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Fa Hua Yi Shu 法華義疏

Scroll 1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法華義疏卷第十二
吉藏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0621c13] 苦行弘經第二聞經得益身命財報供養分形六道 則是功德明智自行
化行過去本事弘道 大士法益 根緣次第不必生起妙音
菩薩過去十萬伎樂供養於佛 妙音師子吼菩薩」。 妙音師子吼眾生
稱為妙音師子吼

[0621c23] 第一放光妙音第二妙音 奉命第三妙音弘經第四 利益第五妙音歸本第六
往來

[0621c26] 第一放光遍照 第二遍照國土第三妙音放光肉髻眉間所以
一乘妙理空有肉髻 中道眉間 一乘眾聖眉間光明
一乘中道以此付囑 上品法華第一 亦復第一
眉間所以 大眾菩薩起敬心受 得益

[0622a08] 「第二

[0622a09] 「爾時一切第三妙音。「久已德本第二歎德
佛光嘆德二者德本供養諸佛二者成就甚深智慧
三昧三昧中有一者二者總結。 「 三昧三昧三昧最為 尊長譬如大相。「法華三昧
,《法華三昧經華開敷嚴麗 三昧三昧功德莊嚴」。 經意自在長短無礙法華
。「淨德三昧三昧清淨 清淨。「無緣三昧滅盡定 三昧三受三毒。「宿三昧
三昧自在愛結。「智印 三昧般若相應三昧 安穩不得菩薩
三昧實相。「一切語言三昧 眾生說法。「一切功德三昧三昧功德具足。「清淨三昧
如意寶珠三昧 三昧煩惱易治三昧。「神通遊戲 三昧三昧八相成道。「慧炬三昧
夜行。「莊嚴三昧 國土七寶莊嚴其中 一時莊嚴功德莊嚴空無
空有莊嚴自在名為。「光明 三昧三昧放光明令諸眾生心得 清淨。「三昧三昧功德
不共三昧二乘。「三昧日天 宮殿諸眾生周而復始 三昧。「如是第二總結。「釋迦牟尼
第三明光

[0622b12] 「白淨宿 妙音奉命 第二第一
。「爾時宿第二三句。「善男子 娑婆;「淨土
。「是故第三總結

[0622b18]

[0622b18] 穢土中說淨土中說妙音 淨土何故

[0622b20]

[0622b20] 始末 一者穢土中說二者 淨土中說藥王穢土中說
分身是故淨土分身 故土妙音五濁

[0622b25] 「妙音菩薩白佛第三妙音 佛力弘道利人。「於是妙音第四
所以眾生 。「化作蓮華蓮華妙音妙法蓮華》。「化作四千
四千菩薩四千法藏 一乘妙法。「白銀即是 白蓮華四千
明白。「 (鸚鵡鸚鵡鳥嘴赤色) 。「 文殊第五文殊。「爾時釋迦
第六。「文殊第七文殊 妙音善本功德過去
現在所得。「世尊第四妙音。「爾時釋迦第八釋迦 妙音其後
菩薩解釋所以多寶隨俗俗人多寶 久已成佛釋迦二者多寶不滅
妙音。「多寶佛第九 命令文殊。「于時妙音第十 妙音。「
四千第二眷屬。「第三瑞相。「菩薩第四讚歎妙音。 「那羅延
(真諦:「那羅為人梵王眾生祖父故云」。羅什:「力士
端正」。《俱舍論大千世界那羅延那羅延云天」) 。「七寶第五妙音昇空多羅樹
多羅。「第六明見 。「白佛第七聖旨釋迦。「眾生第二度眾生。「
第三問訊多寶。「世尊第八妙音 多寶。「爾時釋迦第九釋迦多寶。「 多寶第十多寶讚嘆妙音問訊多寶
多寶稱嘆皆是多寶不滅凡夫二乘無常

[0623a02] 「爾時第三妙音弘經章則 弘經人法妙音 因果即是
二世初一問答妙音 第二問答妙音三昧神力智慧三昧 菩薩定慧神力三昧
三昧因故神力所以 妙音神力 皆是文殊釋迦
神力, 「神力」,神力善根功德善根功德分為
第一第二神力 善根 種善根。「國名種善根。「
善根。「妙音種善根。「以是因緣 善根。「古今。「 妙音第二功德。「
第二神力第一 妙音弘經第二妙音十方 初文第三
梵王第二 人身八部救濟八難 後宮變為梵王帝釋
自在大自在之後 天大將軍梵輔天梵王 沙門帝釋人身初一
,「長者人臣初四豪傑佛戒婦女 童真八部。「
第四八難說法者一者二者救濟。「乃至第五類。 「妙音第三總結稱嘆
有益;「妙音能化

[0623b06] 「菩薩第二妙音十方弘經 三門二者
;「十方十方弘經。「 聲聞第二現存 。「第三總結
現身智慧說法凡夫 十方中略聖身凡聖 中有聖身

[0623b15]

[0623b15] 何故法華》,稱說

[0623b16]

[0623b16] 說法 法華一乘眾生不信 五乘同上囑累品菩薩
大小至聖 ,〈觀音妙音 ,〈觀音

[0623b21] 「爾時第二問答 妙音所得三昧。「妙音 第四彼此

[0623b23] 「爾時妙音品第 歸本穢國 問訊淨土故此

[0623b25] 「 品第利益

[0623b26]

[0623b26] 菩薩來往何以 無生忍

[0623b27]

[0623b27] 利根菩薩不來 相去故去實相得無

[0623b29]

[0623b29] 無生法忍普現色身法華三昧

[0623c01]

[0623c01] 猶如虛空不生心動 無生法忍縱任自在處處 現身即是普現色身三昧開會 法華三昧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

[0623c06] 苦行弘經功德智慧二業藥王〉、〈妙音第二弘經
弘經明法弘經 根緣次第靈山四千 發菩提心二者十方國土
來世有緣眾生利益 不同一往分為一者二者四者觀音
普門標名勝人有名 是故觀音普門品」。初一問答觀世音問答觀音
持地菩薩功德無邊四千道心 四次解義
菩薩 聽者 道心

[0623c21] 一者人法觀音為人普門 人法因緣非人
成人成人 人法二者觀世音 法身普門應身法身然後
觀音菩薩 普門二業意業觀察然後 神通口業說法內外四者觀音
大悲拔苦普門大慈觀音 拔苦普門 化眾生能化菩薩大慈大悲
慈悲五者菩薩二種一者 如意珠根莖枝葉 菩薩三業如意
摩尼寶一切菩薩見聞無不觀世音 普門如意珠
觀音眾生 菩薩 感應
觀音菩薩眾生世間 普門菩薩眾生出世間 文明七難消除滿
三十三身十九說法得度故知 出世 出世次第法門出世
觀音明神音聲 普門示現六通之中神通 示現天耳天眼宿命神通
神足漏盡漏盡說法神足轉變 令人示現神通 示現觀音利益
普門明顯利益現身說法故稱 說法故稱菩薩 不出顯密二義顯密
菩薩普門大士 大品二門一者菩薩字義
二者菩薩所行 字義解釋菩薩摩訶薩 無量義即是菩薩
大乘即是 字義即是說法觀音說法

[0624b07]

[0624b07]

[0624b07]

[0624b07] 字義 菩薩摩訶薩字義通名 觀音字義別名
觀音三密 自行 慧門方便門觀音
國名觀世音菩薩 多種中略 聖人無名
欲生眾生三業觀世音 生口存念生意 禮拜恭敬生身三業

[0624b19]

[0624b19] 觀世音

[0624b20]

[0624b20] 不可其一 生意生身 二業口稱必備
三業觀音意業 身業禮拜自行不得不立 口稱觀音自行觀音
四者娑婆國土音聲佛事 觀音不題五者觀音行願過去觀世音
發願觀世音觀音 行菩薩道觀音 二義不題別有觀世自在菩薩」,
三業名義最勝光世音 菩薩」,可是不正。《華嚴經菩薩 大慈法門光明從此光世音
菩薩普門光明三昧法門 施無畏者」,功用觀世音
境智題名觀世音三觀 眾生發聲咽喉 因緣名為世諦因緣所生
寂滅稱為真諦假名中道 即是中道第一義諦故此一音 具足三諦菩薩三諦
菩薩眾生口業 觀世音

[0624c16]

[0624c16] 云何

[0624c16]

[0624c17] 世間中正眾生世間 成文」;佛法不分
四大眾生音聲不受四大眾生 合共出聲可通 」。

[0624c22] 普門 法門華嚴觀音 大慈法門」。通道悟入故稱
法界神通不動十方現前說法

[0624c27] 「爾時無盡意 初一問答觀音問答 觀音問答

[0624c29] 即是意業所謂身業發問即是
口業。「爾時時節 四千應得發心是故應時。 「無盡意第二別名
外國阿差末無盡意。《大集經初發心不可智慧神通慈悲 ?」正意而言眾生無盡大悲
無盡意。「菩薩第二。《 東方世界普賢如來一生 補處大士」,乃是十方諸佛 成佛

[0625a12] 「第二 三句。《孝經曾子」,《
請益」。、「偏袒右肩 」,內教風俗不同 恭敬、「合掌
顯形合掌 合而為一 外事內心

[0625a19] 「第三發問四句經家口業。 「世尊第二發言
尊號世尊不能 質疑。「觀世音第二。「以何因緣」,第三
因由以何因緣 二種因緣因緣身子 目連因緣羅婆食油
食油因緣未知 是故 生天名為
盜賊賢聖未知以何因緣

[0625b04]

[0625b04] 無盡意因緣觀世音菩薩

[0625b05]

[0625b05] 菩薩三業四千 聞名得益是故二者未來 眾生聞名是故觀音
即是法華經》。觀音即是三輪 是故 一乘憍慢自舉
無盡意自尊德行嫉妬眾生 菩薩 一切眾生是故
未了一切菩薩世間音聲 因緣三世諸佛發言 三昧無問自說二者無盡意後方

[0625b17] 勸持持名功德總結問名釋名釋名有利勸持
人名菩薩 觀世音 一一
無盡意 不出三業三業
具有三業菩薩 意業自有眾生得度自有 眾生不能心念自有眾生不能
禮拜眾生忌諱不同

[0625c01] 觀世音 二者解義 三界
眾生欲界欲界 人中人中閻浮不必 感應
。「善男子,《華嚴經稱為佛子 善男子名為 稱為所行有利
。「有無四句 一者眾生受苦即是 二者正是菩薩
解脫 應感即是 觀世音
無盡意,「有無 萬億眾生」,受苦眾生 萬萬,《智度論千萬
風俗不同。「苦惱」,第二受苦 八苦有無有無 。「觀世音菩薩第二即是
觀世音菩薩 受苦菩薩經卷 傳聞。「一心第二今日受苦
求救一心釋疑自有 不得解脫不一。「觀世音菩薩 即時音聲第三即為自有
人執皇法觀世音 屬下何以觀世音」,一心」,
是故屬下觀音。「解脫第二即是

[0626a03]

[0626a03] 何故

[0626a04]

[0626a04] 一意至心至心 二者有利無利 觀音結緣厚薄
是故四者眾生 不定不定不可重心無慚二者
決定不可

[0626a10]

[0626a11] 不可無利

[0626a11]

[0626a11] 無益 後世

[0626a12] 「第二救難 七難救火
刑戮羅剎怨賊 疾病雷電迷失道路,《請觀世音經
七難初三無情有情 無情不可難免所以 有情是故無情
三大而且三禪大千 是故有情滿 不至於上界有情在後
就此無情 無情二種次第 三災次第從小以至有情
以至身後二者 難免乃至難易無情 第一第二觀音
一一應有遇難初二 明智初二前後
不同今文持名遇難神力

[0626b04]

[0626b04] 上前遇難何故 持名遇難

[0626b05]

[0626b05] 內方 是故持名遇難 應驗非一會稽吳郡
觀音》,臨川 》,太原冥詳》, 西域人居住茅屋
失火正在便誦念觀音 猶存爾時年少不信 炬火

[0626b13]

[0626b13]

[0626b14]

[0626b14] 菩薩自然迴轉 自然耆婆異物
禪定空三昧

[0626b17]

[0626b17] 何故 不能

[0626b18]

[0626b18] 不必觀音 菩薩

[0626b20]

[0626b20] 何故大火

[0626b20]

[0626b21] 不能 大火菩薩

[0626b22] 遇難 二明
方能不能火急在前

[0626b26]

[0626b26] 何以持名遇難何以 遇難持名

[0626b27]

[0626b27] 害人持名 二者自有持名而後遇難自有 遇難所以

[0626b29] 「第三所以三災 明火
為難為難為難

[0626c04] 遇難遇難遇難 遇難。「有無遇難不一
七寶遇難七寶不同,《涅槃經玉女七寶輪王七寶不通恒水經
七寶珊瑚明月摩尼佛法七寶四果菩薩辟支。《 第十六卷云瑠璃碼碯珊瑚
」,第七琥珀真珠七寶 寶塔瑠璃 真珠玫瑰」。
。「假使第二遇難華嚴 仁王經 ,《無色
無色」。 黑色不然黑色 」。風起
故云海上以為海岸。「 船舫西
羅剎風力

[0626c26] 「其中第二 而言同義 人稱眾人菩薩。「諸人
第二。「以是因緣第二無情總結

[0627a01] 「 第二有情即是地大 三災
非難任運不須 四禪無有災患有人 即是有情難為
在前害命 前人顯現
前人。 「有人第二繫閉身故 三世有罪而言無罪
」,現在 無罪受苦 不然。「三千第三
持重」,故知 初文遇難。「其中第二勸導勸導勸導
。「汝等第二。「菩薩第三。「汝等第四。「
商人第二。「第二

[0627a22] 「無盡意第二釋名。「眾生第二內心 觀察三毒
拔苦拔苦 四者肉身法身五者 世間拔出世間
煩惱障一世三世 人中三界 行人行人
;「無盡意第二稱嘆三毒即為一一 便離欲

[0627b04] 觀音云何三毒

[0627b05]

[0627b05] 三毒觀音實相法身如實三毒 即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
觀音現身說法 觀音淨居天 以為不淨

[0627b10] 「女人第三 禮拜供養即是身業觀察身業 七難
三毒 上來大悲拔苦 四者上來眾生滿眾生
二行

[0627b16]

[0627b16] 次第

[0627b17]

[0627b17] 七難三毒 故居

[0627b18]

[0627b18] 七難何故三毒 供養禮拜

[0627b19]

[0627b19] 七難 禮拜供養不暇 心靜 時長必須治道
二種禮拜供養觀音行願 故居之中 身為次第

[0627b24]

[0627b25]

[0627b25] 云何

[0627b25]

[0627b25] 觀音 託生童男母子 宿緣不決修福好人

[0627b28]

[0627b28] 何故福德智慧端正有相

[0627b28]

[0627b29]

[0627c01] 便生下。「 眾生第二受持

[0627c03] 「受持第三第一無盡意第二第三
第四持名所以有格來者時眾 疑云受持觀音功德受持 優劣受持觀音六十
名為名為 勸持。「 第二。「供養供養
盡意。「佛言第三正格觀音三事持名供養。 「第二正格

[0627c13]

[0627c13] 不及大品閻浮 十善」。不及二乘不及菩薩
不及不及不及菩薩不及有所不及無所得 六度不及出世間六度不及
雖是無所得不及若是無緣不及有緣佛化不及阿難

[0627c21]

[0627c21] 有人六十二因位觀音 古佛即是不及一切不及六十二與果有人六十二
觀音六十二 觀音不及云何 十二觀音有人觀音教主
十二聽眾聽眾不及 六十二不及一切聽眾不及 六十二觀音不及
二種平等不平等平等 妙音普現色身三昧四千菩薩 妙音諸菩薩平等供養
持名平等無異二者不平等六十二 觀音令人尊重觀音 例如稱揚諸佛經寶光 二十一生死
[*] 無量劫不平等令眾生高下 平等平等不得 觀音尊重。《法華受持觀音
受持六十二恒沙諸佛」。《皆是 等覺菩薩等覺即是等覺」。《福德平等二義一者信力畢竟
信力我身如觀自在無異 恭敬功德 如是畢竟畢竟知者決定知法
法界名為法性法性初地菩薩 證入一切諸佛菩薩平等身故平等 真如法身是故六十二恒河沙
受持觀音功德無異」。大意平等 二門差別不二不二相違

[0628a22] 「無盡意受持第四

[0628a23] 「無盡意白佛第二普門觀音 觀音拔苦未知 一一身業神通口業
說法意業。「白佛第二。「觀世音 第三:「云何
身業口業,「方便意業。「第二答問三輪供養總結稱嘆三輪
既有即是福田供養三輪 即是施主供養福田福田施主 總結稱嘆初文第一三十三
十九說法第二總結一切身教方便初文方便方便 方便三乘即為一一
,「意業,「佛身身業,「說法口業 故云故意意業
現身後說

[0628b12]

[0628b12] 會三歸一何故 三乘

[0628b13]

[0628b13] 會三歸一 以來正說 三歸流通起用一說

[0628b15]

[0628b16] 〈妙音菩薩身何故

[0628b16]

[0628b16] 不明 菩薩身三乘菩薩身 攝入佛乘

[0628b18]

[0628b18] 觀音佛身

[0628b19]

[0628b19] 不同。《觀音三昧觀音 成佛正法如來苦行弟子」。 觀音成正覺」。觀音授記
觀音金光遊戲道心國王 威德王威德王禪定童子左右 名字童子
第一義無名世諦有名彌陀 佛滅世界法音不斷中夜入滅觀音補處世界莊嚴佛號
功德山王大勢至觀音佛號 寶王金光師子佛彌陀三乘菩薩乘 四十生死。」

[0628c02]

[0628c02] 觀音云何

[0628c03]

[0628c03] 《閻浮提 五百第一觀音 大願一切法
智慧善方便一切使苦海涅槃 無為舍法性身大悲
觀音為首觀世音發願未來作佛 觀世音妙色。」 清淨莊嚴行菩薩道故此有緣

[0628c12]

[0628c12] 說法何等

[0628c12]

[0628c12] 說法 不定一者一身一法二者一身一切 法門一切一法四者一切
一切法。《華嚴經中善知識一法 觀世音一切一切法

[0628c16] 「梵王第二方便雜類 第一兩界第二
兩界第三兩界不出君臣有人天大將軍力士 之類那羅延有人 金光明
[*] 大將 [*] 大將毘沙門大集經》。有人韋陀毘紐天 北方天王多聞佛道
說法故云多聞。「小王第二方便初一中有 豪傑四眾婦女
童真居士二種 居士即今。「婆羅 淨行八部

[0629a01]

[0629a01] 身等不得

[0629a02]

[0629a02] 四句 生天人中不得 得道生天
得道餘趣不得。「金剛第三非凡聖身鬼神四天 是故非凡。「
啼哭賢劫度眾生。「無盡意 總結

[0629a09] 「是故汝等第二供養供養觀音不受

[0629a11]

[0629a11] 無盡意出家 菩薩云何瓔珞

[0629a12]

[0629a12] 雖是出家不拘小道在家菩薩。《涅槃供眾 他方在家菩薩娑婆
」。而言法施如法布施不二觀音不肯受者欲生 重心少欲知足
觀音受者群生二分展轉施主尊者生滅平等不二釋迦現生多寶
福田。「無盡意第三 施主福田第三總結稱嘆

[0629a22] 「爾時 持地第三持地能持持地
三昧以為。「即從座起第二 。「白佛第三持地 故云。「觀世音菩薩自在
三業自在故稱自在 。「普門示現神通力普門三輪。 「稱嘆

[0629b01] 「佛說第四得益,「等等第二 佛道此道
所以等等等等 二義有所有所有所異名 有所等等等等
佛心故云等等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0629b09] 弘經觀音 神呪法護二者上來諸菩薩各各弘道利物名為
一門眾人神呪多人弘道 法華有種 因果法門法華》,
諸菩薩德行即是法華》,人法 二種顯現法華》;明神祕密 法華》。

[0629b17]

[0629b17] 何以神呪法華

[0629b17]

[0629b17] 神呪悟無生忍」,豈非一乘

[0629b18]

[0629b18] 但是法華》, 何故種種名字

[0629b19]

[0629b19] 雖是法華》,眾生 不同故作種種名字若是 佛說種種」。聲聞
菩薩心陀羅尼佛心薩婆若」, 陀羅尼一乘

[0629b23]

[0629b23] 聲聞 何故道品菩薩心陀羅尼

[0629b24]

[0629b24] 道品涅槃聲聞生死樂於涅槃聲聞道品聲聞陀羅尼
菩薩一切歷劫 菩薩心陀羅尼。」陀羅尼無量門 陀羅尼

[0629b29]

[0629b29]

[0629c01]

[0629c01] 諸佛菩薩說法顯現祕密 祕密世人二種顯現世俗 常法祕密世俗亦作
二法有人不出三義 萬行聞者發心三寶 諸佛菩薩別名大力鬼神
使聞者退諸法 使聞者悟道得無生忍

[0629c08]

[0629c08] 何故

[0629c09]

[0629c09] 呪語此間無物 不盡如此 呪語有神不得 正語

[0629c12]

[0629c12] 云何陀羅尼令人

[0629c12]

[0629c12] 過去修習所得呪術服藥諸仙現在修習禪定深入實相

[0629c15]

[0629c15] 陀羅尼三昧云何

[0629c16]

[0629c16] 三昧以定為主總持為主二者 唯心相應總持相應相應三昧總持
本末三昧三昧實相出生 功德總持火燒三昧轉身退失

[0629c22]

[0629c22] 修習因而

[0629c22]

[0629c22] 愛欲嫉妬無悔樂法

[0629c24]

[0629c24] 云何

[0629c24]

[0629c24] 一切法增上 水力增上滅火增上 有情惡鬼
無情風雨如是名為 。《地持論聞慧思慧修慧
行慧,《初地 成就不退爾前不定 初地」。

[0630a03] 第一藥王說經 眾人擁護時眾得益初文 所以說經重者二種
令人

[0630a07] 「爾時藥王第二藥王 菩薩鬼神藥王
一者二者正說敘說 即是六十二恒沙佛說第五釋迦稱不可
讀誦茫然不解不留心 正法華經髣髴實相祕密

[0630a14] (《正法奇異) (所思) (意念) (無意) (永久)
(所行) (寂然) (澹泊) () (解脫) (濟度)
(平等) () (云安) () (滅盡) (無盡)
() () () 陀羅尼 (總持) 婆娑 (觀察)
(光耀) 便 (有所) (究竟清淨) (無有坑坎)
(高下) (無有迴旋) 波羅 (周旋) (清淨) 阿三 ()
佛馱 吉利 [@(/)] () 達磨波利 () 僧伽 瞿沙 (合眾)
() (鮮明) () () ()
() (文字) (無有窮盡) (無有) (所思)

[0630a27] 正說

[0630a29] 羅剎 (可畏) (起尸) 鳩槃荼 (《正法) 富單那 (熱病)
(晃耀) 摩訶 (大明) () () () 羅婆 ()
() (欣然) () () ()
() ()

[0630b04] 沙門正說 發誓擁護

[0630b06] (富有) (調戲) [-(-)+(-)] () (無量)
() (云何)

[0630b07] 持國 正說

[0630b09] 阿伽 (無數) () 乾陀 () () 摩登 (
) (大體) () ()

[0630b11] 羅剎女正說擁護

[0630b12] (結縛) () () () ()
() 厭足 (無著) 持瓔珞 () (云何)

[0630b14] 一切眾生 精氣眾生心中有 人頭令人

[0630b17] (於是) () () ( ) ()
(無我) () (無身) () () ()
() () () (而立) () (嗟嘆) ()
(頭大無得加害) 毘陀羅 (青色) (赤色) (食人精氣) 阿跋摩羅
(。《轉筋)

[0630b23] 「阿梨樹枝樹枝,《 法華, [/] 」。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0630b26] 第三過去功德邪見使 發心即是善知識法華經》。 藥王弘經流通法華四處藥王
、〈法師品藥王大士二時弟子 世法弘經方法第二、〈藥王藥王本緣法華經身命財報
供養弘道利人第三、〈陀羅尼 擁護法師第四藥王眾生 善知識正受成佛第二
第四藥王過去世事第一第三藥王 在世所以世事法華 因緣根緣
藥王本事」,名相 故云妙莊嚴王本事」。所以父子過去同學入山修道聚落
供養國王富貴榮華 :「得道中間不亦!」 得道國王於是度脫
念言:「天下親愛。」 化度以此本緣今世眷屬

[0630c16] 緣由本事初文 時節化主國土
。「爾時第二本事 正生信心 見佛聞法正解善知識唯有
二輪明子神通說法 眾生善知識解明眾生
善知識佛說 見佛 正化
出家出家 。「於是第二正解 父母。「於是妙莊嚴王
父母。「爾時第三 說法。「爾時妙莊嚴王第四聞法。 「雲雷第五受記。「即時
明王眷屬出家得益稱嘆。「爾時 雷音第七其所。「妙莊嚴王第八辭退四句歎佛;「爾時
今日第三發誓;「第四辭退。 「大眾第九古今。「佛說第十 時眾得道法眼淨一者小乘
大乘初地眾經明法 小乘大乘有人鈍根 大法方便
一者大乘聞說大乘退大品六十菩薩二者小乘聞說大乘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0631a18] 《法華第四護法流通」。下文神通力守護佛滅宣流 不斷」,時眾聞說普賢
得道行一即是 普賢勸發既是 普賢行普賢相應普賢
懺悔六根清淨十方佛五逆十惡 普賢華嚴經七處八會普賢文殊;〈入法界品流通菩薩
所以始終世相 究竟普賢行滿足文殊普賢 文殊滿諸菩薩究竟
華嚴圓滿法門法華》,明文 普賢法華究竟 大士華嚴即是法華》,
菩薩入佛華嚴》, 大菩薩入佛法華》,有利 不同名字
平等大慧清淨一道無有是故 菩薩。「普賢外國三曼多跋陀 三曼多。「跋陀羅」,
所以 普賢人種法門如觀慈悲 普遍法門二義一者法身
遍一切處三世佛法身皆是普賢 華嚴普賢虛空如如 不依佛國應身十方一切
便十方三世應身皆是普賢應身皆是 普賢應用智度論普賢不可說其所 一切世界」,
無不亞聖 發起」,勸發 人心故云勸發下文普賢七事勸發
四法勸發瑞相勸發 勸發通經勸發 勸發果報勸發護法勸發

[0631b25] 第一普賢第二第三普賢發誓護法第四
第五時眾悟道 神力眷屬神力

[0631b29]

[0631b29] 《華嚴經普賢猶如虛空 不依佛國」,云何東方

[0631c01]

[0631c01] 《淨名經歎佛不在三界不在 」。
西西所以去來,《華嚴 法身相違。《普賢觀經普賢無量無邊」,自在神通
東至西

[0631c07] 「第二 神通力。「無數第三眷屬 。「娑婆第四。「白佛
第五來意;「請問 法華經解悟

[0631c11] 「第二四法 諸佛護念善根成就
德本明初一念不二正觀 觀行佛護 正定一者邪定聚
地獄二者正定必得解脫中間 不定凡夫性菩薩 生空名為十信第六
退得名入定四者救一切眾生 金剛般若論廣大心度眾 第一眾生大涅槃常心
顛倒知眾本來 寂滅四法次第初一外緣 因緣一明一明

[0631c26] 「爾時普賢第三發誓擁護 擁護第一普賢勸發第二護法勸發
人中第一勸發二者 勸發現身 勸發自行勸發果報勸發
勸發 。「第二現身 第一讀誦法華
普賢安慰人心供養經法第二 普賢文句總持第三行法成上
法華經因故普賢,《智度論 法華》,國王金色人乘白象 法華經所以六牙白象
菩薩」。《 觀經六度四如意足 地表七覺分」。閻浮提三障
智慧力白象七支 七支下生蓮華鮮白頗梨雪山不得 身長四百五十由旬四百由旬
浴池蓮華 一玉箜篌五百樂器以為 華中化佛菩薩金色
光照頂上金臺化人 金輪摩尼珠執金剛 七尺文中
具足一一蓮華蓮華 如是足下七千以為 大象行化放光
四面七寶寶臺臺中七寶 摩尼普賢端坐白玉色有五十中有五十
毛孔流出金光金光有無 量化菩薩大寶行者 開口玉女鼓樂微妙讚嘆大乘
一實行者歡喜頂禮。」普賢觀經廣說。「第二思惟經 。「陀羅尼總持故知十方
佛菩薩憶持一法 名為。「法音方便諸佛一切方便 三乘。「世尊後世第三
行法普賢觀經行法五品三七日 普賢七七日一生 三生上品三七

[0632b13]

[0632b13]

[0632b13]

[0632b13] 普賢觀經 六法莊嚴道場燒香散華洗浴身著淨潔六時十方佛法身
遍一切處應身佛淨土化身處於 六時至心禮拜十方佛普賢懺悔 六根無始至此一一
煩惱見好不好斷常 見外有無二乘有所
煩惱障煩惱結業不得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菩提心 菩薩道佛果五根
起重慚愧一一十方佛 諸佛菩薩慈悲懺悔 眾生懺悔釋迦和上
文殊阿闍梨彌勒教授即是 釋迦現在文殊過去佛彌勒 當來十方佛證人
菩薩善友普賢懺悔六師 三歸三歸三戒 未來一切未來
一切未來一切 眾生攝一切法晝夜讀誦 端坐思惟第一義甚深空法
如夢因緣生因緣生即是寂滅寂滅即是實相實相即是法身念念十方佛法身普賢菩薩一彈指 百萬阿僧祇劫生死

[0632c11]

[0632c11] 後五後世後五

[0632c12]

[0632c12] 五百年像法一千正法 像法五百年像法第二五百即是 故云後世後五百年

[0632c15] 神呪

[0632c15] (無我) () (方便) (仁和)
(柔軟) (柔弱) 陀羅 () 佛馱 (諸佛) 薩婆陀羅尼阿婆 (總持)
薩婆婆娑阿婆 (眾說) 阿婆 (迴轉) 僧伽 (集會) 僧伽伽陀 () 阿僧祇
() 僧伽 () 僧伽 () 波羅 (三世) 薩婆 僧伽三摩地
(有為) 薩婆達磨波利 (諸法) 薩婆薩埵 ( 眾生) 吉利 (師子娛樂)

[0632c25] 「法華經第三自行勸發。「但書第四果報勸發。 「是故智者第二。「世尊第二
勸發

[0632c28] 「爾時釋迦第四釋迦稱 第二 人中二事,「
神通第二護法。「普賢受持第二第一佛護 。「如是第二。「普賢
滅後第三得佛。「普賢 第四得失。「是故第五

[0633a07] 「佛說普賢勸發第五 得益歡喜辭退

法華義疏卷第十二

[0633a10] 永仁首尾 義疏十二禪宗 討論
加以新選文字點畫 紕繆宋本 風聞馬鳴龍樹貝葉
八不正觀提婆 法雨三國妙法 以降漢家本朝異鄉
末法無人 嗚呼天皇至當七百 餘年相承三論章疏
慶幸大乘難聞 似雪山上半偈投身相同香城薩埵 般若結緣緇素同志兄弟
非一 檀那清原 三界群生差別然則
破邪顯正入聖

[0633a29] 沙門 

[0633b01] 再入桑門 慧海

[0633b02] 雕刻諸人 

[0633b03]

[0633b04]

[0633b05]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1 法華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佛教電腦資訊功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