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fang Guang Fo Huayan Jing Shu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Scroll 5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五十三 (第五十七)
清涼華嚴寺沙門澄觀

[0899b23] 第三十習氣地中二門三門 熏習後門攝取
由此煩惱積集 方能究竟煩惱習氣 一行成行五受
六大七十八十理智二十攝取熾然積習愛樂增長第二十種修
三門分為 二修第二成就佛 依託成就第三十
退失修行離過遠離 可知第四離生地中 明清對治修行增長
清淨三門對治修行增長 世間猶如 出世對治清淨
有為得無純熟離生 婆沙清淨對治 法明門觀察眾生
一句二乘不同二乘見道 第二決定清淨
所得得出決定內法生如來家後五 第三出生佛法三門對治修行
增長中分二門修行增長 修行對治增長後門出生增長
出息增長初二願智不虛二時無間 勝行丈夫名號
德行嘉名 自利 二利假名瑜伽四十
菩薩假名十六菩提 薩埵十六名為法師顯揚第八莊嚴論 天子
不會第二修行對治 廣明三十七品 對治正道名義
不共三道名義 小乘可知四行善巧迴向休息五根定根
六通天眼六念 眾生大悲七覺中一 八正思惟一切智
初禪離欲 言說故云一切語業二禪 覺觀淨覺以為三禪 生法四禪解脫道從此
不下四無色定 滅盡定心心 染污
捨受不息 是以念念念念
地中十力一切 一切道智天眼宿命 悉知宿命如初第五
二門地中 對治後門二分 四門以此四門道義
無量相從 佛子明初平等 道行皆是菩薩正道
無不虛空等一一 無量 無量語言眾生調伏無量劫
無量無量虛空 法界虛空法界分量 無量分量無量助道不住
道行如是 萬行助道不住 圓融無不正道互相助道虛空等
正道隨事無量助道 事故無邊無盡第六無量 修道一門地中般若現前真修
去來平等 對治平等六即 不住道行
不明約法 開成 本性三性三無性如理
無著 三空福德不著教法不可說 不能無言無言 言說壞事法界
八不真如權實 進修第七莊嚴 三門地中權實
念念進趣後門自在 地中對治十種方便 發起勝行權實莊嚴
自行無染攝化無染 正入權實人法 因果權實
示現受生滿三世 不捨二利 教法利他正智
權實生成大用住持不絕何以可知二十念念進趣
對治修行無量 菩提分差別初二二進 一總
約法二持二伏 自在 初一念念修習一切
向佛智五明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一手拔出清淨
三般若煩惱第八三門第八地中以內 無生圓滿分為
清淨無住 清淨得無 勝行一切貪著世人 穢惡一明無不
三明無不如是 得勝諸佛一念出生成熟 無量初三出生三寶成熟
三聚邪定佛性未來因故 涅槃一闡提佛性 未來善根生長四攝
最後一切智之一 最為藏主即此 用心初地明心質多知心
自利初二
成行二攝一智 拯救大梵四無量成德 第九被甲二門九地行法
被甲 可知二十住地無不
不用兵仗 無不一切成立第十 十三十地十地六根
分為初一六根六四成規 職位出眾初三
第二十 眼下六根分為 大盡如實知一切法 體用不同肉眼
智論三十七肉眼不見 不見天眼見遠有分 肉眼一切四十四
自指不思議見遠 和合不見實相明見 通性不同慧眼
法眼中法慧眼所以 慧眼不能眾生一異不能 中法 不能遍知眾生方便
明知一切佛眼 不知十力無不後五 眼見法眼光明
出生涅槃不可見方圓寂無礙 一眼壞相 一切智即是普眼非但
見法重重法界普門無礙法界 肉眼受苦天眼了知 別知根境引入如實得佛
同歸寂滅等同法界 二十六根 神通無上見聞自在
亦即釋名聞持如來大法 初二 滿
悲智初四 俱舍名為 三等不等
增益名為 不等好惡 瑜伽
二識香味 有頂菩薩有頂色究竟
有頂既有 聞出世人四有法味六根 三業三業
後五四魔天子 蘊魔十身隨行身故 初一可知第三
一行遊行 有漏無漏不斷生死涅槃可知十種住
進住 多時安處初四六法 成德四十捨身合法
初三加行調身 餘善 之一初三可知
思明警覺 住處棲止 可知所行
能行所行初四自行四念阿難四問 十地第六觀察
十一滿如來 四門滿皆因八相 因故八相示現
分為初三十二究竟 等覺十種住兜率十九 圓滿妙覺中分初一十四
行體二十八門方便 三十十門初中 四門起行方便二十十度行體
初二意業觀察一門身業自在 一門語業觀察者解方便初二
化法教行三觀 觀察者審慮周遍 六度眾生二利
人證二身自在 威德師子王威勢 如法
師子吼勇健 無畏決定宣唱集安 可知 (五十八) 第二十
十門行體六度 十度清淨 不同世間 三施開合不同
繁文初十施者向背清淨二世樂施梵本應時
一切有損 不宜 清淨難行重物 內外無不
迴向 堅牢有為功德 大悲二乘無為不住 菩提法施
相成十度三輪 瑜伽三施 十戒律儀七十
廣博迴向一切 微細難行 軌則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