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Shu 大般涅槃經疏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二
頂法

天台沙門湛然



[0047c17] 人中人中方便 十地真實安住不動本際方便現身下地法界名曰
恒沙海德集中 菩薩如下大涅槃八不思議 名為海德 (云云) 。無盡意集中
八十法門無盡意 (云云) 。 歎德 四弘三結初文敬重
理論如下諸佛所謂大品 成道可敬般若敬重安住下文一切
諸佛悉皆安住祕密智論下文菩薩深廣 函大愛樂
如下雪山八字不以為難 三兩未曾守護 如下文中
諸菩薩至此略舉 善能隨順化德 菩薩十地安住不動
生死本誓隨順世間大悲 弘誓大慈隨順弘誓 誓言未度者
過去持戒對治對治 未解者第二 法門無量第三
寶書修多羅剃頭相從 不絕發菩提心佛寶體解大道 事理名僧理性三寶不絕
般若經卷所在尊重弟子下文 常住即為以此 三寶不絕即是無量法門未來世
佛道誓願第四莊嚴總結四弘雙結 作別第四未來作佛相好
十力無畏莊嚴莊嚴大品多用 三十七品以為莊嚴般若莊嚴 莊嚴下文六度福德十地智慧
莊嚴六成就總結 福德智慧次等觀眾生 四弘晨朝
存身 三障諸眾生 地動 (云云) 。恒河沙下列
初二十一 無數初二恒河 (云云) 。 初二所知
優婆塞下次舍利弗毘曇離欲 正法清信士大哀經 善宿男女多種通名在家二眾
未婚常隨如來 二眾離欲二眾五戒 法則佛法功名 五戒善宿男女復次
三歸優婆塞若一滿分 即是滿分五戒求人
生死涅槃眾生 法界攝一切法佛道 滿分威儀具足威儀
無常慈悲實相 首楞嚴定能種種示現十界足下 佛法酒肆無非正道威儀
具足五戒威儀 不動普現具足戒威儀 聲聞菩薩云何義理必然
未見名教不信四善根 聲聞二三無學 滿分四分大乘
無明 滿分法華我等今日真是聲聞 佛道一切聲聞性地
菩薩羅漢 方便地道 滿分三十初地
九地十地滿分十信 十住十地滿 通教十地三十十地
十住十行回向十地 滿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見用 初地作佛
妙覺滿分以是 一一法門有權即此 云何善法四分
如是未見名教不論 菩薩初地 住所乃至十地十住
如來滿分是故有權 故稱召請名曰 無垢稱或是維摩彈斥八千
五百或是設施 之上樂觀 歎德十三對治
亦復如是經意 對治六行下文無常
即是生死大涅槃無我聲聞緣覺如來法身一切外道 不淨有為諸法佛菩薩所有正法
料簡六行前來第二 以此 經家大意向前
諸比丘羅漢經家 無學向前比丘不然 同行所以料揀
可是對治六行對治對治六行 對治
同行實行云何 如下 無常對治無常
常住無常即是下文 即此二者 大涅槃次第無常
無常二十五有二十五三昧大涅槃大涅槃漸漸 云何
一行如來具足無常無常 非常無常無常 所以對治
一行一切聖行 優婆塞德行一則 樂觀對治第三
五十二根性不同不出 涅槃入涅槃尚無一種則是 對治如來方便密教
中正實行何所 云何 在前分別
分別亦復 如是大涅槃 涅槃乃至增上增上亦復如是
不從因緣始終皆是二邊 中道
重大容色 是以 大乘渴仰大乘安住充足
渴仰善能攝取愛樂守護善能隨順 四弘誓願
五結 晨朝奉召即是 闍毘何者上文
密教闍毘如何融會出家眾直言 在家眾闍毘 燒然香木不然
不滅不滅供獻 方便密教 香木有種莊嚴不滅
不滅有種妙法三德寶蓋 寶座悉皆慈悲 法門優婆塞
諸眾生調伏因緣眾生調伏優婆塞安住 三障三業
各各獻供 恒河 (云云) 。 初三優婆夷
下列人名有人勝鬘勝鬘王夫人 在此三十二
歎德 護持護者 正法守護大乘正法
敬重大乘乃至愛樂大乘 弘誓緣由弘誓 家法
還是護持雙結 論事結成功德
家法 箕帚家法三界輪迴家法 五陰家法果報籠檻
凡愚保養聖賢鄙棄己身四大 四大身為臭穢不淨
不淨貪欲薄皮 無已究竟不淨 自相不淨空觀
三毒惡鬼止住其中 是故無我無常 無常
功德其事合為一舉 過患三三昧 道理因緣即是內外推求
不可得空無無相 所以釋論二乘三三昧 實相三三昧 (云云) 。大乘其事
修多羅 即是護持護持 即是理觀不動本地
事迹菩薩其事願力 所為其事即是正觀生死 可見 (云云) 。優婆塞對治男性
剛直對治女性 緣緣實相對治菩薩 大乘守護大乘
菩薩安住大乘善能隨順 化德 (云云) 。莊嚴 (云云) 。晨朝奉召
謂言 (云云) 。恒河 (云云) 。 初四毘舍離
好道廣嚴廣博 從此得名離車黎昌彌離 不同邊地主國政
五百長者國主言傳 國政出外邊地主 (云云) 。眷屬 離車外戚
正法歎德求法一句 折攝聽說
成就 如是謂言奉召
可知獻供多羅樹 不居佛力 隨宜大臣長者
中有 (云云) 。設供
心懷憂惱 (云云) 。 可數 餘者不須
奉召中有有名 在後四兵即是歎德具有歎德
次第晨朝奉召 夫人當世
三三昧 悉皆安住 謂言 天女
(云云) 。 天女三光 天女之類如是 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