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 Huayan Jing Lun 新華嚴經論
Scroll 3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新華嚴經論卷第三十六長者李通玄撰
[0968a20] 第二推德昇進門中。自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有二十一行半經。於中文義約 分五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方處國土。
三示善知識居止處所在河渚中。四舉善知 識名號名為自在主。五頂禮致敬辭退而去。 從如諸菩薩已下是推德昇進。其中南方義
如初釋。國土號名聞者。依教主立名。為教主 有名聞故。河渚中居止者。表戒為河流必入 智海故。童子者。為明戒淨無染號為童子。名
自在主者。為明已從如來法身智果。入俗利 生。出世入纏。主導眾生皆自在故。以立名也。
[0968b02] 第一正入當位門者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 我唯知此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於此段 中約分為七門。一受教念持昇進。二天龍
夜叉眾圍遶。三至名聞國周遍求覓自在主 童子。四天龍示其所在。五善財即詣其所見 十千童子所共圍繞。六聚沙為戲善財見已
頂禮申請所求之法。七自在主告善財所行 之法。於此所修法中約有十門。一書。二數算。 三印印手印符印等是。四界界者世界也。五
處者處所也。即世界眾生住居處所。六療病。 七工巧。八調練仙藥。九農商。十知眾生所 出世根等。於中算法阿僧祇品略序。此亦如
彼也。此是菩薩行以法算數而知。彼阿僧祇 品佛智滿智眼自然而知。不須算法也。自餘 如文自明。此是饒益行中戒波羅蜜為主。餘
九為伴。若約智境法門。一位通修十行。若約 位門中。此饒益行中。以書數算印農商相法 并出世間。方名戒體。前十住中。但以法身法
性理智為戒體。即是比丘觀十二有支生死 海。為佛智海。是十迴向中。以海師善入生死 海為戒體。如十信中。即以畏罪修福離世間
行為戒體。十地中即修大悲為戒體。即喜目 觀察眾生夜天神。是在佛右面。左為智。右為 悲。又喜目觀察眾生者。是慈悲之名。以之為
戒。各隨五位戒體昇進不同。以智通該。一位 中五位總具。此中上下十善知識。約其行體 論之。世技醫方供養等事如經具言。
[0968b29] 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有十七行經。於中文義約分為 五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住處及方所。
三舉善知識所居城名海住。四舉善知識優 婆夷名為具足。五禮敬辭退而去。從如諸菩 薩已下是推德昇進中城名海住者。表此優
婆夷能含眾德如海。優婆夷名號具足者。明 約德立名。表此優婆夷以住此忍波羅蜜中 具十波羅蜜。以常能大捨具檀波羅蜜。素服
清潔名之為持戒。被髮毀容名之為忍。心常 不與世心和合名之為精進。智悲利俗不與 識俱。名之禪定。已踐佛果出世妙慧名為智
慧。常處生死引接眾生。又心無女業示受女 身。明大悲行。是名方便。常隨本願六道濟生。 名之大願。不畏生死常轉法輪。名之為力。隨
智幻生一切剎海常施佛事。名之為智。具足 如是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故。故名具足。善 財聞已舉身毛竪者。為聞具足之名喜心驚 悅。
[0968c19]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無盡福德藏解脫門。於此一 段約分為二十門。一念善知識教門廣大如
海思惟昇進。二漸次南行。三至海住城尋覓 善友。四眾人告語在此城中。五善財詣門合 掌而立。六所觀依果其宅廣博種種莊嚴。七
善財入已見優婆夷處於寶座八觀其正報身 相容儀可尊。九見其宅內敷施十億妙座十 見其小器在於座前一萬童女以為侍衛更無
諸餘衣服飲食。十一善財見已致敬申請。十 二優婆夷告語善財所修之法門。十三舉其 法門名菩薩無盡福德藏。十四以其小器十
方六道眾生所須飲食種種美味悉皆具足。 十五一生所繫菩薩食已皆於菩提樹下成 佛。十六舉百萬阿僧祇同行之眾三業皆同。 十七善財見無量眾生從四門入。十八隨願
所請隨所須食皆悉充滿。十九舉其我唯知 此菩薩福德藏門。二十推德昇進。以成後行。 十千童女者。萬行具足。四門而入者四無量
心。以一小器所施飲食遍周無限眾生皆充 飽者。明器雖量小約以法界施智入因陀羅 門小含無盡。又加法界智願力廣大之心以 一微塵許之。食令十方一切所生眾生食之
充足。元來不減毫末以一微塵許之食即法 界量。無裏外中邊限所礙故。法門名菩薩福 德藏者。明施願廣大也。此是第三無違逆行。
以忍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十行 五位通修。約位門中以忍為體。以忍為小器。 無行不具足故以謙無不利。
[0969a18] 第二推德昇進 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至辭退而去有 八行半經。於中義意約分四門。一推德昇進。
二示善知識方所及所居之城。三舉城名大 興及知識名明智居士。四善財頂禮辭退而 去。從如諸菩薩已下名推德昇進城名大興
者。約教主立名。以精進波羅蜜大興利益。以 立城名居士名明智者。約第四無屈撓行。見 根利物仰視虛空即財法俱施。故名明智。此
是十住中生貴住。十地中第四地得出世智 現前。三界業盡當生佛家故。此十行中為明 智居士者。居處處俗懷道利生。故名居士。
[0969b01]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 下至我唯知此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於 此段中義分為十門。一念善知識所授之教
思惟昇進。二漸次南行至大興城推求明智 居士。三於善知識心生渴仰。四念當承事諸 善知識心無懈倦。五見其居士在城內市四
衢道七寶臺上處無數寶莊嚴座。六善財申 請所求。七長者稱歎能發大菩提心求菩薩 道。八長者示其善財能發大菩提心之眾。九
長者告善財所行之法門名隨意出生福德藏 解脫門。凡有所須悉皆滿足。十待眾來集示 其施法。仰觀虛空如其所須從空而下皆悉
充滿。然後說法。從我唯知此隨意出生福德 藏解脫門已下是推德昇進。前位優婆夷。以 其小器。以明忍門離慢怠高心施其飲食充
滿。此位之中。表精進之心無屈撓行。常行空 觀以除煩惱。得無上智心。一切依正法報人 天善根。總在其中。居士云生如來家長白淨
法者。明此位是第四生貴住行。亦是十地中 第四地三界業盡生如來家。唯有世間智慧 滿足五住中及第五地中修學六住及六地真
俗二智。俱終得寂滅定。三空現前任運神通 十方教化。然後七住及七地已去入俗起同 凡行。行大慈悲門。八地分得無功。十地佛十
力方滿。十一地任運利生。是故於此仰視虛 空。是所修行精進之行。一切業苦皆悉除斷 一切佛法及人天福德咸在其中。但修法空
達緣起寂一門。一切煩惱自然不現。一切明 智自然現前。且約舉大要。廣義如經自明。此 第四無屈撓行以精進為主。餘九為伴。約智
門中五位十行同行。約位門中觀法空門。了 緣生解脫為勝治。三界餘習法身智現生如 來家。十住初心創開佛慧生如來家。第四住
治三界惑淨佛智慧現前生如來家。第八住 中無功智現前生如來無功智慧家。第十住 中智悲普濟受佛職位。亦是生如來家。十地
位中一依此樣而成地位。十住是十地勝進 之樣。不同權教佛果在十地之後。三乘四十 心地前為加行。十地為見道。此華嚴經十住
為見道。十行十迴向十一地為加行。修行令 慣熟故。佛果於初先現。以普賢悲願。令智悲 大用慣熟自在故。以自如來根本普光明智
先現故。始終本末。總無延促時日分齊故。以 法身根本智如實而言。不同三乘權教情所 解故。皆須約本而觀之。畢竟佛果慣習已成。
普賢行已滿。一往但以教化一切眾生為常 恒從初至末。無始無終。無成無壞。但以普遍 十方一切六道。以智對現利生為永業也。從
初發心起信修行時。發如是信樂。發如是志 願。起如是志求。見如是道。從初發心住。以定 觀力契會法身。顯根本普光明智。照知一切
自他生死海性自解脫。但為教化眾生令其 迷解離妄想苦故。亦不見自身成佛不成佛 故。若也起心圖成佛念。當知此人去佛道遠。
若也但以法身無性之力。自他性離無成壞 心。起方便力。興大願力。起大悲門。無作而發 無限志願。教化一切法界中無性眾生。使令
迷解。還令省悟得自心無性之理。妄想繫著 自無。不言成佛。不言不成佛。不可作如是圖 念之情。如此華嚴經安立五位教門。但為引
接未得謂得未至謂至未滿云滿滯染淨障於 菩提道及菩薩行有止足心有休息想。安立 五十重因果一百一十重法門。使不滯住止 息休廢之心。滿普賢願行。至無盡極故。
[0970a07] 第二推德昇進門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 下至辭退而去有十五行半經。約分為五門。 一推德昇進者。從如諸菩薩已下是。二示善
知識方所者。云南方如前所釋。三示善知識 所居城者。城名師子宮。此約化主立名。師子 是無畏義。明此第五離癡亂行中以禪定為
宮。四有長者號法寶髻者。表此長者所行禪 行是法界體用自在無礙禪。總攝十波羅蜜 行。八正道咸在其中。如下長者所居其宅十
層樓閣宅有八門者。是明定體遍該諸行。名 法寶髻者。表 [木*彎] 攝諸位故至。法頂故五。禮敬 辭去。
[0970a19]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已下至 我唯知此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門於此 段中義分為十門。一念善知識教增長福德
海。二漸次南行向師子城。三周遍推求寶髻 長者。四見在市中禮敬正申所求。五長者執 善財手將詣所居之宅。六令善財觀其報居
之宅眾寶所成十層八門。七善財觀已問其 所修之因。八長者為說往昔所修之因。九 并陳迴向三處。十推德昇進。隨文釋義者。周
遍推求寶髻長者者。明遍觀心境空有三界 定亂昇進無依無得無證之定門。市中而見 者。明寂亂等也。若望十住中解脫長者即入
三昧。明身含佛剎之門。表創居之體。此十行 中定。明行體恒定。表處生死市 廛 攝化眾生 無虧定體。明動用。俱寂性自離故。遽即往詣
頂禮者。速會其定體不遲滯也。已下正舉申 請中。執善財手者。引接也。將詣所居示其舍 宅令善財觀察者。令知所因也。舍宅清淨光
明真金所成者。約位以禪波羅蜜為主餘九 為伴。明定體白淨無垢報成光明。真金為舍 宅之大體白銀為牆者。以禪體成。戒為防護
義。頗梨為殿者。以禪體顯智成忍。此寶似水 精明淨。然有眾色不同。紺琉 璃 寶而為樓閣 者。以禪體而作精進。觀照更增明淨清潔也。 車 璩
妙寶而為其柱者。以禪為行。住持諸法 故。已下自餘莊嚴。以次依十波羅蜜次第排 之。十層樓閣亦准此十波羅蜜。從下向上排
之自有次第。宅開八門者。一而各有兩門。四 方都八也。明八正道行也。第十層中明第十 智波羅蜜。圓會三世佛因果。一念而滿。教化
眾生及入涅槃。總皆不移也。智約境界法爾 如斯故。已下九層中初以檀度。二以戒。三忍 配之。自有次第。並是以行報生表法。為善財
說本因中。云我念過去過佛剎微塵數劫。有 世界名圓滿莊嚴。佛號無邊光明法界普莊 嚴王。彼佛入城時我奏樂音并燒一丸香。以
此供養迴向三處得此界報。所居舍宅如是 者。明得定體。以十住位中已得定體故言佛 剎微塵為數量者。明定越迷塵自智慧現入
此十行禪門故。故表越迷塵智現以善說法 為樂音。表因定起慧也。定香但燒一丸五分 法身周備。迴向三處者。但入此隨行寂用無
礙定門。即能永離貧乏常見諸佛及善知識。 恒聞正法。是為三處。如經具言。我唯知此菩 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門者。明隨行寂用無
礙定門能攝福智及以大慈大悲四攝四無量 法皆在其內。是故號此長者名為寶髻。表此 隨行定門。總為髻攝法義。自餘如文自具。此
一段是第五離癡亂行。以禪波羅蜜為主餘 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同治。約位之中此位 治世間出世間定亂。如此長者十層樓閣。總
攝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及佛果。皆 悉通收。以法界無依無性禪為體故。皆以自 體無依無住禪體中十波羅蜜。以為莊嚴。論 主以頌釋曰。
無作自性禪園苑 普光明智為大宅
差別觀照嚴樓閣 布施法食滿眾生
淨戒寶衣恒普著 精進慈心為婇女
禪定善達世間智 五地通明菩薩住
寂滅般若第六層 七層方便住生死
無功八層用自在 九層一生法王居
第十層中佛果滿 如是次第而修學
畢竟不居初中末 以此眾法利群生
依正二報於中得
[0970c25] 此略釋大況廣意如文。意明一行中十行齊 行無始無終。例皆如是。
[0970c27] 第二推德昇進中。從如諸菩薩摩訶薩已下。 至辭退而去。有十行半經。於中約分為六門。 一推德令進。二示善知識之方所云南方。三
示善知識之國土名藤根。四示善知識所居 之城名普門。五舉善知識名號曰普眼。六致 敬辭去。隨文釋義者。推德令善財昇進如歎
德中。有八行經。如文具明。國名藤根者。表 善知識第六般若深固徹眾生源故。如藤根 深固徹於大地至水際故。取堅實穿達義。以
類智慧觀達世出世法皆徹源底故。城名普 門者。明以普眼遍知諸法。依法主立名。長者 名曰普眼者。智慧過人天。名之為長者。世及
出世無不遍知。名為普眼。已下勸令往詣。如 文自具。
[0971a12] 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爾時已下至我唯知 此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門。於此段中 約分為八門。一正念善知識教思惟昇進。二
往藤根國推問求覓普門城。三在衢路見長 者正申所求。四長者授與善財所行之事。其 所行事有四。一善治眾病。二善說對治諸根
法門。三善和合諸香供養普見諸佛。四推德 昇進隨文釋義者。其城雉堞崇峻重堞。最高 曰雉。雉重曰堞。城高曰崇。難昇曰峻。明此善
知識住第六行中智慧重重無盡尊高難入故。 衢路寬平者。三空智慧蕩無涯際。世及出世 智無不周。善治諸病者。世間四大不和病以
湯藥治。如煩惱病以五停心觀十波羅蜜治。 善和合諸香者。以戒定慧解脫法身智身香。 隨根普熏。自佛出現。如上之事。皆約事表法。
有事有法。皆含世間出世間二義。如十住中 第六正心住。以海幢比丘入寂滅定身出化 雲遍周饒益。表第六住中般若寂用無礙門。
今此十行位中。第六般若善現行中。舉純用 是寂。得成就寂靜身語意行。如上能療治眾 病者。實有是行。表法者。風病明想念多者。以
數息對治。引令內止方便令所緣所息。順無 作定顯智用神通利化一切。黃病者。表貪欲 多者。對以不淨觀。痰熱病者。表愚癡多者。對
以十二緣生觀。鬼魅病者。表取著妙相不離 魔業及天報神通對以空觀。蠱毒者。表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