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ou Xuan Fen Qi Tong Zhi Fang Gui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 方軌卷第四 (之上)終南山至相寺沙門智儼述
[0069c06] 第七地者。六門同上。
[0069c06] 一釋名者。善修無相 行。功用究竟。能過世間二乘出世間道故 名遠行地。
[0069c08] 二所治者。依地論文。細相習障。 若依攝論。麁相行無明。此文在六地。又有 兩無明。一微細相行起無明。即迷俗也。二
一向無相思惟方便。即迷真也。及二業障有 一報障因緣生死。
[0069c12] 三所顯者。種種法無別義。
[0069c13] 四所成者。成方便波羅蜜。
[0069c13] 五所得果者。達 種種法無別功德。得一切相滅。恒住無相 果。
[0069c15] 六釋文者。經文有三。初偈讚生後。二明 地體。三偈頌結前。初有十四偈。初十三大 眾三業供養。次一解脫請。初文有二。初十二
正讚請。次一結供養攝行入上位。初文分 二。初三偈諸天總修三業供養。身口意三請 也。次九偈是別。別中有三。初一當處天王
供養。次有一半明餘天王欲聞法益。次六 偈半明天女等承力歎佛三業勝用。二偈半 身也。次一口。次三意也。二辨地體中。大判
為五。一樂無作行對治差別。治前地樂空 心。二彼障對治差別。治此地有相心。三雙行 差別行成相也。四前上地勝差別校量也。五
彼果差別純熟也。樂無作中經有三。初總 生起。二正釋。三結利益。第二文有二十句。 攝為十對。一一對中。皆初明其境界無量。
後句明佛無量德業。亦可初句為空中方便 智。後句為有中殊勝行也。又論文云。有四 障如五地說者。取彼不惱生事安樂生事。 憐愍故出漸令入法。對四化行說四障
也。又書論等四障如論耳。餘文如論。就彼 障對治修行勝文。經中有二。一明菩薩觀解 方便。此方便中論有六問。初問所益生。二
問所依世界。三問何慧者。其法界法中兩 句難可別問。故就能知智慧以問。四以何 心者。問根心也。五以何行者。問起行心
也。至下解中合舉。辨之有通二義故耳。六 問所乘也。二菩薩如是下正明修行也。有 五句。初所標。二辨意。三明分齊。四出體。五
成對治義也。雙行文中有四。一二行雙無 間。二信勝。三能作大義。此文有四。初立。二 責。三略答。四廣辨。四菩提分差別。此中經文
脫四家一句。餘文如論。彼前上勝文有二。 一勝前六地。二何以故下明勝上勝上三地。 前中先略辨相成解脫月問。二金剛藏答。答
中初先通對諸地彰此為勝。二何以故下 別對諸地顯此為勝。此別答有二。初問次 答。答中分二。一總次別。二釋勝上中有二。 一明此地勝過於後。二解脫月下因前所
論乘明諸地染淨之相。初中分二。初責次 答。答內分三。初法次喻後合。餘文可知。二 乘明染淨中有二。初問次答。答中有二。一
通辨。二約七地別明分齊。初通中有三。謂 法喻合。三文可知。二別辨文有三。立責答 也就彼果勝文中。初一業勝文有三。初總
次別三結。此經結文中脫一句。別文有四如 論。二三昧勝中。初總次別三總結之。經脫 總句。餘如論也。三過地勝中。分文有三。
一行修善巧故過。二作業廣大故過。三行修 勝入故過。初中分二。初牒前起後。二別解 義。第二過中。初正辨過義。二解脫月下顯
過分齊。此有二。初問次答。答有三。法喻合 也。餘文可知。得勝行文有二。初明三昧 勝。次發起勝。初文有二。初問次答。答文有
法喻合三文。發起勝中。初結前生後。次正 明發起勝行。又此論文中總為八句。初一自 利行。現身世間是殊勝行。深心涅槃是方便
智。下利他中。初三順凡。次一轉小。次二隨 魔。後一轉凡。眷屬圍遶是殊勝行。心常遠 離是方便智。諸句例然。願取有者。為首之
化必由願也。家不斷者。示有愛染之事也。 遠離使者。離使性也。入行者。能轉二乘上 入佛知。資生行者。示有飲食睡眠等也。退
行者。示老病等也。言轉行者。轉諸凡大煩 惱心也。見貪轉者。轉其見惑也。障礙轉者。 無明不了名障礙。今轉滅也。五明智治之
耳。貪轉者。轉貪結也。菩薩現受勝五欲處 而不著。令諸天等捨自所欲故也。地果文 中。三果如上。調柔果中文還有四。一調柔
行相。二教智淨。三別地德。四結地相。調柔行 中還初法說次喻後合。法中初多見諸佛。次 能練行。後所練淨。餘文可知。三重頌有二。
初明說意。次正偈頌。偈有四十二。分文有 七。初九頌無作行。次三彼障對治。次六頌 雙行。次十一頌前上地勝。次八雙行果。次四
頌調柔等。次一結歎也。第八地者。此下名 出出世善法。因此料簡上下諸地一乘三乘 人天起信生解漸次同異法門。初地中十願。
是一乘三乘共行法。信等十法。是三乘別行 法及人天所依。二地戒行。是三乘小乘人天 所依。三地禪定。是三乘小乘人天所習。四地
道品等。是三乘小乘所得。五地四諦。是一乘 三乘小乘共行法。六地緣生。是一乘三乘小 乘共行法。第七地方便雙行等。是大乘所行
法。八地九地十地。是一乘大乘所習法。此等 若望見聞修證通說。即等無別。若約相別 論。則有此殊分。又諸地調柔果是行門發趣
果是解門。攝報果是報門。願智果是德用門。 亦是一乘三乘共行法。以此準之。十地善巧 圓通廣攝故得藏名。故崔光云。十地經者。蓋
是神覺之玄苑。靈慧之妙宅。億善之基輿。萬 度之綱統理包群藏之祕。義冠眾典之奧。 積漸心行。窮忍學之源。崇廣住德。極道慧
之府故也。今此地中六門同上。初釋名者。 報行純熟無相無間故名不動地。二所治者。 依地論文。於無相有行障。依攝論文。於
無相作功用心。無明又有二無明。一於無 相作功用。二於相行自在有二業障及一 報障有有生死。三所顯者。由不增減義。四
所成者。成願波羅蜜。五所得果者。若通達 不增減功德。得共諸佛平等威德智慧業果 及得法身果。六釋文者。大判有三。初偈頌
生起二明地體。三以偈結。初有十五偈。初 十四諸天菩薩讚請供養。次一解脫請。初十 四內初二天王諸天菩薩慶法雨花供佛大
眾。次十二天女歌歎佛德。此文有三。初一樂 供養。次十偈頌讚佛德。次一供已入理觀察。 第二十偈中有二。初一天女讚佛。次九佛力
令菩薩等供具出聲讚佛功德及三世間自 在。初三偈器世間。次一偈眾生世間。次四偈 智正覺。次一偈結歎無盡。智正覺文中。初一
歎佛口業。次二身業。次一意業。地體有七。 一總明方便作集地分。為遠方便有二。初 總告次釋可知。二得淨忍行分。近方便。此
二俱為趣地前方便。三得勝行分。初入地 行。四淨佛國土分。五得自在分。此二安住 地分。六大勝。七釋名分。此二地中滿足。餘文
可知。第二淨忍分有十五句有三。初有十 句明無生忍。次後四句明其忍淨。後一總 結。依經不足脫自性無生句及遍一切法相
句也。餘文如論。勝行分中有二。初勝行。次 發起行。初有二。初總後別。別中先法後以 喻。法中七句相從為三。初三明此地中境
分殊絕。次二正行廣大。經中脫修行深一 句。次二離障寂滅。喻中從後向前次第喻 之。發起勝行內。於中有二。一明此本願故 住諸佛勸發若不與下明勸利益。初明本
願力住。又諸佛下由住勸發。此文有二。一 總明諸佛法水中與起智門。二善哉下別明 與相依勸能成。第二別中。先歎所得無生
忍門。後彰未得勸之修習。此文有七。攝以 為二前有六勸舉多未作轉其住心。後 一明其少作能成增其去心。復前六中分為
三對。自利利他。前初對之中。前一明其自德 未成。後一顯其所化未出。此中經脫一句。 第二對中。前一明其化願未滿。後一彰其
自德未勝。第三對中。初一明其化業未廣。 後一彰其自己所得法門未窮。此中經脫一 句。餘文如論。二明勸利益文有三。初法次
喻後合。法中有三。一明諸佛與起智門。二 於一念下明由勸故起行速疾。三所以者下 問答解釋。餘文如論。國土分中有三。一器
世間自在行。二眾生世間。三智正覺。初文有 二。初總標舉。二知世界生下別顯之。此文 有二。初知法分齊有二。初知次結。初文有
五。初知世界生者明隨心欲。二知以何業 下明隨何欲。三經脫隨時欲。四是菩薩下 明隨闊狹欲。五是菩薩入如是下隨心幾許
欲。二善分別下明自在儀式。此文有四。法 喻合結也。餘文如論。釋眾生世間中有四。 一總明自在。二若於沙門下別明自在。三
辨現意。四所有不可說下總結自在。亦可 二別辨中及意內。初化同物身。二以聲聞下 化同物心。智正覺文。初明第一義智。所以
明此者。為成世智法相由所以也。二是菩 薩善知下是世諦智。此中隨所化攝有十 身。通已有十一身有三。初舉數。二辨相 作。三出體釋義可知。問何故明器世間乃
辨三世間者何也。答為三法相參難識欲 別故須明也。此中多漏諸句。比論取之。大 勝中有三。初明智大。二業大。三彼二住功
德大。餘文如論。釋名中有二。一地釋名。二 智者釋名。餘文可知。智者大分有二。初正 明不動。二以不轉相故下總以結之。前中
合有二十五句。初十五一向不動。二是菩 薩入下十句一體不動。地果文中三果如前。 調柔有四。一調柔行。二教智淨。三別地行。
四結地相。前中初法次喻後合。初明多見佛 起行緣。次起能練行。後所練淨。教智中亦 初法次喻後合。餘文如論。三偈頌中文分有
二。初說偈意。二正偈頌。此文有四十四偈。 初三頌方便集。次三頌淨忍。次十五頌得 勝行。次十二頌淨土。次一頌自在。次二頌
大勝。次二頌釋名。次五頌調柔等。次一舉 略顯廣以結前義。勝行中。初五頌勝行體。 次六頌七勸不頌第五第六勸。次四頌舉
勸彰行勝。利益淨土中。初四頌器世間。次 五眾生世間。次三智正覺也。第九地中六門 同上。一釋名者。無礙力說法成就利他行
故名善慧地。二所治者。若依地論。不能善 利益眾生障。依攝論。於眾生利益事不由 功用。又有二無明。一無量正說法無量名句
味難答。巧言自在陀羅尼障。自利二依四無 礙解決疑生解障。利他。有二業障并一報 障有有生死。三所顯者。由定自在依止。
由土自在依止。由智自在依止。義應知法 界。四所成者。成力波羅蜜。五所得果者。若 通達土及智自在依止得應身果。通果同
前地。六釋文者。大判有三。一偈頌生後。二 明地體。三以偈結前。初有十九偈初二明 說前地利益也。次有十七辨四眾讚請。初
一菩薩供養。次一梵王設供讚歎。次有十四 天女讚請。後一解脫請。天女中三。初一半偈 總歎佛德。次十一半歎菩薩等具白他德。
就此第二文有二。初三半總歎自因殊勝。 次有八偈別歎利他果用。次第三攝亂從 寂。就別八偈內。初一身業。次六口業。次一
意業。就口業中有二。初總歎說自在。二約 根辨相。次一約身喻顯。此文有四。聲聞緣 覺漸頓等分四。亦可一乘三乘分四也。第
二地體中有四差別。一法師方便成就。二智 成就。三入行成就。四說成就。初文有三。初 牒前起後。二正辨釋。三結入地相。餘文如
論。第二智成就中。初牒前起後總辨。二有 漏下偏廣善法。第三入行文中有三。初總十 一門。二別辨。三總結之。餘文如論。初總門
中。論主云。依共者。心稠林是眾法共止故也。 名共依者依此而知耳。次復共者根欲性深 心等。四類同故名共也。經文使難內何處文
脫第四句。生難中經脫第二句。習氣難經 脫第九句。餘相可知。就說成中有二段。經 初總明說成。二是菩薩化眾生下別。別辨中
義三。經文有四義。三者一智成就。二口業成 就。三法師成就。經文四者。依論分文。又第 二法師深妙義一段。經文亦入智。亦入口
業。思之可智。口業文有四初立宗。二是菩 薩下明辭堅固。三列名。四歷法別釋。餘文如 論應知耳。法師成就有四事示現。一持成
就有四。一立宗。二釋。三結。四以廣顯略。二 是菩薩於一佛所下說成就。此有十句可 知。三是菩薩三千下問答成就。有四句可
知。四於是中生不受持成就。此有一句 也。問此受持與前持何別。答前持是臨說 時。後持是初受時耳。二地果文中。二果如
上。調柔分四同前。一調柔行。二教智淨。三 別地德。四結說相。前中初法次喻後合。初中 見佛即起行緣。二能練行。三所練淨。餘文可
知。三重頌者。初明說意。二正偈頌。頌中四 十二半。初四頌法師方便。次四智成就。次十 二入行文。次十四半頌說成就。次七三果。次
一結歎說成就內。初一智成就。次四口業成 就。次九半法師成就。此內初二持成就。次一 說成就。次一問答。次五半受持成就也。第十
地者。六門同上。一釋名者。得大法身具足 自在故名法雲地。二所治者。依地論。於諸 法中不得自在障。依攝論同地論。又有二
障。一六神通慧。二入微細祕密。佛法有二 業障及一報障有有生死。此在初及住心 中。復有二障。一於一切應知境微細著。二 於一切應知境微細礙有二業障及一報障
無有生死。此在地終心。三所顯者。由業自 在依止陀羅尼門三摩提門自在依止應知 法界。四所成者。成智波羅蜜。五所得果者。
通達業依止得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