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Avatamsaka Sutra (Huayan Jing Tan Xuan Ji) 華嚴經探玄記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十七(盡此第□會)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離世間品第三十三
[0418b13]將釋此文四門同前。
[0418b13]初釋名有三。一者分名。謂此明第三名託法進修分。即依託行法修成正行故立斯名。二會名者。約處名
普光重會。今何故於此而重會者。以前普光是生解之初。今明依解起行故重會之。若爾何不三四等處亦重會邪。釋前是生解之法。可寄多處。今但依前法成行故不多
會。三品名者有四。一下文有十義。至彼當辨。二別翻一本名度世經。三更有一本名普賢菩薩答難二千經。四此品名離世間亦
有四義。一約妄執為世間。即空為離故。上文云一切諸世間皆從妄想生。是諸妄想法其性未曾有。二約緣起為世間。無自性故
名為離也。上文云三世五陰法說名為世間。斯由虛妄有。無則出世間。三約行。謂常在世而非世攝故云離也。四約位。人天是世。
二乘為離。二乘為世。菩薩為離。菩薩分段變易俱為世間。佛果究竟方以為離。今此所辨。六位行故。因果二位俱即世而非世故云離也。品內明此故以為名。
[0418c03]二來意者亦三。初分來者。上明修因契果生解分。則於法起解。今明託法進修行德分。則依解起
行。義次第故。是故須來。二會來者。前第六會明修因契果生解周圓。次顯正行處世無染故次來也。三品來者。前性起品明顯
性果殊勝。今明依彼所起行用故次來也。
[0418c10]第三宗趣者二。先約類。二約義。前中亦二。先約人。後約法。人有化主助化。化主以內證行海為體。助化以入定動地為相。餘
並同前準之。二法中教事內。以略標二百問為本。廣答二千為相。讚成益物為用義。理中平等性海為體。塵算行德為相。與教相應為用。餘相即等並准之。二約義者
有四。一法。二行。三俱。四泯。初中二。先明世間。後明離。前中有三類。一約事相世間有二。一器世間。二五蘊世間。此就依正
分之。如餘論說。二約麁細亦有二。一有為世間。二無為世間。此據分段變易為二。以變易非是三有攝故名為無為。勝鬘云。有為生死無為生死者是此義也。三約
染淨有三種。一器世間。二眾生世間。三智正覺世間。初是所依。次是所化。後是能化。如地論說。二明離者有二。初明世間即是
離。二明世間之離。前中有三種。一不同故名離。如智正覺名為世間。而不同世故名為離。二相望離。如無為世間望於分段。亦名為離。三性自離。如諸世間皆無自
性。本來無生故亦名離。論云世間與涅槃無有少分別。是故世間即為離也。二超出世間名為離。中亦三。初不同離及相望離。
皆超出他世名為離。性離之理亦非世攝。是故俱名超出世間方為離也。二約行中亦三。一行從緣起名為世間。自性無生即名為離。二行能滅惑令背於世故名為離。三
行成妙果永超二死故名為離。此三如次同前三離。又同三種佛性等思之。三約俱辨中。以世間為境。悲智為行。以悲故常行世間。以智故恒離世間。又以世間與性
離無二為境。悲智無二為行。境行通融亦有三句。一智無不悲故世無不離。是故常在世間未曾不出。二悲無不智故離無不世。是故恒超世表無不遊世。三雙融故動
靜無二。唯是一念。謂無念也。是故菩薩無念不智念。常行世間。常出世間無障無礙。四俱非中亦三。一約境世間與離形奪兩亡。
二悲智俱融。二念雙泯。三境行相由形奪齊遣。絕待離言不可說也。思之可知。下文二千行相是此等義。思以准之。
[0419a23]第四釋文者。此會之中長分為八 一序分二三昧分 三起分 四請分 五說分六結勸分 七表證分 八偈頌分。
[0419a25]就序分中有三。初明器世間圓滿。二顯智正覺世間圓滿。三眾生世間圓滿。初義如前釋。第二中成等正覺等者。此是受用身二十一種
功德。如攝論第五及佛地論第二並廣此文。今依彼二論略示少分。初一句是總。餘二十句是別。初中具後二十殊勝德故名為正覺。即稱正理而開覺。又離邪障之覺故
名也。又正覺約理智。等覺約量智。可知。論名不二現行。別中二不二念者是一向無障殊勝功德。以離二障故。異凡小。住二處故。又釋於遠時方等境無知不知二念
故。即由此故名等正覺。三無相念者。彼論名趣無相。是調化方便功德。令他趣證無相涅槃故。又釋名能入無二功德。謂自能
入離有無相清淨真如。亦令他入故。四住佛住者。是觀所調化功德。謂住大悲常觀世間故。又是任運佛事不休息功德。恒住
聖天及梵住故。五等一切佛者。是得一切佛相似事業功德。又於法身中所依意樂作業無別功德。謂所依智同。益生意同。報化業
同故云等也。六到無礙趣者。是永斷所治功德。謂證得二障習滅。及修彼治道成就現前故。七得不還法者是伏外道功德。謂證教
法彼不能轉。伏彼顯已正道法故。八無礙境者。是伏魔怨德。謂違順中境不能礙心。及世八法不能拘礙。九住不思議者。是安立法教功德。謂諸勝教出過尋思非餘能
測故。十離三世者。論名遊於三世平等法性是記別三世功德。謂記別去來皆如現在。分明無倒故名平等。此中離者離於三世。記不明了故也。十一於一切世界普現
身者。是同時普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用化身功德。十二知一切法者。論名於一切法智無疑滯。是斷一切疑功德。謂於諸法自
斷疑。得決定智。令他亦得。十三具足成就一切妙行者。論名於一切行成就大覺。是入種種行功德。謂隨所化有情所宜。現同
類身。令彼入故。十四永滅疑或者。是達當來法生智功德。謂過二乘境微細善種。如瓦石中細金種子。如是等境無倒遍知故。
十五離虛妄身者。論名不可分別。是自身無染德。謂非惑業苦雜染分別所起故。又隨其勝解。如應現身如末尼珠。雖無分別。增上力故現金色身等。十六能與菩薩無
量智慧者。論名一切菩薩正所求智。是成就佛種不斷方便功德。謂諸菩薩依諸有情調伏方便。皆由如來增上力故。得聞法思
修。次第獲得妙智。異類菩薩攝受付屬展轉相續無間而轉。十七住佛無二彼岸者。論名得佛無二住勝彼岸。是諸身諸度極成滿
德故。謂法身無二。度行滿故。十八具足乃至法門者。論名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是受用身及土。隨機應現互不雜等。此不
可沮壞是彼不間雜也。十九究竟無量無邊者。論名證無中邊佛地平等。是三身方處無有分限功德。又是證真如離有為無為中邊相故。遠離方處中邊相故。此佛地在後
句中。又釋世界無中邊故。佛現亦無中邊。無中邊故。即總無邊也。二十法界等者。論名極於法界。是證得果相功德。謂窮清淨
法界故。又是窮生死際。常現起作一切有情利樂功德。謂依淨界流起經法益生故。二十一虛空等者。論名盡虛空性。窮未來際。雖經劫成壞。而空常無盡。此同自實
德也。未來際無盡。期利他勝用。常無休也。第二會初唯有初十句。准此釋知之。問佛地經及解深密經辨十八圓滿受用土中。歎
受用身有此二十一種功德。今此佛身在摩竭國。即是變化。何因亦得具此功德。設此化身約地上見具此德者。何故見佛而不見土。又此見化即為報者。豈地上菩薩不
得兼見變化身耶。答是知此中約十佛功德。見通五位。處該染淨。以二千法中亦有地前四十位故。地前地上同所見故。摩竭花藏融無二故。餘如前說。
[0420a13]第三眾生世間圓滿中有二。初舉數歎德。二列名歎德。亦是前舉數總歎。後是列名別歎。前中二。初舉
數簡定。二具足下歎顯勝德。前中一舉數。二簡大異小。三簡終異始。四簡客異主。二歎中二。先別歎。後總結。前中亦二。初十
句歎因位自分德。二於一念下歎果位勝進德。前中亦二。初五句歎巧惠德。後五句歎攝生德。前中初句總標。謂此中夫一菩薩即
已具成一切菩薩所有方便智慧故也。下四別顯中二。初釋前二義。後雙顯功德。前中二。初釋成方便。謂具此調生入法之巧故
云方便也。不令眾生墮二乘地故。縱入者亦令起故。要當令住菩薩法中故。名善巧勝方便也。二釋上智慧中二。先量智知世
界染淨差別。二理智觀達解脫真境。又釋前句知世界相不同。後句知相入相即為解脫境。如十解脫等。二顯功能中二句。一滅
障德。二成行德。謂由前巧惠故。障無不盡。行無不具可知。二攝生行中亦五。初一句總標。謂善攝等者巧識根器也。深入無量
等者深解法藥也。下四別釋亦二。初二釋上二義。後二顯化歸體。前中二。先釋識器中。一了眾生報類差別。二知心之所念。三
知彼煩惱使有輕重。四知根機有生熟軟中上等。五知其所緣境界差別。六知彼入法方便所宜。又亦知是起行方便。二三世下釋上深解法藥。謂三世佛說顯法勝也。善
聞者巧聽故。受者領納故。持者不忘故。廣說者授群機故。下二釋化歸體。一雖能遊入無邊世間教化眾生而常超出世間之表。
二何以處世而恒出耶。釋以解有為即是無二法界故也。第二勝進中十一句。初一總。謂速成佛果。依新譯花嚴不思議佛境界分中。
普賢文殊等。並是他方諸佛為欲與毘盧遮那佛為眾會故現菩薩身。故知此等並實是諸佛。故云得一切佛智。下別顯果用。一自現佛身。謂念念無間盡未來際。當現成
佛。自為法主。常作菩薩。為他助化。二能令他成佛。謂以殊勝巧便之力迴轉眾生。要合當得大菩提時。必當得故。三得自在
智。謂一切眾生心所行境無量無邊。直爾遍知。已為希有。況今入一而知一切。明其智德極自在也。四得自在身。謂不離果位現
因身故。五得自在位。謂雖現因身而不轉果智。以因果無二故。六得自在行。謂不捨隨事行而入於無行。以約境理事無礙故。約智寂用無二故。七得自在悲。謂雖已
成佛。為眾生故。更於無量劫常修菩薩行。未曾休息。八顯自在德。謂此自在希有之寶難值遇故。九攝化自在。謂轉法輪明
化法體。調伏者顯法勝用。令逮得等者顯所成益。見理深徹故云明淨。又令離所知障故云明也。令離煩惱障故云淨也。智照法
界名為法眼。十結同諸佛。謂同三世諸佛所有清淨功德及所住位地。所成行相所起大願。此諸菩薩皆悉成就。與彼無二故。二具
足下結德無盡可知。第二列名歎德中三。初列名中。行相遍周。備滿法界。同名普也。二結數可知。三歎德十句。初一總。謂具得
普賢無邊之行及普賢無障礙願。此歎普賢德也。別中一攝法上首行。二受持正法。上二歎普正法德行也。三化諸眾生令佛種不斷。此普化德也。又釋次後更有佛興
故云佛種不斷。四了知諸佛與諸菩薩次第受記之法。又釋知諸佛滅後次第受記諸佛興世。此普惠德也。五隨諸下成佛說法行。此普眼德也。六隨處現佛行。此普光德
也。七令離惑染行。此普觀普照德也。八能除業行。此普幢德。高出業障也。九令證法界行。此普覺德也。此上九種。若望宿
誓今成即是普賢願攝。如十大願等。准配知之。若望現緣所作即是普賢行攝。是故此文亦願亦行。序分竟。
[0420c28]第二爾時普賢正受下明三昧分。於中有二。先入定。後辨益。前中普賢入者。以是會主故。表此行法普周
遍故。從此出彼無邊行故。花嚴定略作四門。一釋名者。以因行花嚴感果相令顯著故。二體性者。法界行門心海為體。以等持廣大無限量故。三明業用者有二。一依
此顯說花嚴法故。無量壽經歎菩薩德中。言得佛花嚴三昧宣說諸佛經典。二依此顯示花嚴行故。上云施戒忍辱精進禪方便智慧諸功德一切自在難思議花嚴三昧勢力
故。解云以諸行法深廣多端。不能別說故云一切自在等。即下文二千行法也。四明位地者有四句。一若攝始歸終。在第十地方
得。如法雲地說。二若攝終歸始。在信位滿心得。如前賢首品說。三若始終無礙。遍一切位。如前二說不相離故。以彼始終括中
間故。四若超絕始終總不依位。如此文。但約行法以辨其相故。二益相中二。先動地以驚悟機緣故。後出聲令聞法音故。即此亦是三昧業用。何故此中無加分者。以
所顯行法依前解起無別法故。若爾何故更須入定。謂攝解成行故。次入定。法不異前故。不須加。三昧分竟。
[0421a22]第三起分以三昧事訖故。說時至故。定無言說故。是起也。安祥者審諦之狀。謂從定起已。念不亂故云安祥也。
[0421a25]第四爾時普惠下明請分。於中有三。初總舉問意。二正辨問辭。三結請願說。何故前諸會入定前問。此不爾者。以
前諸會從相入實以成正解。此中依體發起以成正行故不同也。又未入定前。眾則不知誰為說法。故先入此定。令眾知主而起問故。何故普惠問者。表滿法界之惠
堪發起故。何故一人問者。表此行法各獨成。故知諸菩薩雲集者。知問時至。故知顯法之緣已具故。此明問所依也。問普賢者以無盡行法從遍[上/口]
法界而流出故。二明所問法中有二百句。其別行度世經。彼中別作六翻問。還作六翻答。古來相傳皆依彼文。用科此經。即為六段。初二十句問十信
行。二從何等發普賢心下二十句問十住行。三從何等為持下三十句問十行位。四從何等為寶住下二十九句問十迴向行。五從何等身業下五十句問十地證行。六何等
為觀察下五十一句問因圓果滿究竟位中行。此經上下總有三遍。說六位中。此當第二約行說六位。以普賢行該六位故。是故度
世經云。唯為解說諸菩薩行。從始至終。令無疑也。彼經六段雖不配於信等六位。既云從始至終。次於末後明成佛果為終。故知最初信行為始。此不待言。故知決定
約六位耳。
[0421b22]第五大段爾時普賢下明說分中。初總告。二正答。於前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