,俱皆融妙,此即圓門 攝也。
[0788b20] 復次,更約經文前後明圓不圓相。若 先明不融門,此說地前;後明不融門而言 證融,此說向後。或先明證融門,此說向後;
後明不融門,此說地前者,此皆別門攝。若 先明融門證亦融,此說信後;後明證不融, 此說住前。或先明證不融,此說住前;後明 證融,此說信後者,此皆屬圓門攝
(云云) 。
[0788b26] 二、 即法、不即法者,若說有為門,此有非生死 有,出生死外,別論真善妙有。空門者,出二 乘真外,別論畢竟空,乃至非有非無門亦
如是。是為別四門相。若有為門,即生死之 有是實相之有,一切法趣有,有即法界,出 法界外,更無法可論;生死即涅槃,涅槃即
生死,無二無別,舉有為門端耳;實具一 切法,圓通無礙,是名有門。三門亦如是,此 即生死之法,是圓四門相也。復次,即法有遍 不遍,判圓別相,例前分別
(云云) ,約五住遍 不遍。復次,即法不即法,或前或後,判別圓 相,如前分別 (云云) 。
[0788c09] 三、約佛智、非佛智者,若 有為門,分別一切智,了達空法;分別道種 智,照恒沙佛法。差別不同者,是菩薩智即
別四門相也。若有為門,分別一切種智,五 眼具足,圓照法界正遍知者,即諸佛之智,是 圓四門相也。復次,別門說圓智,圓門說別
智,或前或後,分別別、圓相,例如前 (云云) 。復 次,別門證圓智,圓門證別智,或前或後,分 別別、圓,如前分別 (云云) 。
[0788c17] 四、約次第、不次第 者,若以有為門,依門修行,漸次階差,從微 至著,不能一行中即無量行,乃至非空非
有門亦如是,是別四門相。若以有為門,一 切法趣有門,依門修行,亦一切行趣有行, 一行無量行名為遍行,乃至非空非有門亦
如是,是圓四門相。復次,別門圓行,圓門別行, 或前或後,分別別圓,例如前 (云云) 。
[0788c24] 五、約斷斷、 不斷斷者,夫至理虛無,無明體性本自不有, 何須智慧?解惑既無,安用圓別?《涅槃》云:「誰
有智慧?誰有煩惱?」《淨名》曰:「婬、怒、癡性即是 解脫」,又「不斷癡愛起於明脫」,此則不論 斷不斷。《大經》云:「闇時無明,明時無闇。有智
慧時,則無煩惱。」此用智慧斷煩惱也。
[0789a01] 若別 有門,多就定分割截,漸次斷除五住,即是 思議智斷也,乃至三門亦如是,是為別四門 相。若圓有門,解惑不二,多明不斷斷,五住
皆不思議,即是不思議斷,乃至三門亦如是, 是為圓四門相。
[0789a06] 復次,圓門說斷,別門說不 斷斷,或前或後,判別圓相者,例如前說 (云 云) 。
[0789a08] 六、約實位、非實位者,若有門明斷界內 見思,判三十心位;斷界外見、思、無明,判十 地位;等覺後心,斷無明盡;妙覺常果,累外
無事,此乃他家之因,將為己家之果,皆方便 非實位也。後三門大同小異,皆是別四門 相。
[0789a13] 若有門從初發意,三觀一心,斷界內惑; 圓伏界外無明,判十信位,進發真智;圓斷 界外見思無明,判四十心位;等覺後心,無明
永盡,妙覺累外,此是究竟真實之位,乃至三 門亦如是,是名圓四門相。復次,別門說實 位,圓門說不實位,別門證實位,圓門證不 實位,或前或後,皆如前分別
(云云) 。
[0789a19] 七、約果縱、 果不縱者,若有為門,從門證果,三德縱橫: 言法身本有,般若修成,解脫始滿。不但果
德縱成,因亦局限。如地人云:初地具足檀 波羅蜜,於餘非為不修,隨力隨分,檀滿 初地,不通上地。餘法分有而不具足者,是
義有餘,三門亦如是,是為別四門相。
[0789a25] 若有 為門,從門證果,三德具足,不縱不橫,亦因 如是一法門具足一切法門,通至佛地。《華
嚴》云:「從初一地具足諸地功德。」《大品》云:「初 阿字具足四十一字功德。」三門亦如是,是 為圓四門相。復次,別門說果不縱,圓門說果
縱,或前或後,判圓別相,例前 (云云) 。八、約圓詮、 不圓詮者,若有為門,門不圓融,或融一或 融二:門前章,偏弄引;門中章,詮述不融不即
菩薩智,乃至偏譬喻等;門後,還結不融不 即等,三門亦如是,是為別四門相。若有為 門,一門即三門:門前,圓弄引;門中,詮述融
即佛智,乃至圓譬喻等;門後,結成融即等。三 門亦如是,是為圓四門相。復次,別門詮圓, 圓門詮別,或前或後,分別別圓之相,例前 (云云) 。
[0789b11] 九、約問答者,若有門明義未辨圓、別, 須尋問答覈徵,自見圓、別指趣,三門亦如 是 (云云) 。
[0789b13] 十、約譬喻者,諸門前後,或舉金銀 寶物為譬,或舉如意日月為譬,或用別合, 或用圓合,圓、別之相自顯 (云云) 。
[0789b15] 今以十意玄 覽眾經,圓、別兩門,朗然明矣。
[0789b16] 復約五味,分 別少多:乳教兩種四門;酪教一種四門;生蘇 四種四門;熟蘇三種四門;此經一種四門 (云 云) 。
[0789b19] 今經十義者:「觀一切法空如實相」,決了聲 聞法是諸經之王,開方便門,此是融凡小 大之人法也。「一切世間治生產業,皆與實
相不相違背。」即客作者,是長者子,此是即 法之義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即佛慧也。「著如來衣、座、室等」,即不
次第行也,不斷五欲而淨諸根。「又過五百 由旬」,即不斷斷義也。「五品、六根淨」,「乘寶乘、 遊四方」,即實位也。「佛自住大乘,定慧力莊
嚴,以此度眾生。」即果不縱也。「合掌以敬心, 欲聞具足道。」即今佛文前圓詮也。「諸法實相 義,已為汝等說。」即古佛文後圓詮也。「智積、龍
女」,問答顯圓也。「輪王頂珠」「其車高廣」,皆圓喻 也。十意既足,圓門明矣!
[0789c03] 融門四相,今當說。若 言「佛之智慧微妙第一」,又云:「我以如來智 慧觀彼久遠猶若今也」。智知妙法,有門也。
一切法空,常寂滅相,終歸於空,空門也。諸法 常無性,佛種從緣起,即亦空亦有門也。非如 非異,非虛非實,雙非兩捨,即非空非有門也。
[0789c09] 四相標門,十意簡別,故知此經,明圓四門 也 (云云) 。
[0789c10] 二、明入實觀者,上已知四圓門,今依 有門修觀,觀則為十 (云云) 。
[0789c11] 對前十二思議之 門名不思議境,不思議境即是一實四諦。謂 生死苦諦,不可思議,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
方便淨;即假故,圓淨;即中故,性淨;三淨一心 中得名大涅槃。《淨名》曰:「一切眾生即大涅槃。」 故名不可思議四諦也。不可復滅,此即生
死之苦諦,是無作之滅,亦是集道也。煩惱集 諦不可思議,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名一切 智;即假故,名道種智;即中故,一切種智;三智
一心中得名大般若。《淨名》曰:「一切眾生即菩 提相。不可復得。」此即煩惱之集,而是無作道 諦,亦是苦滅,故名不思議一實四諦也。亦
是真善妙色,何者?生死即空故名真,生死 即假故名善,生死即中故名妙,此名有門 不可思議境也。
[0789c25] 二、發真正心者,一切眾生 即大涅槃,云何顛倒?以樂為苦,即起大悲, 興兩誓願:令未度者度,令未斷者斷。一
切煩惱即是菩提,云何愚闇?以道為非道,即 起大慈,興兩誓願:令未知者知,未得者得。 無緣慈悲,清淨誓願,慈善根力,任運吸取一 切眾生也。
[0790a02] 三、安心者,既體解成就,發心具足, 豈可臨池觀魚,不肯結網,裹糧束脚,安 坐不行?修行之要,不出定慧。譬如陰陽調
適,萬物秀實,雨旱不節,焦爛豈生?若兩輪均 平,是乘能運,二翼具足,堪任飛升。體生死即 涅槃名為定,達煩惱即菩提名為慧。於一
心中,巧修定慧,具足一切行也。
[0790a08] 四、破法遍 者,以此妙慧,如金剛斧,所擬皆碎;如無翳 日,所臨皆朗。若生死即涅槃者,分段、變易, 苦
諦皆破;若煩惱即菩提者,四住五住,集諦皆 破。雖復能破,亦不有所破。何者?生死即涅 槃,故無所破也。
[0790a13] 五、識通塞者,如主兵寶,取 捨得宜,強者綏之,弱者撫之。知生死過患 名為塞,即涅槃名為通;煩惱惱亂名為塞,
即是菩提名為通。始從外道四見,乃至圓 教四門,皆識通塞;節節執著即是塞,節節 亡妙名為通。若不識諸法夷嶮,非但行法 不前,亦亡去重寶也。
[0790a19] 六、善識道品者,觀生 死即涅槃,十界生死色陰皆非淨非不淨, 乃至識陰非常非不常。能破八顛倒,即法
性四念處,念處中具道品、三解脫及一切法。 又知涅槃即生死,顯四枯樹;知生死即涅 槃,顯四榮樹;知生死涅槃不二,即一實諦, 非枯非榮,住大涅槃也。
[0790a25] 七、善修對治者,若正 道多障,應須助道,觀生死即涅槃,治報障 也;觀煩惱即菩提,治業障煩惱障也。
[0790a27] 八、善 知次位者,生死之法本即涅槃,理涅槃也。 解知生死即涅槃,名字涅槃也。勤觀生死即 涅槃,觀行涅槃也。善根功德生,即相似涅槃
也。真實慧起,即分真涅槃也。盡生死底,即 究竟涅槃也。觀煩惱即菩提,亦如是。
[0790b03] 九、善 安忍者,能安內外強軟遮障,不壞觀心。若 觀生死即涅槃,不為陰、入、境、病患、業、魔、禪、二
乘、菩薩等境所動壞也。若觀煩惱即菩提, 不為諸見、增上慢境所動壞也。
[0790b07] 十、無法愛 者,既過障難,道根成立,諸功德生。觀生死 即涅槃,故諸禪三昧功德生。觀煩惱即菩提
故,諸陀羅尼無畏不共諸般若生。觀生死涅 槃不二,故法身實相生。相似功德順理而生, 喜起順道法愛、生名愛法,不上不退,名為
頂墮。此愛若起,即當疾滅;愛若滅已,破無 明,開佛知見,證實相體。觀生死即涅槃,故 證得解脫;煩惱即菩提,故證得般若;此二不
二,證得法身。一身無量身,無上寶聚,如意圓 珠,眾法具足。是名有門入實,證得經體。餘 三門亦如是。
[0790b18] 是十種觀,經文具足。「是法不可 示,言辭相寂滅,諸餘眾生類,無有能得解。」 又「我法妙難思」,即不思議境。於一切眾生
中起大慈心,於非菩薩中起大悲心,「我得 三菩提時,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 住是法中」,即正發心也。「佛自住大乘,如其
所得法,定慧力莊嚴」,即是安於二法,自成成 他也。破有法王,即是破法遍也。又如日月 光明能除諸幽瞑,「斯人行世間,能破眾生
闇」,即破法遍也。「有一導師,將導眾人,明了 心決定,在嶮濟眾難」,善知通塞也。淨藏淨 眼,善修三十七品諸波羅蜜,即是兩意也。增
道損生,遊於四方,即是識次位也。安住不 動如須彌頂,著如來衣,即安忍也。雖聞是 諸聲,聽之而不著,其意等六根,皆言清淨
若此,又云真淨大法,即無法愛也。是十種觀 散在經文而人不知,今撮聚十數,入有門 為觀,乃至三門,小異大同,十觀入實,亦復 如是。
[0790c07] 復次,此十觀意,非但獨出今經;大小 乘經論,備有其意。如摩黎山,純出栴檀,固 非外道四韋陀典,及此間莊老之所載也。世
人咸共講讀,而對文不知,若欲學道,全無 方便。悲夫!徒知 [穀-禾+牛] 捋,不解鑽搖。若識十 意,於小乘四門俱用入真,於大乘四門俱
用入實,既入實已,如食乳糜,更無所須。半 如意珠、全如意珠,布施一切,雖有此施,不 見有人輕生重道,勤心修習。不受不用,
徒施何益?我則悔焉,雖無所益,作毒鼓因, 欲具知之,委如《止觀》 (云云) 。
[0790c17] 三、明諸門麁妙 者,為二:一、就能所判麁妙。二、約諸門判麁 妙。
[0790c19] 能、所為四句,門名能通,理是所通。自有 能通麁,所通亦麁;能通妙,所通麁;能通麁,所 通妙;能通妙,所通亦妙。
[0790c21] 三藏四門,扶事淺近, 故能通為麁;但詮偏真,所通亦麁。通教四 門,大乘體法,如實巧度,能通為妙;三乘偏證,
所通為麁。別教四門,教道方便,能通為麁; 詮入圓真,所通為妙。圓教四門,證道實說,能 通為妙;即事而圓,所通亦妙也。
[0790c26] 又自有帶 麁能、所,生蘇教是也。不帶麁能、所,乳教是 也。自有帶麁所、不帶麁能,熟蘇教是也。自
有帶麁能、不帶麁所,圓接通、接別是也,涅 槃中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