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tuo Jing Yao Jie 阿彌陀經要解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0363c21]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 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 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
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 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 人獨以《阿彌陀經》別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
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 無外,尤不可思議也哉!古來註疏代不乏人, 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
大精微;幽谿師伯述《圓中鈔》,高深洪博,蓋如 日月中天有目皆覩,特以文富義繁邊涯莫 測,或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故復弗揣庸愚
再述要解,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敢與二翁 強同。譬如側看成峯橫看成嶺,縱皆不盡廬 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各親見廬山而已。將釋 經文五重玄義。
[0364a08] 第一釋名者,此經以能說、所說人為名。佛者, 此土能說之教主,即釋迦牟尼如來,乘大悲 願力生五濁惡世,以先覺而覺後覺,無法不
知無法不見故名佛也。說者,悅所懷也,佛以 度生為懷,眾生機熟,佛為應時說法令得度 脫,故悅也。阿彌陀者,即所說彼土之導師,以
四十八願接信願念佛眾生,令生極樂世界 永階不退者也。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壽,亦 云無量光。以要言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
正莊嚴,說法化度,一一無量,聊舉壽命、光明 二事以為言端耳。經者、訓法訓常,一切金口 所宣通名為經,今對佛說阿彌陀五字、即是
通別合為題也。教。行。理三各論通別,廣如台 藏所明,自應尋之,茲不繁述。
[0364a22] 第二辨體者,諸大乘經皆以實相為正體。何 謂實相?即現前一念心之自性是也。吾人現 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
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非長短方 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覓之了不可得而 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
離一切緣慮分別相,而緣慮分別亦非離此 實相別有自性,離一切語言文字相,而語言 文字亦非離此實相別有自性。以要言之,離
一切相、即一切法,唯其離一切相故無相,惟 其即一切法故無不相,無相無不相故不得已 強名實相。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恒
照、照而恒寂,照而恒寂強名為常寂光土,寂 而恒照強名清淨法身。又照而恒寂強名法 身,寂而恒照強名報身。又性德寂照強名法
身,修德寂照名報身。又修德照而恒寂名為 受用身,修德寂而恒照強名應化身。當知寂 照不二、性修不二、身土不二無非實相,實相
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 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 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 所讚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0364b15] 第三明宗者,宗是修行之要徑、會體之樞機, 而萬行之綱領也。提其綱則眾目皆張,挈其 領則襟袖隨至,故次體之後應須辨宗。此經
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以啟 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滿 其所願而證所信,是故經中先演極樂依正
以生信,次勸應當發願以導行,次示七日持 名以徑登不退。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 信事、信理,願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行則執
持名號一心不亂。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 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竪無初後、橫絕邊涯, 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
我一念心中所現之物,我今雖復昏迷倒惑, 苟能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己心中本具極 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信他者,信彼釋迦如
來決無誑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 廣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 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亂
稱名猶為成佛種子,何況一心不亂安得不 非生淨土因!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淨土上 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譬如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 棄,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 可盡故,所以依心所現一切十方世界亦不可
盡,實有極樂國土在十萬億土之外,最極清 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 信極樂國土雖在十萬億土之遠,而實不出
我只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 性實無外故。又復,深信西方 若依 正、若主伴, 皆吾現前一念妙明真心中所現影,全事即
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 佛心亦遍,佛心遍故一切眾生心性亦遍。譬 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
名信理。如此信已,則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 而自心穢理應厭離;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 而自心之淨理應欣求,厭穢須捨至究竟方
無可捨,欣淨須取至究竟方無可取。故《妙宗 鈔》云: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今設不 從事於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是執理廢事,
既廢於事,理亦非圓。若達全事即理,則取 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故次 信之後而明願也。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者,
名以召德,德既不可思議,故名號亦功德亦 復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亂 稱名為佛種,況執持至一心不亂,安有不徑
登不退者乎!然諸經所示淨土要行萬別千 差,如觀像、觀想、禮拜、供養、五悔、六念等,一一 行成皆生淨土;而惟此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
手最易,故釋迦慈尊於此經中無問自說,特 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之第一方 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故古
人云: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 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信願持名以為一 乘真因,四種淨土以為一乘妙果,舉因則果
必隨之,故以信願持名為經正宗。至於四種 淨土之相,詳在《妙宗鈔》及《梵網玄義》,茲不具 述,俟後消釋依正文中,當略點示耳。
[0365a14] 第四明力用者,往生不退為力用。往生有四 土,各得論九品,今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 執持名號未斷見思者,隨其或散或定,自於
同居土中分三輩九品。若執持名號至於事 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者,則生方便有餘 淨土。若執持名號至於理一心不亂,豁破無
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 亦名分證常寂光土。若無明斷盡,則是上上 實報亦是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義:一、念不
退;二、行不退;三、位不退;四、畢竟不退。一、念不 退者,破無明顯佛性,徑生實報分證寂光。二、 行不退者,見思既落塵沙亦破,生方便土進
趨極果。三、位不退者,帶業往生在同居土,蓮 華托質永離退緣。四、畢竟不退者,不論至心 散心,有心無心,或解或不解,但令彌陀名號
一歷耳根,或六方佛名、或此經名字一經於 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如聞塗毒 鼓遠近皆喪,又如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也。
[0365b03] 第五教相者,此是大乘菩薩藏攝,又是無問 自說,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 情依斯徑登不退。故雖經法滅盡之後,仍以
悲心弘願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譬 如阿伽陀藥萬病總 持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華嚴》之奧藏、《法華》之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
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設欲廣為 歎述,窮劫莫盡,有智者自當知之。
[0365b11] 入文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 分者,名為初善、中善、後善,闕一不可。序分如人
之首,五官具存。正宗如人之身,臟腑無闕。流 通分如人之手足,運行不滯。故智者大師釋 《法華經》,初品作序,中十五品半為正,後十一
品半皆為流通。又一時迹本二門各分三段, 則〈法師〉訖〈安樂行〉五品皆為迹門流通。蓋序 必總提一經之綱領,而流通則法施方不壅於
來世,其關繫殊非淺小。後人不達,才見經文 稍涉義理,便一概判入正宗,致使序及流通 不過如八寸三帽子一頂、草鞋一雙而已,安
所稱初語亦善、中語亦善、後語亦善也哉?
[0365b23] 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別序。初中二:初、標法 會時處;二、引大眾同聞。今初。
[0365b25]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0365b26] 如是標信順,我聞標師承,一時標機感,佛標 教主,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標說經處也。如 是者,實相妙理古今不變名如,依實相理念,
佛求生淨土,決定無非曰是。我聞者阿難,了知 實相之理,非我非無我,不壞假名故仍稱我。 耳根發耳識親聆圓音,如空印空故名為聞。
一時者,時無實法,特以師資道合終竟一會 說聽周足,故名一時。佛者自覺、覺他、覺行圓 滿,人、天大師故名為佛。舍衛此云聞物,中印
度大國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祇樹給孤獨 園者,匿王太子名為祇陀,此云戰勝。匿王大 臣名須達多長者,此翻給孤獨,給孤長者布
金買園,供佛及僧,餘有少地未布,祇陀感歎, 不復取價施此少地,故並存二名也。
[0365c11] 二、列大眾同聞。三:初、聲聞眾;二、菩薩眾;三、 天人眾。聲聞最居初者,一、是出世相故;二、是
常隨從故;三、佛法賴僧傳故。菩薩眾居中者, 一、以相不定故;二、以不常隨故;三、表中道義 故。天、人眾列後者,一、是世間相故;二、凡聖品
雜故;三、明外護侍從法應爾故。初聲聞眾又 三:初、明類標數;二、表位歎德;三、列上首名。 今初。
[0365c19]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0365c19] 與者,共義。大 比丘者,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是梵語,含 三義故不翻:一、乞士義,謂一鉢資身無所蓄
藏專求出要;二、破惡義,謂正慧觀察破煩惱 惡不墮愛見;三、怖魔義,謂發心受戒羯磨成 就魔即怖也。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眾,理
和則同證無為解脫。事和則有六種:所謂身 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戒和 同修、利和同均也。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葉
波兄弟師資共千人;舍利弗、目犍連師資二 百人;耶舍長者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未久 先得度脫,感佛深恩故為常隨眾也。
[0366a02] 二、表位歎德。
[0366a03] 「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
[0366a03] 大阿羅漢是表位, 眾所知識是歎德。阿羅漢含三義:一、應供義 即乞士果;二、殺賊義即破惡果;三、無生義即
怖魔果。復有慧解脫、俱解脫、無疑解脫三種 不同,今是無疑解脫故名大也。又實是法身 大士,示作聲聞證此淨土不思議法,故名大
也。從佛轉輪廣利人天,故為眾所知識。
[0366a10] 三、列上首名。
[0366a11]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 延、摩訶拘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
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 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 㝹 樓馱。」
[0366a14] 如是等諸大弟 子,德臘俱尊故名長老。舍利弗此云鶖鷺 子,亦云身子,母身端正眼如鶖鷺,從母得名
也,聲聞眾中智慧第一。摩訶目犍連此云大 采菽氏,神通第一。摩訶迦葉此云大飲光,身 有金色光明,頭陀勝行第一,傳佛心印為西
土初祖。摩訶迦旃延此云大文飾,南天竺婆 羅門種,論議第一。摩訶拘絺羅此云大膝,即 舍利弗之母舅,答問第一。離婆多此云星宿,
無倒亂第一。周利槃陀伽此云繼道,因根鈍 故調息悟道,僅持一偈入定演說辯才無盡, 義持第一。難陀此云喜,佛之親弟,儀容第一。
阿難陀此云慶喜,佛之堂弟,復為侍者,多聞 第一。羅睺羅此云覆障,佛之太子,密行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世惡口感此餘報,受
天供養第一。賓頭盧此云不動,尊者之名,頗 羅墮此云利根,尊者之姓,久住世間應末世 供,福田第一。迦留陀夷此云黑光,為佛使者,
教化第一。摩訶劫賓那此云房宿,知星宿第 一。薄拘羅此云善容,壽命第一。阿 㝹 樓馱或 云阿那律陀,此翻無貧又翻無滅又翻如意,
亦佛堂弟,天眼第一。如是等諸大弟子者,結 略指餘也。此等諸大弟子本是法身大士,亦 作聲聞為影響眾,今於此會同聞淨土攝受
功德,則能得第一義悉檀之益,任運增道損 生自淨佛土,復名當機眾矣。
[0366b11] 二、菩薩眾。
[0366b12] 「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 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 菩薩。」
[0366b14] 并者,承前聲聞眾而言之。菩薩摩訶 薩此云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雙運自他 兼利之稱。文殊師利此云妙吉祥亦云妙德,
佛為法王,菩薩紹佛家業名法王子,菩薩眾 中智慧第一,自非勇猛實智,不能證解淨土 法門,故最居初。阿逸多此云無能勝,即彌
勒菩薩之名,當來下生成佛,現在居等覺位, 正以究竟嚴淨佛國為其要務,故次列之。乾 陀訶提此云不休息,曠劫修行不暫停故。常
精進者,自利利他無疲倦故。與如是等諸大 菩薩,亦結上例餘也。此等深位菩薩亦必求 生淨土,以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 養眾僧,乃能速疾圓滿菩提故。
[0366b27] 三、天人眾。
[0366b28]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0366b28] 及者,亦上 文聲聞、菩薩言之。釋提桓因此云能為主,即 忉利天王,主四天下者也。等者,下等四王,上
等夜摩、兜率、化樂、他化乃至色無色界,故云 無量諸天。又云大眾俱者,謂八部、修羅、人非 人等無不與會,無非淨土法門所攝之機也。 通序竟。
[0366c06] 二、別序,發起序也。淨土妙門甚深不可思 議,無人能問,故佛自唱彼土依正名字而 為發起。又佛智鑒機無有錯謬,見此大眾
應聞淨土妙門而獲四益,故不俟人問便自 發起,如《梵網》下卷自唱位號云我今盧舍那 等。智者大師亦判作發起序,例可知也。
[0366c12]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 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 在說法。』」
[0366c14] 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 可思議,甚深難信,故特呼大智慧者而與之 言,以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故也。從是
者,從此娑婆世界也。西方者,橫亙直西,標所 示現之處也。過者,超越也。十萬億者,千萬曰 億,今又積億至十萬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
界通為一佛所化,名一佛土。且以此土言之, 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 同一小鐵圍山所遶,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
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則有百萬 須彌四洲日月及小鐵圍;千中千界名為大 千世界,則有十萬須彌等,故名三千大千世
界。過如此等佛土,共十萬億之西方,是極樂 世界也。
[0366c27] 問:「何故極樂定在西方?」
[0366c27] 答:「此非善問, 假使極樂在東。汝又須問,何故在東?豈非 戲論?況自娑婆視之則極樂在西,倘自十一
萬億佛土視之則極樂又在東矣,何足致疑。」
[0367a02] 有世界名曰極樂者,序依報國土之名也。過 去、現在、未來遷流名世,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方 隅為界,既示依報則必竪約三世以辨時劫,
橫約十方以定疆隅,故稱世界。言極樂者,梵 語須摩提,此翻極樂,亦翻安養亦翻安樂亦 翻清泰,乃永離眾苦第一安隱之謂,具如下
文廣釋。然佛土有四,各分淨穢,所謂凡聖同 居土,五濁重者則穢,五濁輕者則淨。方便有 餘土,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體空巧度證入者
淨。實報無障礙土,次第三觀證入者穢,一心三 觀證入者淨。常寂光土,分證者穢,究竟滿證 者淨。今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三淨土 也。
[0367a14]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者,序正報教主之名 也。佛是通名,阿彌陀是別名,梵語阿彌陀此 云無量壽、無量光等,亦如下廣釋。佛有三身,
名論單複:法身單者指所證理性;報身單者 指能證功德智慧;化身單者指所現相好色 像。法身複者:一、自性清淨法身;二、離垢妙極法
身。報身複者:一、自受用報身;二、他受用報身。 化身複者:一、示生化身;二、應現化身。又一、佛 界化身;二、隨類化身。雖辨單複三身,實則非
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縱橫不並別,離過絕非 不可思議。今云阿彌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 生化身,仍復即報即法,故令聞名必得不退
也。今現在說法者,簡非過去已滅,亦非未來 未成,正爾說法度生,故應發願往生,親覲說 法速成正覺也。復次,有世界有佛現在,即勸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