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ngang Sanmei Jing Lun 金剛三昧經論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剛三昧經論
新羅沙門元曉

[0961a06] 經略四門分別大意 題名文義

[0961a07] 第一大意一心 有無三空真俗湛然湛然不一
不無 不一未始 未始不一真俗
不立染淨莫不 有無是非莫不 無不無不可謂
無理之至不然 不然 無理之至超出方外
金剛三昧不立大乘 一切義宗是故無量義金剛三昧經

[0961a22] 第二宗要而言 一味觀行法門觀行境智
因果五法圓滿六行 即真不滅 無生無生無相無相
本利既是本利無得不動實際 實際真際諸佛如來於焉 一切菩薩如是名為如來
大意觀門信解 乃至等覺六行六行滿九識 無垢識淨法界八識四智五法
三身如是因果境智境智 一味如是一味觀行以為所以大乘法相無量義莫不
不虛十門一門十門 云何一心中一一實一行
一道一覺一味二門云何不住 二眾不著二我二邊通達二空 二乘二諦不違二入三門
三佛三戒三大三解脫等覺 妙覺三身三空有心四門四正勤四神足四大
四禪遠離四弘地中四智流出 五陰五十五根五力空海等位淨法五道
云何六度 六入七覺分八識九識 十信乃至十地圓滿
如是經文。 此後一門一門不出 不增不減宗要

[0961b27] 第三題目其三 大乘經金剛三昧無量義 名次中間
中有金剛三昧初中金剛 穿金剛三昧實際
穿實際 下文證法真實穿能者其二 穿
如下文言決定疑悔穿 三昧有用穿寶珠有用 大品經云何金剛三昧三昧
能破三昧金剛三昧譬如 無物三昧如是諸法無不 通達三昧有用硨磲碼碯琉璃
金剛穿三昧 穿穿釋經三昧 三昧由是無礙自在
釋名如是中有定慧 金剛般若金剛三昧金剛差別 差別金剛般若
金剛三昧果地般若金剛具有 形狀三昧金剛如是差別金剛三昧
金剛三昧金剛三昧大品經 金剛三昧三昧能持三昧 何如金剛三昧三昧諸法
問曰三昧何以 答曰金剛金剛 金剛三昧佛言貫穿諸法不見
穿金剛三昧通達三昧金剛三昧 三昧金剛 三昧能破一切煩惱結使無有譬如
釋提桓因執金剛阿修羅即是學人 末後次第菩提聲聞 無上菩提金剛三昧能破一切
法入無餘涅槃不受譬如金剛能破 滅盡無餘金剛能破一切諸佛 無礙諸佛猶如
轉輪聖王輪寶能破無不是故 金剛金剛云何差別一者金剛金剛二者
煩惱諸法 學位無學四者金剛 金剛喻定後者金剛三昧
所以然因果定異 功用果功用以至無為 金剛分相煩惱
金剛全同金剛一切 無不三昧一切 無不五者學位金剛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增不減 無學位金剛三昧入定一切法無所得
名為金剛三昧 以是名目 為主次第三昧中有
師說三昧正思 文義定時所緣境 正思瑜伽三摩地 正觀一境

[0962a29] 一境云何正思 云何說定

[0962b02] 守一即為 惛沈即是正思尋伺推求尋伺其二
邪正意言分別即是尋伺 分別明了正思正是 尋伺分別無分別
尋伺一境二種一境 不能審察即是惛沈一境 正思名為
是故不以差別何以移轉遲鈍 而是金剛三昧
正思不正 分別邪念不同虛空所以 正思三昧略釋如是
定名不同 三摩呬多等引遠離惛沈掉舉 名為引發神通功德名為
等引無悔歡喜安樂等引由此不同欲界三摩地等持等持
定慧平等相離等持三摩提 等持三摩等至等持之中 等至靜慮
寂靜思慮禪那 持阿那靜慮奢摩他 止境名為一境
專一一境 一心名為審定緣故名為 正思師說三昧
三摩提只是等持異名不然 金鼓地中 地中名為三昧如是同等
改名前後異說不同不同一處前後一本
三摩提三摩地前後不同 灼然可見三昧三摩提同在 一本是故第二
略作一者等持無漏三界欲界散亂心 心所別境中有三摩地
一境三昧二次欲界不通一向散亂心般舟三昧欲界繫 一境欲界方便心
三摩呬多靜慮不通 欲界輕安四者三摩 提及奢摩他
奢摩他不通之中一境 跋提不通空無三三摩地 如是第三題名

[0962c24] 自下第四文解釋三分一者序分二者第二正說 總持爾時如來
流通分序分之內二種序 之中三明 大師一如二我
教主住處徒眾徒眾 之內一聲菩薩長者 雜類如常

[0963a04] 爾時尊者大眾圍繞大眾大乘經 一味真實無相無生決定實際本覺利行 乃至受持四句偈即為入佛
方便教化眾生一切知識

[0963a08] 第二四分威儀 說經入定四重威儀 爾時尊者大眾圍繞說經
大眾大乘經經文法華 文言爾時世尊四眾圍繞大乘經無量 即為法華經
以為在前名為序分經文 皆是經家以是在前 廣說入定金剛三昧經
說經說經一味真實如是大意 廣說法門當時
法門末世是故在前廣說 緣由說經分文聞已第二

[0963a23] 佛說結跏趺坐金剛三昧 不動

[0963a24] 第三入定所以說經 入定寂靜 賢聖默然賢聖說法隨時
相離

[0963a28] 爾時中有比丘阿伽 合掌胡跪說偈言

[0963a29] 第四 重頌一味大意 偈頌因此發起
經家 阿伽滅盡菩薩
眾生煩惱病故名為二分說經 入定初中

[0963b09] 大慈滿足智慧無礙廣度眾生 一諦一味不以小乘義味 不實諸佛決定真實
出世無有不解

[0963b12] 一者二者能詮四者勝利
一諦所謂一心一心 二門一實一諦一味 唯一可知

[0963b18] 無量諸菩薩度眾生 寂滅決定

[0963b19] 問答寂滅實際

[0963b22] 如來方便隨順一乘 猶如 一味一切 菩提

[0963b25] 第二歎佛勝利中有 其次四句

[0963b27] 金剛證法真實決定疑悔

[0963b28] 第二入定上半 在前入定下半說法說教 決斷疑悔金剛能破
金剛不壞下半二義序分 正說之中分為觀行總持一品之中即為
無相無相無生無生本覺本利實際 真性一切真性如來
藏品無量門如來藏如是觀行 所以然妄想流轉 分別諸相
無相諸相觀心觀心 不會本覺所以第二無生 無生本覺本利
故第三明本覺本覺利眾生 所以第四實際內行 無相無生本利如是二利
萬行真性真空是故第五 性空真性萬行如來藏一味 所以第六如來藏歸心所為
所為無所不為大乘 如來藏第二六行
無分別第三本覺一心生滅 第四實際一心真如門第五 真性真俗二諦第六如來藏
一味以此二重 合為三門 始終教化本末其後二門
成果歸本中間本起 以此二三大乘只是二門相生本覺
真空如來藏前門其後 成果如是大乘 一味所以然相生無性
本覺實際真性有如 如下如來藏寂滅 寂滅總持不生寂滅
空無如是無所得之一為此 無所得不得所以 故作無量義雖是一味
分科品名無相 無相諸相觀法一心無相第一
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