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ofa Lianhua Jing Wen Ju 妙法蓮華經文句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二上天台智者大師說
[0016b05] ◎「憍梵波提」,此翻牛呞,《無量壽》稱牛王,《增 一》云:「牛跡,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後,恒
事虛哨;餘報未夷,唼唼常嚼,時人稱為牛 呞。」昔五百雁,一雁常得花果,供於雁王,佛 一夏受阿耆達王請,五百比丘皆噉馬麥,而
憍梵獨在天上尸利沙園,受天王供養。《增一》 云:「樂在天上,不樂人間者,牛跡比丘第一。」 樂在天上者,是隨樂欲,世界悉檀也;供
雁王福所致者,為人也;避人笑者,對治 也;天不笑者,第一義也 (云云) 。又云:「人但觀形 不知有德,若笑羅漢即得罪,避人笑
故常居天上,天知有德不笑其形,故居天 也。」佛滅度後,迦葉集千大羅漢,遣下座僧 使追憍梵,憍梵問:「佛及和尚。」答言:「皆滅。」
即言:「佛出我出,佛住我住,佛滅我滅。」四道流 注大迦葉所,水說偈 (云云) :「大象既去象子隨, 世尊和尚既滅度,我今在此復何為?」斯亦第
一義也。
[0016b22] 約教者,住天園是示善,有牛嚼是 示惡,三藏意也。以牛嚼身得道,此示惡 非惡也,居天園而嚼,示善非善,通教意。
示界內外善惡者,別教意。示善惡實相者, 圓教意。
[0016b26] 本迹者,本住四無所畏,安住聖主 如牛王第一義天;迹示牛呞樂居天上 也。
[0016b28] 觀心者,觀於心性中道之理,安步平正其 疾如風,即牛王觀也。
[0016b29] 「離婆多」,亦云離越,此 翻星宿,或室宿,或假和合,《文殊問經》稱常作 聲。父母從星辰乞子,既其感獲因星作
名,雖得出家猶隨本字。假和合者,有人 引《釋論》,空亭中宿,見二鬼爭屍,告其分判。 設依理、枉理俱不免害,故隨實而答。大鬼
拔其手足,小鬼取屍補之,食竟,拭口而去。 其因煩惱不測誰身故,言假和合。常作聲 者,其疑此事,若我本身眼見拔去,若是他身
復隨我行住。疑惑猶豫逢人即問:「汝見我 身不?」故言常作聲。眾僧云:「此人易度。」語云: 「汝身本是他遺體,非 己 有也。」即得道也 (云 云)
。《增一》云:「坐禪入定,心不倒亂者,離越比丘 第一。」
[0016c13] 約教言,析破五陰非我所有,三藏意。 體達五陰本非我有,通意。分別十法界、五 陰皆非己有,別意。達五陰非我有、非他
有,見陰實相,即圓意。
[0016c16] 本迹者,本住日星宿 三昧,迹示此名。
[0016c17] 觀心者,觀心念佛,見十方佛 多,如夜觀星 (云云) 。
[0016c18] 「畢陵伽婆蹉」,此翻餘習, 五百世為婆羅門,餘氣猶高,過恒水:「咄!小 婢駐流。」恒神為之兩派。神往訴佛,佛令懺
謝,即合手:「小婢莫瞋。」大眾笑之,懺而更罵。 佛言:「本習如此,實無高心。」《增一》云:「樹下苦 坐,不避風雨者,婆蹉比丘第一。」
[0016c23] 約教者,滅 慢無慢,三藏意也。即慢無慢,通意也。分 別十法界高下,別意也。八自在我具足佛法, 圓意也。
[0016c26] 本迹者,本住常樂我淨八自在我,微 妙梵聲;迹示慢心惡口耳。
[0016c27] 觀心者,觀麁言、 軟語皆歸第一義 (云云) 。
[0016c28] 「薄拘羅」者,此翻善 容,或偉形,或大肥盛,或腬囊,或楞鄧,或賣 性,然而色貌端正,故言善容也。年一百六十
歲,無病無夭,有五不死報。後母置熬槃釜 中、水中,魚食、刀破皆不死,昔持不殺戒故, 九十一劫命不中夭。昔施僧一訶梨勒果故,
身常無病,能持一戒、四戒莊嚴,堅持不犯 不避火水,餘人雖持五戒,多毀犯也 (云 云) 。身樂寂靜,常處閑居,不樂眾中,眼不樂
玄黃等色,耳不樂聞世間之聲,鼻不嗅世 間香臭,舌不曾為人說一兩句語,意常在 禪定不散亂,乃至舍利塔亦樂閑靜。阿育
王禮諸羅漢塔,次至其塔而說偈言:「雖自 練無明,於世少利益。」供二十貝子。《增一》 云:「施一錢而貝子從塔飛出,來著王足。諸
臣驚怪,閑靜少欲乃至其塔猶有是力故。」《增 一》云:「壽命極長終不中夭,常樂閑居,不處 眾中,薄拘羅第一。」
[0017a16] 約教者,滅喧入真,三藏 寂靜。即喧而真,通寂靜。離二邊入中,別寂 靜。即邊而中,圓寂靜。
[0017a18] 本者,本住大寂滅定, 長壽是常,無病是樂,不夭是我,寂靜是淨;居 此四德之本,迹示六根寂靜耳。
[0017a20] 觀心者,心 性中道,即空、即假、即中,常、樂、我、淨觀也。
[0017a21] 「摩訶 拘絺羅」,此翻大膝,舍利弗舅,由來論勝姊。 姊孕,論則不勝,知所懷者,智寄辯尚爾,何 況出胎? (云云)
即棄家往南天竺,讀十八經。時 人笑之:「累世難通,一生非冀。」喟然歎曰: 「在家為姊所勝,出路為他所輕。」誓讀不休,
無暇剪爪,時人呼為長爪梵志。學訖還家, 問甥所在,人云:「為佛弟子。」即大憍慢:「我甥 八歲聲震五竺,彼沙門者有何道術誘我
姊子?」徑往佛所,思惟良久,不得一法入心, 語佛言:「一切法不忍,忍即安義,此言一切 法我皆能破,使不得安故,言一切法不忍。」
佛問:「汝見是忍不?」此墮兩負處:若我見忍, 前已云:「一切不忍。」若我見不忍,無以勝佛, 即低頭,得法眼淨。身子扇佛聞舅論,得阿
羅漢果。《增一》云:「得四辯才,觸難能答,拘絺 羅第一。」南方天王毘留匐叉常來隨侍。
[0017b08] 約教 者,外通四韋陀,內通三藏,三藏四辯也。我 無所得,辯乃如是,通教辯也。若名、若義遍 十法界,別教辯也。依於實相遍一切辯,圓
教辯也。
[0017b12] 本者,本住口密、口輪不思議化,大 定、大慧;迹示大膝也。
[0017b13] 觀心者,觀心即空即 定、即假即慧,以嚴其心 (云云) 。
[0017b14] 「難陀」,亦云放牛 難陀,此翻善歡喜,亦翻欣樂。淨飯王偪 十萬釋出家,即一人也。有師言:「是律中跋難 陀。」
[0017b17] 約教者,事歡喜,理無歡喜,三藏意也。即 事歡喜是理歡喜,是通教意也。歡喜地,即別 教也。歡喜住,即圓教意也。
[0017b19] 本者,本住實際, 非喜非不喜;迹名歡喜。
[0017b20] 觀心者,觀心與理 相似相應,故名歡喜觀也。
[0017b21] 「孫陀羅難陀」,孫 陀羅,此翻好愛,亦端正,難陀如前,種姓如 那律中說。四月九日生,短佛四指,容儀挺特
與世殊異,若入眾中有不識者,謂言佛 來。《彌沙塞律》云:「摩竭有裸形外道,大聰明, 國人號為智者、見者,共身子論議,結舌,善
心生,欲於佛法出家。見難陀色貌姝偉,歎 云:『短小比丘智慧難概,況堂堂者乎?』難陀即 度出家。婦即孫陀利,極端正,食息不相離。佛
與阿難途行乞食到其門,正共婦在高樓 食,即起迎佛,婦言:『須君還乃共食耳。』白佛 言:『轉輪王種云何自辱?』持佛鉢取飯。佛即
還尼俱類園,語阿難:『令難陀送食來。』阿難 宣佛旨,令其送飯奉佛,佛令剃頭,握拳 語剃者:『勿持刀臨閻浮提王頂。』佛偪不得
止,乃剃頭。明日佛與五百比丘應請,求住 守寺,意欲逃去。佛令關房掃地,關南、北 開,掃此、彼污。復懼佛歸,即逃走歸去。於路
值佛,屏身隱樹,樹逈升空,佛見即喚將還。 問:『何故去?』即答:『昨與婦別,待還乃食。憶婦去 耳。』佛將遊天堂、地獄 (云云) 。」故以婦字標之。
[0017c13] 約教者,俗諦有法喜,真諦無喜,三藏教也。 即俗喜是真喜,通教也。從通法喜,有俗法 喜、中法喜,別教也。即通喜具一切法喜,圓
教也。
[0017c16] 本迹觀心如前 (云云) 。
[0017c16] 「富樓那」,翻滿願; 彌多羅,翻慈;尼,女也。父於滿江禱梵天 求子,正值江滿,又夢七寶器,盛滿中寶入
母懷,母懷子,父願獲滿,從諸遂願,故言 滿願。母名彌多羅尼,此翻慈行,亦云知識。 四韋陀有此品,其母誦之,以此為名。尼者
女也,通稱女為尼,通稱男為那,既是慈之 所生故言慈子。《增一》云:「我父名滿,我母名 慈,諸梵行人呼我為滿慈子。」此從父母兩
緣得名,故云滿慈子。是人善知,內外經書 靡所不知,就知滿故復名滿。《增一》云:「善 能廣說分別義理,滿願子最第一。」下文云:「於
說法人中最為第一。」第一者,說滿字也。欲 還本國利益,佛言:「彼國弊惡,汝云何?」答:「我 當修忍,若毀辱我,我當自幸不得拳歐,
拳歐時自幸不得木杖,木杖時自幸不得刀 刃,刀刃時自幸離五陰毒器。」是為行忍滿, 故名滿。《七車喻經》中說:「為大智舍利弗所
稱歎,一切梵行人皆當縈衣頂戴於汝,若 見汝者得大利益。」是為歎滿,故名滿。
[0018a06] 約教 者,殷勤析法,所作已辦,三藏願滿;體達即 空,於空法得證,通教願滿;法眼具足,別教 願滿;住祕密藏,圓教願滿。
[0018a09] 本迹者,本願久 滿,迹為說法第一,示眾生知識也。
[0018a10] 觀心者, 如止觀中人行理等善知識觀也。
[0018a11] 「須菩提」,此 翻空生,生時家中倉庫筐篋器皿一切皆空。 問占者,占者言吉。因空而生,字曰空生。
從依報器皿瑞空以名正報,依正俱吉,故 言空生也。常修空行故言善業。若供養者 得現報故,故言善吉。常樂遊止閑林石窟 寂靜之處,所修行業以空為本,常入空定
住無諍三昧,喜說空法,有所宣辯皆分別 空。將護眾生不令起礙,嫌行即住,嫌住 即行。佛忉利下,率土輻湊爭前頂禮,端坐 石室念諸法空,色非佛乃至識非佛,眼
非佛乃至意非佛,豁然悟道。佛告蓮華比 丘尼:「非汝前禮,汝禮色身;須菩提前見 法身。」
[0018a24] 約教者,自有滅色空智生,體色空智 生,從有智生空智,從空智生俗智,從俗 智生中智,空生即有智,是圓空智生,而今 是圓空智生也。
[0018a27] 本者,本住實相法身,迹 示見空而生也。
[0018a28] 觀心者,不在內外中間, 非自有,是為觀心法身也。
[0018a29] 「阿難」,此云歡喜, 或無染,淨飯王冀太子為金輪霸其宗社, 忽棄國捐王,憂惱殆絕,魔來誑之:「汝子已死。」
王哭云:「阿夷語既虛,瑞相亦無驗。」復有天來 云:「汝子成佛。」王疑未決,須臾信報:「昨夜天地 大動,太子成佛。」王大歡喜,白飯王奏云:「生兒。」
舉國欣欣,因名歡喜,是為父母作字。阿難 端正,人見皆悅,佛使著覆肩衣。有一女人 將兒詣井,見阿難目視不眴,不覺以綆
繫其兒頸。《中阿含》云:「四眾若聞阿難所說, 若多若少無不歡喜,欲發問時先為謦咳, 大眾皆歡喜。四眾若觀其默,行住坐臥,指撝
處分,進止動轉皆歡喜。」阿難四月八日佛成 道日生,侍佛得二十五年,推此佛年五十 五,阿難年二十五。佛時求侍,五百請為如前
說,眾勸阿難,阿難順從,五百皆歡喜。目連 騰阿難三願,佛言:「預知譏嫌,求不受故衣 食,欲自利益求出入無時。」佛印而許。佛言:
「阿難勝過去侍,過去侍聞說乃解,今佛未 發言,阿難已解如來意,須是、不須是皆悉 能知。」故以法付阿難,如來歡喜。四天王各
奉佛鉢,佛累而按之合成一鉢,四緣宛然而 此鉢大重,阿難歡喜,荷持無倦。《中阿含》第七 云:「阿難侍佛二十五年,所聞八十千揵度皆
誦不遺,不重問一句。」念力歡喜。阿難隨佛 入天人龍宮,見天人龍女,心無染著,雖未 盡殘思而能不染,一切天人龍神無不歡
喜。佛滅度後在師子床,迦葉大眾讚曰:「面 如淨滿月,眼若青蓮華,佛法大海水,流入阿 難心。」自誓坐入涅槃,住恐離車有怨,進恐
闍王有怨。於恒河中,入風奮迅三昧,分身 為四分:一與天,一與龍,一毘舍離,一阿闍 世。阿育王禮阿難塔,奉千萬兩金,偈歎白:
「能攝持法身,法燈故法住,念盛佛智海,故 設上供養,念持多所聞,口出微妙語,世尊 所讚歎,天人之所愛。」《增一》云:「知時明物,所
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達,堪任奉持,阿 難第一。」
[0018c08] 約教者,歡喜阿難,三藏也;賢阿難,通 也;典藏阿難,別也;海阿難,圓也。
[0018c09] 本迹者,本住 非歡喜非不歡喜,法身如虛空,智慧如雲 雨,能持能受。迹為歡喜也。
[0018c11] 觀心與相似即 空、即假、即中相應,是觀心歡喜,乃至真觀 相應 (云云) 。
[0018c13] 「羅睺羅」,此言覆障,往昔塞鼠穴,又 不看婆羅門六日,由是緣故故言覆障。太 子求出家,父王不許,殷勤不已,王言:「若汝
有子,聽汝出家。」菩薩指指妃腹:「却後六年,汝 當生男。」在胎六年,故言覆障。真諦三藏云: 「羅睺,本名修羅,能手障日月,翻此應言障
月。」佛言:「我法如月,此兒障我不即出家,世 世障我,我世世能捨,故言覆障。」佛出家後耶 輸有娠,諸釋咸瞋,何因有此?欲治、欲殺,惡
聲盈路,寶女劬毘羅證之小差。因焚火坑, 發大誓願:「我若為非,子母俱滅,若真遺體,天 當為證!」因抱子投坑,坑變為池,蓮華捧體,
王及國人,始復不疑。後佛還國,耶輸令羅睺 奉佛歡喜丸,羅云以幼稚之年,於大眾中 徑持上佛,耶輸以此息謗。謗由有子,故言
覆障。祖王歡喜:「雖失其父,而獲其子,孫為 金輪,吾亦何恨?」想其長大,冀神寶至。而佛 索令出家,父王不許,耶輸將上高樓,目連
飛空來取,佛度出家,付舍利弗為弟子。 既出家已,王位亦失,故言覆障。羅睺以沙 彌之年喜多妄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來
求見佛,羅云答云:「不在。」令無量人不得見 佛,是為障他。由是妄語,佛即訶責。行還使 羅云洗足,脚挑澡盆三覆三仰,然後覆地
命令注水,羅睺云:「盆覆注水不立。」佛言: 「汝如覆盆,於佛法中法水不立,今當實語, 勿妄語也。」後時修道殷勤不獲,以問佛,佛
言:「汝為人說五陰未?」答言:「未。」「當為他說。」說 竟又問,「汝說十二入未?說十八界未?說法 是得道之門,若欲得道當為他說法。」因
廣說法竟然後得道,是為覆障。既已得道, 見愛皆除,三界生盡,故言覆障。三界生盡, 願不能牽,故言覆障。佛勅四大羅漢不得
滅度,待我法滅盡。由是住持于今,未得入 無餘涅槃,故言覆障 (云云) 。
[0019a18] 約教者,析法道諦 障四住,三藏意也;體法道諦障四住,通教 也;次第三智障五住,別教也;一心三智障 五住,圓教也。
[0019a21] 本迹者,本住中道,障塞二邊, 八種障,障涅槃邊,一種障,障生死邊,一種非 障生死、非障涅槃,障無餘也。
[0019a23] 觀心例前 可解 (云云) 。
[0019a24] 六、結。「如是等眾所知識」,或言知 秖是識,或言聞名為知、見形為識,見形 為知、見心為識。
[0019a26] 本者,本為眾生作滿字知 識,迹為半字知識 (云云) 。
[0019a27] 觀行知識如止觀。
[0019a28] 多知識眾竟,次列少知識眾者。「復有學無 學二千人俱」,但舉位明數而不歎德,呼此 為少知識眾耳。聖與凡絕交,亦不分別
多識少識,特以希高慕遠者以多識引之, 藏名隱德退讓者以少識引之,隨順眾生 故有若干,不可以多少之迹失其本。
[0019b04] 「學無 學」者,三藏中十八種學人,九種無學人;通 教五地皆名學,六地名無學,又通教九地名
為學,佛地為無學;別圓中,或就功用、無功 用,或就具足、未具足,明學無學。《阿含》云:「外 道問佛:『羅漢更學不?』佛言:『羅漢不作惡法,
住於善法,學其無學即名為學。』」若爾,學人 亦稱無學。學人齊其所斷,不復更斷,即是 無學,是為四句。就五方便,非學非無學,便
是五句。約四教中例亦應爾,四五二十句。
[0019b14] 本迹者,本法身大士,居滿字學無學位,眾生 應以半字學無學人,莊嚴雙樹也。
[0019b15] 觀者正 觀中道,不緣二邊,中間即是無學,能如是 觀是名為學。若就觀門明數者,觀色心 具十法界、十如,界如互論即具二千,舉迹
故標本法,迹即是本迹也。
[0019b19] 次列尼眾者,舊 以此例前為二眾,今不用。若例前為多識、 少識二眾者,又復無文,義亦不可。但是舉兩 眾主,何須苦名為大小、多少耶?
[0019b22] 先列「波闍 波提」,此翻大愛道,亦云憍曇彌,此翻眾主, 尼者天竺女人通名也。
[0019b24] 本住智度法門,迹 為千佛之母,生育導師。
[0019b25] 觀釋者,中觀廣博 名大;無緣慈名愛;中理虛通名道。大即自 行;愛即化他,如以愛故受生,慈故涉有;道 即通自行、化他也。
[0019b28] 「六千」者,數也。
[0019b28] 觀門者,觀 六根清淨具千功德,雖眼有八百,耳千二 百,以多足少,數滿六千,表本法門,亦是觀 行意也。
[0019c02] 「羅睺羅母耶輸陀羅」者,以子標母, 此翻花色,亦曰名聞,或云無翻,溫良恭儉 德齊太子,然在家為菩薩之妻、天人知識,
出家為尼眾之主、位居無學,豈是無名聞 眾耶?《十二遊經》出三夫人:第一、瞿夷,二、耶 輸,三、鹿野。《未曾有》及《瑞應》皆云,羅睺是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