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Guanyin Xuan Yi 觀音玄義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觀音玄義
天台智者大師 門人灌頂

[0877a07] 法界圓融真如清淨化無所化化無所化 無不
不二是以三業四弘使娑婆世界無畏 寶藏觀音正法
補處稱為普光功德 測知方便隨緣觀世音 西正音
能所圓融有無正性本末 故稱流動 不同離苦菩薩
解脫觀世音境智 能所文理成行 普門義門
一實普門故稱普門 相從名為大部既有 為此五意釋名
三明四辯教相釋名 人法人法 有利
二次解釋四料簡 以為所以者何至理清淨無名無相 非人數量非一二三妙理
名相假名無名假稱人法數量數量大論般若一法 佛說種種諸眾生
中說人法慈悲三福 權實十智第二次
次第次第 初中後滿 人法觀行
人人譬如一期果報 成人無量德行標名 人法
乘以人法以是 觀世音辯人方便普門 示現法人人法
慈悲觀音實相普門 非人非法實相一切眾生亦復 如是華嚴眾生差別
圓足無有云何眾生理具顛倒 苦惱 慈悲拔苦是故 慈悲

[0877b22] 復次言說便 菩薩大慈不得 拔苦次第
拔苦後方大慈行者 從前次第三福 人法相成慈悲
滿必須修行修行 福慧般若五度互相 事理圓足智慧大悲滿拔苦
福德深厚大慈滿 福慧

[0877c03] 復次言說便 本意利益不堪福德智慧
法性法性實相法身法身 福慧開發次第方便
從前次第五明二身 證得利人 真身應身
次第慈悲相似 二身道理 二身權實
得益不同 允當二智以此為 淺深
本意 一大事因緣眾生 明本權實
權實而且 高下 權實是故之後
明本 本應明了因緣上來行人 發心修行利物深淺不同
人法至真自行次第 次第根本 種子觀智悲心誓願智慧莊嚴顯出
真身皆是因為種子若是普門慈心 誓願福德莊嚴顯出應身皆是因為 次第明智
明智究竟 菩提大智涅槃 斷德入涅槃休息故居第十
次第通義可解 華嚴頓教大方廣華嚴 人法慈悲菩薩居然
福慧地位利物 別論權實 通義有別何故
一期頓教雖說漸教不明所以不明 其實故云
要不無權王宮生身寂滅道場法身 彈指久遠所得生法二身
無緣不明小乘 有心自有常住 菩提三藏教人法
慈悲福慧三義何故二乘 滅智 通論別語
真諦通義何止 中道既得中道人法通論三乘別語
菩薩三藏菩薩慈悲福慧 不斷七法 方等中道大乘
人法便調 眾生不得權實般若 小乘小法皆是摩訶衍
人法方便權實 法華小乘汝等所行菩薩道開權顯實
決定疑難故知法華中道人法 不明法華故云 未曾如此即是
實事三世諸佛調眾生大事 究竟圓滿法華燈明說法 入滅迦葉如來亦復如是涅槃
二種所謂利鈍身子法華 悟入具足不待涅槃鈍根弟子 更為討源廣說
三佛種子修德般若究竟即智德菩提種子修德 解脫斷德涅槃即是正因
修德成就則是法身故知 涅槃八法始終 五味十法次第四教可解
十法收束始終大意 意氣義味深邃 次第相違生起

[0878b25] 云何

[0878b26] 華嚴 利人醍醐三藏 方等利人
般若利人醍醐 成熟法華醍醐第三解釋假名
人法凡聖受想 生死 慧解脫解脫知見出世法出世
大論眾生無上無上 凡聖不無差別 人法三善道人法
六趣千萬聖人人法 亦復不同三藏有門觀眾生我人龜毛 兔角畢竟不可得五陰人空
不空無常生滅不住發生 即是方便法成賢人 便有餘土法性
空門實法實法 三假會入 便法成賢人無學方便
法性五陰行人門人 可知摩訶衍人法人空 假名陰入
大品 初心後心人法俱空大論菩薩涅槃行道人空即是種子
眾生無上 始覺人空法空故知人空 觀法大論無上
涅槃生死涅槃大經 獲得乃至如是大品菩薩 般若時得無等等等等受想
涅槃無上法成無上眾生 故知觀法人法 佛性大經眾生佛性
六法六法正因佛性 非我非法非我非人非人六法六法
眾生有了有緣六法初發心人法 三佛六即六即人法觀世音
究竟人法即是人法一番 無上人稱觀世音一番問答 無上故稱普門知人因緣
觀世音普門慈悲 愛念拔苦菩薩 慈悲心牢固弘誓加持使
工匠造物相應膠漆有零 誓願亦復如是悲心世間 苦集因果誓願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量誓願誓願大悲心 慈愛出世因果誓願所謂法門無邊誓願無上佛道誓願
誓願大慈人法凡聖不同慈悲大小三藏行人分段 病死八苦起誓眾生無邊誓願度
分段顛倒結業起誓煩惱無量誓願令眾生因果無常生滅念念流動 道品起誓法門無量誓願
無為理即起誓無上佛道誓願 慈悲四諦

[0879a29] 復次通教 八苦眾生顛倒真實 誓願貪恚癡眾生顛倒
起誓 不可得 眾生不能起誓涅槃
一法涅槃幻化眾生 佛道起誓無生四諦 誓願別教假名森羅萬象應須
分別利眾生取證苦果 一種起誓無量無量 無量無量無量如此誓願界內
苦集因果無量四諦起誓圓教 法界圓融無明 苦集因果智慧
有道因果違順因果慈悲譬如磁石心想任運慈悲 眾生法想任運拔苦無緣
慈悲菩薩初發心無緣慈悲六即 觀音慈悲一番問答 無緣大悲拔苦一心解脫一番
問答無緣大慈普門得度故知 大慈大悲因緣觀世音普門 福慧定慧定名大論
寂照明鏡 福德禪定純厚明燈亦稱 目足清涼池涅槃涅槃稱為
莊嚴莊嚴法身定慧自有多種三藏 無常禪定以定 無漏天然名為法身通教
法爾別教智慧 禪定中道法身圓教實相 實相寂定
實相法身今圓菩薩初發心不二 定慧六即觀音所以智光 顛倒迷惑所致智慧智慧
拔苦華嚴放光智慧放光 思益觀音光明 故知問答應機拔苦
得名問答首楞嚴普現色身 滅定威儀安禪偈讚諸法故知 示現福德因緣
普門不動 名稱根緣名身實相不動 譬如鏡像
不得相離外道作意能變 譬如光影豈可以此為尚未 四住真理中道二乘
變化所得譬如圖畫作意 成了相似大乘實相明鏡不須作意法界
菩薩初發心 六即問答不動 觀音真身得名問答隨機
出沒多端普門應身得名 因緣觀世音普門 藥王療治柰女經
如意明治圓教 華嚴深入枝葉 根莖枝葉無不得益
菩薩如是大悲身形利物藥王如如大千珍寶隨意不窮 菩薩大慈眾生如意珠
六即問答 藥王得名問答稱適實相涅槃如意珠
故知二身因緣觀世音普門 大聖 一切眾生以下日用不知
日月不見藥草喻 草木不覺不知一地下品 上品文殊不知妙音神力
不知名為六即 問答不見形聲名為 不可使
問答色身聞說視聽 故知觀音得名普門得名因緣觀世音普門權實
權實自行權實中道二觀 權實根性不同
不可權實 自行權實三諦有權 名為隨緣有權名為
三義四教自行權實六即 自行權實 自行實智問答自行
故知權實因緣 普門本名應現通途世智凡夫本意難測乃至
別教圓教無始發心無明所得 法身高下不定 若一多用
不可明本 道場住所得法
即是菩薩 名為不可以稱之為 何以不得地上
下地下地壽量 六即問答 不可說前人本地得名問答
異狀應現度脫得名故知 因緣觀世音普門因緣資助資助法身
即是般若觀智正道智慧莊嚴即是解脫助道福德莊嚴大論
了義圓教二種莊嚴 二種莊嚴因果根本 德本自有
大經一切諸法本性菩薩 諸法種子自有 一切眾生初地思益一切
滅盡定種子自有以此 二種方便修習漸漸增長 合抱大樹摩訶般若首楞嚴
六即根本問答 問答故知因緣 觀世音普門釋智通途
有為功德滿涅槃有為功德即是因時智慧故稱有為無常有為
功德滿無為功德滿解脫 方便涅槃無為小乘煩惱 無為虛妄名為解脫其實一切
解脫無體斷德大乘無為調伏眾生 不能縱任自在無有名為斷德
無為功德淨名不斷諸見不動三十七品愛見如來乃至五無間解脫
名為一切解脫即是斷德無為 智德小乘滅智無身 生死論調無礙無染滅智何所
如此法身顯著即是佛性 法身滿足即是正因滿 如來藏法身因而名為
正因名為法身大經 佛性即是正因佛性 名為佛性名為
佛性修德 滿般若解脫菩提大涅槃稱為佛性
滿 三德普賢大乘諸法實相 諸法實相智德滿湛然
一時解脫斷德處處調伏得度問答智德滿問答斷德 滿故知因緣觀世音普門

[0881a05] 名字

[0881a05] 義通眾經共用不許佛性涅槃勝鬘眾經問答
宛然可解 以何因緣觀世音以是 因緣觀世音即是人名普門
示現即是明法有如威神 饒益四眾十九說法智慧一時禮拜得無無邊
福德福德自在法身 法身一切自在智慧契此名為 壽量慧光無量久修所得威神
巍巍如是如是滿足即是真身 示現神通力應身國土度脫 怖畏急難之中
如意珠唐捐 十三佛身實智 權智觀音
神力方便力觀世音菩薩 功德不少 不肯即時音聲
解脫種種調伏眾生四千發心 利益第四料簡

[0881a28] 觀音 普門方等普門法王子人名云何

[0881b01] 應作四句分別非法 非人華嚴次第意地 生死行人實相
次第實相實相人法 三藏有門假人實法 空門實法假人人法
論法乃是二諦 人法方等大論人法 三藏大同華嚴般若涅槃
方等普門大乘普門有法無人普門 人法此處法爾
小乘身子智慧第一弟子 第一智慧斷惑無漏 入道既得道果
別稱第一譬如刀刃 有利刀背刀刃普門 因緣普門得無
因之觀音標名 使世諦別名六根稱為 淨眼淨意得無料簡慈悲

[0881b21] 大悲拔苦即是大慈樂至 拔苦

[0881b23] 通論如此不然 五塵拔苦未名五塵
拔苦一邊

[0881b27] 不論喜捨

[0881b27] 四無量心 但是三義大經 即是不二不二
即是慈悲眾生 不能可喜拔苦 後加
五欲 憂苦切心一身少許能奪一身 故知不得

[0881c06] 在前 在後云何

[0881c07] 在後

[0881c08] 復次外道四無量 自證禪定無實不能 虛妄世法不免
無利二乘四無量 拔苦無益自拔分段未免變易 究竟菩薩非凡賢聖
非凡不同受禪賢聖不同 自拔不同不同 拔苦拔苦
亦即拔苦分別誓願相對 拔苦料簡福慧

[0881c18] 觀音 拔苦普門

[0881c20] 光明正治生死苦 豈不故稱智慧人名 拔苦法門涅槃
普門

[0881c24] 福慧 相離定名譬如 無疑
譬如然燈 不了故知福慧二輪平等堪能 運載若爾智慧拔苦福德

[0882a01] 自有福德智慧智慧福德自有福德 智慧智慧福德大小乘四句六度 菩薩般若閻浮提世智
斷惑福德 不斷聲聞智慧 智慧福德羅漢福德世智
出世智者白象大乘四句別教 地前三十心行福德智慧 不能無明福德無明
智慧方便地前 地上智慧智慧福德福德 方等般若福慧
大福四句普門福慧即是即是福慧不二大論 般若得無
楞嚴何曾三昧能破大經佛性般若名師 首楞嚴金剛佛性即是
具足 不二定慧釋論 般若十八空禪定百八三昧
不二料簡四句 可解凡夫不見
無用可解 五通通論 得名二乘
滅智不能通論 中道即真 不二不二二者
一往問答真身問答應身不得相離二鳥 真身應身
小乘例如石窟觀空 佛法蓮華不見豈非小乘真身 不見
應身間有大乘法身 應身 無有斷絕同質異見其間
而今分別一往問答問答 料簡二身拔苦 全身故經云
身命便如意珠非但 大施太子 大品身上除愈
故知二義一邊 料簡三十六 料簡權實二智問答實智
權智假而眾生得度 四句真智解脫七難消除滿
真智解脫三毒 權智得度三十三身得度 得度怖畏急難之中得無
度脫 一邊料簡 拔苦壽量
清淨無漏無量果報即是觀音遊戲地獄大悲受苦 拔苦眾生本源流轉苦惱
理即解脫眾生不見 不能三業功德問答 問答明本

[0882c06] 云何

[0882c07] 一世 三世壽量料簡

[0882c08] 既有有性

[0882c09]

[0882c09] 闡提 何等善惡

[0882c10] 闡提修善性善

[0882c11] 善惡何不

[0882c12] 善惡但是善惡法門不可 三世不可譬如 性善法門縱令
法門豈能善惡

[0882c16] 闡提不斷性善修善 不斷

[0882c17] 闡提 修善 不斷
自在不為不得 自在法門化度眾生終日終日得以
為例闡提善惡不復名為 一闡提他人闡提 即是無記無明
依持一切種子闡提不斷無明無記 無記無明 惡化神通變現度眾
佛地神通惡化作意方能諸色任運明鏡不動可是不可思議
作意外道闡提不斷 不斷機緣 阿鼻同一惡事化眾生
有性不斷復修惡名不常修性 則是不得不斷不常闡提 不斷善根如來不斷
而是無染通達即是 五逆解脫 非道通達佛道闡提
料簡一法異名不得相離 一體何故拔苦然而 譬如
肅然智慧莊嚴色身福德莊嚴經文言說 不得一時
一千觀世音普門不可第二釋名觀世音普門以何因緣觀世音
因緣觀世音云何境智境智 思議境智不思議境智思議境智 一天境智
自生自生
名性天人 境智名天境智二明相待 他生
何故自生稱為 即是豈非如是 名相境智不由
不由因緣如是 境智因緣共生共生他性 境智境智
因緣境智 因緣不可得何況因緣一往 不成外行
推計中論諸法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共不無是故無生 妄語執見九十八
使苦集浩然流轉不息云何生苦一種境智以為隨順讚歎 生歡喜即是使違逆
忿怒瞋恚即是使豈非 使境智不解其所 豈非使無疑
豈非使中計豈非 六十二見一邊豈非邊見如此妄執 不當道理豈非邪見涅槃
見取進行豈非戒取 十使宛然境智 三界四諦八十八使思惟三界
九十八使集諦結業顛倒浩然 苦果生死不絕境智不識苦集何處 不識四諦世間出世間因果
出世法無法不識出世佛寶 出世僧寶賢聖一切 如此自生境智只是結構生死增長
過患甚多若非外境何等 大論凡夫名字聖人 一種名字凡夫取著佛語
取著經論引證文字 木偶其內不能 境智不解境智不解
境智起見早夭龍樹境智觀世音自生境智 三句二明思議境智亦作
四門名字觀智不生執見 方便發生乃至十六心眼 豁然諸見相應譬如 盲人
灼然 無漏故稱 境智作意思議 觀世音不從境智因緣得名


[0883c18] 不思議境智 境智經論自生他生 共生云何境智

[0883c20] 皆是四悉檀假名字說 自生境智境智 時宜
對治自生境智有時悟道四悉檀諸佛 不空說法
見愛眾生聞者入道 名為如是通達 苦集三寶四諦宛然具足
入空取證成真內思境智不以境智有名名為 不在內外中間不住不住
無所有四句境智不分 四句境智四句境智不得四句 四句境智四句思量境智
言語道斷心行不可四句思惟 不思議境智金光明不思議 大本境智廣說
一異然後如是我聞 外境不思議四悉檀 大本名字便
解義便 觀智先有未有何所 可觀譬如後方便
觀智五陰世間二眾 世間三國世間既有實法假人 依報世間
十法界五陰假名十種依不同名為 三十世間差別名為
各各有果名為各各有界 名為一法十法所謂 究竟十界百法十界相互
如是皆是因緣生六道 因緣因緣大經無漏 因緣無明即是三菩提因緣
即是三諦因緣所生我說即是空名為 假名中道法界三十 即是所謂
他者眾生華嚴 畫師種種五陰一切世間莫不

[0884b04] 十法界

[0884b04] 實相 觀佛華嚴眾生 差別豈不各各三諦
十法界口業不同 眾生三業觀音通論 恭敬三毒即是觀世音禮拜供養
滿即是而今觀世音 不可 標名稱為
觀世音隨俗釋迦 音聲佛事觀世音
生色所聞 聖人耳識所聞眾生音聲所聞 音聲所聞得所從此
觀世音能所何不 色心耳識標名稱為色心 菩薩菩薩色心
眾生之一 一字便是不如 應從義理菩薩
色心不能觀音眾生 色心不能感應
舉凡感應三業聖人凡夫 觀世音發聲 假意口業
口業 隱顯禮拜未知 歸趣何等口音
觀世音六難臨危 十念成身拜跪遲鈍 第六有緣觀音
凡夫發誓今生西方 既有 有所釋論何以
出入息身行覺觀心行 三業何況發音不備三業 一音
凡情標名 具足

觀音玄義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4 No. 1726 觀音玄義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