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Wei Mo Jing Yi Shu 維摩經義疏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維摩經義疏卷第二
吉藏

[0924a08] 佛國品   方便品

[0924a09] 爾時毘耶離長者子名曰寶積五百 七寶頭面禮 供養序分
同義如是眾經大同發起眾經 勝鬘父母長者
各異又名 說經入涅槃 說經
未來未來 現在現在動地 之內
長者如來納受三時 何故寶積而後大士有緣然後
寶積聞法歡喜 起發淨土之中 何以寶積菩薩故知
聞法設供 貴人寶蓋供養因此淨土福慧
具足兼利威神第二如來納受神通如意通轉變自身 改變三法智通通達諸法
如意通六塵自在隨緣威神寶蓋合成三千大千 世界羅什神變一者
無量智慧二者寶積其所 吉藏 因緣受用
二者合成諸佛因此 說淨土法不思議 大千其內釋迦
淨名信解 四者諸法決定 實相未曾
第五長者現在無生未來 一法世界 大千其內
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雪山 摩訶香山寶山金山鐵圍 大鐵圍山世界寶蓋
須彌最高處在其間圍遶 大海江河流泉既是 日月星天宮龍宮
寶蓋山水地處 天宮日月星所謂三光八部 住處十方諸佛諸天說法寶蓋
娑婆一界從此普現 十方佛土長者子道心淨土供養淨國
十方佛土淨土三千一世界如是恒沙一世界 一世界一世界恒沙世界海一世
恒沙世界一佛爾時一切 佛神力未曾有合掌禮佛瞻仰 第三時眾信樂
長者子寶積 偈頌大眾歡喜 稱嘆
辭巧聞者問言 四句梵音 所以因緣一者
偈讚法供二者身業 口業供養不足 心思三業四者
如來說法大眾交集 其所偈讚領悟 三重四重
總結淨修青蓮 世俗 七尺不如
一身一面 慈眼眾生 寶積
智度論陸生水生青蓮第一 青蓮青白分明大人 借以心淨禪定
心淨所以嘆德 心淨 禪定大海淨心
故稱淨業無量所以 三業果德 十號故云無量

[0925a05] 稽首名流 寂滅無為如法究竟涅槃
諸法實體 稽首上口身業始終 因果
見大神變普現十方無量其中諸佛 說法於是一切見聞第二 神通歎德
正觀論外道五通羅漢 三法大士獨尊故稱 神變復現
十方國土諸佛教門眾會見聞即是法王法力超群 財施一切第三就此
一法二法三山四虛 法王神通 神通說法使
信心說法 澤及法王法力 無疆善分諸法第一義
上標法王無窮 二諦二諦法王善分 不違稱為不動諸法自在是故
法王法王三門 自在法王自在 理應故稱
不動即是 自在所以稽首說法 不無不違明言
二諦合為中道俗諦不可真諦不可如來二諦 有無二見論主大品菩薩二諦
眾生說為著為著其事二者有無二諦非有 華嚴 () 一切有無非有
二諦中道俗諦因緣假有假有不可無不非有 中道真諦假有不可無不
即是中道言說不無 釋僧肇自生 無非
說法不無 無有何所有無無何所有然則自有不無法王
二諦非有 真俗吉藏 僧佉內定有果
毘曇三世實有三世如此 並非正說如來有無故云說法 不無因緣諸法有無
即是因緣生有無所謂因緣 名為顯正文約無我受者 非有
人法非有無我是故非有因果所以我人 定性因果既有因緣因果假名我人
何故無人如來斷常顯示中道 所以然無人
有法斷滅遠離二邊稱為中道 受者真宰 善惡禍福
是故佛樹降魔第二 法海以來大法從此往昔小乘次第而言
何故未曾 如來大小大小方便二者
未必寶積始終 道力 佛樹降魔甘露覺道
成佛寂滅甘露 大覺無心摧伏 外道吉藏僧叡義疏
降魔之前出家外道 苦行爾時心受難行 外道無心然後
成正覺轉法輪三寶次第 在後成佛 有人無心無識
行者受想三心無心無不三轉法輪大千三轉
應斷 已知不復不復 不復不復轉生
四心三轉十二十二行法 毘曇三根十二 論師轉生聞慧轉生思慧三轉修慧
清淨鹿苑三轉 故云無漏 增損
性相不異天人得道 天子轉法輪 吉藏毘婆娑之內
爾時四善根得道三寶於是現世覺道既成佛寶 法輪法寶出家得道僧寶
於是妙法群生不退 寂然天人成聖外道九十 之上無色
三塗四諦妙法三乘 無有生死不退無為寂然老病大醫王老病
禮法海德無邊法輪 無邊
不動須彌第三山王處世說法八風 苦樂八法不動猶如
須彌侵奪過分讚嘆
苦樂身命身命 貪心瞋心既有 使三毒八風
不善善惡不二心行平等虛空第四虛空 善惡不動心行
聖心非心 虛空聞人不敬第五心行為人
天寶人為天人天人 所能莫不世尊 三千界諸天龍神所居乾闥婆夜叉
世間所有十力 稽首三界第四 三密難思
四句自陳至大三明稱嘆稽首大聖法王 淨心觀佛世尊
不共第二三密難思身密 口密智度論身密一者一身遠近對面在前一月昇天
二者如來一身 見佛為人 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世尊
神力不共口密 一音一法
一音有人一法法身不二名為一法名為一音有人一時之中出眾故云一音
五音之中一音 佛身天竺天竺 轉法輪天竺語四諦
二乘一音多音不能 一言故稱不共一音
說法眾生各各 神力不共一法 施者利益一音
演說歡喜生厭 神力不共 有人
有人生歡喜有人 生死有人疑網 有人異法三塗
怖畏聞人妙樂歡喜不淨厭離 因果稽首十力精進稽首得無 稽首不共稽首一切大導師
第五前身即是意密 空有所得 所得大導師
三界導師三界內外至於 佛道大導師稽首結縛稽首 彼岸稽首諸世間稽首離生
諸世間因果悉知眾生去來相就空有
據有眾生業行往來六趣 於是悉知善於諸法解脫 諸法諸法無染
眾生往來繫縛畢竟 解脫中論無常往來 不見眾生不得無可往來
無常往來不得往來解脫不著世間蓮華第二空門 空寂行者不著世間入空
世間不著在世 入空不著世間而言邪見 入空因果二乘入空即便取證菩薩
功用入空相違入空出入自在故云 諸法無量
無礙稽首空無心境 空無空門爾時長者子 寶積白佛世尊五百長者子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序分 正說長者發問如來三受一心
發心淨土所以二者大士 發心而後修行善財發菩提心 未知菩薩行阿耨多羅
無上正遍知菩提 無法不知正遍知得佛國土清淨 世尊諸菩薩淨土第二
發問發菩提心今次菩薩行 要行二種一成眾生佛國土不問成就眾生佛土寶積
如來淨土故云得佛國土清淨得佛清淨 所得淨土世尊諸菩薩
淨土所以 學人故云 乃是如來寶積
本意佛言善哉寶積諸菩薩 如來淨土諦聽諦聽善思 第二會理應機所以
諦聽聞法三慧諦聽聞慧善思思慧修慧 於是寶積五百長者子
第三一心佛言寶積眾生之類 菩薩佛土第四佛土 不淨三不不淨
菩薩善法化眾生眾生 善法善緣純淨不淨 生造穢土不淨淨土
變成不淨不淨 不淨變成彌勒 眾生善惡二業
皆是眾生應名 生土生化佛土 眾生業感如來
淨土凡聖 同居彌勒凡聖淨土 西方九品往生三乘賢聖
羅漢辟支大力菩薩三界 分段界外淨土菩薩菩薩二乘香積世界
二乘七寶世界諸菩薩諸佛 仁王三賢聖住果報 淨土淨土不出即是
次第何為 化主 教門徒眾時節無力
三世間國土世間 論義而言 即是有空一切法得成
淨土淨土 所以二者有所必須來意然後來意
眾生 之類菩薩佛土菩薩 大悲大悲眾生眾生
緣中眾生之類菩薩佛土 中說不可眾生菩薩佛土
所以者何菩薩化眾生佛土 云何眾生 佛土是故菩薩
眾生眾生以為佛土化眾生 佛土 眾生所行來生
持戒地平 略舉二法化眾生 多少佛土也是佛土四天
三千恒沙 二義淺深 多少調伏眾生佛土
淺深多少佛土 諸眾生何國入佛智慧 佛土諸眾生何國菩薩
兩句 何國淨土 寶玉穢國
入佛所得無生 大品地名佛眼菩薩 菩提心有人初地
佛家入佛乃至十信菩薩有人化眾生化外凡夫信解 調伏凡夫
前人佛土今文登地入佛 智慧入佛菩薩 所為佛果
佛土報應不同所以者何菩薩 淨國饒益諸眾生 應有發起
菩薩成佛何故眾生 答問法身 淨國譬如有人
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虛空不能應有疑云觀空感染淨土眾生云何
是故造立宮室一者 二者宮室菩薩空心眾生 淨土無有不成
二乘修空不為眾生淨土菩薩 成就眾生佛國佛國 空也寶積直心菩薩淨土
從此淨土 因果菩薩眾生佛土 悲門明淨因果修行
行門佛土 修行眾生佛土緣中直心 佛土中說
明淨因果第二釋疑 行體修行次第十七 一一句因果
眾生之類 佛土直心淨土 所以因之明淨淨土
二義一者大悲眾生 直心得佛是以 直心凡夫
二乘邪曲菩薩行正觀 直心眾生淨土 菩薩成佛眾生來生
淨土淨土寶積據說修行 次第菩薩成佛得佛
眾生來生國土清淨 菩薩自修正觀眾生現在大士未來菩薩同生
眾生來生直心深心 菩薩淨土自有正直未必深入 發心正觀正觀稱為
深心菩薩成佛具足 功德眾生來生必備 具足功德眾生來生菩薩自修
云何具足功德眾生來生 三義一者深心淨業 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屠殺
自然屠殺眷屬來生國家大士 深心深心愛念親近菩薩來生深心深心
一門大乘菩薩 淨土菩薩成佛大乘眾生來生三心 次第大道正直
然後一切 菩提心次第布施菩薩淨土 成佛一切眾生來生上標
六度菩薩 身命貪愛一切 持戒菩薩淨土菩薩成佛十善
滿願眾生來生十善名為 常有戒具不滿德瓶滿願眾生來生忍辱
菩薩淨土菩薩成佛三十二相莊嚴眾生 精進菩薩淨土菩薩成佛 功德眾生來生禪定菩薩淨土菩薩 成佛攝心眾生來生智慧菩薩
淨土菩薩成佛正定眾生來生 智慧決定法相正定正定 忍法已去不退凡夫大乘
不退二乘正定四無量心 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 四等能行六度
小乘四心眾生無量 四心無際無量四攝法菩薩 淨土四等四攝化緣
不同四者布施愛語利益同事四法攝取眾生名為布施檀那財施
名為布施入道 成佛時解脫眾生來生解脫 涅槃菩薩因時四攝眾生眾生
必得解脫果故此眾生解脫即是 解脫釋義菩薩眾生眾生菩薩解脫解脫
屬於方便菩薩 菩薩成佛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 直心終於四攝必須方便
二乘方便方便方便 大功無不 無為不為方便無礙三十七品
菩薩淨土菩薩成佛念處神足根力 覺道眾生來生三十七品涅槃 有方便能行道品二乘
十七道品 十七四者四念處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七七八正道
道品菩提品類三十七皆是 菩提品類不同別有 迴向菩薩淨土菩薩成佛一切
具足功德國土有方便道品 二乘善根佛道 凡夫功德小心作善
小報佛道便 迴向大利迴向 善根眾生迴向
善根實相 迴向相分 若一實相實相
虛空三句國土不語 眾生八難菩薩淨土 菩薩成佛國土無有三惡八難淨土
二行修善淨土八難穢土第二八難三塗人間
一生二世邪見煩惱正是三佛前後為難 為難長壽天為難
八難五道八難成實論 善處三塗長壽天 善人三自
正見治世宿植善根 治生淨戒三塗 樂法修正治世
諸佛正觀北方 長壽天自守戒行菩薩 淨土菩薩成佛國土無有犯禁自守
戒行自持不見 故國犯禁犯禁 菩薩淨土自守戒行出家
十善在家菩薩成佛 不殺生梵行 誠諦不妄語
惡口眷屬諍訟兩舌 饒益綺語正見 生來十善
凡夫二乘菩薩十善所以道者二義一者 前因名為後果通人
佛果名為何故最後十善成身 寶積菩薩直心發行
淨土從此修行次第 直心正信既有正信發起 發行深心發行
正觀深心深心調伏 棄惡從善調伏調伏 調伏佛說
迴向佛說其所 佛道迴向有方便迴向 名為方便方便
成就眾生方便善於自行取證善化眾生成就 佛土眾生穢土佛土
說法淨土說法說法智慧既有有法智慧 智慧心淨淨智心淨
智慧則是故云心淨心淨 一切功德心淨一切是故寶積菩薩淨土
佛土上來淨土因果 故地三界五道 心作淨土
一切功德 十信名為直心既有信心 修行凡夫名為發行初地修治
名為深心持戒名為調伏三地 順忍無生名為迴向十方便
成就眾生佛國土佛土九地 為人說法說法十地成就波羅 智慧等覺金剛心名為心淨
妙覺行願一切功德爾時舍利 威神菩薩心佛土 世尊菩薩豈不而是佛土不淨
第二釋疑 釋疑初文三句一生 正生聖旨
佛國土成就眾生大士法門小乘佛土善惡 威神疑念言論
菩薩心上文 世尊正生用心決定
不決所以告之 云何日月豈不不見對日 日月舍利弗眾生不見
如來佛嚴淨如來第二釋疑一佛梵王三佛化主雖說淨土無人
為難梵王 不虛梵王身子有言如來成上佛說梵王所見
說淨梵王信解 證見悟入次第 不見盲人日月
清淨不見汝等 何故屬於 故云無何
無不穢土身子 不淨故土不淨所以舍利弗 不見不淨身子明淨
故云身子 別有淨土在於他方身子不見 爾時螺髻梵王舍利弗
意謂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 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第二 身子自陳所見
身子所見梵王梵王得失自在天有人欲界他化自在天 無量壽經猶如第六天寶有人
色界大自在天有人初禪之上中間自在天大梵王統領世界世界中間自在自在天
何故自在天佛土真淨超絕 身子為人梵王 天宮其所舍利弗
土丘坑坎荊棘沙礫土石穢惡 滿第二身子自陳所見梵王所以 自陳所見二乘小心
大道螺髻梵王仁者 不依佛慧不淨舍利弗菩薩 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佛智
佛土清淨第三梵王得失萬事 二乘不淨 大士淨觀清淨總論
四門一者身子方便梵王淨方便二者身子偏執 梵王偏執三身梵王
淨土教門身子梵王有時 不宜於是即時三千 大千世界珍寶嚴飾譬如莊嚴
無量功德莊嚴一切大眾未曾有 蓮華第三淨重 悟道
佛語 不虛梵王二乘為生凡夫 舍利弗佛土嚴淨舍利
唯然世尊不見佛國土 嚴淨舍利弗佛國土 下劣不淨
釋疑時眾疑云 變成知見是故 國土本來變成時眾
何故淨土下劣 淨土穢土據報
而言是故下劣 不淨 下劣不淨譬如諸天
福德飯食如是舍利弗人心便 功德莊嚴來者 時眾未解因緣淨土我等
生天 功德多少不異
便 之內二種二種眾生如是一處 緣故異質
吉藏不便 福德福德 淨土菩薩佛慧
二乘不依佛慧不淨不得 國土嚴淨寶積五百長者子
無生法忍四千阿耨多羅 三菩提定於世界如故 聲聞乘三萬有為法 遠塵離垢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
盡意第二時眾得道佛國 為此大乘 得無生忍
一切法如此得無 未曾出自一切諸法 有無得無發菩提心
淨土歡喜發願於是世界 如故小乘非分不可大人
利於小道有為法無常 無常得法 四諦初見四諦名為八十八
遠塵離垢稱之為外境 無我離垢明見四諦 法眼淨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無常不貪諸法名為 九十八解脫阿羅漢

方便品第二

[0931b16] 方便眾生 至人法稱便便故稱方便
漚和拘舍羅方便方便 決斷一身 現形善巧隨機
方便三業善巧方便 方便五百長者淨名
法城居士不來 善巧故云 便和上方便
方便 方便方便根本 所以若非
乃是方便所以然 巧妙弘道利人 方便能不權實
不來能不爾時 大城四會 第二方丈不同
一處方丈化主 化主菩薩化主三教 明淨因果法身因果佛國土
成就眾生徒眾通明道俗 得益通明大小淺深 發心六通別異釋迦一時
淨名始終善巧道俗 方便善巧賓主釋迦 淨名為主
方便明示善巧 時節方便時事 一會第一第二正說
四者一明處所 毘耶離大城第一 第二維摩詰第三
供養無量諸佛第四羅什 淨名智慧 世尊稱嘆
道教其所歎德供養 諸佛明德
即是德本善本 外緣善本 功德菩提故稱得無
功德智慧福慧二嚴如來 菩薩 不退無礙遊戲神通
二嚴說法遊戲神通菩薩二嚴福慧 福慧意業無得口業
身業五通六通 具有二義得無生忍三界 是故如來習氣
總持能持 不生羅什智慧 無所畏能持
所持無畏降魔 所得四魔故稱 深法諸法甚深無量門
善於通達方便所以 法門實智運用方便大願成就菩薩
一行上來滿大願 勝鬘三大無量壽佛 十八所以智度論
二種明了眾生 分別利鈍行願既成六道心所三乘利鈍佛道
純熟決定大乘眾生 佛道凡夫二乘有所故稱 不二正觀任運現前所以佛道
純熟退決定大乘 善思三業智慧現在 婆娑二種善說善思
威儀瓔珞經等覺菩薩百劫 學佛威儀舉動 五德澄淨不受死屍
三大車軸風日 淵深難測大士心淨不受佛說大法
不能虧損淵深 諸佛咨嗟弟子釋梵世主 諸佛人天
淨德滿即是淨名善方便毘耶離第二次 即是方便
一身方便多身方便第三總結一身方便明處方便方便 方便通道資財
無量貧民清淨調 恚怒精進懈怠一心 決定
至人無行不行 現行六度眾生 白衣奉持沙門清淨通道
文明權實 白衣方便奉持沙門 沙門出家
涅槃沙門名為 道人正道得道 沙門息心一切有所
本原清淨故經云息心本原 沙門居家不著三界明處權實 三界居家凡夫居家
三界大士居家小道三界俗人三界常行身處居家妻子梵行
人權同人妻子異人 神明梵行清淨 現有眷屬常樂遠離外護
眷屬在家常樂遠離 相好方便 相好飲食禪悅
禪悅 上來處方便方便以為 出處利物
異道正信大士 異同正信 常樂佛法一切供養一切
淨名無不故云一切 供養供養淨名所以供養執持正法長幼外國
執法長幼淨名 通道一切治生 不以喜悅法身大士瓦礫寶玉
然則饒益眾生要路 政法救護一切
正法使偏枉救護一切 講論大乘天竺異道 立論優劣
道者勝者 淨名攝伏外道 大乘學堂童蒙
釋迦菩薩入學梵書梵天眾人信受外國聚落
然後酒肆能立開放長者長者 勝法第二多身方便長者如今
凡人難以大士每處 風靡長者 自居說出居士
貪著智度論居士 居士居士名為居士貪著大士
積財 忍辱羅什剎利二義一言 忍辱瞋恚大力瞋恚
忍受苦痛剛強以為 田主地味 自然粳米後人
平分相承 自在決意不能 婆羅門婆羅門我慢婆羅
世人便厭惡入山求道別有經書世世相承道學
出家苦行道術自我 大臣大臣正法正法治國 正法正治
王子王子忠孝二行在內內官宮女羅什 如今內官外國
內官宮女庶民庶民 庶民梵天 梵天方便
天方便羅什 梵王羅什 大乘三地如是
梵王 佛慧帝釋帝釋示現 天帝忉利五欲西西
無常大士示現 宮殿護世護世諸眾生護世者四天王一方其所使惡鬼神
不得侵害眾生長者維摩詰如是 方便饒益眾生第三總結法身故稱無量不可
總結方便現身 方便已去方便 至此斯文已去正是一會
教門一明說教 四時悟道所以無常 老病不可
而言不滅 教門居士 未免無德
為難 故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 官屬無數問疾第二
眾人問疾淨名天下恩惠 維摩詰 說法第三說法說法
二門一說生死過患法身功德 生死過患生死法身功德法身法門生死過患凡夫
法身功德二乘生死過患 常見法身功德斷滅二邊悟入中道二門開合不定
一者生死無常 法身常住二者生死無常苦空 常樂我淨生死無常法身
四德四者生死無常苦空合法 常住四門之內第四生死過患 無常無我不淨仁者
無常無常入空 故知無力老病 不能故云無力無有
不可強力 能信 第二次無常
八苦有無 有無四百 如此明智前生
有無智人後者如下 聚沫不可 三次初五
後五華嚴 聚沫水泡野馬 故知五陰
聚沫實有毀壞不得久立無常水上泡虛無空義
渴愛陽炎以為 愛見四大以為攝大乘論陽炎 鹿鹿
無有芭蕉真實假名真實 顛倒為人四大顛倒
如夢虛妄 如是顛倒無身從業煩惱有身
過去現在正觀有身因緣 業因現在父母遺體衣食
諸事因緣浮雲 浮雲俄頃更變如是之間須臾老病
念念不住無常 虛偽不住空義 第四無我
四大無我四大 有人四微 御用三大有人
古今相傳如是無常有人眾生 己身土木
歸於內外大一 非有
無我如火自在由於 不得自在如是舉動萬事
不得 無有無壽氣流生主
如是呼吸語言 無人清明 曲直方圓非有
如是知見乘數 其所非有 真宰稱之為統御自在
不變萬物 稱之為不實四大 四大無我四大無我身為
我我所我所以內 外國妻子名為我所 分之五陰我所分別
我所展轉無我 無我法空二種無性 性空因緣人法名為
如草木瓦無我無我 無知 畢竟無知瓦礫無知
假名作風 心法無我色法無我 但是風力非我不淨穢惡
充滿第五不淨觀初一 不淨法顯不淨三十六穢惡充滿身為虛偽澡浴衣食
磨滅身為增損 四大增損四百同時 有人
深井滿有身僧肇 老死老人龍蛇 羅什有人犯罪
枯井 毒蛇加害
大象欲取 怖畏生死無常
惡道毒蛇五陰命根 白月黑月五欲 眾生五欲不畏
死事 智度論二種他殺毒蛇怨賊陰界
四大五陰六情仁者佛身上來第一生死 過患第二法身功德
不捨中根生厭欲取涅槃上根 生厭能化生厭便涅槃 故云佛身所以者何佛身
佛身其所 未免生滅是以佛身 法身常住法身
法身故云法身 求法無生法身法身非法資養正法正法
不可 不可遠離二邊正法 何人天竺凡夫二乘
佛身終歸磨滅譬如震旦國土成實 五時教智藏淨名第三 七百阿僧祇無常
流明維摩詰第二未免生滅如此 生死過患 無常法身功德未免生滅
明法常住後生其所 無量功德智慧既有妙果
從此 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慈悲喜捨布施 持戒忍辱柔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
智慧波羅蜜方便六通三明 三十七道品止觀十力 十八不共法一切不善一切
真實從不放逸如是無量清淨 如來身仁者得佛一切眾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畏
即是法身云何生法有人極地菩薩有力無畏 有人下地修行
十力十力有人法身 無生據報吉藏 成佛法身
云何真實真實佛性佛性成法如是 長者維摩詰問疾說法無數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第四 時眾得益生死過患凡夫聞法 功德二乘佛心
自利得佛一切眾生 菩提心利他行成佛自行 道心

維摩義疏卷第二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8 No. 1781 維摩經義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