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Da Ban Niepan Jing Shu 大般涅槃經疏

Scroll 2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般涅槃經疏卷第二十
頂法

天台沙門湛然

師子吼之一

[0176a14] 復次善男子一切 中道顛倒上下生死斷常因果中論八不不上不下
不來不出不一不異可知法門無量何必如此以上 凡夫顛倒上下不見中道諸佛
不上不下中道次生六度遍行不斷無明中間 生老病死不見中道諸佛不生不死
中道斷常二乘生死 涅槃不見中道諸佛非常二乘中道四者十二因緣觀智
菩提次第淺深 地前不見中道諸佛知非因果 中道上文一切諸法
普賢毘盧遮那遍一切處譬如 成藥如是一切法無非中道中道即是佛性如是
解釋外道邪見梵天 涅槃涅槃還是生死名為
即是凡夫未免無常 當得名為言中第一義空智慧無常無常如理不同外道
名下不同凡夫而是兩邊之上 不異復次生死 本際第二不生中道
中道解惑中道二明 能破生死三結佛性無明中間 只是名色六入何以老死
現在未來現在六入 未來老死中間即是生死言中道者居中如此中方
生死云何因緣因果不生不滅 中道易解無明煩惱 煩惱即是般若中間即是
法身法身中道若是中道無生無生 生死以是第三佛性既是中道佛性諸眾生第二
有法不見則是無常無常正用 常樂我淨見佛
常樂我淨譬如 復次眾生起見第三 不常中道三結
凡夫菩薩二乘前後中間 佛性凡夫 無明斷常未能二乘
不盡二乘取證 見佛無常十二因緣第三 菩薩十二因緣即是菩薩
合取境智中道善男子佛性第四 因果中道一明有果二明 三明因果因果
因果不明因果何所 有法說中 不得
因為得以 得以何故。 [/(-(-))]
[/(-(-))] 菩提 涅槃但是不從至於 觀智至於因故菩提
不從至於涅槃 至於說中不然 無明無明
因故 菩提不從至於但是
觀智不從至於若然 無明 以為境智菩提涅槃但是無明
因果因果下文 四句佛性涅槃初二十二因緣 三句同義故云
境智菩提涅槃二果 因故 二果可見
第二中道正性 中論中有 第三因果因果
境界 菩提正性家用眾生正性
莊嚴涅槃 正因菩提亦作境界
菩提境界菩提 若爾菩提
正性正法 正性不許稱為正因中有正因 不許乃是開合正性不二
因果所謂因果 以是第三甚深
總結 甚深一明因緣甚深二明凡夫不見甚深
四重深難見 不見初中不常不斷 甚深念念即是不常
即是不斷不斷不常中道甚深作者 作業不無不可思議中道 甚深一切眾生二明凡夫不見十住
菩薩少見如來十住 少見正言 即便作佛
杳然不見十住元品無明故云生死久遠 自性無所有因緣
十住治道不能譬如不知 住所
故知非但 不見中道不見無明 等覺菩薩一品
不見故知 非但不見最後真如不見無明諸佛究竟
無始究竟始終文中是故 智能名為
故云故云不見一切 眾生四重不見是故 十二明見不見
不見 前定樂行不見 十住少見第十少見
少見第十 不分十住 二乘少見
十住不見有人二乘不見 菩提不見何等菩提不同退 二乘應當菩提 (云云) 。
而言十住見者 十地十住不見十住 十地少見十住
十地十住少見十住 十地而言不見十住少見 接通不識往往不通 (云云) 。
第三總結甚深五佛十二 名為佛性第一義空中道正因名為結果涅槃
文義具足爾時師子 論義眾生行業甚深甚深 眾生平等不二修道
平等修道故知眾生 具足便不用修道正當
佛果不當不得即是 應作差別差別差別即是差別具足生子差別
莊嚴莊嚴具足 具足具足具足佛性 佛性
佛性 佛性正因以為
引證差別差別修道 乳酪
緣成初文有法 具足事用 無名譬如
善惡初文必定 不疑眾生佛性未來必得
十善見天十惡 地獄一切眾生一切 未有相好當得當得相好
當得佛性佛性云何若是 三世即是無常 略釋
無常得無二十六 定性有無不定中道有無 不會無常如是
應作不一不異不思議無常 亦復如是長行三世有如
而言生死涅槃 生死具足無量煩惱生死 涅槃涅槃涅槃
涅槃久已成佛無諸煩惱生死 涅槃 生死有所涅槃
生死涅槃無所得 此前三句即是差別三世
非有無不 三世有法無有一句差別 三世本末四句自有
一本 上文寄生驅逐 生死正觀豈非涅槃
大般涅槃自有如來藏依持建立 涅槃豈非生死 本則
生死涅槃為生涅槃 生死涅槃相望 終始一本生死
名為虛妄根本 名為真實 本末三世
分別本末四句既成得無 無常不定不可思議亦復如是四句 不定不可思議即是三諦並不
譬如有人第三乳酪 有心佛性佛性眾生 佛性得佛眾生佛心
有心佛性即為佛性 二種第二應須修道 眾生一乘正性應須六度
莊嚴不得正性一乘 文中一乘中道正性一道清淨 眾生作佛一乘文中
解釋 六度莊嚴一乘究竟 世間出世間初六一乘
其間忉利 勝人不得見佛無明不能 修道復次佛性
釋出畢竟出世畢竟 出體釋名 首楞嚴堅固和闍翻修
三昧通有通通 一三昧七覺 正名正定八正中正
八大人中楞嚴 (云云) 。 男子一切眾生第二出世畢竟即世畢竟出世畢竟
三定三定 即是佛性正因 色界定心數數人十數
大地五品善惡無記不共 十數欲界 十數三塗一切眾生
出世首楞嚴釋論名為三昧善男子 一時第三引證如來 佛性修道
例如外道應須 (云云) 。會通
洗浴外道論義三時得益佛性 正言佛性非我 修道如來因緣會通如來
自在無我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