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Niepan Xuan Yi Fa Yuan Ji Yao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

[0015a15] 涅槃佛性無體菩薩二乘凡夫日用不知如來道鮮古者能仁大覺於是仰觀妙理於是乎不知大士童蒙之類不能故人一則如來不遠記為啟發秉筆立言在乎是非通理不遠蓋章法師智者義趣龍猛宗旨經意作者不佞立言竊念斯文於是理解筆記疏記二十後世荊溪忿發揮光大無窮祕密豈不由於大理。經文剖析大理譬如發源義疏申明使大理三德三德諸佛眾生生佛不二同歸若然我方疏記指歸發源識別自我成文經文。大義機要在此達人不以狂簡可觀天子十七大中年歲甲寅正月既望錢塘沙門釋智大慈方丈絕筆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卷第一
錢塘沙門釋智

[0015c05] 荊溪 修治下文 後人
常談荊溪 四明不生不生下注 止觀三大
不再一者 二字二者 使
不合書疏 頂法書名 四者文中全無五者
淨名荊溪不再 以此 在世唯有一本
釋義荊溪補助 何故不生非難 後學穿鑿故此題目
故稱作者沙門勤息勤勞 息心本源沙門
見思妄心真諦本源沙門 塵沙妄心俗諦本源別教沙門 無明妄心中道本源圓融沙門
次第三惑沙門一心 三惑沙門 沙門因果
前因沙門灌頂名諱華嚴 十法地名灌頂菩薩諸佛 灌頂法雲
十地三賢俗姓 常州東甌因而 安人早亡母親三月
未知稱佛 清辯驚異 法師非凡
非凡弟子 律儀 天台至德元年時俗二十七
智者辯才行雨上將大業十年 天台
絕筆武德元年 海賊抄掠道俗
奮發 通有如是事蹟續高僧傳 下文
貞觀八月國清寺春秋七十 之際異香弟子彌勒香煙燒香
同學智者貞觀元年 臨終兜率先師智者寶座 有人唯一灌頂
法師說法焚香意即慈氏 是故灌頂法雲鳩集文義解釋
本文玄旨大般涅槃經 以此題序如法 行經
三德 事理事理 理即
三千三諦生佛一貫因果 迷悟始終有別然而 故此
事理極致 初文正道妙理 邪道涅槃佛性無二
一切正道 無始故稱 滯礙故稱妙理
正道而言正道 正道妙理妙理妙理 正道然則
始終始終宛然 理實始終無始故而 無始
無始始終故而 理事無明生死無明種智始終生死
涅槃始終無明種智生死涅槃自有無始
無明生死 何故佛性因為無明生死
句義理事理即 如下理即涅槃 上文因果非但
下凡 文中反覆故云不異 不異大抵因果
涅槃佛性 涅槃何以 因果誠如分句釋義
因果並非佛性 涅槃因果皆是 結成三德理事
三德法身 二修
修性理具三法三般若三解脫只是 展轉無礙明體各各互具即此
解故 故而種智無明 點水
烈火 非一顯性能詮 利鈍不同一切眾生無不
三德平等熏習淺深 差別利根華嚴座席 我身我所悉皆信受如來
鈍根 次第調至今祕藏法華 修習小乘如是人我
佛慧不定根性 妙理名利由此根機不等 五時差別故云是以大聖
華嚴鹿苑方等 般若法華涅槃 經文
二十五雪山名曰忍辱 醍醐雪山機緣 修行佛說圓頓
修行解發入住利根華嚴 第十三佛出十二部經華嚴
十二部九部阿含 出生九部方等 方等般若醍醐般若
大涅槃法華涅槃開顯 鈍根華嚴 調至于三德故云次第圓滿
次第至今三德圓滿故云 圓滿之下二十七 宿名為
不同無明名為殺人不定 皆是總結釋迦
權實五時增減不出四教 十界別圓 能仁究竟十界唯心
一實權實故云眾生 理具權實如來權實權實 常平不二門眾生理具
權實權實 開通往昔 實義法華開方便
真實不知方便密意 故云如來方便畢竟
入涅槃圓頓 常住 釋名釋義三德
梵文翻譯別名 對開二種煩惱生死 見思煩惱分段生死界外無明煩惱
變易生死因果煩惱生死三德圓融包括 大名圓融無二
圓融究竟 無上至極究竟 涅槃二指通名聖教
大小偏圓如法 五者不可以
不可一法 顯示繩墨五結五者
佛法有無 乃是河西 以此先聖
佛語是以三藏 經藏十二部經部無線 三諦三德三諦
異名三德三諦分為 別名三字真俗 真諦故云
俗諦三千故云廣博不二故云又名不思議 相者虛空小名
真俗真諦自行 凡夫生死故云二十五有二乘涅槃虛偽俗諦明滅隨類
三惑二十五三昧二十五 三昧聖行 生滅即是即是二邊
寂滅真俗 三諦無著得度不著故云不著
故云 不著故云彼岸不著 生死
神龜中華古今 神龜法天 吉凶水陸中道二邊
水喻生死涅槃總攬三法 哀嘆何等名為祕密猶如 不成不成摩醯首羅
如是解脫 涅槃如來涅槃摩訶般若 涅槃三法各異涅槃故知
涅槃金剛 釋名總論三法別論三法即是即是即是
教相分別三法是故不出 金剛寶藏二十一譬如寶藏 珍異種種具足佛道甚深亦復如是
奇異具足無缺大涅槃二邊 金剛三千寶藏無二變故 恒安三惑熱惱清涼老不死
常住不變佛性佛性五味 五道二十七譬如有人乃至 醍醐有毒名字毒性
殺人眾生佛性五道受別 而是佛性見性 殺人即是大力
五道用意 各別第九譬如有人 眾人無心
橫死中有 三毒悉皆滅盡無心思念 煩惱犯重聞已亦作菩提因緣
煩惱橫死一闡提自在一一 一身以為多身大小微塵充滿 十方如來身自在微塵
大小一塵滿大千界輕重滿大千 輕重色心如來一心 安住不動無量五根六根
一切法無得一偈 無量劫不盡如來遍滿一切處 虛空不可得第二十常住二字
壽命二字常住二字我所 四諦常住二字音聲若一
生天無上醍醐 摩訶般若大涅槃 聖人分別
分別三德圓融縱橫 同知佛性天竺五處
不同名天而言各異天竺 身毒正言印度印度 賢聖相繼
開悟群生照臨謂言大同親切中國 東南此間
中國西北淮南 蠻夷中原中天 西北春秋
苗裔周文王 成王文武 安國大國自有
王舍城山中佛般泥洹經上下西晉毘舍離大林 講堂大般涅槃經上下
釋法顯皆是小乘 般泥洹經法顯大本 乃是大本肇論
涅槃無名泥洹泥曰涅槃 前後不同涅槃 正音以此
多義涅槃一切至於 涅槃大品一切法涅槃第一 名字功德神通
瓔珞經名天通名天心 開發常樂 名為不可
梵語色聲手書 不可不可
多義不可由是豈可不許多義一下為例多義豈不
不同子息有子 名下多義人師如此 生長暫時消息
調養消息消息音信 消息 水馬菩薩品如是
共同 即便食時 便如來密語
大乘應當四等慈悲喜捨 四無量無量四等 重者智慧般若
真丹震旦梵音 華嚴漢地婆沙論中有 文物讚美
文物邊鄙 中國西域記摩訶支那大漢 日出故云震旦真丹
竺道生道生鉅鹿穎悟 竺法汰受業涅槃
初生長安羅什請法關中僧眾 建康青園寺皇后 以為泥洹
京都剖析經理幽微闡提 成佛十四第十眾生佛性闡提惡行
抑揚當時 豈可于時大本先發 於是舊學以為邪說
大眾大眾中正 現身 實相相違師子座
拂衣虎丘旬日之中學徒 數百雷震佛殿天光 西
俄而廬山之中僧眾 敬服涅槃大本至于南京闡提 佛性說合符契
講說元嘉十一十一月庚子 廬山精舍法座神色開明 莫不
麈尾然而端坐 顏色不異入定於是京邑 之至如此
涅槃事跡第九涅槃 下文即是譯人涅槃
莊嚴生身故云 涅槃二邊 寂滅白馬第二第十五
第五二十三不生 釋論符秦姚秦
姚秦符秦 門人姚秦方冊 經籍禮記中庸文武
鄭玄 左傳大事 簡牘而已梵音不可不可
三藏不可祕密陀羅尼薄伽梵閻浮樹 阿耨菩提般若涅槃
在生即時受者筆受 謹敬不可思議
雙非華梵難思不可摩訶 不可五陰 生死生死妄法涅槃真法凡夫
因人聖果名目 題目題目題目 實法第一義諦假人五陰不可
相續即世 故去有餘 無餘
三界不受得名 生死 相離五陰實法眾生假人
無異既已 生下 人法無異
生死法滅 四教次第四解三果生死 生死欲界人天
二果一生三果欲界生死 無色生死三果 有餘解脫子縛
無餘 不論寂滅 二乘取證無餘作佛
不滅三藏菩薩不斷不論不滅不生 幻化非但
十住真法十行凡人 涅槃聖人真法 生死不下生死
故云不論 三解脫三般若同名三藏
通教菩薩別教圓教先聖法言 並非不敢有無 領受二見逼迫
修行對治斷常 有無全同斷常滅諦 斷常三藏小乘故云
滅諦小乘云何 今圓涅槃以至 生死滅度生死
生死自下無度實法 假人無故無度不可 幻化云何下生不可何況
涅槃疣贅說文 釋名 滅度疣贅
理喻虛空以下別教 初地中道涅槃文中二邊 邪執乃是
二邊中道涅槃滅度有無有無法應滅度 三藏
真實化城大乘猶如貧子 止住草菴佛道長遠化城
法華開顯草菴化城執教 久已云何用法 二邊
二邊無等者有無 縱橫狼籍劫掠奪取外道
滅度不知不解三藏 漿難得醍醐滅度
無明究竟無明滅度 究竟究竟妙覺 滅度二字以後妙覺
第二第三者第三第二 塵沙無明第二四住塵沙 無餘不可第四中分涅槃
第三第二不可以第三第二 小乘圓頓涅槃凡夫 便立義
從此 得以凡夫 文中凡夫展轉
不是 凡夫聖人下次聖人 凡例故云聖人從此
小乘凡聖 六道十界 使凡聖但是是故
云何應作四十六第三第四四教十六今文四教
合為然後 第三有餘無餘 四教第四
三義 明哲
釋義中分 釋義圓融 別無圓融圓融
故知圓融但是哀嘆祕藏 次第說文三身故云
大涅槃只是 三德就義便 解脫般若圓融
故云法身哀嘆祕藏三義 圓融文義
歸一不可正意便 圓融釋經 處處
照發相應大智 相應法身報身應身自在法界無能
前生 無不周遍 三諦無不具足三智
境智智圓 四教權實
同上諸佛 即是故稱 此岸究竟彼岸非分之中
契理無始實相 並非故云名實諸佛 境智不二
明智正在釋論般若 善來 如如如故如如
如故如如無礙 自度他者 利益自度故我利益一切
十界淺深別異 深淺法身二身 一切種智二智
別異正意圓融 次第經意圓融 三法三智三法三法理智
皆可受法三智三般若 三解脫法身一切種智涅槃報身 一切智涅槃應身道種智方便
涅槃三法三相 只是只是三法九法九法
三法三身法身三智般若 解脫 相離不得
涅槃遍布諸處涅槃安樂諸處十法界十界 獼猴毛詩獼猴
後漢延壽王孫 高木河伯水神名天山海經十八
天漢說文淮南子修羅怖畏
歸依天主 歸依欲界人中飽足 欲界第二十
多用善因人中 上二界故云善因嬰兒萬劫成菩提六四
如次二三四果界內 多少成菩提第十成菩提十九至大涅槃二十阿耨
提心疏記釋論文明菩薩法界三教菩薩別教圓教 菩薩界故知初發心
十住不了 佛界三教菩薩何不 大涅槃正意真因
菩薩界涅槃隨情 十界涅槃法勝 阿羅漢佛滅度八百年中婆沙
三百以為一部阿毘曇 文中涅槃立義引證 第二十煩惱子縛
皆是有餘二乘無明 是故有餘勝鬘 小乘涅槃故云
大乘常住涅槃故云 今昔相對 涅槃正是通途涅槃
故云 不然肌肉西京街談巷議彈射剖析毫釐
善惡毫釐肌理之間 何者立義 煩惱有餘生死無餘若爾
小乘斷見師子有餘生死無餘大乘 無明有餘變易生死無餘
二種涅槃高下 無明得以所得二種大乘有餘 小乘涅槃有餘小乘
無明菩薩位故云若爾 涅槃二乘無明 何故大乘故云 不斷不斷根本無明
不到三德彼岸門外草菴長者 云何大乘二種 應對有餘
通義通則應對稱為 二乘不得不是 大乘有餘豈非佛性安樂
涅槃十界 佛性十界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卷第一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66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