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hua Wen Ju Ji 法華文句記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文句記卷第十 ()
天台沙門湛然

壽量品

[0337b28] 通約三身,「淨名 三身三身常住 不滅三明三身不生不滅不滅
不生不滅名為總而言之 不滅初文明法淨名立義

[0337c04]

[0337c04] 中法淨名迦旃延通教

[0337c05]

[0337c05] 總有 四句義通之一四教四句
結成之一結成 通義

[0337c10] 「本不生無可」, 寂滅寂滅 不滅
名為不滅法身常住不滅 寂滅。「何者不了 寂滅寂滅
懈怠無利瓔珞寂照 等覺寂照妙覺別教
別教圓教不滅法身
相對論。「迷心一往 報身中正法身 生滅由於
別教無常 十住小乘三界生出 圓教
。「別圓不同生滅 生滅理性解故」,
別圓解故

[0338a02] 報身 無生以為報身無生報身
即是無明體性是故無相 不滅眾生 所以
事故豈非

[0338a08] 應身 不滅

[0338a10] 法身三身不滅法身不滅 二身

[0338a12] 報身不滅 不滅即是報稱 不滅不滅事理相對
即是不滅 四句檢責體檢
大經師子吼 毘婆舍那煩惱何故復修奢摩他智慧能破煩惱
不到能破凡夫能破不到 不到不然如是推求智慧
能破煩惱佛言盲人不能 不能 可知不能智慧
智能

[0338a28] 應身不滅 法身」,應身利物 不斷不滅故云 不絕
相稱自在 應法生滅眾生不盡不滅滅度
未盡不滅 滅度不生 故知應身常在不滅不了

[0338b08] 三明三身不生不滅 法身不當生滅報身 無能屬於不生豈能
應身相續不生相續不滅三身不生,「 不滅便不生。「云云
釋出三身不生因應 一句三身不滅 不滅生滅三身
一代教一句 一切不滅多少 本地本不生中間今日
不滅本地化中間今日一切不出三身四句

[0338b21] 不滅有損損益 應佛。「由此眾生不生
懈怠不生見思不斷安能 不斷
止觀第七料簡第一義四悉檀是故 善生
。「第一義第一義中道能破無明是故無明未生惡。「對治 對治。「世界未生善
樂欲聞法 世界陰入陰入法身 法身未生善樂欲善根
。「為人已生善真諦 已生善縱使」。「世界已生惡
可知。「對治治道。「 五陰世界修禪色陰名為世界
欲界已生惡無色 三界變易 對治
等覺。《大經優婆塞 常樂常樂觀察如是對治既是 無垢稱三身
不滅感應 由此

[0338c20] 第二見聞通約三身損益初文 有損無益常在
未知所以通約三身損益三佛一一便 約法法身寂滅
寂滅云云。 「報身 大乘不無深淺
無慚 不解 眾生
何須修道不識 等覺一品佛智所能 即是應身前後文唱言
報身初文 法身無明
智慧煩惱。「。「 應身可見。「眾生 三佛處中既有智慧
具足恭敬

[0339a13] 「 邪正偏圓 亦稱一切外道出家
各自大經:「閑靜 出家」。第三 斷事三途
不同。《阿含:「良醫 病因畢竟 。」不出界內病因
依正生滅無常 涅槃第四名義 一一各別乃至圓教 無妨引證不能
通教二乘本門數數生滅大經 第六 第七別教地前
不能平復 未能法身無明 見方名為」。第九
後心第八十信第九 金剛心第十究竟 故此」,第九
等覺何者法身名為若爾妙覺名為 得無功用若爾
名分妙覺名為極地究竟初二四有
第三二乘 。「。「 三達五眼
故云分得 四有初二 得無故云辛苦大經
無常無我 甜味世間 中有無常無我煩惱
以是因緣涅槃弟子 無常無我故云世間今文
第七 外道舊故故知三達 具足無常所以先令 無常後說
因人可通第五 通論菩薩聲聞 中舉復次
而已。「三達三明 止觀。「十二方藥,「。「通行」。
三昧三德三三昧三德。「 醫王大醫王第八得名第十大王。「菩薩
二乘菩薩 發心第一二乘第二退大二菩薩更為
修性離合一切眾生大經發心名為菩薩心中 合成正因

[0339c13]

[0339c13] 何不善惡 心所正因

[0339c14]

[0339c14] 發心 故知同時 名為未有出世善根
修行」,一句 一彈指引證其中眾生 」,人天善根引證
三十」,二乘善根 人天二乘 退記者名為
觀行相似並入前後正從 發心名為 正因十通結緣即是 有了十信
善根十信 三乘善根相似五品 並入其中之後成分使 今日聞經十信
今日得佛 。「佛子正應」。
三從所以 可知
入住 可知修性,《止觀
中文顯著欲望聞經 正因名為故知 文約論理始終
三道三德三佛修性 不二門 圓教皮膚
大綱不可以綱目 一家大理可通 觀門修行說情坦然 融通名相無疑法數
增減離合可見以前 三教事故

[0340a22] 「宛轉出世法 」。「文中 現生中分
出世名為 相遇便厚薄不同 有失三乘相遇
不同大小成熟。「 」,成熟。「」, 後期生滅生滅。「
宿 。「 五分五分。「上聲
二諦三諦 二諦。「勸誡 藥草通好使
」,無非

[0340b08] 「多羅五味相生十二部多羅乃至 涅槃」,人從相生五味
。「 具戒定慧不可 方知方名。「
八正道語業正定餘者 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