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Huayan Jing Lun 新華嚴經論
Scroll 2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華嚴經論卷第二十長者李通玄撰
[0853a15] 一爾時一切寶莊嚴殿已下至悉過諸天供養 之上有八行經。明如來受請入殿以佛自己 善根依果出勝諸天無比對分。此明加行會
勝位德如佛故。二時兜率天宮中已下至而 說頌言有五行半經。明諸天妓樂熾然不息 諸天歡喜說頌分。此明入法悅樂故。
[0853a21] 第九有二十行頌。明稱歎往昔如來來入此 殿分。云吉祥者。眾善所集名吉。眾福所加名 祥。云金色殿者。殿有金色光明。亦名法身無
垢。云蓮華殿者。殿有眾色蓮華莊嚴。亦表法 無染。是蓮華義。山王殿者。明積德如山王。 非殿有山。如經云。寶者。貴德為寶。非關寶
王。餘義可知。所以須歎往昔如來者有三義。 一兜率天王念昔自分善根力合古。二明古 今諸佛道跡普周。三明如來道跡依古不異
非天魔梵所改今為眾生生信入故。此十佛 亦以加行隨行成名。
[0853b03] 第十兩行經。明兜率天王歎佛并結十方同 此。
[0853b05] 第十一品末有十三行半經。約分為二段。一 爾時世尊已下至為眾說法有六行半經。明 如來處座為眾說法分。二不可說諸菩薩眾
已下有七行經。明十方菩薩來集處座殿內 莊嚴妙好勝諸天一切十方兜率天悉同此雲 集莊嚴分。座體前已釋訖。師子座上結跏趺
坐者有二義。一世間威儀。二會此十迴向中 理事交徹。如來座體。以法界緣起不思議智 無所依住大慈大悲以為座體。以無依住智
性自遍周與虛空等。不去不來而對現色。身 與眾生數等。任根差別。隨應調伏而化度之。 而無所造作。如經云法身清淨妙用自在者是
也。與三世佛同一境界住一切智者。以智體 無內外中邊。諸佛同住境界亦爾。與一切佛 同入一性者。為無性之性無出入也。諸佛同
此也。佛眼明了者。覺一切法非有無。而能以 智遍知一切諸法也。有大威德普遊法界未 甞休息者。以無作無依之理智破一切執著。
皆悉消亡名之為威力。以智無表裏性遍如 虛空應感現形而無來。去名之為。遊無俗不 真名為法界。一念三世古今情盡教化眾生
無始無終。名未甞休息。明時不遷也。具大神 通者。大智無依無形性無生滅名之為神。智 無不達名之為通。隨有可化悉能遍往者。明
智無去來中邊表裏。十方眾生應感皆見。皆 悉不同名為遍往。以一切諸佛無礙莊嚴而 嚴其身者此無礙莊嚴有二義。一四無礙智
莊嚴。二佛依報正報二福莊嚴。一切相好及 隨好。是以如來身是正報。國土蓮華藏世界 是依報。智自善業而嚴自身及境為智。法爾
自具無邊功德。如九十七種大人之相。是只 為無明所覆。以慈悲喜捨饒益眾生。報得依 果者。即隨好光明功德是。如佛大人相有十
華藏世界微塵數隨好無限。如經且約舉一 種隨好功德名圓滿王。所有利益具在經說。 又如無依住智體無自他內外所執。所有依
報正報莊嚴身及國土。一切境界互相含入。 猶如百千明鏡影像互相。容入重重無盡。重 重無盡。身土眾境互入無盡。猶如帝釋所居
寶網。諸天眷屬寶內重重眾像相入身境無 礙。身出剎土。剎土出身雲。俱現佛事。一種自 在諸法總然。於智境界不說有情無情之法。
經云善知其時為眾說法者。了根生熟如應 化度。
[0853c19] 問曰。何為諸佛知眾生心時與非時。
[0853c19] 答 曰。以如來心與一切眾生心本不異故。是一 心一智慧故。以此知時與非時。諸佛了悟而 與眾生共之。眾生迷惑自謂為隔。一切諸佛
以一切眾生心智慧而成正覺。一切眾生迷 諸佛智慧而作眾生。及至成佛時還成眾生 迷理之佛。所說法門還解眾生心裏迷佛眾
生。以此不異故知眾生心。經云不可說諸菩 薩各從他方種種國土而共來集者。約萬行 差別名為他方。以法隨根應物調伏名種種
國土。不出如來大圓明智。名為而共來集。眾 會清淨者。無情識也。法身無二者。與佛同一 體性等無性也。無所依止者無得無證也。而
能自在起佛身行者。無作之智同佛用也。坐 此座已者。會此十迴向法界本也。殿出殊好 者以智所感也。出過諸天者。以智報感非有
情為也。解云。菩薩所報相約行所生。論主頌 曰。
菩薩以忍為垂鬘 慚愧恒為衣服飾
戒品塗香及末香 慈悲普覆為其蓋
正心不動禪定幢 智慧幡破諸邪見
方便常住生死海 饒益眾生為妓樂
總持演暢妙法音 聞者解脫為歌樂
[0854a13] 已上如文可知。此段有不可說他方菩薩眾。 此一段諸天住兜率宮。菩薩眾總有一百五 十箇百萬億眾。若他方所來菩薩有不可說。
諸天莊嚴高座及宮殿色類。有一百八十種 差別。一類有百萬億。如來及菩薩自福莊嚴 無有限數。此會所將如是大悲。如是智慧。如
是萬行。但為長養初發心住初生佛家之智 慧大悲令慣習自在故。時亦不改。法亦不異。 智亦不遷。猶如竹 [竺-二+韋] 依舊而成。初生與終無
有麁細。亦如小兒長初生而為大無異大也。 此直以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為養道之方 便佛果在於初發心。又十住中一住具十住
之功用故。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總十住中 總具足故。猶如神龍馬王所生。其神駒生在 其地。與父遲速相似。唯力用未如其母。如初
發心菩薩。以乘如來一切智乘。初生佛家。與 佛同智。唯神通道力未如。以待大悲萬行長 養故。雖長養功終法不異也。時不遷也。終不
出初發心時力用功畢。如龍女不出剎那際 三生成佛。是如善財一生得佛果亦爾。一生 義者得無生也。今且約立無生有十。一諸蘊
自體無生。二諸見自體無生。三空無生。四性 無生。五時劫不遷無生。六涅槃生死無生。七 說法音聲寂默無生。八智慧分別無生。九神
通力性自周遍無生。十不出剎那際對現三 世盡古今劫一切眾生前身無生。有此十種 無生義故。是名一生當得菩提。是此經意。以
十行十向十地十一地法方便用資初發心佛 果。絕前後之情所望故。以資糧與佛果同時 互為體用相資故。故號為覺行互嚴。此經以
果資行令行無著。以行資果大用得辦。如三 乘以意生身菩薩未說乘佛一切智乘者。推 佛果在十一地後三祇之劫終也。即地前三
賢為資糧。十地為見道。佛果在十一地後三 祇之劫也。如此教與三乘中五位行相。一倍 顛倒行相不同。後當更明。
兜率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0854b21] 將釋此品。三門如前。
[0854b22] 第一釋品名目者。明以金剛幢等十菩薩各 從異佛剎來。處兜率天宮至如來所。各化作 妙寶藏師子之座已。各以十迴向法門因果
而偈讚之。故名偈讚品。異佛剎者。從十行中 來入十迴向。
[0854b27] 第二釋品來意者。此品為欲成十迴向中因 果法門故。此品須來也。
[0854b29] 第三隨文解釋中。義分為二。第一長科經意。 第二隨文釋義。
[0854c02] 一長科經意者。於此一品大意前後總作十 一段長科。一從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而說 頌言有五十二行經。明金剛幢等十菩薩眾
十方來集彰因示果不二分。二如來不出世 已下有十行頌。明佛以實示權分三。爾時堅 固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歎佛身性相無
比要常親近供養無疲大願成滿方能履佛所 行道分。四爾時勇猛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 明佛及法要以淨心淨行方了見佛有為不堪
分。五光明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一佛身 而生多佛身如幻而生起分。六爾時智幢菩 薩已下有十行頌。明佛智無依無作不造不
內不外而能現形普遍分。七爾時寶幢菩薩 已下有十行頌。明如來所有應現非情所為 任智無功眾生自業應見分。此段約自修行 之行智現相應故。非時分智立時分者是情
故。多時少時俱是情故。八爾時精進幢菩薩 已下有十行頌。明佛身非內外十方佛同等 無有內外身對眾生業現分。九爾時離垢幢
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如來以無心無思無 依之智性無表裏對現十方隨根普應分。十 爾時星宿幢菩薩已下有十行頌。明如來無 心意識可名為佛眾生以有心意識及住寂滅
心者總不能見佛分。十一爾時法幢菩薩已 下有十行頌。明寧受眾苦不捨如來分。已上 各說一法共成十迴向心。或但說有眾生著
有。或但說無眾生著無。如經星宿幢菩薩頌 云。眾生有分別。是佛是世界。了達法性者。無 佛無世界。如下文法幢頌云。寧可恒具受。一
切世間苦。終不遠如來。不覩自在力。此二頌 皆相成就有無恐墮邊見。餘例知。如觀十方 何意為觀眾意之同別。亦觀十方世界諸佛 法同不二。
[0855a06] 二隨文釋義中從第一初五十二行經義分為 十段。一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來詣佛所。是 諸眾來集分。二其名曰已下至法幢菩薩。舉
所來十菩薩名號分。三所從來國已下至妙 香世界。是諸菩薩所從來國土分。四各於佛 所淨修梵行已下至觀察幢佛。舉本所事佛
之號分。五其諸菩薩已下至無量功德有八 行經。明諸來菩薩化座而坐放光顯德饒益 分。六所謂已下至猶若虛空有七行經。明諸
來菩薩見無依止清淨法身智慧遍遊十方事 佛自在無礙分。七如此世界已下至無有差 別。明都結十方同此來集分。八爾時世尊已
下至神變之相。明如來放光所在普照十方 彼此大眾皆相見分。九如是菩薩已下至皆 來集會有十六行經。明諸來菩薩往因同佛 善根至法究竟自在分。十在於佛所因光所
見已下至頌有兩行經。明都結十方同此世 界菩薩集會分。
[0855a24] 二隨文釋義者。於此五十行經。約立十門。一 明十方菩薩所來之法。二釋菩薩名下之義。 三釋十世界之所表。四釋十佛名號之因果。
五釋十菩薩來至佛所所化之座體。六釋菩 薩身光之因。七明菩薩所得何法而能自在 化滿十方。八釋如來放光處所表法。九明諸
來菩薩眾海從誰發心。十明隨位進修因果。
[0855b02] 一明菩薩所來法者。經云一一各與萬佛剎 微塵為數者。明進昇之法智之知見勝前位 故。十住云百。十行云千。十向云萬。俱從萬佛
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來詣佛所者。明 迷法云外世界智達名來詣佛所。云萬佛剎 微塵者。是迷悟之數也。
[0855b08] 二釋菩薩名下之義者。其名曰金剛幢菩薩 者。菩薩前已釋訖。金剛幢者。明堅固不動義。 前十行位菩薩名林。表行覆蔭廣多義故。此
位菩薩以幢為稱者。明大悲之行處生死大 海能摧破一切眾生煩惱自智無傾動故。十 行明以行自卑和怨義。十迴向明大智堅強 隨悲破怨自在義。此約檀度行堅固幢菩薩
者。此大悲為戒體故。勇猛幢菩薩者。此約大 悲為忍。是勇猛義。光明幢菩薩者。此約大悲 為精進之體。長處生死之夜。以智發明故。智
幢菩薩者。此位大智於生死之中恒明常破 闇故。以為定體。寶幢菩薩者。明以大悲大智 慧善施教網。名為寶幢。明教可貴故。非世寶
也。精進幢菩薩者。此位是第七方便行。善能 知根同事處俗不迷同塵不污。是精進幢義 故。無垢幢菩薩者。是此第八願波羅蜜自無
生死。以智隨願利生故。常無垢也。星宿幢菩 薩者。此力波羅蜜法王位成差別智。明善知 眾根猶如星宿大小皆明。法幢菩薩者。此位
是智波羅蜜。善安立諸法無能摧破者。是法 幢義故。此已上是能行行之人。
[0855b28] 三釋世界名 者。所從來國謂妙寶世界。明以妙法普施含 生是可貴義。世界名妙樂者。明大悲為戒處
生死利眾生令得大樂。妙銀世界者。明以法 身理智以成忍體猶如白銀柔軟明淨。妙金 世界者。明精進利俗無有勞倦不虧真理黃
中致福悉皆金色也。妙摩尼世界者。明法性 白淨用而無垢自在。以為定體故。妙金剛世 界者。明無性妙慧能破虛妄不自壞故。妙波
頭摩世界者。是赤蓮華也。明此以大悲方能 同色香而無染故。妙優鉢羅華世界者。青蓮 華色也。明第八以智隨悲之行清潔不污。以
青蓮華色處泥不污。以用表之也。妙旃檀世 界者。以此法師位成說法香也。妙香世界者。 明此位大智大悲隨位功德終。以無依無作
之微妙智。而滿十方無來去智。法音隨遍無 有形故。但云妙香不云形類。表勝前有跡故。 此十世界已上名是此十迴向位行中之法
故。言妙香世界者。是隨生死教化眾生理智 妙用也。世間以土地山河為世界。智人以智 德妙用為世界。
[0855c20] 四釋十佛名號因果者。經云各於佛所淨修 梵行者。明隨位進修加行佛果。即如下十箇 佛是。所謂無盡幢佛者。明此十向大悲之位
所施無盡。以成佛果之號。其施如下迴向品 自明。風幢佛者。明巽為風為白淨為言說為 赤為日為明為白淨即如風無形色而香臭悉
吹皆令淨故。又巽為雞知時而鳴故。像此知 根而垂教也。上值天門開眾善也。巽為已盛 陽之始也。定是非之時也。時齋戒法則之時
故。巽為言說為口為面門談眾善也。能治辛 丑。丑為小男。以眾言說化童蒙也。以此言之。 風幢佛是。此戒波羅蜜之風化果號也。解脫
幢佛者。忍位中果也。忍力已成無不解脫也。 是西方兌為卑下義。威儀幢佛。此主北方佛 果。共信位中北方威儀智佛同號。此主北方
師範位也。以威儀庠序以接童蒙故。以約行 為果號。明相幢佛。此與十信位東北方明相 智佛同號故。明約坎為所治。丑為信心。寅為
契理。始明借方表法也。主丑為山。山為不動。 不動即淨。淨能發明。明禪之始也。入定之始 正慧開敷。以十向之位不離十信所信之法。
於彼法上以為安立。此明十向之定體。能發 大悲利俗之明慧故。如常幢佛。與十信中第 六究竟智佛亦相似。總約隨位昇進波羅蜜
上。立佛果號之名。總不離十信所信果。一如 善財至彌勒佛果還指善財見文殊者是也。 明文殊是啟蒙信果之位。發行進修不離舊
跡。今文殊菩薩住清涼山。是此閻浮一境之 東北。主艮位。表啟蒙發明之首故。故為童子 菩薩。以實言之。本是十方諸佛無性理之妙
慧。成佛莫不由之。此門即一切眾生盡有。迷 理自惑而不見。若悟理者現行分別是也。以 定照之方明故。艮為止也。自餘准例。隨名會 位知之。
[0856a25] 五釋諸菩薩來所化之座體者。經云。化作妙 寶藏師子之座。以法寶利生教行網故。以寶 網彌覆座上。十信位中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