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Yi Ji 大般涅槃經義記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涅槃卷第六
淨影寺沙門慧遠

[0757a05] 別有問答問答 一切法滯礙地名迦葉起發慈悲
一子地捨得 捨得平等 須菩提人類菩薩所得勝過
菩薩 淵深指斥 不見眾生不見
法空眾生壽命生空 離生性法空離生法空依法可知諸法
如是無有父母乃至壽命 菩薩得空

[0757a18] 空理不問別有一明空義三從菩薩如是 向後於是中說


[0757a22] 初中空義開合非一一門十一一真 取法空義名為
空義名曰真空 一智真智分齊 據實以求
無法一切諸法即真真心 一種故地一切法 體空初八有為
第九無為空第十非有 有無平等 初七眾生無性
眾生無相因緣 無性畢竟空中因緣相無相初六眾生無性即是生空
一明諸法無性即是法空初五 現在觀空過去觀空 內外觀空有為無為
法相觀空眾生非情 內法中觀眾生壽命名為內空 法體外法非我我所外空
叢林虛假無實外空空法內外內外空何故 分別內情
內外 觀行始終分別凡夫本來 不得
向者不及其外 猶疑問曰 別知二乘
不能別知菩薩方能差別 諸法其二一者 二者空無我等諸法通名
受想事相各異名為
後門 有為無為 生滅法數有為虛空
無為有為法無我我所有為空非空法體無為法無我我所無為空 法體問曰向前內外離合
有為無為何故不然 內外二法是故第三內外有為無為
此前 觀空無始過去 空名無始何不
故地三世過去 根本無始執著 可知後說
世法次第相生現法 無始後說
之中如是過現天眼 六通知事三世 觀空推故別論上來
生空法空性空觀法虛假 自性名為性空上來無性 因緣相無所有無所有
是以 無性無物 無性上來第一義空
第一義一切諸法 常有無故第一義自性 是故名為第二上來有無
第十空空有無有無 有無無二 空空云何因緣有無同體同體
無法有法無為即非有為無故即非非有無故空空 十門空理第十一
真心名為真識 恒沙佛法諸佛同一體性互相集成未有一門自性法界
不大是以大空中經 不同之中宣說 以為大空以為大空
真識 大空

[0758a14] 上來 內空 內中眾生
常樂我淨空中其外 空中佛法僧佛性以此未及 內空乃至無始空中 無異

[0758a20] 四者內中無有父母 眾生壽命乃至常樂我淨 空中佛法僧空中財物
問曰內中財物 內中財物 內空之中財物外空
應當 佛性內法佛性而是佛性
無人佛性 所以 以內法治佛性 所以不在

[0758b03] 外空 三義故云如是無有內法 異義向前宣說內空之中財物
宣說外空之中

[0758b06] 內外內外如是三義同一 如是唯有解釋如來法僧佛性不在 何以是故內外


[0758b10] 有為空總結中有悉皆所謂 二義有為法
生壽常樂我淨空中內外 空中佛法僧佛性文中 內外常樂無妄常樂我淨眾生
壽命如來空中佛法僧 第一義佛性不及是故空無佛性可知

[0758b19] 無為空總結無為 皆是標舉所謂三義 無為空無有眾生壽命常樂
空無法體空中 外事有為法空中佛法僧 佛性一明空中
無常不淨無我有為所謂 無常無我二明 陰界內外三明空中眾生
壽命四重無有有漏 第二一切內外 空中佛法僧佛性四法
有為無為標舉性善 無為無為虛空 不在無為世俗等智
雖是不同 不論非有 正應無為有為無為乘以

[0758c08] 無始空中起發 無始標舉所謂三義 常樂我淨
生壽二明空中佛法僧佛性 空中內外有為無為一切諸法 無為法不論

[0758c13] 性空 起發菩薩一切法本性 標舉陰界無常
有為法常樂我淨無為法常樂我淨 其二方便常樂我淨 無自性二者自體常樂我淨出自
宣說性空後門即是大空 如是不見本性 本無自性是以不見此等說法無性
六法無人雖說性空因緣假名 不同無所有問曰向前 如來法僧佛性性空何故不然
報果常樂我淨性空 佛法僧所以常樂我淨 報果名性以是佛性 空中

[0758c28] 無所有 假名人相本無所有愚癡 因緣假名法相本無所有
不但無性 觀空無有親愛無人不同 空無人性愚癡
其所愚人雖說分齊 不空貧窮一切其所 無物無性如是
不空 愚人事實不空不空菩薩觀空無物一切 愚人不空

[0759a11] 第一義 總結第一義 諸法何等
第一義空無故 第一義空因緣假有 不見作者如是

[0759a16] 空空總結四句 乃是聲聞緣覺 空空第一
第一義空無故 空中就此有無空義空空是非
空空 方名空空留有空空云何
因緣諸法有無同體同體 無為有為無為即非有為 無故即非非有無故空空三十
十住菩薩猶如 何況如是空空不同 聲聞所得論說不同毘曇中說聲聞
五陰非我我所名為 我所空空成實 生法空無自性名為空無
空空有無不同上來十法平等相似 初一初七
初八第八 第九非有無雙有無 大空

[0759b11] 諸佛菩薩 離一切相一切名為 醍醐雖是青黃
一切眾生心識雖是大小 如是無何非有 無相非有無相非有
自相無非 如是一切妄心分別相應 法界恒沙佛法諸佛
一體同體無有一法自性 深廣是以龍樹十八空 智慧門大智慧大慧
大空之中自體 名下上來第二廣明空觀

[0759b25] 自下第三為此空地

[0759b26] 恒河沙 諸菩薩空地

[0759b27]

[0759b27] 自下第三 地名三句清淨 空地寬廣空地
第三 皆可

[0759c02] 自下七善法 七善成就出世一切智 知見
四無礙知見所知寬廣一切智 無礙所知自在無礙智相分前知 知足自知知眾尊卑知見
前知四無礙通則 知見一切法 中略二門分別知見同異
二明知見取法差別同異 分別明智 如下智慧法名
以為一境始終分別 方名一境是非 如下知行邪法解脫無有
知行邪法地獄所知 如是別境細分 下文不善因果分明
善法因果微細觀照不善出世間小乘大乘 如是別境深淺分別世諦淺知
名為真諦幽深下文無常苦樂了知 佛性如來法身名為二諦差別
觀照分明一實照見 名為知見同異明知見取 差別別有不見如下
眾生邪法不見解脫果如是 如下生造 修善天人解脫如是一切
不見不知如下隨俗言說 男女可見可知聖人祕藏 男女不可如是一切何故
不知易見皆知 知見取法差別是故直言

[0760a08] 開列第二總結第三第四總結 開門應有八門今文
八門初一知非七知 知非邪法不得出離 初二因果道理
後五修行 之一其二諦法道理了知佛性 苦樂無常法相差別
之一因果惡因 惡道善業因緣生善趣解脫 後五初一修心次第
其所修行其所 修心次第之中眾生信樂 眾生大小乘所生世俗
法名禪定所生出世聖道以為知人修心次第始終相成合為 一門人中知識佛菩薩
其次修行持戒戒行有身戒心略舉施者 施行末後一門知行依法上來 如是一切知見

[0760a29] 下次 地中 不見標舉廣明 不見可解

[0760b03] 下次第三因緣 菩薩標舉 分明修善
觀照見說以為

[0760b07] 下次第二復次菩薩 標舉無常 世諦法相分明名為
無常生死常樂我等方便 涅槃如來法身眾生佛性難測 明知 法身明知

[0760b13] 第四心根復次 菩薩標舉 知名眼見知眾心根
前門眾生生死出沒 信心 大乘
各異不論向前順流
隨順生死順流修習聖道出離 逆流乃至可知 菩薩明見
淨天眼所見初見眾生 眾生修善上昇眾生轉輪 三塗三塗三塗
生人人天墜落三塗 善趣

[0760b29] 自下 戒心復次 菩薩標舉知眾
修身前門修行戒心 前知中有一見戒心清淨
戒心如下云何見修懺悔滅罪 懺悔發露滅罪 慚愧成就供養三寶
歸善呵責悔過以是業緣 中有一見 修身戒心清淨
不能懺悔發露滅罪

[0760c13] 下次第五善知識 善知識其三一下知識不見 種性乃至九地諸菩薩一切
佛性煩惱覆蔽不能 中品知識所謂十住諸菩薩諸眾 皆有佛性不明所見
上品知識佛如來一切皆有佛性 了了

[0760c20] 下次第八 不見不知標舉語言 男女可以知見
聖人破相密語男女可見 不知

[0760c24] 下次第七 標舉世諦可解 名為三寶
人名受知 果報因果如是名為第一 可見不見可見上來
總結所知 即是如來五眼所知 男女肉眼天眼
受苦天眼聖言不見男女 慧眼 無常苦樂知眾心根如是 一切法眼前知如來法身佛性


[0761a09] 自下第二無礙智中有一明菩薩 知見四無礙迦葉佛光梵行 四無礙不得迦葉
如是何等別有 一明所得四無礙 聲聞緣覺
知見四無礙法義第二

[0761a16] 第三 四無礙十一 諦觀自相行相
智相無我八大 菩薩地如來地十一住持 地持論別有一門十二
中說教法無礙諸法 無礙二諦諸法知法名字 無礙異說樂說無礙
十地 約教一切法名無礙二諦義
無礙世論無礙 正音定語闡陀巧妙 辯論世事
自在人心樂說無礙演說無障礙言辭無有 可動言辭無所畏決定不畏
他人得失無畏名下

[0761b06] 大乘小乘了知 無礙三乘別名無礙 三乘別名無礙了知一乘名義無礙
左右一法種種不可 無礙名義種種異說多劫不盡稱人 樂說無礙

[0761b11] 第三無我 第二取著 無礙了知世諦取著名義無礙
世諦取著無礙 取著名義無礙左右法名 不著無礙不著樂說
何以取著菩薩取著菩薩菩薩取著

[0761b18] 白下問答重顯迦葉取著 知法取著知法則是 有所不著不著所知
不著所知 何如不著 菩薩無著以是
取著無礙以為一門顯得 取著無礙一門是故 以下有失取著
無礙菩薩凡夫何故取著 別有一明凡夫取著 繫縛不得
生老病死煩惱是故是故取著 凡夫結成向前菩薩取著 名為凡夫以是結成向前 取著貪縛四無礙

[0761c05] 菩薩 無量劫後門取得別有一明菩薩無量劫知法知法 不著乃至三不不生貪心
不貪不為繫縛 老死一切煩惱以是上來菩薩 無著以是 以是

[0761c12] 第四修多羅 無礙無礙 字義名義無礙知名
不知無礙 勝過云何 向前六喻
宣說無礙種種 演說無有無礙猶如 此等世法假有無故無義何故
所以 真實佛菩薩所以無義 以是無礙 窮盡名為樂說

[0761c24] 第五二諦 了知 無礙第二名義無礙伽羅
無礙世論樂說無礙所謂以此多久 是故無量劫

[0761c29] 上來 第四得名 聲聞緣覺四無礙迦葉白下問答
二乘四無礙何以 二乘四無礙聲聞緣覺不能畢竟 聲聞緣覺四無礙 中聲緣覺四無礙無有
九部經不得

[0762a08] 起發昔時不得 不得聲聞緣覺
無礙何故不得是故緣覺一切 菩薩度生四無礙 緣覺化眾生神通
云何 何故默然 緣覺不能說法令人乃至不能
令人三菩提何以 不能無法 一明無法無礙何以
所以緣覺無礙何以無礙所以不知常住 是故無義
無礙真知 無義以是上來是故緣覺

[0762a25] 下次聲聞 聲聞善巧上來二乘

[0762a27] 聲聞緣覺 不能畢竟 解釋
解釋無義所以自在境界無礙 無有十力四無所畏一切智不能 十二清淨四解所以
不知未能不能三不 不能不能是故

[0762b06] 上來二乘

[0762b06] 下次會通 迦葉聲聞一切 云何舍利
大目連 別有一對二乘 無礙智菩薩二我
勝過凡夫聲聞 一下如是 不等第二
拘絺羅無礙第一如是 三句一者四無礙一種 如是第一四無礙 菩薩

[0762b18] 上來四無礙

[0762b18] 不得無得今人如來 純陀宣說使人證無得 無得廣明
無得迦葉 梵行品菩薩知見四無礙菩薩知見無所得無有無所得
道理菩薩正知有相 無相無心無所得菩薩 無得破佛向前無得
使云何佛語 廣明無得復次 無得復次
無得初一四無礙智 無得無礙 眷屬所以復次無所得
菩薩無礙證實證實 無得何以無得 得名四倒
取名名為 四倒菩薩得無 是故解惑
分別第二生死涅槃相對第三大乘小乘 相對第四方等十一相對第五有心 相對第六常樂我淨無常無我
八法相對第七一門情理相對第八大小 菩提相對就此宣說

[0762c16] 別有無所得 名為智慧菩薩無所得 無得菩薩無得
皆可上來 無得

[0762c20] 第十無得 得以言明無所得和合出聲實則無所得 眷屬非我弟子

[0762c23] 自下迦葉 如來宣說無得 有相以是

[0762c25] 自下 二次略明文殊 廣明迦葉 如來以此
一切一切有所 文殊文殊不須一明凡夫眾生
凡夫有所凡夫現有 生死染污法名出世涅槃 出世涅槃淨法本無
現有生死染污凡夫 三世常有本無 三世必得無得
聲聞辟支佛二乘 所得二乘現有無常名為 無諸常樂無諸
常樂名為本無現有無常無我 二乘有無三世常有 無常三世
必得無得三明 文殊文殊即是諸菩薩菩薩有所四明
純陀純陀向前不得常住 以此 不但是以不但純陀

[0763a21] 明文文殊 三乘同性中說 以此明知文殊
為此語者文殊使迦葉更為起發上來

[0763a25] 廣論迦葉文殊 別有正解
如來諸眾生佛化 對上無得 然後釋文同異同上
第一涅槃第二智慧第三 涅槃第三常樂我淨第七第六 畢竟第六第七一乘第四
第八方等第五不同何故不同 無量

[0763b07] 涅槃宣說別有 煩惱涅槃煩惱
涅槃方便無體 本無本無 煩惱沙門解釋三世無有
煩惱三世有無 涅槃 三世

[0763b16] 第二如來法身宣說 父母生身佛法 如來身通法身報身
無體佛法 沙門三世有無 所有生死三世有無
斷除無法三世 第三 常樂我淨宣說三句第四
第五三十七品無邊 第六第七一乘 第八方等經典宣說三句可知

[0763b28] 自下別有略明迦葉第一義諦 廣明第一義
菩提涅槃中有一明 如來化眾生種種異說一切世諦 如來第一佛化使眾生第一
世諦是故諸眾 一明如來 化眾生種種異說何以三明如來
不虛何以五明眾生得益初中如來眾生諸法 不知隨順世諦諸法第二無法
可知故云不知諸法不見 知見分別有相 無相世諦有相第一義宣說無相
有相可知實有無常 生死無常宣說其中常法 可知佛說三十三天常樂我淨
無常如來常隨 無常三乘 一一三乘一真
廣說上文十二因緣有為廣說一有 十二如是一切

[0763c22] 此前 四重偷蘭僧祇 三角波羅夷四分律
云何十九吉利吉利分為四分一分犯重 三角銅錢偷蘭
四重即是 八不如是 輕罪重重輕者四分財物
燒埋壞色波羅夷十誦律毘尼 吉羅四分白色 突吉羅僧祇白色
四分中說女人 父母夫主強度和上 中說僧殘諸如輕輕
何以明見不同

[0764a10] 自下第二佛化使眾生第一義 前世四句一明向前世諦 如來第一義何以如來第一
宣說世諦第一 一說世諦使眾生第一義第一 宣說世諦如來有時演說
辯明如來難測如來眾生佛說 第一苦集滅道小乘眾生 真諦第一眾生佛說世諦
陰界十二眾生便 世諦難解佛境二乘 語者使眾生異說 第一義

[0764a22] 自下第三諸眾 中有如來 令眾生第一菩薩無得
菩薩菩薩第一義

[0764a26] 自下第二廣明向前宣說第一義 得道菩提涅槃迦葉 所以向前所得第一義
菩提涅槃第一義諦 所得第一義諦道者外國名曰
四諦說道菩提胡語通則 外國因果二道名字
與果通名涅槃 三通淨方便云何第一名為三義一體
名為分別實義名為分別實義 菩提涅槃
一明 無得道者三法無相 四句一明無常何以
三法無得 得無 四法向後無得
第二無相無得道法無相 無得菩提涅槃

[0764b19] 如是 如是第一菩提涅槃 釋名還有一對 二道性相不生對上
無相就道 無常外道 等智凡夫外道外道
無常三乘聖道同名不退內中小乘無常大乘 不論菩提之中小名無常大名小乘
菩提生滅無常外道 涅槃中外無常外道凡夫六行所得無為解脫退
不定無常三乘聖人所得涅槃 不退內中細分小乘無常下文 聲聞涅槃無我大乘
大乘道 三事小乘一切生下 眾生不得眾生眾生修道

[0764c09] 無相之中 無相 說文
不論性相不生不可持明 無相無色有用實有 舉用有用眾生心
無相真法

[0764c16] 以是 有益雙結得名真實
護者人天涅槃名為真實 得名真實上來三法是以可見

[0764c21] 自下第二 別有略明二見 廣明以是因緣往昔舍利
證得迦葉釋經顯得 云何一切煩惱無義 了了知見

[0764c26] 二見 清淨二見菩薩皆可

[0765a01] 引證中文四句一明世間不知諸佛 菩薩知見二明世間所知諸佛 知見二明
以是佛菩薩 菩提涅槃因緣舍利一切世間不知 諸佛菩薩悉知
中分分別分別行者聞慧修證通名
明白聞思修通名 證照 地前初地
地前十地佛地 可知第三二明世間 眾生不知自知不知對上
世間眾生所知便自說 知見向後第四 如來一切悉知自言
如來凡夫 知見菩薩何以 如來凡夫菩薩

[0765a21] 自下第四 釋經顯得就此 建立知見以為梵行行佛 標舉知見梵行何故不舉
梵行知見向前 經意文中 問答問答前經世間不知不見
世人知見菩薩知見 問答前經世間不知菩薩 世間迦葉起發如來
讚嘆如來中文別有 出世間不知見法佛性不知 十二部經不知
名下出世間知見 總結三明菩薩知見 得罪菩薩如是知見
虛妄向後知見得罪男女所知見法得罪 深重人為今人
迦葉讚嘆經家下列 對上得罪 對上如來辯說知見法令菩薩
半偈 一偈故稱醫明 如來之一
半偈勝過之一之一

[0765b19] 自下第二前經世間不知菩薩 世間迦葉一切 不知菩薩能者就此
進退菩薩若是世間 不知菩薩菩薩若非世間

[0765b24] 一明菩薩 辯明同異菩薩 標舉善趣菩薩未知
名為世間種性知見

[0765b28] 宣說 前世菩薩不異 信敬發心名為世間菩薩不異
一切世間不知覺如菩薩不知 不異信敬發心不異 知見菩薩涅槃經
菩薩已知 不知菩薩所知聞慧云何方便修習得知思慧

[0765c08] 下修 世間六念

[0765c10] 自利弟子受持 大涅槃經破戒化行中有一明菩薩三學在地修慧
受持牢固三學次第 在地菩薩淨戒五法 菩薩所以

[0765c15] 初中 四句思惟便正知淨戒 未來清淨三明修利
憍慢邪見疑網畢竟 涅槃名下

[0765c19] 三句前生二明二種 正念正念
標舉所謂一切有理法十二部 教法諸佛世尊常樂我淨安住方等見佛行法四法
一空合為第二名下

[0765c26] 前生 修慧身見趣入出世 不計中有即是不計
中有即是不計 即是不計非身非我即是不計 我所既然乃至
文中五陰五陰別論 便二十分別便六十五如何五陰色陰
十三有人宣說以為有人 宣說非我但是我所我所 有人宣說色陰
乃至有人色陰 有人宣說 其中有人
乃至有人 有人宣說 其中
有人宣說乃至 十三最初我見十二我所見
既然相望之類五陰之中 十三是故六十五此等諸見修慧 名下此地前行不得 未見

[0766a22] 自下第二次次第 迦葉問答持戒乃至見性大涅槃
十一十一 初四戒學差別 今文持戒
世間乃至見性 世間修慧 不動爾時
乃至見性可知

[0766b03] 顯得即是出世 不淨第一標舉何以
凡夫持戒有果所以 不定退畢竟不能 無悔可知

[0766b09] 菩薩勝過 出世世間菩薩 第一清淨前世
不清戒相 不定畢竟 畢竟眾生不為名下

[0766b14]

[0766b15] 歡喜中有第一持戒歡喜 可知

[0766b17] 第二破戒不善 牧牛 譬如犯人
如來受法牧牛一持 漿受戒自身 漿戒法破戒未有
未有出生持戒 出生漿齊心 貿 [-+]
身壞命終不同持戒 受戒出生所以歡喜破戒
受戒未有出生失利所以 持戒破戒亦復如是持戒漿歡喜破戒不喜
不舉迦葉 生死不受所以
大涅槃已定得所 喜上約法別有無漏 不共餘者可知淨戒世間

[0766c09] 自下第三辯明菩薩能持所以具有五法四修 初一
戒法五蓋 所見清淨五見 身見邊見
戒取見取五見無疑 無疑 成文可知世間

[0766c18] 上來第一自行利他之一 勸修第一不得破戒傳經第二
不得調戲第三不得非法說經初中 破戒傳經生人譏呵譏呵 地獄三受如來呵責如是
如來不受不得破戒第二別有一如說經 不得調動二身調動
調動譏毀如來 則是眾生惡知識第三別有一如傳經一切不得非法宣說
莫非眾生憂惱病患貪著無心 不得莫非小乘國中不得 莫不直言可知滅法不得彼此
共相世法不得 名利二明非時乃至 譏呵如來
之中別有 所為 阿含教行初一
大乘大中言說涅槃佛果佛性宣說 理法祕藏大乘宣說
方等大乘中說聲聞 聲聞有為辟支緣覺 解脫二乘無為涅槃見佛
欲求為此 無人譏呵無人敬信發心如來 則是眾生善知識世間

[0767a19] 自下第二世間 總結六念 境界念處
所行念佛總結中有一念佛果何故如來
乃至名下成果 念佛如是 名稱功德不變
云何如來初中如來乃至 世尊通名一切 釋迦彌勒無量壽別名如來
通名別名 通稱無量無邊 一門後五
德號初二以為一對一道如來多義如下龍樹 如實成正覺如來應供多義
如下相應名為應供 名為一對果極初一一行通知
如下名為 照說遍知明行足多義如下 教行清淨
二圓滿明行足善逝 如下如來 好去故云善逝如來滿何處
去處不能劫盡火 不能如是

[0767b18] 利他初四世尊初一世間 世間解二明調御丈夫調
丈夫調丈夫是故名為調 天人師善法天人 名天人師如來六道人天
自覺 滿故稱世尊 世尊

[0767b27] 自下第二師子吼 利他大沙門福德 殊勝智慧深妙別有
自悟智者知法一念一切諸法大智知法深廣 所知淵深
清淨解脫高出人名不共 知法廣普畢竟總結人中利他人中
調人師調調 人師人名施主大法
七善法知法 知法前知 前知知足前知
自知大眾前知知根尊卑

[0767c14] 自下第三如來約教過去佛不變 標舉云何六波羅蜜
十一權實 隨宜壽命無量

[0767c19] 應供中有 初一一切世法應斷
一切法四魔應斷 四魔之中煩惱增上 初一應化眾生一明
應供如來正遍知中有 之一 初二歸正四倒
苦行正名苦行苦行正見外道是故苦行 苦因名為遍知苦行苦果
復次入聖正名中舉 斷常非常世間故稱遍知中道大菩提遍知
復次正名可數可數 正是小乘名為遍知不可數 大乘一舉大可

[0768a08] 解明中有初一 菩提善果 菩提明行足有無
為首福智具足菩提第二果德 舉世語義
解脫菩提涅槃明行足 明光行業 舉世語義不放逸
起行六度起行 解明正是 三明菩薩證智
證智無明 智慧無明智明其所 論說言說
欲生可知行者為生善業方便見性 以是

[0768a25] 善逝 三義第一果德 世間舉世語義高名
高出佛心佛心是故發心解釋知識逝者名為 知識世間舉世語義
初發心涅槃 重顯不捨初心涅槃大涅槃 不捨菩薩所行是故
世間舉世語義 見性有名涅槃 重顯涅槃世俗有名
涅槃世人 非有涅槃非有諸佛 涅槃涅槃非有
相者無有自相 同體互相集成未有自性 非有諸佛世俗有名演說
世間無有有子 世人無有出世聖人有道宣說世俗凡夫有道涅槃
無有世間諸佛約法

[0768b18] 世間解初一 五陰世間第二五欲 第三國土世間
第四眾生世間第五 世間蓮華 舉世語義蓮華如來
如來不為世法毀譽苦樂 八法是故第六通約一切世間 通論菩薩世間解
菩薩標舉世間世間解何以 命名諸佛菩薩世間 左右可知

[0768c01] 無上士 無上 初一無上第二無諍
威儀正見正命無諍正見第三不可壞 無上第四上座無上第五
無故無上無上神力 中略

[0768c08] 解調 丈夫以為一門調丈夫一門丈夫丈夫調丈夫丈夫
一切向後 如來調 四法丈夫標舉何等下列
足下男子四下 如來調之中調 無有過世

[0768c16] 天人師 以為 天人師法教名為
法教名為 修善總結 名字諸佛佛菩薩
正教何等 眾生遠離正教遠離何以 中有一明
眾生有益是故 別教是故以為天人師初六復次廣解
復次人天多義 如來天人師標舉何以是故

[0769a01] 自覺譬如自覺
是故

[0769a04] 舉世皆是佛號 辯明

[0769a07] 上來自下第二成果何故 如來婆伽婆大名 中有是故
是故明心初中敬上為生 六度無量第二可知第二
心中不為 眾生為己何以三門出世第一有為出家
第二無為第三 初十五心出世無量 無為調心三十一
出家二十四自利 聲聞利他

[0769a20] 眾生無聲 諸眾生知心 法界知心眾生界
攝化自在自在第四 可知

[0769a24] 念佛

[0769a24] 念法 總結最勝功能法體 諸佛法身相似大用

[0769a27] 諸佛聖僧如法 諸佛究竟 正直起行隨順修行
起行不可明德 生下一切眾生福田利他 殊勝

[0769b04] 戒體 所為
戒相四重名為四重 後方便戒名 方便故稱無形戒體
形色護持不同眼根 不同毘曇法塵下文五根
五塵 但是色法無色事故 諍論之中別論此前
持戒諸佛菩薩

[0769b17] 所為何以 菩提何以

[0769b18] 中有 阿耨三菩提佛菩薩親近 起意修習四佛
起意第三中有四眾四眾煩惱十方眾生稱讚常樂我淨無礙

[0769b25] 天中 總結求生何以 義天何以菩薩世間 總結

[0769b29] 至此廣論梵行令人修學 殊勝令人修學無上佛法 興廢令人護持中有
菩薩不思議 如來以此小經 迦葉弟子十二部
受持大涅槃經不然正比 以下以是自下迦葉領解涅槃 前經佛法眾僧不思議
菩薩菩提涅槃不思議 所得

[0769c11] 之中迦葉如來 世間菩薩起行不可 思議菩提不可以出世間菩薩
成德世間菩薩是故菩提心菩薩生死聲聞 緣覺眾生心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生死即便退下有為出世菩薩 菩提 無人發心
發心精進正使 發心不退過重自要不捨 何以無益用以
菩提有益必須 菩提正使微塵精進 不退過重自要不捨精進何以
精進菩提因故退如是菩薩未見以下上來 結成

[0769c28] 心中 中有一見生死二乘不及 為生受苦不厭眾生地獄
受苦三禪不厭

[0770a03] 有心中有復次生死勇猛 退不可思有人度生 有人須彌稱量生死
無量阿僧祇正見生死 下處不害受生不惑 事故不可思

[0770a08] 初中無量眾生發心生死 即便退菩薩不下勝過 歡喜地不動

[0770a10] 第三 中文別有一如反問迦葉有人 渡海思議迦葉 阿修羅
何以修羅 佛如來第二如來迦葉 不定
地上菩薩思議

[0770a18] 第三如來第四如來 答辯地前菩薩度生不可思 不能菩薩

[0770a21] 第三如來反問有人 須彌山思議迦葉不可思 菩薩一念能量一切生死不可思
第四辯明菩薩生死無常其中諸眾生分別佛性常樂我淨 生死倒見是故

[0770a26] 辯明菩薩行清淨在生不為 是故

[0770a28] 第六辯明 受生正知入胎不同世人是故舉凡 菩薩不同

[0770b02] 出世菩薩 證菩提眾生 有為初中菩提不可
真性無為不可維摩寂滅 菩提諸相菩提諸緣 菩提憶念無比菩提不可
如是不可以寂滅 無緣不可菩提 可比宣說證菩提不可思以是
妄染照實所以行證不從外來 自得阿耨菩提

[0770b13] 第二 不可思

[0770b14] 有身第三有為 不可思不見一下 三業
身業非身口業非身 遠離意業三業相異 菩薩不見一法
不見邪婬業相 畢竟故云是故
可知慧遠
是故 明慧菩薩不生不能
實有慧然不能菩薩 遠離標舉見法平等平等 不見智慧以為煩惱以為
不能菩薩何以 可知一下無有一法 智慧無法我人無人
無能有為法異生三毒有為法有為法念念生滅 無自性便是故

[0770c08] 無能有為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