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Miaofa Lianhua Jing Wen Ju 妙法蓮華經文句

Scroll 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第九
天台智者大師

[0120b26] ◎境智結成。「中道觀智,「一切法十法界
一切 。「如實二邊三諦一異 」,七方便」,
如實」。「顛倒。「不動不為 。「不退心心寂滅薩婆若 。「不如凡夫轉生不如
凡聖。「虛空有名不可得中道觀智不可得。「無所有。「一切言語道斷
不可思議。「不生不生。 「不出如來畢竟不復。「方便寂滅。「無名不能。「
不能。「無所有無二 。「無量數法。「無邊。 「無礙遍一切處。「因緣
中道二邊理性 畢竟清淨 緣生生死因緣生涅槃因緣
涅槃顛倒生死 。「常樂如是三諦因緣顛倒不思議三諦
。「不思議。「常樂不思議 三觀一切法空如實 不為二邊
不動二乘凡夫故云不退 明智未來不生 過去不出現在,《釋論五十一
虛空無住」,《大乘未來過去出處現在住處 四十三起名不出起名
不生。」十九初一十八大品十八空如實第一義空顛倒 內空六入我我所顛倒不動
不為六塵流動不退內外空十二入不退空空 諸法諸法能破諸法
有空空空 虛空即是大空 虛空無所有畢竟
無遺畢竟畢竟 所有一切言語道斷一切一切 不可說言語道斷不生有為空有為
因緣和合不合不生不出無為空 出離出離法空不出 不可得無名性空
無相無所有不可得無量 有法有法無量 無邊無法無法則是
無礙有法無法不可得無礙不可得十八空 皆是中道名為十八
十八。《大經如來十八空」, 十八空十八

[0121a22] 二十八 三句初一二十二修行後五三句長行
正言開合 上行 不復次第、「十四遠近
遠離中略次第可見人空行處意即近處名為行處近處」。「國王
親近國王非法陰謀 大臣典藏宮人懷妊 中毒大臣交兵
疾疫比丘一切臣民比丘 比丘謗法謗佛令親
。「外道梵志,《人名 韋陀白淨 韋陀祭祀歌詠
一一各三十二合成一百二十八一千七百二十五 韋陀分別二十五
有人鸚鵡韋陀十八 人名善道二十一弟子變為二十一 如是展轉變為二百韋陀。」毘陀
智論信力 滅罪耶受毘陀供養婆羅 毘陀明和
毘陀自稱一切智伽羅種種經書 衛世師最勝出世
八百迦毘羅 造論名僧僧佉因人 迦毘羅二十五諦。「小乘三藏學者」,
波羅柰最初契經修多羅 羅閱祇最初那提毘尼藏毘舍離獼猴池最初跋耆 毘曇五百羅漢初夜阿毘曇相續
》,三藏。「五欲」,相者 天下四天王忉利天 相近兜率
化樂天視為自在心上天 離欲。「處女阿難如來滅後 女人云何佛言相見
專心念佛。「」, 黃門黃門男女不能 。「乞食,《雜阿含
飽食貢高比丘如是 四事不知不得 諸比丘貢高他人
不能比丘乞食師子王 不著 比丘四事供養 自知不得利養
增減師子王比丘乞食乞食 四事前後八時精進懈怠乞食修道
乞食報恩不輟前後精進三事前後如是 懈怠。《寶雲經乞食四分
梵行鬼神

[0121c24] 「不行第二 遠近

[0121c25] 「比丘第三五行三句初一 內心故云怯弱菩薩有時
第二三行安樂一行一句長行總結。「菩薩靜室安樂修禪定得人無我
智慧取著得法無我 顛倒怯弱怯弱安樂。「 第三一行一句長行總結

[0122a04] 第二安樂行長行偈頌長行行法。「宣說行法
觀行 輕慢不怨不樂 七方便
不了義法則安樂行、「不輕 他人長短
一切聲聞夫人 面譽 不得亦復
為此善惡長短,《第一初中後夜減省睡眠精進 誦經修道背捨生死涅槃
衣食 知足頭陀精進不放逸思惟 一切眾生慈悲心。」修多羅
空行讀誦讀誦 聲聞根性不定 二乘退毀呰二乘
大小、「不生人法妨害即是 鄙劣即是心機聲說 不生

[0122a29] 「如是觀行 諸法取著不苟 人意不違法相小乘。「
大乘大機方便 不見

[0122b05] 十六行初二 前行後五 初二安樂行總稱
出行相者:「安隱說法 前人安隱入室;「 淨地;「塗身一行
三法口業安樂行。「安處法座 初五 觀行
不輕。「比丘」,二行長短 好惡。「
不可問答上下勝負 自知智者放恣違者 長短是非不知
而已。「因緣譬喻 」,一行不樂人法 生人使發心入佛
佛道。「懶惰」,一行 憂惱慈心 精進無憂長行 行善

[0122b26] 晝夜無上道 第二四行觀門大乘 」,無上道」;一切種智」,
成佛」。「滅度第三五行 安樂行初一 二行不生
智者如是第三一行 善法所以。「長行中說中說
功德第四一行功德

[0122c06] 第三 安樂行長行偈頌長行結成中有
不輕惱亂二乘 出生貪欲菩薩 嫉忌慈悲
諂誑智慧自行智慧 慈悲安樂 菩薩。「
不知退 。「比丘
後悔大小」, 行人取證不得」,通人生死懈怠」,《小乘懈怠
大悲心觀行四惡 行善一切大悲」,如來慈父」,佛道
學人不得。「三世未來如來菩薩大師」, 惱亂理論三乘皆是菩薩
平等說法」, 諍論平等偏執不少 利鈍。「文殊
不能故云無能惱亂」;觀行 來集,「同學

[0123a02] 六行初五 二行一行

[0123a03] 第四誓願安樂行長行偈頌長行 行法行法行法結成

[0123a06] 行法在家 誓願應作 起誓正立誓願
方便心三界 在家通惑出家 菩薩無明大悲
發心相應與其 大慈 菩薩未曾方便心
」。不歸方便真實 一切三界流轉 相應
大悲心應作隨宜說法方便以為 真實不會」,
不知 圓心偏圓二道 聞慧不知思慧不覺修慧
三慧何者不問不信不知 解故偏圓三慧權實可憐不問不信
發誓不問不信偏圓二道菩薩 發誓與其三慧 不問不信三菩提
菩提智慧神通安樂行何者 如來座智慧力四辯莊嚴 如來室如來衣大善寂力
起滅威儀神通福德莊嚴以定

[0123b05] 文殊總結 過失則是云何 入如來室四眾
如來座不懈 如來衣三行言行。「 過失慈悲無瞋如來衣
懈怠如來座諂曲。「比丘第二慈悲 眾人供養聽法誓願神通諸天
如來座聽者歡喜。「所以第三 三世佛守護諸天

[0123b15] 文殊法華第二難聞 未曾顯說不得
今日 今日 小王
不順起兵歡喜 。「輪王譬如,「降伏 陰界、「小王煩惱
得無調伏不順」。、「起種 七賢中方前軍中方 阿羅漢中方後軍
三毒等分四千能破 四千法門官兵。「第四歡喜。 「第五賞賜,「三昧,「
智慧」,「聚落二果,「三果,「涅槃,「 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