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ou Xuan Fen Qi Tong Zhi Fang Gui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 方軌卷第二 (之上)終南山至相寺沙門智儼述
第三會佛昇須彌頂品第九
[0032b13] 四門同前。
[0032b13] 一釋名者。佛者化主。昇者上進。 須彌者妙高山。頂者居勝尊上也。問何故 此下四會在天說者。答德行位成。除障淨勝
故在天說耳。此答前十住位問也。
[0032b16] 二來意。 何故來者信故解也。此初辨會來意。又何故 會來。既報體成已。次須起化赴機故來也。 因此略料簡教興所表。今諸會但不捨離
本處。即表起行成報體堅固不移也。而往 諸會即表起用隨機。此釋約修行體。若望 生解起信門即顯行位增微耳。又解文中 約佛起用赴機以解者即善知識力也。若
約分位等解者即約自修行解也。可思准 之。又此會已下四會並位相增。與前信行 少別。於三乘一乘法義亦須交絡。思准之。 餘會並同此意。品來者前說信法已。次辨
赴後說所依處耳。
[0032b28] 三宗者。約會分別有二。 一約人。二約法。人有化主及助化。各有體 德用。但局此會。二約法者。謂十解法。後當
辨耳。約品宗者。若依利他時現處及供 養。即顯法緣。若約自利時此即機感相應。 機緣體用成也。
[0032c04] 四辨文。此會有六品分三。 初二品明方便發起。次二品明正位相。次二 品明後成滿足行相。初二品分二。初起用隨
物。二帝釋遙見下辨機感相應。前文有二。 初辨依正二融。即顯前體淨。二復顯後用 淨。自在無礙成事之本也。諸會有文。並同
此釋耳。但進勝異也。問此文何故不在初 會後。乃在後會前。答若初會後。即但顯說 法利益義明。與後化用體義不顯。故在後
會前辨耳。餘會同此。何故不在第一會後。 料簡為前會兼餘義意在彼釋。後第六七 八會亦顯別有餘義意耳。體中身口意三 也。二爾時世尊下彰用應物。即用淨也。餘
相可知。第二相應文有五序。一住處序以 動靜無礙無處不至。為此說法德也。二請 佛序。三集眾序。四放光序。五讚歎序。若通
下住品即八序。謂入定加勸及起定也。又約 品分文亦好也。初住處序及請序有六。一 見佛來用從實起。即發心緣。二即於妙勝 殿下明天主嚴供養故請佛。具顯從解成
法供養行。即成根也。三世尊即受赴感施 化。釋音寂然表息亂應真也。五說偈下表 從定發慧。六佛昇坐下正明化用事成相。 嚴具文分二。初嚴具即成根也。二請即成
欲也。初嚴中有三。初總。次嚴坐具。三結。二 爾時帝釋下明其請佛。即表欲也。偈文有 三。一憶本行。二偈讚。三結通十方。六化成
中有三。初處坐。二辨用相。三等通餘方也。
菩薩雲集品第十
[0033a04] 四門同上。
[0033a04] 一釋名。菩薩者是人。雲者潤益 故。又齗齶貌也。集者聚集。妙勝等者別處也。
[0033a06] 二來意者。何故來。辨處已次明集眾。
[0033a06] 三集眾 歎德順法為宗。
[0033a07] 四辨文者。此文有三序。一 集眾。二放光。三歎佛。今此下三會集眾何故 不在初品。復何故一一方各有十。又放光
下何以不漸集眾。答前會位相未成。但顯 行圓故在初品說。今此行位具成。同彰行 位利潤益故共在此品也。所以一一方具 十者欲顯解相分明圓融數等一方即一切
方也。所以此放光下不漸集眾者。欲顯行 位圓成無有增減之相故也。於中別有增 減。義用上准成即得也。上下應可准思之。 上第一會釋集眾光者亦是准義。初為後
則耳。初集眾序內有二。初指方辨數。此中 一一方者。或通上會。或不通上。信行又不 成位相。為此不通。下三會位顯。故通義也。
二其世下列名耳名有三。初明十方佛土菩 薩。三種世間即為二也。二此諸佛神力下明 集諸菩薩有三。淨行雲集依方坐可知。三 如此世界下結類十方成法界會。佛同名
月者依月起光故。清涼故。解法准之。菩薩 同名慧者解之始故。足指放光者表立解位 不退故有二可知。三讚歎序文有十菩薩。
相生次第歎。解相明白耳可知。一法慧偈有 二。初長行生起。二正偈頌下並准之。此文 有二。初七牒眾明是佛力所成。即結前品
中六段義。次三明勝行者得見佛餘莫知 者。即通讚前難思。下諸人偈並約理成也。 二一切慧偈有六。初三明謂見之徒不見 真佛。次三顯解無生法身常現。次一明取
著者失。次一明慧解者益。次一明解佛因 緣成即離癡惑。次一推功在本。三勝慧偈 有六。初三明妄取者失。次一明有解者德。
次一約法辨觀益。次三推功在佛。次一能 淨慧者見法身。次一推功在本。四功德慧 偈有五。初四明迷者失。次一示勝方便。次
三明得法性益。次一歎佛利生方便。次一 推功在本。五精進慧偈有三。初一彰失。次 一辨德。次八廣辨觀式獲益相。八文內前四
無相生。後四真實性也。六善慧偈有四。初二 明有解能度自他。次五明無生故應真性。 次一半歎解勝能。次一半推功在本。七智
慧偈有三。初一明因教成正解。次六明迷 教理者失。次三重成解德。八真實慧偈有 五。初二挍量勝劣得失。次二辨所觀境。次
一舉益勸學。次一釋知者名。次四示其觀 儀。九無上慧偈有四。初一釋人名。次六歎 自利。次二歎利他德。次一推功在本。十堅
固慧偈有四。初四歎佛是真歸。次二舉德 勸依。次二引自勸物令入。次二舉勝人 顯德無盡以勸依也。
十住品第十一
[0033b28] 分別有五。
[0033b28] 一釋十住名。即辨來意。十者數。 住者不退位也。何故來正說故。
[0033b29] 二明所治。是 前百障應位斷故。若三乘熟教所斷外道我 執。
[0033c02] 三所得光增定及頂善根。
[0033c03] 四所成即十解成。即是三乘熟教說。即此品 宗。
[0033c04] 五釋文。自下第三品分為正宗。此中二品 即為二。初通道俗。二梵行品是出家別行法。 初品若義分文。此初有三序。光師云有八
序為三。初品二合名住處序。次品三合名 集眾序。此品三合起說序。又依地品此下 三會各有六分。初名三昧分。二加分。三起
分。四本分。五說分。六利益分。分齊至文應 知。又此文有二。初明三昧序。次告眾菩薩 言下正宗。三昧序加意上已辨。定名無量方
便定。方便是智。定成勝智知法故。所以法 慧菩薩入定及說者如下論應知。二加序 有三。初辨同加。此有三。一明現身及顯 同名即為二也。二同讚亦有二可知。三釋
得所以有四可知。二欲令汝廣說下明加 所為有十一句。一總。九別。後一結成位也。 第二九句內。初五自分。次四勝進耳。三善男
子下辨加相。謂三業也。加相文有三。初善 男子下辨口加。二如來即與下明意加。三各 申下身業加。云何意加。與法同緣資故也。意
加文有二。初列十智。次何以故下釋所以 也。問何故與智者為智解法故也。起有四 意。一定事訖。二得勝力。三說時至。四定無
言說故也。第二正說文有四。初歎種性深 勝。并列十名。即本分。二何者下廣解住相。 三爾時佛神力故下明地動。顯實證成。四以
偈重頌。初文有二。初總歎種性義。即性習 二種性體也。二菩薩十住下列十解相。明佛 同說也。即性習二種性相也。此約剋性為
語。若就分位時即有六種性。一習種性當 十解位。二性種性當十行。三道種性當十迴 向。四聖種性當十地。五等覺性當十地終
心。六妙覺性當佛地。復名六堅。亦名堅信。 亦名堅法。亦名堅修。亦名堅德。亦名堅頂。 亦名堅覺。亦名六忍。信忍法忍修忍正忍無
垢忍一切智忍。復名六慧。聞慧思慧修慧無 相慧照慧寂照慧。亦名六觀。住觀行觀向觀 地觀無相觀一切種智觀。此約三乘寄位語
耳。此中十解十行中。六決定內但無大善決 定。十迴向但有觀相善大善及不怯弱餘三 併無。所以有大善及無餘三者。為迴向是
方便事中顯成故大善顯也。餘三無者為義 隱故不說。觀相等可知。十解行等何故無 大善。解行自行義顯。故無也。餘者思之可
知。初體文有二。初總告。二別明六決定也。 第二解相文有三。初舉數引證立宗。二別 列有二可知。三引證結也。十解名者。一發
心上期。二治地滅惑生自他利。三修行定 成前二耳。四生貴行成生佛家。五方便具 足自他行滿。六正心住得緣起正解。七不退
理量止觀雙行。八童真無生妙解以立身。如 童無染。九法王子善施佛教故。十灌頂位 滿受職相應故也。此即是下諸位行相也。第
二廣辨文一一住皆四段。一問列名。二辨解 相有三。初總次釋三結。三明仰修勝進助 行亦三。立釋結。下並同此。亦可當位所習。
四何以故下釋學意。唯初及十有六句。一 牒寄問。二辨發心緣有六句。三辨行體此 有三句。一體發心有四緣四因四力。四緣
者。一見聞佛菩薩神通大事。二聞法。三末世 護法。四見苦眾生故發心。四因者。一種性 因緣。二佛等為善友。三起大悲心。四不畏
眾難。四力者。自力他力因力方便力。如地持 說也。二所起。三不退此有二義。若約一乘 通教。入十住位即四退等皆無。二若依三
乘。十地已來有念退。地前有行退位退。不 進退亦退。十信已前有實退。已後有示現 退也。此約位語。四明所得。五明學。六辨
前學意。又此下諸文並有三。一問。二答。三 辨成行勝能也。此文有三。初責。次辨意。三 明所成德也。諸位並同此。亦可通釋耳。即
自開解者通因果其義有三。一不由他小 教等解。二不由他教境成。三不由他性 外別集也。後文所為各同異。思之可知耳。 二治地內。初十同二地十種集。後十同集果
中令諸眾生捨倒住正見等。三修行內。前 十同三地護煩惱行。後十同護小乘。四生貴 內。初十相同四地十種法智。後十同修道品
等。五具足方便內。初十同五地大慈等觀。後 十同大悲觀深重苦。六正心內。初十同六 地十平等中第十句。後十同前九平等也。七
不退內。初十同七地十種樂無作對治。後十 同彼障對治亦同雙行分。退有四種。一位。 二行。三念。四應得不得。此中無四退等。八
童真內。初十同八地勝行分何等身乃至供 養佛等。後十同彼三世間自在。九法王子。初 十同九地智成就入行等。後十同彼口業法
師成就等文。十灌頂有五。初列名。二廣釋。 三顯勝。四進學。五除伏疑。初十同十地三 昧分。次十同彼受位分。三十句同彼大盡
分即入住出也。上來依一乘生信為言。若 約三乘寄位別觀時。如經初住中厚。集一 切善根成四弘誓。未度苦令度。未解集 令解。未安道令安。未得滅令得滅。第二
住中修習無量善行。謂四念觀身受心法此 四皆空。第三住中善集佛道法。謂觀十一切 入四大四色空處識處皆如實相故。第四住
中。一切佛前受法而行八勝處觀。內實五陰 中。廣相略相二勝處。外假眾生法中。廣相略 相二勝處。四大法廣略。四勝處。如是觀一切
法空無相故。第五住中修諸清白法。謂八大 人覺。少欲。知足。寂靜。精進。正念。正定。正慧。 不諍論。順一切法故。第六住中為諸佛所
護。八解脫觀聞慧得。內假外假二相不可得 故。一解脫思慧。內五法外一切法不可得故。 二解脫修慧。六觀具足。色界五陰空。三解脫
四空五陰及滅定觀皆不可得故。五解脫如 相故。第七住中廣正法。謂六和敬。三業。同 戒。同見。同行。入此法和必竟空故。住不退
位。第八住中信喜大法。所謂三處一切因故 無作。一切果故無相。因空果空。空復空故空 空。如是法如虛空故。第九住中住四等法。
謂化眾生教四諦法。三界非樂為苦。無明 習因受生無窮。三空道品。無為寂滅。四諦 無二。一合相故。即是眾生緣法緣無緣也。第
十住中好求佛功德。謂六念佛法僧戒捨天 得一切佛功德念念入。不約三昧。常前修 故。此約三乘寄位觀也。第三顯實證成文有
二。初動地顯實。二復云佛神力下菩薩證 成。前文有三。一動地。二雨華。三等餘十方 世界等。第二文有二。初菩薩證成。二結會
平等廣周法界。前文有四句可知。二結會 中有二可知。第四重誦文有二百三偈有 二。初一百八十五頌十解相。二如是十住諸 菩薩下有十八。總頌十住結歎勸修。初正
頌文有十。初九十頌初住。次第二治地下 頌第二住。餘並可知。初文有三。初對三十 五事廣成發心體。二菩薩如是發心已下辨
初住用。三是說菩薩下結也。治地內初四頌 解。後八頌所學行。修行前四頌解。後六所 學行。生貴前六解。後六行。方便具足前六解。
後三行。正心前八解。後二行。不退前四解。後 四行。童真前六解。後四行。法王子前四解。後 二行。灌頂前十德體。次二誦住位相。下四
頌後方便行。第二結歎文有二。初十四總 頌十住難知。次四結說無盡也。
梵行品第十二
[0035a24] 四門同上。
[0035a24] 一釋名者。行中上淨故名梵行 也。要論梵有二。謂報及方便。始修為淨。成 就為梵。若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