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Avatamsaka Sutra (Huayan Jing Tan Xuan Ji) 華嚴經探玄記
Scroll 19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花嚴經探玄記卷第十九(盡第六地知識)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0464b17]自下明十行善知識有十人。各當一位。
[0464b18]初歡喜行中亦五分。初舉法勸修中。國名救度者常以法財施一切故也。又行能濟物故名為救。令得出世。復名為度。比丘善
現者行相超昇比丘。表示施行內成勝報外現故名善現。勸往教問等可知。
[0464b22]第二爾時下依教趣入中。先思念前法。後漸至後位。前中初一句總念前般若普莊嚴門。下十一句別。一所證。二所依。三所度。四所行。亦
是有為諸行無性。五剎那離生滅心。六幻現如光。七念理真性。次二念語義。後二念因果。第三於城下見敬申請中。初推求簡擇。
於都市等求表無著之行隨緣造修也。二見彼比丘下明見勝相。言在林經行者表出世之相。亦顯修行之所。次正報殊勝。表行順佛果故相同佛也。地品云。如說行者
乃得聖法。斯之謂也。次天龍下明勝眷屬興諸供養。三爾時下設敬申請可知。第四答言下示己法界。於中三。初示依緣得法。
二善男子下顯法之業用。三我唯下結法門名。初中亦三。初年少出家日近者。初入行位故名年少。創離十住之家故云日近。二
自我下明所供諸佛。前位三十六。此中漸增故三十八恒也。又云自我生來者似於一生經爾所劫供彼諸佛。此何義也。釋云或報命極長。或以一生攝於多劫。如念攝劫
等。或入佛法為生。謂云自我生此菩提心來。經爾所劫供爾所佛。又涅槃供八恒佛攝因位等(云云)。三彼諸佛所下明成行得
法。一句總。二莊嚴下別中標三種。一定願。二歎行。三具足下德備。三嚴淨下釋出三因。如次可知。二就業用十一句。皆先辨
業用。後出所因故。初三是前定願莊嚴力。次一是前普賢行力。餘七是前菩薩行願力。於中初二供佛聞法。是前知菩提護法輪
等。次二行定深。後三所知廣。三結名者遠照顯煥名曰燈明。則十不可說等。常用無竭。名為隨順。天竺本名不休息智燈菩薩解脫。
[0464c26]第五諸金剛下仰推勝進中。此是同類仰推。初顯生族勝。二報命勝。前雖一生到不可說劫。未得不死故今推也。三報體勝。謂
內智無盡外色無壞。四普觀下明業用勝。五我當云何下結非己分。第一歡喜行竟。
[0465a02]第二饒益行中。
[0465a02]初舉法勸修內。初國名輸那者。此名淨亦名善。是大江名也。謂國有此江。從事為名。諸外道世人皆云。於此江
中洗浴。悉滅罪增福故以為名。表持戒行捨離業非。童子名釋天主者。童子以表戒行清潔於戒自在故名天主。又准天竺本。應名諸根自在。以梵名因陀羅此云帝釋
名也。因達唎此云根也。濕筏羅此云自在。亦名主也。以釋天及根梵言相近故。各據一名也。二勸往教問。
[0465a11]第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中。初明起勝念。二設敬辭退。三與眾同至。
[0465a13]第三見敬申請中。初推求告示。善城亦是輸那名也。天竺本名城善。而言城外者表戒行外防故也。河水側者表發定
水故也。河水即是彼江水也。二見其所作弄沙戲者明三聚戒數方便集起也。三設敬。四申請可知。
[0465a18]第四答言下示己法界。於中三。初舉法門體。二善男子我因下明業用。三我唯下結其名。初中文殊教者表明
人能護戒故知相。十善是吉。十惡是凶。戒相非一故云算數法。智論云。菩薩戒品微塵數也。善惡因果理決定故名印法。又有人釋
云。初相凶除斷律儀戒也。次算善恒修攝善戒也。後印機救療攝生戒也。因此得一切巧術等者巧知世法轉成出世之用。是天竺本我得巧能轉變一切法智。二明業
用中二。初顯相印二法功能。以相知善惡印除災故。是故同辨。二復次下現算法巧能。羅叉此云萬也。三結己分可知。
[0465b01]第五諸大菩薩下仰推勝進中。初總舉所推。後我當下正推非己分。第二饒益行竟。
[0465b04]第三無恚恨行中。
[0465b04]初舉法勸修內城海住者。若隨相釋此城近南海而住。若准下文。出於財法施不可盡故云海住。優婆夷名
自在者約行。則忍離瞋癡故云自在。若約德用。則作用任志故云自在。即下所顯是也。天竺本名真實富滿。解云以財法遍充故也。
[0465b10]第二時善財下依命趣求中。初明得熏修。二設敬辭退。三戀慕歎德有十對可知。
[0465b12]第三見敬申請中。初推求等明入法方便。二進入下明見正報。除嚴具素服者表忍相故。三於其宮下見依報。開四
門者四攝攝生故也。四一萬女下見眷屬勝。於中語音身香智大益物。設禮申請。
[0465b17]第四答言下正示法界中有三。初舉法門體。二以一器下辨業用。三我唯下結法屬己。初中以出生業用無窮竭故名無盡
藏。所出利物。具勝德故名功德莊嚴。二業用中三。初明法門業用。二汝見我此下令見同益。三且待下舉現驗成。前中三。初施
眾生食等益。二施二乘等益。三施菩薩益。初中一器食者。古釋云。勝流所依一味真如也。隨其所欲等者稱機說法也。而無增減
者用而無盡也。又釋只是一器飯。即融同法界無盡緣起。是故無不應機。應無不益。益無不稱本位法界故。故云隨欲而無增減也。二現同益中二。初舉己眷屬報行等
同有二十八句。初十句名自分方便行。次同境界下四句所修法同。同具菩薩下十四句自他行滿同。二此諸菩薩下顯己攝成相。三善男子且待下舉現事驗成。三我唯下
結名可知。
[0465c05]第五仰推中初別舉所推。二結非己分。第三無恚行竟。
[0465c07]第四無盡行中。
[0465c07]初舉法勸修內。城名大興者精進熾然故云也。又廣以財法起。成大施故以為名。長者如前。釋精進行味之
中最勝故名甘露。行德勝出表之如頂。
[0465c10]第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中。先設敬辭退。二爾時下憶念前法。三漸漸下至後位處。
[0465c12]第三周遍下見敬申請中。初推求。二樂求下起勝欲。三正見殊勝依正及勝眷屬。四設敬。五申請問行。
[0465c15]第四長者答言下示己法界中。初發心。二善男子汝見我下法攝眷屬令成十種饒益可知。三標己法門。謂財法無盡
蘊在虛空。隨意給施故以為名。四隨其所須下明法門業用中。初總舉功德寶藏如意益生。二且待下舉事驗成。先見眾集。次觀
空雨物。此同破虛空器三昧。正是十行所得。後授法令喜。五結己法門。
[0465c22]第五仰推勝進中。初總推。二謂下別有十句。三我當下結非己分。第四無盡行竟。
[0465c25]第五離癡亂行中。
[0465c25]初舉法勸修內。城名師子重閣者十德疊起狀類重閣。諸佛菩薩雄猛之士處在彼位故云師子。此宅在彼
城。城依宅號故以為名。長者法寶周羅者周羅此云頂髻則以法成人。寶為頂髻。天竺本云有法長者。名寶周羅。顯其定用可貴尊極之相。
[0466a02]第二依教趣入中。初設敬辭退。二念前法門熏修長養。三漸至後位。並文處可見。
[0466a04]第三周遍推求下明見敬申請中。於中於道遇見者明道力隨緣觸物便應。
[0466a06]第四時彼長者下授己法界。於中四一。執手等是授方便。則加行也。二遍觀等正見法界。則正證也。三問法因緣。則
後得也。四我唯等結己所知。即立名也。初執手將歸者表攝歸所證。且觀我家者以法正授。二善財遍觀下證見法界。先總觀。二其
宅廣大下別觀。謂此宅十重者向上重也。此相難定。略作三釋。一依古師云。十重即十地也。以八聖道通遊入故以為八門。或四
攝四無量亦為八門。初施食者謂初地檀行。二施寶衣者二地慚愧戒衣服。三施寶嚴具者三地忍行。用以嚴身。四施內眷屬者四地道品助行。五結集正法等者五地得
五明論等。六得波若菩薩充滿等者六地得般若大智現前。於中三。初總顯深智。二所謂下別顯十門。一照則寂。二寂即照。三外
緣不轉。四內照離染故。五體堅。六用廣。七含勝德。八見法界。九多巧便。十稱物機。十一約喻顯。是增數故也。三結集如是下結廣
顯略。七響忍菩薩等者七地得有中殊勝行。知種種教法無別異義成於響忍八常住菩薩等者此中有二德。八地證得無增減法界。神通剎等者於三世間自在故也。詣
一切等者明九地受持佛法也。九補處等者明十地受職位等亦是等覺位。十一切如來者妙覺位。從初發心等明攝因成果。第二
更釋此上十重。即總是此十行之位。始從施食名歡喜行。乃至第十如來充滿是真實行。以於一位攝一切位故。此有二重。一以十行前攝十住及十信行後攝迴向及十
地位。二既以十行攝諸位盡。於自十內復以一位攝一切位。是故於此第五行中具斯十行。前海幢比丘在十住位。頂佛說法。還此以十住門攝一切位。今此長者在十
行位。所居之宅還以十行門攝一切位。是即兩處攝義齊也。但以前寄第六住說。此約第五行辨。又前寄頂佛此約居宅者。並為表勝劣不同故也。第三又釋總不約位。
但此菩薩以行就機。現居勝躅。依則說十以顯無盡。初四以物施。初易後慚難。次二集法施。初淺而後深。次二領受法。初狹而
後廣。後二現勝德。先因而後果。總此十位皆從麁漸細可知。又此長者具攝因果行位等法。總為所依故以為宅。三後得中顯法本
因。於中先問後答。答中善根迴向三處。謂初滅除貧苦者。即十重中初四是其報也。二見佛菩薩等。三恒聞正法。此二即五重已上
是其報也。故獲斯報者迴求三處滿十重也。四我唯下結法名字。謂宿願所求之三處稱。遂成滿之十重故名滿足大願法門。天
竺本云得菩薩解脫。名無礙願莊嚴道場。解云十重之宅名嚴道場。宿願徹微名無礙願。則以彼無障礙願力嚴此宅處名道場也。
[0466c01]第五仰推中初別辨十句。皆云不可壞者德窮滿故。無進昇故。不為緣動故。我當下結非己分。依梵本云。我當云何能知彼
功德能說彼行。解云是則於彼已成之德不能了知。現行之行亦不能說。上下諸文皆同此應知。第五行竟。
[0466c07]第六善現行知識中。
[0466c07]初舉法勸修內。國名實利根者國者境位分齊也。般若離倒稱理名實。明照生後故名利根。此是託處顯第
六行。城者防外守內。是妙智用。簡狹取廣故云普。通入遊涉故。復稱門。普則是門。普門即城。皆持業釋。此約法辨。又釋城攝眷
屬為多所趣故名普門此約事釋也。長者普眼妙香者智照根藥。普熏眾生故以為名。
[0466c15]第二依教趣入中。一辭。二念。三到念中十句。初一句總念前法。次二句明因念所得。次一句樂求無厭。次三句成就菩薩
解脫根力。次二句行願隨心。後一句得智體用。
[0466c19]第三見敬申請中。初求趣作念。二見勝依正。三設敬。四申請。
[0466c20]第四授己法界中三。初歎發心為授法方便。二我知一切下授法門業用。三我唯下結法名體。就業用中有二。初療病通化下益眾生。二我又
善知下因香起行。上供諸佛。前中有四。初除其身苦。二與其身樂。三然後為說下療其心病。四稱揚下正授大行。此四中初二
共安樂眾生。亦是攝化方便。後二是利益眾生。亦是正授法行。就第四中有十四句。初三是授菩提心法以是行本故。一讚佛功
德令發求一切智心。二大悲救眾生心。三諸度淨智是厭離有為心。亦是廣修勝行。心說諸大願下十一句正授所修十度行法。初因
大願施行攝生。乃至末後二句顯於智度。二因香起行中。初知諸香體。二燒香起願。三如願普熏成大供養。文處可見。以梵本中
是賣香人故。三結名體中。令眾生歡喜者如前所說。利樂眾生故。普門者如前所說。燒香普熏嚴法界故。見一切佛者是所供諸
佛故。天竺本云得令一切眾生喜足普門見佛供養香身法門。
[0467a11]第五仰推勝進分中。初一句舉其人。次一句總推大益。三其有見下別推見益。我當下結非己分。第六行竟。
[0467a14]第七無著行知識中。
[0467a14]初舉法勸修內。城名滿幢者方便境備勝出為名。王名滿足者善巧智圓違順自在故。以其王復表斯號。
[0467a17]第二依教趣求中。初辭。二念。三到就念中初一句總念。以此無著是善巧位故。總攝已前諸位之法故云次第憶等。此則念
其教法。二復作下念其人力。三如是下明因思念得勝進。大心有十六句。初九自分行心。二見諸佛下得勝進心。
[0467a22]第三見敬申請中七。初問答指示。二遙見彼王下見勝依正。三覩其逆相。四以生疑怖。五空天為決。於中二。初舉前教真實令不生疑。
二菩薩方便下明後行玄密令其信入。初中謂前善知識教汝至此。彼教不虛。何以致疑。問善財豈不自憶前教。何故生疑。答以對瞋瞋害障道相故。理須要疑。方乃顯
知菩薩道中反道順道二行差別。不爾耶正無以甄別。梁論戒學中釋甚深云。菩薩由如此方便勝智行殺生等十事。無染濁過失生無量福德。速得無上菩提。要大菩
薩堪行此事。此有二種。一實行。二變化。實行者了知前人必應定作無間等業。無別方便令離此惡。唯可斷命使不作惡。又知
此人若捨命已必生善道。又菩薩自念。我行殺業。必墮地獄為彼受苦。彼雖現受少輕苦惱來世必受樂果報也。解云此同瑜伽菩薩地中戒品內說。二變化者如那羅
王及善財童子。或見可愛事。或見可畏事。各令眾生生於善處。解云彼引此經是變化作。那羅是梵語。此云滿也。或見可愛事者
引此前文。初見依正生於可愛。後見犯王法等生於可畏。皆為益生故也。二明菩薩所作玄密之中。初二句巧智難思。後五句業
用難思。謂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