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Avatamsaka Sutra (Huayan Jing Tan Xuan Ji) 華嚴經探玄記
Scroll 1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花嚴經探玄記卷第十六(此盡性起品)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佛小相光明功德品第三十
[0400c06]初釋名佛者。標人表德。小相者形大辨體。光明者依體起用。功德者用所成益。此則依人顯德。體用為名。
[0400c08]二來意者。前品大相各有光明。皆照法界而未顯所照利益之相故。今此品正明益事。為大相難明故辨
小相。小相復多。但論一相。一相有多時之益。且說一時。此一時益復難明故佛自說也。以此而論。前大相業用無邊無邊。極難
知耳。又依前大相流出形好故次來也。
[0400c15]三宗趣者。宗明如來相德利用。略作二門。一定分齊者。既三十二相有八十隨好以嚴。則知十蓮花藏微塵數相一一各有塵數
等好。又此大相既一一深廣與三十二中諸相不同。則知隨好亦甚深廣大不可量也。二辨業用者。如八十隨好但嚴形佛生淨信。今此明小相。佛為菩薩時相輪隨好最
下位處用。謂放一光照十世界塵數剎。地獄眾生皆得生天。成就十地十眼耳等。即此天子毛孔香普熏眾生。亦得十地白淨輪王。又此輪王放光復令無量眾生復得十
地十眼等。如是展轉盡於未來傍無邊際。皆不可說。菩薩小相既爾。如來大相之海。利用自在不可說不可說也。
[0400c28]四釋文中二。先略。後廣。前中亦二。先明果用攝益。後又菩薩下明因用攝益。前中何故佛自說者。古人
釋云。前僧祇品明因究竟。此品明果究竟。故但佛說。又釋明相極至小。用極廣大。此事難明故佛自說。告寶手者能採取故。海
王隨形好者是足下相輪處。大相邊。隨好之小相也。以餘大相業用難明故說最下相輪之用。又以相輪大相猶難明故說隨好。隨
好猶多故說海王一好。此是果用猶亦難明故。說在兜率為菩薩時之攝益。就此因用二。初令離苦生天成安樂行。二生天上已以下令不著天樂成饒益行。亦是前
身光益。後是空聲益。前中令淨十眼等者。以彼眾生宿有見聞普賢法種。復遇舍那法界光觸故得十眼普賢之益。二天上益中初示聲名不可樂者不令著樂故。下正說
法有四因緣得生天上。初不放逸者厭惡對治。二宿植勝善。三曾遇善友。四今佛加持由此生天。示此因果不應放逸。
[0401a18]第二廣辨中亦二。先廣前光救惡道。後廣前聲益天處。
[0401a20]前中亦二。先明放光。後明照益。前中普照王光是相輪大相中光。於彼者於彼大相處有此海王隨好小相。一名清淨
者簡去多光。今但說一。普照下明照益中。隨眾生境界者所住差別亦是所觀不同。隨善根者隨其宿種何乘善根。隨意者意樂差
別。亦是欲願不同。皆稱根成益。越於餘益故云乃至阿毘等。以此下文但說彼照地獄生兜率天一益故越餘也。第二廣天上饒益中有六。初因勸釋疑。二汝等應當
下正勸報恩。三時諸天子聞是音聲下依勸興供。四是故諸天子下教發心悔過。五說是法時下聞教獲益。六爾時諸天子於一一毛孔下明得益傳通成無盡行。
[0401b04]初中三。先勸次疑後釋。初中善哉者歎其所得明有重恩。次顯舍那所住。勸不忘恩故令敬念。二爾時諸天子下正生疑怪。何由者由
何也。謂從何因由出此音聲。三爾時音聲下釋疑顯法。於中亦三。初總次別後結。總釋云此聲是善根功德所成。亦無來處。二諸
天子如我下別釋中有六門。一空聲無我喻。喻佛離二我。復疑云若實無我誰來成佛。二釋天聲無從來喻。喻佛勝果無來處。復疑
云佛果證理可無來。凡愚苦報應有體。三猶如汝等下苦報無本喻。喻善起天聲亦無方處。復疑云勝報劣報可俱無體。佛果大
用豈不有耶。四如普照王下明果用無作喻。喻天聲是定慧所起無作成益。復疑云若爾何故現有所益天報。五譬如須彌下明天樂
無來喻。喻天聲應無方面。復疑云少益可無來。多用應有倦。六諸天子譬如下明天聲廣益無疲喻。以此天聲則稱性故。常無
所有故。所益眾生亦如是故。是故無疲。於不可化眾生不生厭惡。於難受化眾生不生疲倦。於易心化眾生不生放逸。於已化竟眾生不生憍慢。此上六種是喻況。
亦即是法說。末後結辨。舍那者以是初門總勸故。離垢三昧有二位。一約因終。如第十法雲地菩薩所得。離自二障微細垢故。二
約果初。如此文是。將現成佛在此天上。住此三昧能利眾生令離垢故。二乘不能知者結用深廣故也。
[0401c03]第二大段從汝等應當下明依前正勸。於中分四。初明報恩大益。勸其修行。於中有法喻合結四文可知。
二諸天子其有眾生下明背有損。勸其捨離。三諸天子汝昔下明昔受重恩。今應長善。四譬如下示以正法勸令修學。亦是示天樂空令究竟不著。於中初舉無我有用
喻。喻天報依正似有實無義。五欲具等依報五蘊等明正報。以緣起無作即有常空故不生滅也。若如是下結成破執之定。
[0401c12]第三大段時諸天子聞是音聲下明依勸興供中二。先隨相事供養亦二。初興供天宮不見菩薩。遂生無見。後觀見閻浮將欲往供。復
生有見。二時天妙音下示平等慧。於中有四。謂法喻合結。不命終者令離無見。不生彼間者令離有見。以體實普遍。非眼所見
而能起用。化不失時。捨離等結離執也。
[0401c20]第四大段是故諸天子下正教發心悔過法。於中二。初舉法總教。二問答別示。初中先教發心者。以是眾行本故。佛正因故。正法
器故。次教住三業淨戒。威儀是身語戒。意淨是意業戒。次教懺四障。業報約因果分二。煩惱及見約利鈍分二。以增上耶見能斷善根故別分出也。後以法界等教懺
悔方便。此是普賢廣大懺悔甚深懺悔故稱法界也。二時諸天子下問答別示中。先問後答。問意云。既以如是三業為憶念四障對佛懺耶為若為耶。答意但觀罪空非直
障滅。亦乃即此成於大行故。以此門教令懺也。答中先顯答起所由。謂外緣內因二力。次正答中有十。初推障無體但由倒起。
經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此之謂也。二天聲隨說無我喻。喻業所作雖有因果而求不得。經云若欲求除滅端坐觀實相。此之謂也。前中總說因果名隨業報行。別隨
三學故云隨戒等。喜是慧也。三少福不聞受化者。聞喻喻業不作不受作已定受。四聲非生滅喻。喻業感報故不滅緣成故不生。又釋業性即不生滅而不失業報。五天聲
無盡喻。喻業若不懺滅受報無盡。又釋業即空無可盡也。六天聲不墮邊見喻。喻業性離斷常。七天聲隨應喻。喻業作善惡即有苦樂報應。八鏡舍萬像喻。喻業影現本
識而實無來去。九幻師眩目喻。喻業體本性空似有誑凡夫。十若如是知下結成真懺悔。
[0402a19]第五大段說是法時下明聞法獲益。於中有四。一餘兜率天子得忍益。或當初地或是八地。二六欲天子發心益。三天女益。此
二地前益。四爾時下益當機天子。以是普賢五位相攝大善巧法。是故創得出地獄已聞此普法。即得十地。明與三乘漸次教不
同也。於中初得位益。二成行益。三勝報益。四滅障益。五見佛益。六結益分齊。謂雖得十地因滿。簡不同果故云猶未能見等也。
[0402a28]第六大段爾時諸天子於一一毛孔下明展轉通成無盡行。於中有二。先於毛孔出法界供具供養於佛。二顯供具所成利益。
於中有三。先花益廣見諸佛故。二香益廣滅惑障故。三蓋益廣成大行故。就香益中。一法二喻三合四結。又釋此四中。初二聞香
得樂。次一滅障。後一成善。前中身心快樂者定香熏故也。滅障中於五塵內外各五百煩惱者。四分律中雖有五百結總數。亦無
別列名。既不見經論。古來諸德皆作解釋。有一師釋云。眾生煩惱根本有十使然。一惑力復各有十。即為一百。計應分為九品。
但上品重故開為三品。中下輕故各為一品。合為五品。即為五百。於內外境起合為一千。此是根本使然。以自五塵為內。以他五塵為外。一一各千即為五千。別迷四
諦即成二萬。并本一千即有二萬一千。依三毒等分故有八萬四千。又有釋云。以十惡為本。展轉相成。一一各十故成一百。迷
自五塵為五百。迷他五塵為五百。合為一千。正迷十諦法門。謂四諦三諦二諦一實諦。或迷說誠諦等十諦。或迷十善故成一萬。
然迷十諦空有不同。分成二萬。或迷十善二諦亦是二萬。并本一千總二萬一千。依三毒等分故。有八萬四千諸塵勞門也。若依賢劫經別有八萬四千。如上九地釋。此
諸煩惱皆悉除滅者。現種使習一切皆盡。以普滅非別故。何位滅者通五位故。云何滅者如虛空故。本來盡故。三見蓋利益中三。
初明見此法門之蓋故。得一恒沙輪王善根。皆如白淨寶網等。此是世界性中萬子已去輪王。如愛見善慧王等。非是金輪千子
王四洲等。謂一恒沙箇白淨寶網輪王善根。暫見此蓋。頓得成就。二菩薩摩訶薩下明得此王位所化利益。於中初所化廣多有
法喻合。二放曼陀羅下明所益殊勝。亦有法喻合。遇光得十地者此中有三重益。初明佛光普照。諸天子令得十地。二此天子毛孔
所出香花蓋等。復益眾生令得輪王。亦是十地。三輪王放光照餘眾生。亦令得十地。此之三位皆悉齊等同時頓成。各塵數多類。
以此却推。總是如來一小相中一光明力。一光既爾。餘光亦然。一小相既爾。餘小相亦然。小相既爾。其餘大相海等即不可說不可說
也。文意如此。思之。言此等眾生悉先修善者。明宿有見聞一乘修普賢善根。故喻中如在欲界已得初禪。身雖未轉得彼天樂。如是眾生遇此光明頓得十地。身猶未
轉。令本身肉眼而得普見。是法力故也。是即三祇可以念屆者明一攝一切也。塵劫不窮一位者明一切攝一也。如是遲速無礙自在。是此圓教非餘宗也。三如是成就
清淨下釋顯所得利益之相。既言即此身上得十眼等。未知分齊故。今於十眼中肉眼最麁。釋其分齊。餘眼深妙。可以類知。於中
二。先明見世界廣大。後亦於念念下見佛廣多。前中四。初明一重廣大。於中並取下塵點盡處已來剎并本塵。總合為一廣大之
剎。二問答辨難。三佛告寶手下重積數顯。謂以如上一廣大剎復數至此千億等。復末為塵。此一一塵各與一切佛剎之塵數等。菩薩取此諸塵經八十反。種一一生得
一切佛剎微塵等果。四菩薩下結肉眼見。謂如此數量。如此廣大。是此肉眼所知所見分齊境界。明知此眼深廣無邊。智論云。五眼
中肉眼但見三千大千世界內事。若見大千界外即何用天眼為。解云彼約三乘漸次教說故不同也。二亦於念念下明見佛身。如錠光珠照矚廣大復明淨故。下辨珠分
齊。亦非餘位所見故。結屬輪王。如是廣大肉眼是第三重益者。通釋向上輪及天子皆有十眼等。准釋可知。小相光明品竟。
普賢菩薩行品第三十一
[0403a14]初釋名者。先辨義名。就第二修因契果生解分中有二。上來明修生因果竟。自下二品明修顯因果。亦是上明差別因果。下顯
平等因果。若就五周因果中。此是第三明自體因果。二品名者德周法界曰普。用順成善稱賢。攝德表人名為菩薩。對緣造修目之為行。普賢之行。普賢則行可知。
[0403a20]二來意亦二。先分來。謂會前差別因果令歸平等。即會前從第二會至菩薩住處品來差別因。歸此普賢圓因故。性起品會不思議
品來三品差別果歸平等性故。是故來也。又釋上來差別明三乘因果。此下明一乘因果。明與上三乘為所依故也。又推前差別至此本位故來也。又前明修生此明修
顯故也。二品來者。前品明前位修果。此品辨後位了因。義次第故是故來也。
[0403a29]三宗趣者有二。先宗後趣。宗明普賢行略有十種。一達時劫。二知世界。三識根器。四了因果。
五洞理性。六鑒事相。七常在定。八恒起悲。九現神通。十常寂滅。此上十種各有十門。如時劫中。一陀羅尼門。一念中有多劫等。
二相即門。三世即一念等。三微細門。多在一中現等。四帝網門。重重顯現等。五不思解脫門。隨智自在現脩短等。六一身普遍門。
身遍即入三世劫等。七一身普攝門。三世劫海在一毛孔等。八現因門。遍前後際常行菩薩大行願等。九現果門。普於三世現成正
覺等。十現法門。普於劫海雲雨說法等。前五意業自在。後五身語自在。如約時劫有此十門。餘九亦各十。准之即略辨百門普賢
行。餘義具如文顯。第二趣者。明此普行意在對顯性起果用。問此與性起何別。答有三別。一此約因彼就果。二此是能發彼為所
發。三此通修生彼唯性起。餘如性起品說。
[0403b19]四釋文者。就後二品中。先此品明普賢圓因。後品顯性起滿果。就此品中分二。謂長行與頌。就長行中亦二。謂正說及瑞
證。就正說中亦二。初序說所因。後正顯所說。又釋亦可為三。初舉略顯廣。釋成普義。二從菩薩起一瞋下舉惡顯善。亦是舉
剛顯柔。釋成賢義。三從佛子是故下辨六十行門。釋成行義。是故名普賢行也。就初中二。先總標小說。二何以下釋小所因。
前中如向說等者釋有二義。一約近如前小相品所說。令諸天子成普賢行。是微小說。以隨所化愚癡眾生惑業障重墮惡道者。顯小相用故爾也。若約障輕智慧眾生。辨
大相業用即廣大不可說不可說也。二約遠即五周因果中如前第二周。是微小說。以前五位漸次因三德差別果。雖諸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