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 Mo Jing Lue Shu 維摩經略疏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經略疏卷第六 (小卷十 八 )天台沙門湛然略
菩薩品之二
[0638b09] 為從下二約無生行破一生受記。所以約行 破者乃由彌勒以有伏難。難云理無受記可 然。何妨緣無生行。行成智斷得菩提記。文為
四。一雙定二雙破三雙並四雙結。一雙定者為 從如生為從如滅。所以然者彌勒情猶未愜。 若無生理理即是如。無記不記。但眾生無始
迷理即有生死。諸佛菩薩觀於無生。其真智 明生則惑暗漸滅。若智生照極則妄惑斯盡。 智斷滿足名菩提果。豈事如理呵有受記。故
先雙定為如生如滅智斷果滿得受記耶。就 此雙定玄約三教菩薩如生如滅智斷受記。 若通別教一往事同而理有異。通圓二教事
理俱異。與別教理同而事異。問別圓何得理 同事異。答同是中道故同。兩修之別故異。
[0638b23] 若以至有滅二雙難。既默然受定即約行雙 難。亦玄約三教智斷一生受菩提記。即約偏 圓二真以雙難也。一約通教者通教偏真即
是真如理。理非智斷若觀真如即智生惑滅。 如雖無生而能發智。智從如生生不離如。即 是如生之智德。如雖非滅見如惑滅。滅不離
如即是如滅之斷德。今淨名難言。若以如生 如滅得受記者。從如有生。如無有生從如有 滅如無有滅。難意正言。如體非生非滅。約如
說生說滅有智斷之德。如若生滅則不名如 即是世諦。若非生滅非世諦者即真無生滅。 是則如非生滅。不得說從如有生滅之智斷。
故淨名言從如有生如無有生從如有滅如無 有滅。若如無生滅不成智斷者。豈得離如別 有生滅智斷。是則無有約無生行可以受一
生智斷之記。復次由能緣無生之心成智斷 智即是自生。若由所緣理即是他生。若能所 合即是共生。若離能所即是無因生之智斷。
故龍樹偈云諸法不自生。豈得能緣真如之 心生智斷而得受記。乃至不無因生並如初 句。皆引中論偈成四句之中正破他生。何者
彌勒謂因如發智成智斷行者得受記。故二 雙難別圓兩教。一一類通教難覈勿失一句。 但通別二教通緣偏真別教緣修。又別教緣
修為自圓教真修為自。慎勿濫也。問何以通 別以緣修為自圓教以真修為自。答通別用 智成佛。如但是境。故緣是自。圓用真成佛。緣
修但是福慧莊嚴。故真如為自。問通教既是 斷無之真發智而已。智是行人。說之為自。理 但是境可得是他。別明中理何不同圓而同
通教。答理雖同圓機教不等。別明緣真真雖 是常。而理非智。用智觀理未發真智。緣修之 智不名為常。故不同圓。問別同通教並緣為
自一往類通四句可知。圓以真為自四句云 何。答智斷非自生非真修成。亦非他生非緣 修成。亦非共生非真緣合成。亦非無因生非
離真緣成。而有圓教之智斷也。若四句撿智 斷叵得則無受圓教一生之記。但淨名難意 難圓自生真修智斷。是中窮覈非兩十番之
所能。夫不深見此意圓教真修義則難存。圓 真尚爾通別緣修豈易可存。因淨名一難成 三難意宛然不濫。問但用一番豈令封三教
者。各各異聞各捨所執。答昔還陜鄉見導因 寺。張公為梁宣帝於大殿北壁畫一鋪盧舍 那。并畫一龜。其像兩眼隨人動止皆悉視人。
龜眼亦爾。世色法妙尚能如是。豈況淨名住 不思議之妙智也。一番所難令三各破執心 之患自捨者哉一切眾生下三雙並文為二。
一以四如為並端。二正結並。初文者一約一 切眾生如。二約一切法如。三約眾賢聖如。四 約彌勒如。就此四並深求其意亦玄約三教。
初約通作四並三是順並。從初至後一是逆 並。從後至初一約眾生如。順並者眾生即假 人。假人如與彌勒如一如無二如。若眾生如
不生不滅不得受記彌勒如亦然。何得獨記。 彌勒如不生不滅得受記者。則二如為異。異 則非如。若如無異記則應同不記亦同。若通
若並非三數番。二約一切法如順並一切法 如通情無情。情謂五陰實法。無情即是外國 土等悉皆是如。與彌勒如一如無二。此但以
無情替於眾生句句悉同。須類說之。何者無 情之法佛不受記。故大經云若尼 [牛*句] 陀樹能 修戒定智慧。我亦授三菩提記。以其無心不
與授記。故以為並。異有情也。三約眾聖賢如 順並。即藏通三乘賢聖皆悉是如。與彌勒如 一如無二。此亦例前。若眾生已下句句悉同
准例說之。自法華已前二乘賢聖皆無受記。 故以為並。四還約彌勒如返並前三。故名為 返。此有三重謂並前三番。一一皆云一如無
二記不記等。其意宛然。二約別教三約圓教 皆作四並。類通可知。
[0639b06] 若彌勒至不二不異 二結並亦有四意。一約眾生。二約一切法。三 約諸賢聖。四約彌勒。就此四番亦玄約三教。
一約通教並。亦三順一逆。初約眾生順結並。 云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二 如既一應俱得記。淨名乃自釋云。夫如者不
二不異。若有二有異可許一記一不記。既無 二無異應俱得記。問二與異何別。答二但論 其體別異則辨相不同。二約一切法結並。三
約眾聖賢結並。文略不出類眾生並可知。四 約彌勒反並者文略不出須准前反並者。若 諸賢聖不得受記者。彌勒亦不得記。所以者
何。夫如者不二不異。若一切眾生不得受記。 一切法亦如是並。二約別圓亦玄作四番結 並。類通可知。若彌勒不能通者。則三教受記 義壞示受折也。
[0639b21] 若彌勒下四雙結釋文為二。 一約破智德釋。二約破斷德釋。初文者亦玄 約三教智德以釋。一約通教釋者菩提對眾
生煩惱。眾生煩惱如菩提如不二不異。若彌 勒得三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是中淨 名自釋。一切眾生即菩提相。眾生既是菩提
之相。如無自生不得更有果上智滿菩提可 記。二約別釋者一往同通見中為異。三約圓 釋者眾生煩惱有智慧相。如人面有福德之
相。此菩提相即如如相。即智慧相。眾生彌勒 皆有此相。佛觀二如皆應受記。雖兼前兩教 經意在圓。問何以三教但破釋但用圓。答破
為破執釋成實義。前教無人無行教破皆無。 圓教執破即教人行宛然。故正約圓此結釋 真修如不生即無智德故不得記。
[0639c06] 若彌勒至 不復更滅二約破斷德結釋。亦玄約三教。一 破通者涅槃眾生如既不異。二俱滅度。故淨 名自釋云。諸佛知一切眾生即涅槃相不可
復滅。眾生是本有涅槃之相。如既無滅則無 果上斷德之滅可記。二約破別教者。若眾生 如即涅槃相不可滅者。無十地後心無明究
竟斷德涅槃之滅。及約破執。圓教並類通可 知。前教破教人行類上可見。此釋真如不滅 即無斷德故不得受大涅槃記。
[0639c15] 是故彌勒下 三正結過彈呵又為三。一正結過二勸捨見 三解釋。一結過者若無方便教菩提之果。說 此菩提誘他心起生菩提見。即有誑他之過。
故淨名自云。實無發三菩提心亦無不退之 位。若圓菩提心尚不可得。即無退者豈有方 便教發心及不退位。既不得因即無果可得。
無果令求果記是則妄誘其心。問果是佛說 為彌勒記是佛誘誑。何關彌勒。答大論云佛 坐道場時不得一法實。空拳誑少兒誘度於
一切。佛初雖誘進至實須廢。故用結過以呵 彌勒。
[0639c26] 彌勒至之見二勸捨見。方便菩提無 人有教。若執不捨障入一實故大經云自此 以前皆名邪見是故須捨。問何以令彌勒勸
天子捨見。答彌勒教其發心修不退位不信 餘人之言故還令彌勒勸捨。
[0640a01] 所以至心得三 釋勸捨意。破身心得者四教不同。一破三藏 者聲聞經中譬如貧人求富家女。女家亦云
欲得我女當淨汝舍。三菩提語後心菩薩。欲 得菩提當修相好。若種相滿方得菩提。此即 身得。伏結淳熟道場降魔於菩提樹下得甘
露滅。即是心得。大論委破。即是不可以身心 得也。二破通者若以空心修諸相好淨佛國 土莊嚴依正是名身得。坐道場時一念相應
慧斷正習盡即是心得。破如金剛般若云。若 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 來。此即不可以身心得也。三破別者若言因
滅是色獲得常色。即是身得受想行識亦如 是。即是心得。今撿此語為是無常色滅獲得 常色。無常色不滅獲得常色。如是四句撿不
可得。即是不可以身心得也。四破圓者真修 妙色心顯不須緣修功德智慧而顯。即是不 可以身心得也。復次若真修色心體顯滿足
得菩提者亦是身心得義。故前破如生如無 有生。即是法性色。法性受想行識不生。不生 即無漏滿足。故不可以身心得也。
[0640a21] 寂滅下 四廣說真菩提。所以廣說者上既難破又勸 捨見。是則信偏教者歸心莫趣。稟圓未入者 亦莫知正義。故須廣示二十五番菩提正義。
文為三。初一番略說實相菩提標章。次二十 二番約真智斷者。次明菩提。三二番還約實 相妙理結成真智斷菩提。所以然者。上破無
智斷不得受記。稟四教者執病既去今還為 說真智斷義悉是菩提。是則三德菩提如世 伊字。即圓真菩提也。釋此二十五句一向用
圓。寂滅是菩提者一切法趣心。心即中道。真 如之理本自不生。今則無滅。不生即非智不 滅則非斷。即真寂滅義。亦是大涅槃不生不
生不可說。言是菩提者即圓教實相菩提。言 滅諸相者。若不知實相菩提不可說執四教 相起煩惱生死。此四種相有十六相出一切
相。故有一切煩惱生死紛動。若實相菩提即 是不生。不生不可說者則四門皆滅。何況生 不生等三種四門相。及一切相惑而不滅耶。
淨名意云實相無相能滅諸相。故云滅也。
[0640b12] 不觀下二正約真智斷即菩提又為二。初略 二廣。初略為二。初兩番正明真智德即真菩 提。即摩訶般若。次四番明真斷德。不觀是菩
提者息方便觀即是不觀。離諸緣者離諸緣 修及一切緣故。不行是菩提者。若知真空則 無所行。一切萬行即是菩提。故大品云。若心
心數法不行為行般若。無憶念者不念四種 受菩提記。及一切法。此真觀行即是真智德 之菩提也。
[0640b20] 斷是菩提至無貪著故二四番明 真斷德即菩提。即是解脫德。斷是菩提者真 如顯現見思惑斷。即是斷德菩提。捨執四教
起菩提見及一切見。即捨諸見也。離是菩提 者離四教所明觀行及一切法。即真斷德之 菩提也。離諸妄想者離四門緣修及一切妄
想。障是菩提者若知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 生。即諸佛所不能行。即障諸方便教門誓願 此即真斷德也。不入是菩提者若知真如畢
竟無相。即不入權教涅槃及一切法。以不入 故則無貪著。即真斷德菩提也。
[0640c01] 順是菩提 下二廣明真智斷即是菩提。此中多分廣說 智德少說斷德。何者菩提是智。斷屬涅槃。是
故傍也。即為二。初九番正約智德。次七番不 可以身心得。順是菩提者若觀不見四教菩 提。即順圓教中道真如。住是菩提者若智不
住四教及一切法即是住圓教法性。至是菩 提若觀諸法及四教菩提畢竟不可得。即能 至真如實際。不二是菩提若有方便偏教菩
提及一切法。即是法塵對內意根即是二也。 觀此二法皆不可得入不二門。見於中道即 離二死此一番屬斷德。等是菩提若觀涅槃
與生死等即是等於虛空佛性。是真智德之 菩提也。無為是菩提若觀法性湛然常寂即 真無為。不為生老病死所遷。智是菩提諸方
便教緣修入真不見眾生心行。圓教真智寂 而常照。眾生心行自現智中了了分明。不會 是菩提諸方便教明緣修智入會於理方名
真智。圓真修智體即是寂滅之理。非智來會。 不合是菩提方便真智理而言之與無明合。 未能離習。真修智體而不與合。即能離於元
品習也。此一番屬斷德。去取甚難須熟思之。
[0640c23] 無處菩提下次下七番即不可以身心得 義。此一即不可以身得也。偏教菩提智依色 身。色身為處。此是可以身得。圓教菩提色心
不二。既無能所即是無處。此即不可以身 得。
[0640c28] 假名至等故此六番明真智菩提不可以心得 義。假名是菩提心是假名四種菩提但有名 字。若觀即空見於佛性即真智菩提。不可以
心得。如化是菩提諸法如化。四種菩提皆如 化也。若知如化皆不可得。即不取菩提相不 捨煩惱。即是真智之菩提也。無亂是菩提煩
惱亂想及緣修動念。皆是亂想。知此亂想皆 不可得。則息心達本源。內心常寂。靜則無境 智之亂也。善寂是菩提方便緣修未能順理。
不名真善。有緣有念即是亂想不名為寂。圓 教初心智即真如。名之為善。照無動念名之 為寂。智即法性。法性無染即是性淨。無
取是菩提若知四教菩提及一切法皆無所有 心不取著。即圓菩提。離攀緣菩提之心及一 切諸法。無異是菩提諸方便教。所明菩提異
於煩惱。若知菩提不異煩惱。即是圓教平等 智德菩提。
[0641a15] 無比至難知故三明不思議三德 菩提結成。無比是菩提不思議真如智斷即 一切法。不可以法復比於法故不可喻也。微
妙是菩提權理非妙圓教諸法即是真如。真 如即智斷。諸法皆不思議三德菩提。始是 極妙非諸凡小及方便菩提之所能知。
[0641a20] 世 尊至法忍五諸天蒙益。悕望既息水清珠現 得圓初住無生法忍。或一音異解得通別無 生。既未齊法華豈可定判。
[0641a23] 故我不任詣彼 問疾四結辭不堪。彌勒自惟。往昔為兜率天 說不退轉無益於彼。而為所彈莫知酬答。豈 堪傳旨而往問疾故辭不堪。
[0641a27] 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二命光 嚴童子文為二。一命問疾。二辭不堪。所以次 命者光嚴是在家菩薩淨名寶積之法友也。
亦是法身大士位居補處。所以名光嚴童子。 者光有三種一色二心三非色非心。一色光 者如背捨觀骨發八種光明。轉為勝處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