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 Hua Xuan Lun 法華玄論

Scroll 5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玄論卷第五
吉藏

[0396c19] 開方便門真實

[0396c19] 云何開方便門 實相

[0396c20] 二種方便二種真實二種 方便方便二身方便二種真實 真實二身真實

[0396c22] 何故二相

[0396c23] 三世諸佛唯有中有 開示開示十二部經 法藏開方便門真實
鹿苑三乘 爾時真實一乘權教 王城大機真實真實
廢除方便門 真實故云開方便門真實 光宅

[0397a02] 開方便門方便門世人開門經文 正是廢立

[0397a05] 有人方便 即是開方便門所以然方便 方便門方便方便門
真實相者方便真實河西道朗

[0397a09] 所以然 三乘真實真實方便 方便門三乘方便方便門
乃是方便故云開方便門

[0397a13] 廢立云何

[0397a13] 方便廢除方便是故在前在後方便 因緣不得

[0397a16] 方便實相

[0397a17] 二義一者法門方便 華嚴善知識種種法門 法門如來二種一方
便門二者真實二門 方便方便方便 方便門真實真實
真實真實二者方便 法門實相三乘方便一乘實相 二義名門一者名為
淨名不二法門華嚴法界法門二者 方便方便

[0397a28] 有人 方便 真實方便
唯一真實注解

[0397b03] 不然所以然 豈非三門一則 三門出門
入門既有二相 三相
三門 上來一往方言 三義一者方便
真實二者方便真實不二不二 不二
一門三門 乃至不二不得權實

[0397b17] 方便 實相實相實相乃至 方便方便門

[0397b19] 具有四句一者方便 實相實相方便門 實相實相四方便方便門名為
名門方便方便名為 方便方便名門實相 中論其事

[0397b25] 得以

[0397b26] 四句一者兩句 一者
一異 非一如此皆是執見病故 一佛乘分別汝等
菩薩道 因緣 因緣自性自性
因緣故云

[0397c07] 云何方便

[0397c07] 方便品 方便得失 始終十五方便品二門譬喻品
信解品三門化城二門法師 一門普門品一門合十 便二門第一智慧門難解
權智實智生法言教言教 實智言教即是實智法華 種種法門宣示佛道
用大譬喻品 廣大唯有一門大乘 安穩得出三界 唯有一門
狹小大乘四者如是 門外三界 教門三界小乘爾時
長者門外大乘即是 小乘一切煩惱 三界正使習氣無知三藏 門外信解品三門遇到
大乘 門外止宿草菴大乘 爾時長者大乘
化城二門梵王甘露 大小重門高樓 三空法師品一門即是
方便門真實文中普門品 大乘二種神通 說法二輪皆是菩薩無礙
名為令眾生悟入名為

[0398a08] 開方便門真實云何

[0398a09] 三乘 方便方便權智方便門實智方便
方便門實智方便門方便門一乘 真實實智即是一乘即是
人手開門 即是

[0398a17] 云何今昔

[0398a17] 三佛 二義直道三乘 便實相二者
一說三教即是一乘 二義 一者

[0398a22] 教示

[0398a23] 說教

[0398a23] 云何

[0398a24] 權智實智實智 智慧門智慧即是 實智即是權智權智實智家門
三解脫門解脫涅槃 三空通行涅槃解脫門世人佛門
得名方便名為實相竹板 得名

[0398b03] 十五

[0398b03] 信解品化城信解品 中止一方應作作佛二者城中逃走
大乘大化 法身眾生大機不得 佛法身為四者貧窮
大機大乘五者化城 化作一城二乘三界外可以止息

[0398b12] 既有五城

[0398b12] 火宅 大宅故宅長者諸子
焚燒化城莊嚴 安樂行品田宅兩序三界 相貌二明眾生
八苦小乘諸子功德

[0398b20] 三根宿 因緣

[0398b22] 云何三根

[0398b23] 上根中根後周

[0398b24] 三根三根 一說皆是上根 一說中根
上根中根宿世說通三根上根 說通中根宿
因緣釋論 身子目連再說證見理應

[0398c04] 何以

[0398c04] 初三 三根故知三根譬喻品 身子疑悔故知 說通
未盡無法譬喻 宿世第三一乘
自有聞法自有譬喻譬喻 樂法第三化城
化城之後譬喻自有 三門不得不為五千

[0398c16] 三根

[0398c16] 不明 各異教門不同 中道若一
中道 釋論諸佛語法事不過三規矩三執一乘
難信大法眾生

[0398c23] 若爾一切

[0398c23] 諸佛法華經最為 難解 後說成熟聞慧思慧
後說

[0398c27] 何故強生穿鑿

[0398c28] 深遠釋論一句 復次

[0398c29] 次第

[0398c29]

[0399a01] 第一 第二宿世因緣明法 始終第三

[0399a03] 一一 如法說中優曇華即是 萬億教化即是宿世因緣譬喻
之前皆是菩薩 即是三十及長豈非宿世結緣宿世因緣
之前化城故知一一 皆是

[0399a11] 開合 引證引證 四佛證明釋迦
不復引證譬喻宿世因緣三明一往難信 諸佛然後釋迦引證
五佛一周
釋迦一佛釋迦教門故知釋迦教門宿世因緣 釋迦結緣不明弟子釋迦 教門五佛教門
譬喻五佛化城 初二現在一周過去 初二一周

[0399a26] 多少

[0399a27] 唯有有餘

[0399a27] 論說初三三根 領解
偈頌領解而言 說中長行五佛 五佛合成第二周長
第三長行 有法十八 長行
二十上根領解長行中根長行有法領解長行
有法合十弟子 略明三十其中不止

[0399b12]

[0399b12] 三根不解 一乘

[0399b13] 二乘斷常一乘 二種一者斷見二者無明斷見二乘無明不識
權實斷見無明一體 分之空義名為斷見不識權實 名為無明無明是故
十八使所以然羅漢九十八使 不識權實故知無明煩惱見法 煩惱不知一乘
常住即是無明 不同中根上根

[0399b24] 二乘婆沙論釋論 緣覺百劫聲聞六十三世小乘
小時鈍根小時利根 之間中根

[0399b28] 進退 二乘大乘 二乘
二乘 二者之間中根身子既久上根小時名為
二者之間中根身子 身子名為利根 二乘菩薩道二乘
有人四句利根 二惑利根三惑根鈍四惑 利根
第四五濁

[0399c12]

[0399c12] 三根

[0399c13] 有人說上中根上根中根第二說中 同上上根第三
同上有人三乘 菩薩上根緣覺中根聲聞 聲聞自有三根
有利 有利前後 有利

[0399c22] 後說 上根云何

[0399c24]

[0399c24] 毘曇小乘 大乘無有定性云何 緣故善緣

[0399c27] 大小

[0399c27] 說法菩薩何時

[0399c28] 一往菩薩上根緣覺中根聲聞 若爾菩薩緣覺聲聞 利根緣覺聲聞
得名上根釋論鈍根緣覺不及身子 菩薩不定 菩薩通論菩薩聲聞 利根菩薩身子
自保究竟利鈍 何以下身中人
八部受記凡夫根鈍 身子

[0400a11] 菩薩何故領解

[0400a11] 有人 領解法華經不盡方便 菩薩疑網皆已除有人聲聞自保
所以領解菩薩自保 菩薩作佛二乘 作佛聞法領悟三歸
二乘菩薩菩薩領解

[0400a19] 聲聞聞經既得菩薩聞經何故不得

[0400a20] 可知提婆達 龍女隨喜法華經一句 受記壽量品自有菩薩

[0400a23]

[0400a23] 勝鬘經三乘 自知云何三根羅漢 便

[0400a25] 有事有理 三乘業已作佛無始 凡夫之前凡夫
一乘必當作佛二乘遊觀心中 三教
終日安心法師踟蹰 之間有失是故踟蹰得失
上根利根 聞法便 領悟身子
聞法本心 滿願中根利鈍之間 聞法便

[0400b11] 已知同歸 迷悟勝鬘說法權教 法華未了取勝意解五百
由旬大經羅漢萬劫發心 不了所以然業已同歸 因緣萬劫始發若爾涅槃
未了大經勝鬘便未了業已 同歸羅漢論證究竟 依法
明證法身勝鬘不異應作不了 有人三乘業者三乘 大乘名為勝鬘法華
無妨勝鬘大乘自知作佛法華 三乘一乘所以有人勝鬘 三乘自知利根
法華 羅漢猶疑鈍根 不違

[0400b28] 利根身子利根

[0400b29] 法華身子 三根菩薩行聲聞

[0400c02] 何以

[0400c02] 四句一者二者 大涅槃 四者

[0400c05] 法華經 三不

[0400c06] 妙莊嚴王本事四千遠塵離垢法眼淨 大小以為小乘有人
方便自知作佛法華據實 自知相違有人 不可思量解釋大智定品
不思議不可思議聲聞作佛作佛 其餘得佛 龍樹得佛凡夫豈可

[0400c15] 緣覺領解

[0400c16] 法華何故無緣領解法華 三乘何故無緣

[0400c17] 種種異說 不分解釋使三根 三乘中根聲聞佛道
是以佛世辟支佛法華 無緣

[0400c21] 若爾何故有緣

[0400c22] 總論緣覺一者緣覺緣覺緣覺 釋論略舉百劫
百劫大辟俱舍論犀角百劫 中間不定二種 緣覺果決不值華嚴菩薩
兜率天下放光照覺知 不覺他方佛世界大經 如是中論不出佛法已滅
辟支佛遠離若爾法華 有緣

[0401a03] 大小緣覺 三世來得乃至百劫滿

[0401a05] 不值 二者緣覺 佛法證得十四滿
羅漢不值辟支如此 辟支便出世

[0401a10] 華嚴放光 云何

[0401a11] 本願見佛

[0401a12] 不值緣覺二果三果不值緣覺

[0401a13] 俱舍論二果不值佛法緣覺不出三果那含羅漢不值 緣覺經論不出

[0401a17] 大辟支根何故說法不能令人 乃至聖果

[0401a18] 辟支佛世 正法乃至末法此時眾生根鈍 無得法義辟支不能得道
能化聲聞能化 俱舍論有部緣覺自有 徒眾弟子眷屬
不必滿百劫六十身子

[0401a25]

[0401a25] 不值四者變化緣覺眾生佛世 佛世

[0401a27] 迦葉何等根性

[0401a27] 緣覺須陀洹

[0401a28] 緣覺有無百劫 何人

[0401b01] 迦葉身子六十

[0401b02] 小乘忍法退 根性未定三乘忍法已去 已定無相迦葉

[0401b05] 進退大辟 無生 辟支從不淨觀已去
無生大辟迦葉大辟支應 身子不及身子故知大辟 辟支不得迦葉身子
滿人即是中根 不值緣覺

[0401b12] 緣覺 聲聞退根性不退根性

[0401b13] 退墮惡道何不退根性俱舍論緣覺 善根佛教得道名聲 退中根作下
一者退中根作下緣覺聲聞二者 不值緣覺 弟子名聲根性如故
中根生人不值緣覺退迦葉緣覺 退

[0401b22] 法華三乘 緣覺

[0401b23] 佛世緣覺 三乘

[0401b24] 佛世緣覺何處

[0401b25] 入涅槃淨土說法

[0401b26] 若爾法華二乘

[0401b27] 中有緣覺為此 不必

[0401b29] 何故唯有聲聞領解無緣領解

[0401c01] 緣覺不在不得領解因人 三根聲聞領解受記是故 變化緣覺不須領解法華

[0401c04] 大辟百劫聞法一說 身子

[0401c05] 答曰不定應當分別 三乘利鈍身子不及緣覺 緣覺身子便
三根聲聞大乘緣覺大乘三根 方便聞經實行百劫緣覺

[0401c11] 法華三根皆是

[0401c12] 皆是

[0401c12] 云何皆是

[0401c13] 攝大乘論身子得受記 化人未定聲聞佛道已定 練根

[0401c15] 云何未定聲聞

[0401c15] 小乘 忍法之前三乘未定忍法 須菩提青龍十地大經迦栴延
薄拘羅如來方便密教 故知見法 不同譬喻品火宅已去 壽量品良醫

[0401c22] 自此 具足煩惱眾生譬喻對治 增上慢煩惱
解脫何等具足煩惱 一者勢力聲聞解脫 大乘四有功德
功德增上慢一者顛倒 功德增上慢世間煩惱天人 境界果報對治火宅譬喻
二聲聞人一向增上慢如來 如是顛倒妄取對治窮子譬喻大乘一向增上慢聲聞辟支
佛乘顛倒妄執對治雲雨 增上慢世間三昧三摩 涅槃涅槃對治
化城五者散亂無有過去大乘 善根不覺大乘心中 以為第一乘對治寶珠
功德大乘大乘對治 明珠功德第一 善根第一義第一
醫師第一世間 種種善根三昧功德方便入涅槃第二 大乘第三
諸佛如來平等說法眾生善根種子 第四方便入涅槃 三昧大涅槃 第五示現過去善根憶念教令
三昧第六大乘法門 滿諸佛如來授記第七 未熟示現涅槃為此
譬喻煩惱 一者種種二者世間涅槃 彼此對治
平等法一者平等聲聞授記唯有 無二二者世間涅槃平等多寶 入涅槃示現世間涅槃平等
平等多寶如來入涅槃示現自身 身法平等差別煩惱 彼此差別不知彼此佛性法身
論文易見未解者譬喻已去壽量中醫 煩惱

[0402b06] 中根聲聞云何凡夫 五欲境界

[0402b08] 從來 火宅二義一者廣明火宅眾苦 以此引出諸子凡夫
以後不虛聲聞 而言火宅凡夫地唐捐三車大車二乘
始終二義其一從來其一早日兼之

[0402b17] 第二窮子乃是中根領解云何 對治二乘佛乘平等

[0402b18] 中根領解 行人祕密 喻品二義由來


[0402b22] 窮子云何 大小乘

[0402b23] 大乘譬如長者小乘 鄙劣貧窮

[0402b25] 第三云何小乘

[0402b25] 聲聞無聲聞者一向無聲 雲雨不同二木何故 無聲聞人

[0402b28] 第四化城聲聞 云何增上慢世俗禪定 涅槃化城

[0402c01]

[0402c02] 化城云何

[0402c02] 世俗 禪定釋論四禪四果 病故二乘涅槃化作
所得小乘涅槃化城論文不須煩惱
即是羅漢不知同一 病故一乘世間涅槃世間涅槃生身世間涅槃
涅槃多寶入涅槃即此 涅槃三執彼此彼此 不知十方佛同一法身病故 多寶佛入涅槃復現自身同一佛性
法身無有差別即是十方佛同一法身

[0402c16]

[0402c17] 通明煩惱 煩惱 人意即可

[0402c19] 病者方便品

[0402c20] 煩惱人中第一方便品 下文方便品五分
大事因緣解開 悟入有人

[0402c26] 不然 悟入有人 眾生所以不知作佛
五濁八苦五濁 不得即是如來出世 經教眾生開除五濁佛果知見
名為開言清淨五濁 五濁不能 顯然清淨
知見不能自知 知見 知見入佛 知見

[0403a09] 開示悟入次第相生何故 三明地前 登地四十何不明理
不然佛性法身 不得佛性法身知見有人三乘別教三乘通教
第三抑揚教第四說法有人三乘通教大乘抑揚教 無量義說法

[0403a17] 應作法華經 自有開示悟入云何例如 自有五十二位自有三根領解
有人開示悟入 四華四事方等舊惡 得到十住十住知見
十行分別諸法相貌即是知見 十迴向事理不二即是知見赤華十地自然般若海
入佛知見大赤華寶車 四方即是有人三十 初地九地

[0403b01] 華嚴仁王攝大乘論 十七地論凡夫五十二位 四十即是十信十信僧祇
何故不明十信三十 十地分明四十三十四等六度
三根信解信解十信 有人則是 知見二者惠能分別諸法
知見一切智知見四者一切 入佛知見唯有

[0403b12] 釋論一切智一切種智 一時異說不同佛智實惠方便一時開示悟入
深淺不同四智四智 開示悟入深淺有人 因緣所生知法因緣
知見我說即是空因緣 空名知見假名不空 皆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即是

[0403b21] 之中初二 諸法假名教門有人四句非空非有中道即是
非空非有生空即是空有 即是空有不二有人 三諦三諦有諦中道
第一義諦漸漸分明不見三諦一異 中道任運

[0403b28] 三義有人正觀中道一切種智三智正觀十住
十迴向十地一中道觀不同

[0403c04] 不明十信依法 四句一者無上一切智 知見令眾生清淨
出現二者同義聲聞辟支佛法身平等 示眾生佛知見出現法身 平等佛性差別不知
二乘不知究竟唯一佛乘 知見出現四者不退轉 無量入佛知見
出現四門次第佛智 無上三乘佛性法身佛智 無上第二三乘
二乘不知 不退第四明令不退 諸菩薩
實修發菩提心發心 發菩提心第三 外道眾生覺悟二乘人天 菩提

[0403c22] 第二知見

[0403c22] 云何知見

[0403c23] 佛性異名正法涅槃 未曾因果不能 不知何以知見所以
知見二乘不知所以 無二知見佛見知見知見
知見無不名為 分明猶如眼見一切智 如來一切種智
二智佛智略明知見即是 二種生死煩惱清淨名為 見者即是無生智因果畢竟不生
二乘二智

[0404a07] 次第因果

[0404a07] 眾生知見佛果知見

[0404a08] 二義一者 知見歎佛一智二乘 大道二者眾生知見
名為所以名為 開示悟入具有二義知見 如來如實知第二
同一佛性果地佛法三乘佛性眾生佛性

[0404a15] 第四

[0404a16] 眾生知見成佛 正因成佛

[0404a17] 由來善緣成佛 云何成佛不成
何不 即是佛性佛性復修因緣 成佛第二佛性
即是正因第三二乘第四不退 因緣初一佛性 中有具足
開示悟入

[0404a27] 第五四句一者 眾生煩惱一乘佛性 法華一乘佛性
五乘五乘五乘五乘 即是正道寂滅

[0404b03] 第六因緣

[0404b04] 何故名為大事因緣因緣

[0404b04] 具有二義一者眾生知見佛說一乘眾生知見 因緣具足名為眾生知見
教門何所知見佛教 佛教知見二者因緣即是所以三世諸佛何所
大事因緣開示悟入諸佛知見出現

[0404b12] 五濁大意 言明五濁 三世諸佛一大事因緣出現
一乘三乘一乘 故云眾生五濁不堪是以眾生為此
五濁釋疑 何時種種方便是故五濁惡世三乘劫濁
惡世眾生乃至 煩惱

[0404b22] 五濁 凡是眾生名為所以然 眾生濁有時劫濁生死涅槃凡聖
見濁有所心動勞役觀心 煩惱濁得法慧命即是 不得一乘淨觀障翳正道豈非
觀心眾生不生 眾生不生 一乘無生

[0404c02] 如此皆是五濁穢土

[0404c03] 皆是穢土淨土 三賢聖住果報人居淨土

[0404c04] 若爾五濁一乘一乘

[0404c06] 淨土一乘一乘

[0404c07] 何故 穢土五濁淨土

[0404c08] 五者煩惱 正是眾生眾生濁即此眾生
命名命濁劫濁三不名為因果煩惱 三果人法眾生為人
為時四法 三障眾生煩惱 煩惱障其中五濁輕重三障
但是聖道聖道方便三障

[0404c18] 三障五濁見思

[0404c18] 見思 五濁三障通惑 皆是不論

[0404c20] 大乘

[0404c21] 即是煩惱 義通三界內外五濁 但是界內穢土三假五濁眾生
色心不斷相續相待 可知大乘三假眾生 有名別論
煩惱二者煩惱諸見煩惱煩惱 名為煩惱在家眾九十
六種外道六十二見名為煩惱眾生會眾成為眾生 一世處處受生眾生三世
凡聖但凡 長命內外 三小眾生三大
不害眾生三小人中三大若是三界 五道各各不共 小劫劫濁大劫

[0405a10] 小劫

[0405a11] 萬歲一劫如是 八十大劫

[0405a12] 煩惱見成 二種

[0405a13] 短命惡人皆是苦果 煩惱於是不無 強弱

[0405a16]

[0405a16] 五濁大乘

[0405a17] 大乘

[0405a17] 若爾何故凡夫五濁 大乘羅漢五濁

[0405a18] 四句一者凡夫大乘二障 凡夫大乘五濁故障
五濁不能三障羅漢大乘五濁故障 大機一乘 一乘

[0405a24] 五濁

[0405a24] 大小

[0405a25] 何以五濁三乘

[0405a25] 有時不出三乘故知五濁三乘

[0405a27] 既得何不

[0405a28] 小機不能大機未熟 故障

[0405a29] 五濁名為

[0405b01] 五濁 不能物欲 不能

[0405b03] 應有

[0405b04] 凡夫五濁 一乘五濁有時 現前故障

[0405b07] 言重小乘 大乘

[0405b08] 羅漢始終羅漢無有不識權實 即是無明即是諸見即是
以此眾生眾生濁即是 色心持名命濁若爾羅漢

[0405b13] 何以五濁為重不識權實

[0405b14] 羅漢五濁不識權實 猶存

[0405b15] 凡夫

[0405b16] 不必凡夫具有五濁不識 輕重一乘大機 大小乘四句小乘四句
身子二根 摩羅三根根鈍 凡夫不得聖道大乘四句
多生他方佛土大乘二根 三根多值成道華嚴 了悟根鈍重者為此三藏乃至聞法大略

[0405b25] 五濁

[0405b26] 貧窮福慧 五濁見濁正是無明福德

法華玄論卷第五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0 法華玄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