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Ban Niepan Jing Yi Ji 大般涅槃經義記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涅槃義記卷第二隋淨影寺沙門釋慧遠述
[0642c29] 上來比丘哀請為由。目下第二如來為說。文 別有二。一對前眾悲抑止哀情。二復次比丘 下對前眾請正為宣說。以眾悲哀妨亂受法。
故先抑止。於中初先止其悲相。為說偈下開 解其心。前中如來先勸止悲。後明大眾聞勸 悲止。如來勸中。汝等比丘莫如凡夫諸天等
誡勸悲止。比丘愛盡。是故不應如諸凡夫。良 以比丘正是所為。故偏誡之。此文雖復言對 比丘。意兼大眾。故下大眾聞說止悲。當勤精
進敬修善念。下明比丘聞說止悲。初先法說。 如人下喻。雖裁外相內悲難止。故如殯子止 不啼哭。下開其心。於中兩偈。前偈以理勸捨
悲苦。後偈依善勸生歡喜。前中開意不應愁 苦。正勸止悲。諸佛法爾是故當默。以理開解。 後中初先教修善法。樂不放逸教修戒行。守
心正念教修定行。遠離非法教修慧行。慧能 治過名離非法。亦可初句樂不放逸勸修慧學 慧是波若不放逸根。名不放逸。守心正念勸
修定學。遠離非法勸修戒學。戒離諸過名離 非法。慰意受樂勸令生喜。慰意當前汝等開 意。受樂當前不應愁苦。自下第二對請為說。
於中有三。一舉疑勸問。二亦當為汝先說已下 對上所請。許說違住。三佛出世下正為宣說。 初中如來懼諸比丘不堪諮啟。故舉勸問。於
中初先舉疑令問。後許酬答。前中比丘有疑 當問。是總勸也。若空下別。別中略舉十四種 門以勸其問。若空不空義有多含。若就生死
涅槃相對。生死名空。涅槃不空。故下文言。空 者所謂一切生死。言不空者謂大涅槃。若就 二諦相對以論。義則不定。若說相空以為真
諦。真諦名空。世諦不空。若說真實如來藏性 以為真諦。真諦不空。世諦名空。以不實故。故 勝鬘中妄法名為空如來藏。真法名為不空
藏矣。若常無常義亦多含。若以生死涅槃相 對。生死無常。涅槃是常。二諦相對。世諦無常。 真諦是常。若依非依義亦多含。邪正相對。三
寶可依。外道非依。真妄相對。真法可依。妄法 叵依。故勝鬘中說如來藏以為一依。若去不 去義亦多含。邪正相對。正行出離名之為去。
邪行沈沒說為不去。因果相對。因名為去。 果則不去。若歸不歸義亦多含。大小相對。小 乘趣大名為有歸。大無所趣說為不歸。因果
相對。因則有歸。果則無歸。若恒非恒。與前若 常無常何別。通釋是一。於中別分。不生名常。 不滅曰恒。義亦多含。染淨相對。生死非恒。涅
槃是恒。二諦相對。真諦名恒。世諦非恒。若斷 若常義亦多含。染淨相對。生死終斷。涅槃是 常。真妄相對。妄想可斷。真識是常。若眾生
非眾生義亦多含。內外相對。內是眾生。外非 眾生。假實相對。假是眾生。實非眾生。空有相 對。有是眾生。空非眾生。就人相對。佛非眾
生。離生死故。餘是眾生。若有若無義亦多 含。若就有為無為分別。三有為法名之為 有。三無為法說之為無。若就二諦相對分別。
有為無為同名為有。無我我所說之為無。如 地持說。若就人論。凡有生死而無涅槃。聖有 涅槃而無生死。如下文說。若實不實義亦多
含。染淨相對。生死不實。涅槃名實。權實相 對。一乘是實。三乘不實。真妄相對。妄情不 實。佛性是實。二諦相對。世諦不實。真諦為
實。淺深相對。三諦非實。一實為實。若真不 真義亦多含。染淨相對。生死不真。涅槃是真。 二諦相對。真諦為真。世諦不真。若滅不滅義
亦多含。四諦相對。滅諦是滅。餘三非滅。真妄 相對。妄法可滅。真法不滅。若密不密。就教論 之。大小不定。或小教名密。大教不密。小乘
覆實名之為密。大教顯實故名不密。或大教 名密。小教不密。大乘深隱故名為密。小乘麁 顯故名不密。若二不二。就乘論之。權分大小
說之為二。實唯一大名為不二。如是種種有 疑今問。總以結勸。我當隨順為汝斷者。許為 酬答。自下第二對上所請許說違住。亦當為
汝先說甘露。是許說也。對前許答故云亦當。 望後取滅名為先說。然後涅槃違其請住。向 前比丘第五請中。云言示我甘露正道。故許
為說。復言久住勿入涅槃。故今違之。自下第 三正為宣說。於中有二。勸捨昔偽令修今真。 二我今當令一切生下。就真為說三事涅槃。正
酬上請。前中有三。一雙奪因果勸修今真。二云 何莊嚴正法城下。別奪昔果勸修今真。三汝 等雖得出家已下。別奪昔因勸修今真。就初
段中。先奪昔偽。我於往下勸修今真。奪昔偽 中。先明昔來所得是難。離八難下牒以奪之。 前中初先法說明難。難有六種。一佛出世難。
二得人身難。三值佛出世難。四生信難。五能 忍難忍明聞法難。忍猶可也。難信之法而能 忍可。故名為難。亦可忍者解之別稱。於難解
法而能解知。故名為難。六具禁戒得羅漢難。 具戒是因。羅漢是果。六中初一就佛說難。後 五約就比丘辯難。下喻顯之。如求金沙喻後
五難。求金於沙甚難可得。生死法中求是五 事。至極難得。如優曇華。喻佛出難。上來明 其所得是難。自下第二牒以奪之。離八難者。
牒舉向前六難所離。比丘得向後五難時。即 離八難。故今舉之。言八難者。三塗為三。生盲 聾等以為第四。世智辯聰以為第五。佛前佛
後以為第六。欝單為七。長壽天處以為第八。 八中前三在下三趣。次四在人。後一在天。得 人身故離三塗難。值佛離於佛前佛後。生信
離於世智辯聰邪見之難。聞法離於盲聾等 難。具戒得果離於欝單長壽天難。彼無得故。 得人身下牒其所得。後五難中偏牒初二。初
二亦是大乘所依。不須奪破。故偏牒之。得人 身難牒前第一。汝等遇我牒前第二。不應空 過約就前二。奪後三種。於小乘中雖有信等。
望於大乘。全無所得。故曰空過。上來奪偽。下 勸修真。句別有四。一舉己昔因。二今得下舉 己今果。所成果德超過二乘。故曰無上。得大
涅槃。不捨世間。無礙善巧。故曰方便。三為 汝等下就己昔因明修所為。欲使眾生荷恩受 行。捨身手等猶前苦行。四是故下就己今果
結勸修習。我為汝等求得如是無上果故。不 應放逸棄而不學。別奪果中。初辯今真。汝今 遇下約真奪偽。前中云何莊嚴法城。問以起
發。涅槃正法似世寶城。法從喻稱。名法寶城。 此法寶城云何莊嚴。下對顯之。具種種德總 顯莊嚴。戒定智慧為牆塹等別顯莊嚴。戒能
防非故說為牆。定意深靜說之為塹。慧能觀 照名為埤堄。就下約真奪偽之中。汝今遇是 不應取此虛偽物者。正勸捨偽。譬如已下明
取偽失。先喻。後合。汝諸已下結勸捨偽。別奪 因中。先奪昔偽。今當已下勸修今真。前中四 句。一奪出家。二奪染衣。三奪乞食。四奪剃
髮。文顯可知。勸修真中。我今真實教勅汝等。 總以標許。下別教之。於中有三。一明現在三 寶緣具勸令勤修。我今現在佛寶緣具。大眾
和合僧寶緣具。法性不倒法實緣具。是故已 下結勸修習。當勤精進攝心勇猛。勸修善法。 摧諸結使教斷惡法。二十力沒下舉聖滅有
損催令速修。名佛以為十力慧日。佛滅度後 無人教汝斷除闇障。是故當為無明所覆。曼 佛今在當應速修。三譬如下嘆法多益令其必
修。先喻。後合。我法亦爾合地藥草。出生妙等 合為生用。出生妙善甘露法味明能生善。而 為眾生病之良藥明能滅惡。下眾因此所奪
所勸而為啟請。宜須記之。上奪昔偽勸修今 真。自下第二就真為說三事涅槃。文別有三。 一許安眾生令住祕藏。二我亦下自許安住。
三何等下顯其所住祕藏之相。初中當令一 切生者凡夫眾生。及我子者菩薩名子。以諸 菩薩德堪紹繼。故說為子。四部眾者。謂聲聞
眾在家出家各分男女。故有四部。同教令證 大般涅槃。名安祕藏。大般涅槃昔隱不說。故 名祕密。權教所覆。故復名藏。故下文言十一
部中所不說故。名之為藏。又於其中包含諸 德。亦名為藏。第二段中。我亦復當安住是中 入涅槃者。自許安住。已住同他。是故言亦。實
則久住。對今息化始入名當。息化歸真名入 涅槃。第三段中。何等祕藏牒問起發。下對顯 之。應先解釋三事涅槃然後釋文。義如別章。
文中先喻。喻中初言猶如伊字。總舉喻事。此 乃舉其胡書伊字。下辯喻相。文有四句。前後 不次。若正應言三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
成。三點若別。亦不得成。如摩醯首羅面上三 目乃得成伊。準合應爾。但今文中。先舉縱並。 次舉摩醯三目成伊。却明別異。道如摩醯面
上三目。立喻顯喻。合中初言我亦如是。合初 伊字。此言不足。若具應言。我之所得祕密之 藏亦復如是。下別合之。先合不成。解脫之法
亦非涅槃。乃至般若亦非涅槃。合上縱並不 得成伊。三法各別亦非涅槃。合上文中三點 若別亦不成也。此成不成別章具論。今此略
以三義釋之。一就真應相對分別。應化三事 無常生滅。不成涅槃。以不成故今須滅之。真 德三事方成涅槃。以真成故。今入其中。二約
性淨方便分別。方便三事菩提門收。不成涅 槃。性淨三事方成涅槃。此經偏明性淨之果 為涅槃故。三就性淨總別分別。別分不成。總
攝則成。如彼三點別不成伊。總攝則成。我今 安住如是三下。合如摩醯首羅三目乃得成伊。 此乃安住真常三事。亦可安住性淨三事。故
成涅槃。所住雖常。為化眾生。滅應歸之。故言 為生名入涅槃。所謂入於化滅涅槃。故下大 眾聞之悲啼。如世伊字舉喻以帖。隨法麁分。
上來明其三事涅槃。自下顯其四法實義。若 作四分科判其文。前二段竟。自下第三比丘 重復哀請為由。聞佛世尊定當涅槃皆悉憂
等。明眾哀泣。稽首下請。稽首身請。白佛口 請。口請有三。一嘆昔以請。二如帝王下比 丘舉己有惑以請。三如有人嘆芭蕉下嘆己。
以請。比丘何因嘆昔為請。由佛向前別奪果 中告諸比丘汝等不應取虛偽物。故今比丘 反嘆昔日所得法真能觀想勝。欲使如來翻。
之顯真。何故第二舉惑以請。由佛向前別奪 因中勸斷結使。十力滅已汝等當為無明所 覆。我法能為病之良藥。故今比丘舉己有惑
請佛住斷。何故第三嘆己有解。由佛向前雙 奪比丘因果之中告諸比丘汝等遇我不應空 過不應放逸。故今自嘆善修無我故非放逸。
以修無我能得涅槃故非空過。作此語者。欲 使如來翻己所解。更明正修。下依此三。如來 別答。宜須記知。初中為四。一因佛今滅。反嘆
昔教。彰己昔日所得法真非是虛偽。二如眾 生跡下彰己昔日能觀想勝非是虛偽。三如 來若離無常想下。難破如來安住之義。明佛
定滅。成初段中無常法真。四如農夫下重嘆 昔日能觀想勝。成前第二能觀想勝。初中快 說無常苦等。反嘆昔教。比丘何因歎佛昔說。
由佛今滅。佛今定滅。明法定是無常苦空。法 既如是。昔言當法。是以言快。何故嘆者。為顯 自己所得無常苦空法真。使佛翻之更顯真
法。第二段中。先喻。次合。後顯勝相。喻中生 跡喻不淨等五度門觀。象跡喻於無常苦空 無我等觀。象跡寬大廣破故勝。合中初言是
無常想亦如是者。合前象跡。此文略少。若具 應言是無常苦無我等想亦復如是。文中就 始且言無常。此實是慧。以想名說。何故如是。
諸心心法更相受名。如四念處體實是慧而 名為念。此亦同彼。又復此慧取相名想。於諸 想中最第一者。合前一切跡中為上。下顯勝
相。若有勤修能除欲愛乃至憍慢。明能斷除 修道煩惱得有餘果。欲界欲愛色無色愛三界 貪使。無明憍慢是三界中癡慢二使。瞋在欲
界。得那含時已能斷除。故略不論。修無常想 皆能滅之。亦斷見惑。文中舉終。始則可知。及 無常想明能滅智證無餘果。亦滅苦空無我
等想。且說無常。自下第三難破如來安住之 義。明佛定滅。成前第一無常法真。於三事中。 且就波若難破住義。餘類可知。然今約前無
常之想。進退作難。以無常想與彼波若同是 慧故。難意如何。如來若離此無常想。更有常 法於中安住。安住則不滅。今則不應入於涅
槃。今入涅槃。明佛離此無常想外更無常法 可以安住。若佛不離此無常想。畢竟安住如 是想中。此想便常不可斷滅。云何昔言修無
常想能滅煩惱及無常想。修無常想。還能滅 於無常之想。何處安住而言不離。離與不離 皆無住義。明佛定滅。佛定滅故無常理定無
常法真。第四重顯能觀勝中。初先正嘆。下牒 結之。前中先喻上說象跡廣破故勝。此說秋 耕永盡故勝。下合可知。下牒結中。先牒耕喻。
乘言便故。次牒跡喻。於諸想下總合顯勝。第 二大段舉惑請中。文別為五。初二彰己無明 未遣請佛住斷。次二彰己四住未亡請佛住
斷。後一彰己倒想未除請佛住斷。比丘何因 舉斯請斷。由佛向前別奪因中。云言十力既 滅沒已汝等當為無明所覆。故舉無明請佛
教斷。由佛向前勸摧結使。故舉四住請佛住 斷。由佛前言我法能為病之良藥。故舉倒想 請佛住斷。問曰。經說二乘能斷四住煩惱。比
丘應無。今以何故。請斷四住。解言。四住有麁 有細。麁者久無。細者猶在。故今請斷。又問倒 想與前四住無明何別。而別請斷。解言。倒想
是無明起。四住家因。故別請斷。云何得知。如 地持說。如是如實凡愚不知起八妄想。故知 倒想是無明起。即彼宣說八種妄想能生見
慢貪恚癡事。故知倒想是四住因。五中初二 有何差別。前一彰己無明未斷。後一顯己無 明在故。不得如來三事涅槃。次二何別。前一
彰己四住未斷。後一顯己四住在故不得安 樂。故有五別。就初請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