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 Hua Xuan Lun 法華玄論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論卷第五胡吉藏撰
[0396c19] 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0396c19] 問。云何開方便門示真 實相耶。
[0396c20] 答。開二種方便示二種真實。二種 方便者一教方便二身方便。二種真實者一 教真實二身真實。
[0396c22] 問。何故唯開此二相耶。
[0396c23] 答。三世諸佛唯有形之與教。於此二中有權 有實。故須開示。開示此二則十二部經八萬 法藏煥然可了。所言開方便門示真實者。有
人言昔在鹿苑人機猶雜。盛說三乘未明一 理。爾時以權隱於真實。故一乘之理為權教 所閉。今王城赴感乃應大機顯於真實。真實
既顯則廢除昔教。昔教被廢故方便門開。一 理既彰則真實相顯。故云開方便門示真實 相。此光宅解也。
[0397a02] 評曰。以三覆一顯一除三 非無此義。但經云開方便門不云除方便門。 此非解也。如世人開門非是除門。詳經文旨 正是開覆非關廢立。
[0397a05] 有人言直詺三為方便 即是開方便門。所以然者昔不言三是方便 故方便門閉。今詺三為方便故方便門開也。
示真實相者既詺三為方便。即示一為真實。 此河西道朗釋也。
[0397a09] 評曰。得經旨也。所以然 者。昔說三乘是真實即以真實閉於方便。故 方便門不開。今明三乘是方便故方便門開。
此乃是廢於三實開三方便。故云開方便門。
[0397a13] 問。此亦是廢立云何言非。
[0397a13] 答。此乃廢三實 立三是方便耳。前明廢除三方便是故異也。 又開義在前廢義在後。要先開三是方便然 後始得廢之。不爾無因緣故不得廢也。
[0397a16] 問。 方便當體是門為是通實相故為門耶。
[0397a17] 答。具 有二義。一者法門秤門則方便當體是門。如 華嚴中諸善知識種種法門。或弄砂或相戲 等皆法門也。今亦爾。如來有二種門。一方
便門二者真實門。但此二門各有開閉。昔 不言三是方便故方便扉掩。今說三是方便 故方便門開。昔不說一是真實故真實門閉。
今說一是真實故真實門開也。二者此方便 法門復通實相。故三乘方便為一乘門。實相 亦有二義故名門。一者當體虛通故名為門。
如淨名不二法門華嚴法界法門等。二者能 通方便故為方便作門。
[0397a28] 有人言通相之功乃 由乎一極。故一為方便之門。級引之功顯彰 於三故三為真實之相。言非三則方便之門
得開。悟唯一則真實之相可示。此注解也。
[0397b03] 評曰。文似不然但意不失旨。所以然者。既由 一通三豈非一為三門。說三為通一則三為一 門。但一為三門此從實赴權謂出門也。說三
通一從權入實謂入門也。門既有二相亦應宜 然。說三表一故三為一相。說實令識權故一 為三相。以理詳之具此意也。但注經偏用一
為三門三為一相。意猶未圓。若如前用義無 失也。但上來三種皆一往方言。未究環中 之極。若具論者可有三義。一者以三為方便。
一為真實。二者三一皆方便。非三一為真實。 三者明三一為二。非三一為不二。二不二皆 為權。非二非不二為實。此之三種互得為門。
如以三為一門。此以權通實。若以一為三門 以實赴權。乃至二不二亦爾。既互得為門。 亦互得為相。但不得互為權實耳。
[0397b17] 問。方便 實相既互得為門。亦得實相為實相門乃至 方便為方便門不。
[0397b19] 答。具有四句。一者方便 為實相門。二實相為方便門。此二如前。三 實相為實相門。四方便為方便門。如名為義
門義為名門。由方便名顯方便義故名為義 門。由方便義顯方便名故義為名門。實相亦 爾。中論序云實不名不悟。故寄中以宣之。 即其事也。
[0397b25] 問。今得以三顯三以一顯一以不。
[0397b26] 答。亦有四句。一者以三顯一。二以一顯三。 三者以三顯三。四以一顯一。初兩句如前。以 三顯三以一顯一者言。昔三異今一此三在
一外。今一異昔三此一在三外。故一非三一 三非一三。如此一三皆是執見。今破此病故 云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故三是一三。汝等所
行是菩薩道。故一是三一。以三是一三。三豈 異一。一是三一。一豈異三。故名三一因緣之 義。以今因緣三一顯自性三一。亦以自性
三一顯因緣三一。故云以三顯三以一顯一。
[0397c07] 問。云何名方便復有幾門耶。
[0397c07] 答。方便品初 具詳方便得失事現彼文。今當說門義。此經 始終略有十五門。方便品有二門。譬喻品有
六門。信解品有三門。化城品有二門。法師 品有一門。普門品有一門。合十五門也。方 便品二門者。第一云其智慧門難解難入。故
權智為實智門也。生法師云言教為門。言教 為門者說實智。言教即是實智門也。法華論 如生公釋。次云以種種法門宣示於佛道。此
用大乘教為門也。譬喻品六門者。一云其 家廣大唯有一門。還以大乘教為門也。二 云於此所燒之門安穩得出者。此約三界限 域為門。如詺家為門也。三者云唯有一門
而復狹小。還以大乘教為門也。四者如是三 車今在門外。還以三界為門也。五云以佛 教門出三界苦。此用小乘教為門。六云爾時
長者在門外立。依大乘義此即是用二死之 限域為門。小乘義明佛出一切煩惱外。故 三界正使及習氣無知三藏佛皆斷已盡。故 在門外立也。又信解品三門者一云遇到父
舍住立門側。此以大乘理教為門。二云猶 在門外止宿草菴。亦通大乘理教為門。三 云爾時長者於其門內。亦通以大乘理教為
門也。化城品二門者。一梵王請佛願開甘露 門。通大小教為門也。二云重門高樓閣用小 乘三空之解為門也。法師品一門者即是開
方便門示真實相。文中已辨。普門品為一 門者以大乘為門也。此門有二種。一神通 普二說法普。此之二輪皆是菩薩虛通無礙
故名為門。又此二普令眾生悟入故名為門。
[0398a08] 問。開方便門示真實相云何。是能開所開 能示所示能閉所閉耶。
[0398a09] 答。昔權說三乘教不 言三是方便。即三方便閉。佛權智為能閉。 三方便門為所閉。今實智說三是方便則三
方便門開。佛實智為能開。方便門為所開也。 能示所示者。雖開三是方便門。則示一乘為 真實。實智即是能示。一乘即是所示。故實
智有二能。一能開二能示也。如人手能開門 又示門內之物。是門內之物即是所示手是能 示也。
[0398a17] 問。云何今昔門非門也。
[0398a17] 答。望昔三佛 有二義。一就教為言。直道三乘不言三是方 便復為實相作門。此是佛自閉義。二者就佛
本為通一說三教。三於佛即是一乘門。就緣 為論亦有二義。因三悟一故三於緣是門。不 悟一者三於緣非門也。
[0398a22] 問。為是智示為教示 耶。
[0398a23] 答。智說教示也開亦爾也。
[0398a23] 問。云何是當 體門從他門耶。
[0398a24] 答。如權智能通實智實智為 所通。從所通為名故言其智慧門。智慧即是 實智。門即是權智。詺此權智為實智家門。例
如三解脫門從所通為名。解脫是所通涅槃 之果。三空能通行人得涅槃故名解脫門也。 又世人言佛門人門等皆從所通為門也。當
體得名者方便當體虛通故名為門。實相亦爾。 如言竹門板門也。當門體是竹板故以當體 得名也。
[0398b03] 問。此經有十五門凡有幾城。
[0398b03] 答。五 城也。信解品四城化城品一城。信解品四城 者初即中止一城。即譬於一方垂應作佛。 作佛為城也。二者於某城中捨吾逃走。譬背
大乘之化。以大化為城也。三者昔在本城懷 憂推覓。譬佛於法身地覓眾生大機不得。即 佛法身為城也。四者時貧窮子到父住城。
即大機已動詺大乘理教為城也。五者化城 品云化作一城。即二乘在三界外可以止息。 喻之如城也。
[0398b12] 問。既有五城凡有幾宅。
[0398b12] 答。凡 有八宅。就火宅中凡有六宅。約義明之。初 云有一大宅。二云其宅朽故。三是時宅主。 四云是朽故宅屬于一人。五云長者諸子在
此宅中。六云焚燒舍宅。七化城品云莊嚴 舍宅。八安樂行品云賜以田宅。初兩序三界 相貌。次兩明屬佛。後二明眾生在中更起煩
惱受於八苦。後二譬小乘人諸子功德。下當 說之。
[0398b20] 次論三說義。論曰廣開三顯一斷疑 生信為三根人三周說。初法說次譬說後宿 世因緣說。故三周說也。
[0398b22] 問。云何為三根人 三周說耶。
[0398b23] 答。舊經師云初周為上根人說。 次周為中根人說。後周為下根人說。
[0398b24] 評曰。 直作此名於文未善。若三說各為三根三根 各聞一說。則皆是上根何名三品。設云上 根聞一說中根聞二說下根聞三說者。則不
應言法說為上根譬說為中根宿世為下根。 今所明者初周說通為三根。而上根一聞即 解。次周說通為中下。而中根再聞方悟。宿
世因緣說但為下根。下根三聞始了故。釋論 明身子一聞即證初果。目連再說方證見諦。 下根理應三也。
[0398c04] 問。何以知然。
[0398c04] 答。初三請 中三根皆疑。故知初說為三根人。次譬喻品 身子具騰中下根人疑悔請佛釋之。故知譬 說通中下根人也。又具三周說於義乃備。若
但法無譬義勢未盡。若但譬無法意亦不圓。 故須初周法說次周譬喻。法譬雖圓但明現 在未辨宿世修因。次有第三說也。又一乘
之道入有多門。自有樂聞法說從法說門入。 自有樂聞譬喻從譬喻門入。即前二周也。自 有俱樂法譬則雙說兩門。即第三周。故化城
已前謂法說門。化城之後即譬喻門。自有於 此三門皆不得悟。皆不為說。如五千之徒 也。
[0398c16] 問。此與三根有何異耶。
[0398c16] 答。此不明為三 根故有三說。但所樂各異故教門不同。又 三周說者欲示中道相。故若一說二說則太
少。若過三說則太多。今欲示中道相不多不 少故但三說。又釋論云諸佛語法事不過三。 今依佛規矩故但三說也。又三執難改一乘
難信故須三說。又示上尊大法下愍眾生慇 懃至三。
[0398c23] 問。若爾一切諸經並應三說。
[0398c23] 答。下 文云。諸佛已說今說當說。此法華經最為難 信難解故須三說。又初說令下種次說令生 長後說得成熟。又初說生聞慧次說生思慧
後說生脩慧。
[0398c27] 問。文無此意何故強生穿鑿耶。
[0398c28] 答。佛意深遠非為一事。如釋論解一句文 凡數十復次也。
[0398c29] 次明次第。
[0398c29] 問。三說有何次 第耶。
[0399a01] 答。法說為譬說之本。故在第一。譬還 借事以喻前法故在第二。宿世因緣明法譬 始終故在第三。
[0399a03] 次明通別。一一周皆有三 說。如法說中云如優曇華即是譬說。我昔二 萬億佛所教化即是宿世因緣說也。譬喻中
三說者譬說之前云我先不言皆是化菩薩 耶。即是法說也。又明三十子及長者為父。 豈非宿世已結緣耶。宿世因緣說亦具三。化
城之前是法說。化城後是譬說。故知一一說 中皆是具三。但今大判云爾。又從多為論故 開三說也。
[0399a11] 次明開合。束三周為二意。初 周名引證例同說。後二周名直說。初引證例 同說者。廣引四佛為證明釋迦例同。後二周
不復引證例同。直說譬喻及宿世因緣也。 以破三明一此事反情。一往難信。故先須廣 引諸佛為證。然後明釋迦例同。引證例同既
竟。後二周但須直說。又初周謂人廣法略。 人廣者明五佛也。法略者但一周說也。次 後二周法廣人略。法廣者二周說也。人略者
但明釋迦一佛也。下釋迦教門為作譬本。 故知譬說但明釋迦教門也。宿世因緣亦但 明釋迦結緣不明餘佛。師與弟子故是釋迦 教門也。又初周名別說謂別明五佛教門。
後二周名通說。謂譬喻得通貫五佛。化城亦 然。又初二周名說現在。次一周名說過去法 也。又初二周明說果後一周辨說因。
[0399a26] 次明 多少。
[0399a27] 問。唯有三說更有餘說耶。
[0399a27] 答。大判三 說耳曲論說義即多。初三周佛自說。次三根 人領解復有三說。合六說也。佛三周說三長
行三偈頌為六說。領解亦爾。略而言之有十 二說也。就佛初周說中長行明五佛教。後偈 又頌五佛合成十說也。第二周長行譬說及
合譬二說偈亦然。復成四說。第三周有長行 與偈為二說。各有法譬為四說。合前為十八 說也。若足前略開三顯一各有長行與偈成
二十說也。上根人領解長行與偈為二說。 中根人長行與偈。復二說各有法譬為四說。 足前為六說。下根領解長行與偈。復二說各
有法譬為四說。合十說。師與弟子合明開三 顯一之義。略明三十說也。其中說義不止於 此也。
[0399b12] 次明惑障。
[0399b12] 問。以何惑障三根人不解 一乘耶。
[0399b13] 答。通而為言二乘斷常障一乘中 道。就別明之有二種惑。一者斷見二者無明。 斷見者二乘證空謂為妙極。無明者不識如
來三一權實。然斷見與無明猶是一體。但 約義分之耳。保執空義名為斷見。不識權實 名為無明亦由無明。是故保執也。此惑非九
十八使。所以然者羅漢已斷九十八使。而猶 不識權實。故知屬無明煩惱也。晚見法華 論云。無煩惱人有於染慢故。不知一乘及法
身常住。此染慢即是無明也。但約此惑三品 不同。下根則重中根為次上根則輕。故開 三品也。
[0399b24] 問。發軫即學二乘如婆沙論釋論 等。云緣覺極遲則為百劫。極速則為四世。 聲聞極遲六十劫。極速三世。小乘既障大者。
習小時久應是鈍根。習小時近應為利根。二 者之間應是中根。
[0399b28] 答。是義須進退論之。若 二乘心是惑而能障大乘者。應如所問。則久 劫行二乘行則起惑長。此執難破。應是下根
習二乘行近者起惑時小。此執易傾。應是上 根。二者之間應中根。但身子行小行既久。 其根則利故名上根。習小時近名為下根。
二者之間秤為中根也。又身子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