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Huayan Jing Tan Xuan Ji 華嚴經探玄記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三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

盧舍那佛品第

[0146c08] 自下正宗 四門分別   二來  釋文

[0146c09] 釋名 盧舍那古來三業滿 滿廣博嚴淨梵本 盧遮那盧舍那光明
光明遍照光明 二種一智二身智光二義 真俗身光
無礙放光 警悟二種無礙 二重重現二圓
全體是故下文佛身充滿 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如是無量 無礙身光智光無礙
重重無礙光明遍照 是故名為下文世界海 諸事一一皆是緣起無礙覺照 無不法界舍那
報身世間十身 如下文中略明世界何故 世界古德
三世間下文即是舍那十身中國身等依正無礙是故 佛海 四海


[0147a05] 二來 顯正次第是故

[0147a06] 約法化主體相用內證法智思惟
解脫三不 入定 不二因果不二
義理 體相用中性 三不唯一義理本分內五
十智世界華藏 三不教義不二 一法上人圓融不二一宗
一緣無礙是故 普賢 主體乃至
可見

[0147a22] 第四釋文中有 經論解釋分解方便本文 初中方便解釋決擇釋文
悉檀意趣五四祕密六四 五力十八

[0147a27] 第一解釋決擇雜集論第十五 決擇解釋宗要開發中略十四
略舉一門於是 宣說緣起所以句義次第意趣 緣起所以顯教句義次第
文義相生次第意趣

[0147b06] 第二釋文攝論第五 大乘三相 緣起所生法相
無性解釋 三相世親由此 相隨其所一切大乘 廣說自性緣起阿賴耶識
諸法緣起所生轉識諸法 上分三性道理圓成 不得不見同時二門 道理解釋語義佛言
二種佛果二十一 功德無性圓滿饒益 二義菩薩三十二無性
隨順名為 意解

[0147b22] 第三四悉檀智論第一四悉檀一切十二部經四千法藏 無有相違一世界悉檀有法因緣
和合譬如車轅 有無如是五眾和合 別人世界悉檀實語 天眼諸眾生善惡
世界悉檀第一義 悉檀二者各各為人悉檀人心 一法斷見 世間
常見無人無人如是 對治悉檀對治實性 等於不淨等於 第一義悉檀一切法
一切言論差別平等一味 勝義第一勝義 世界第四有對 第二
第三本意 失意

[0147c13] 第四意趣雜集論第十二由此意趣方廣 一切如來所有意趣莊嚴論
第十三諸佛說法攝論第五 以此一切諸佛言教平等意趣名勝 正等覺無性一切資糧
相似毘婆尸佛即今 楞伽一字三身 四法意趣多寶如來便於無上
菩提決定發願便 極樂世界無性懈怠不能 精勤學者故作長養 世間莊嚴論
以後 意趣 殑伽沙大乘方能解義 相大教相大乘故作
莊嚴論佛說一切無有自性 無生無生 意樂意趣布施 尸羅無性
慳貪讚歎布施樂施布施 莊嚴論少善便

[0148a09] 第五祕密雜集論如是 大乘中略如來一切祕密道理攝論第六如來說不出
無性攝論第五意趣 一切佛言祕密 有情世俗道理聲聞乘中說
化生有情大乘中說 大小乘有人祕密莊嚴論聲聞法義 二相祕密於是諸法
三自性無性悟入所知 雖說法相三無性 莊嚴論分別自性 無體自性清淨一切法
三性三無性如次可知對治 於是對治四千 皆是密意對治 有情四千轉變
祕密顛倒煩惱最上菩提無性剛強 流散名為即是 調散亂堅固慧覺
散心流動散心 定心名為定心調 散亂堅固 菩提祕密定心堅固
菩提無性四顛倒 安住顛倒決定 無常四倒之中 菩提祕密等於無常
決定名為善巧顛倒 菩提世親顛倒 安住無常顛倒 無常無常顛倒
顛倒安住菩提 煩惱無性有情精進 劬勞疲倦 行者名為煩惱菩提祕密
精進勤苦劬勞行者煩惱 生死由於大悲 論及世親莊嚴對法可知

[0148b20] 第六 道理雜集第十一觀察契經 法應解釋諸法道理道理 道理作用道理成道四法道理
俗諦緣起相待因此 染淨真諦作用一緣諸法真如
法界比量成立 現量成立四法緣起法 佛性緣起真如法界平等

[0148b29] 第七 五力思益經第二如來 文字語言章句通達隨順不違和合 義理章句言辭
如來語言說法 隨宜說法方便說法法門說法 大悲說法梵天菩薩如來 五力說法菩薩作佛事
次第言說如來三世 出世言說幻人 決定乃至虛空無生言說乃至如來
言說隨宜如來說淨不得 法性淨法貪著淨法乃至 生死涅槃無退無生涅槃生死
實語虛妄虛妄 增上慢如來隨宜 常邊乃至廣說方便如來 不得我人眾生不得不得
乃至方便諸眾生布施 乃至廣說四法六根諸法皆是 解脫門空無我所乃至文字
五大悲者三十二大悲一切 法無我眾生不信不解如來 大悲乃至廣說初一
迷悟是非所為方便 約法本來解脫


[0148c29] 第八相者十地論第一一切 一總壞相如下十地品

[0149a03] 第九六合 法相而立 眼識
眼識了別 二持
用以藏識 持用相依 二法體用
所有物 佛土所有名為 四相違一句中有名言各別法僧
主持多言 四念處 相近名為念處 十地
諸法得名離合得名如此
無明 華嚴 大乘是故
得名差別

[0149a28] 第十八西國內外 聲論不明不能 文義分齊補盧沙
作業 補盧沙所為為人補盧沙 [*]
因人 所屬 瑜伽第二 例句以是聲論
[*] 補盧沙呼召 聲說梵語丈夫
一聲二聲 二十四丈夫二十 男女二十四總有七十
二種諸法可以

[0149b16] 第二釋文二分大眾 爾時世尊如來

[0149b17] 請問

[0149b19] 一明有無初二何以起因第二因位
果位中間之內有餘 會所說法差別問答 大位第七因果純熟
無礙第八 因果入法界 差別

[0149b28] 不同 第八果分攝化第二 第七因分有果行為

[0149c01] 不同及第同異二眾 法眾第二 第七唯一
各別

[0149c05] 請問儀式約言 初中一言 一言問答
如次四句可知三慧 初二及第 菩薩不待 佛智自在第七
行法約言明了 普賢普賢 第二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