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Jin Guangming Jing Xuan Yi 金光明經玄義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光明經玄義
天台智者大師

門人灌頂

[0006c12] ◎得名云何 應須
親近鈍根利根 下文深法安住其中 金光明釋迦牟尼
鈍根大悲心利人不須 (云云) 。觀心 釋名何故須是上來聖人
鸚鵡作數 開發自身寶藏凡夫地 觀心釋淨名諸佛
解脫眾生心釋論 即此 三觀天下萬物人為七尺
形骸七孔 所以 即是螢火燈燭
不及星月日光天下不能照理心智光能 照理憔悴
智光膚色大品般若 般若受想 知心無心名為無想知行
無行名為名為 色陰名為五陰五陰名為假人假人名為正報正報
依報依報名為依正 依正名為一切法一切法名為 觀心金光明三法
金光明觀心煩惱 業道心王 淨名實相觀佛
頭等各各多身別有一身 各各非身合時頭等 現在不住不可得過去
不可得未來不可得如是橫豎 畢竟不可得即是不可得 不可得非有不可得
名字如是名字不在 不在色陰不在中間色心 不常自有色心知名
應名假實空名安在如此實相實相即是實相觀智 即是心心不行即是
假名假名如此受想 如是即為道觀煩惱道者煩惱皆是煩惱因而
淨名因而隨一相者應作四句分別因果因果 云何
父母所生頭等云何貪恚癡身口意業三業 貪恚癡四果無常苦空觀智貪恚癡
子縛不受有名 長養五陰放逸 貪恚癡一身一身
果相無有邊際因果 旃陀羅 貪恚癡
彌綸生死無得脫期第三 三果無常觀智五下五下 未盡如此
四句不同隨一隨一相者 一念貪恚癡 大乘根塵
非生非滅如是橫豎 無何
隨一相隨相者即是 即是寂滅即是既得 一句隨一隨一 隨一如是
(云云) 。 道者淨名足下無非道場具足 一切佛法業者 業業業業
業者業者關於 觀行既然言語亦復 如是實相名為觀智名為
威儀中心名為三道 金光明有心法界法性金光明 如此但是名字金光明
念念不休心心相續即是觀行金光明 中視得分開眼 相似金光明了了分明
見者金光明妙覺 明了究竟金光明觀心三識 金光明諦觀一念
觀心三識何者意識發意 無識緣何緣中無識 即是何謂無識
不能不可不在一處從眾緣生緣生法 即是空中假作分別
是非種種是非不可作假不可 非空非空二邊
一念三觀具足三識不得 淨名 乃至
不得不得 宛然菴摩羅識 如故阿梨耶識觀心三識金光明六即
觀心三佛金光明一念 三佛何者緣起 有心是故不出法性是故
淨名何謂 所謂攀緣何謂攀緣三界 何謂攀緣無所得
眾生非有華嚴 眾生差別觀心三佛 般舟三昧經佛心
不見佛心不見佛心 阿彌陀佛瑠璃 如夢從事如觀皆是
經文 空也如許多心紛紜 阿彌陀佛心
等分所以從不佛心空也 彌陀
百味不出法性 如此佛心 假名假名分別佛心
凡聖俱空不得不得佛心心作 佛心佛心不得不得 佛心作佛空也
中道阿彌陀 二諦常見餘者不見 觀心觀心正因
佛性佛性佛性觀心三佛金光明六即復次
境智相稱而言名為佛性 五陰五陰實相正因佛性假名 假名實相佛性心數稱心
佛性故經云佛性六法 六法五陰實相假名實相觀心實相
六即此後 三般若金光明諦觀一念 即是三般若何者一念一切
一切一心非一非一一念一切 雜沓駛流不得 日夜常生無量千萬億眾生六道輪迴
十二無邊 一念一切凡夫一切一心生厭自持 火燒 [/]
澄清觀心 心所一切無不 切心一心如此一心乃是二乘 究竟二邊煩惱非一非一大經
依智不依識凡夫妄求二乘涅槃是故不可依止 如是觀即是一心三智觀照
般若一切智方便般若道種智 實相般若一切種智三智一心 無後並不甚深微妙
依止觀心三般若金光明六即 觀心三菩提金光明諦觀一念 即是三菩提何者一心
一切心交繚亂 真諦菩提心亂心 眾生四住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 眾生無為大乘 佛法取證
俗諦菩提心空心眾生塵沙 分別不分時宜分別分別 不住無為發菩提心
對治沈心對治病故 成病非空 二邊中道第一義諦菩提心二邊
心數眾生無明不住法住 發菩提心三次 不然一心三菩提
無上菩提 清淨菩提心究竟菩提 觀心三菩提金光明六即
觀心三大金光明諦觀一念 三大何者一念 四運迴轉不已所謂欲念
從未欲念欲念 起運無窮不知休息不覺運心
一一運心亦復如是至心無不 三諦三諦 三諦
入涅槃 真諦俗諦三乘一乘
微妙清淨第一觀音普賢大人大乘觀心三大金光明六即 觀心三身金光明諦觀一念
即是三身何者華嚴 畫師種種五陰心緣破戒地獄無慚憍慢恚怒畜生諂曲
餓鬼修羅五戒 人身十善十惡禪定 無常苦空空無二乘
慈悲六度菩薩身真如實相佛身身故故知 譬如大地種種五受陰
洞達空無所有心所一切空無 所有大地草木傾盡 不能一空一身
云何五道不得 佛身得度佛身三乘四眾天龍 八部種種得度示現其事
六道如此 二邊善觀善觀大經不得 不得不得
飲食將養不得五戒不得 陰入不得假實成身不得 四大成身不得一身不得
遺體不得身識念念無常 身等中空六道有身不得 修法不得即行
相如乃至不得乃至修性畢竟 為此即是
即是報身即是應身 觀心三身金光明六即觀心涅槃 金光明諦觀心性本來寂滅不淨
生滅不能不能 不能故我不能 涅槃妄念正觀
法性相應妄念不能不能不能 不能常樂我淨即是涅槃 正觀心數心數法不行心數法不能
不能不能不能受者方便涅槃觀心涅槃金光明六即觀心 三寶金光明諦觀一念
即是三寶何者不覺法寶佛寶 名僧三諦不覺法寶三諦 智能佛寶三諦三智相應
不和不能 大用利益眾生皆可是故 六即復次不覺法寶
不覺佛寶俗諦不覺名僧 二邊法寶空名佛寶假名 事理法寶事理佛寶
事理名僧名為空名 假名觀心三寶金光明 即如觀心三德金光明諦觀一念
一空一切 不空空無積聚名為具足 一切空無
不假諸法名為具足 一中一切空無假而攝一切法名為具足稱之為
一中有無無量中有互生 展轉實智無所畏不為 不為非一不可思議
並不諸佛 法身般若 解脫一一常樂我淨無有故稱
三德一一皆是法界故稱祕密 淨名諸佛解脫一切眾生 心行眾生
既然諸佛眾生差別 觀心三德金光明六即世間
人執修多羅觀心 觀心法身觸處平等何故
平等法身不成平等平等 不成報身不能應身 不如平等平等如如
法身平等報身 三身觀心何為 三事一者
平等天子生畏佛經輕慢 使何處平等法 二者同師同學
異學三毒熾然 智慧報身 方便不悅人情至理
增上慢毒氣 深入邪氣應身 凡夫中觀如實開顯
實相恭敬使無量 方便 真諦三藏法身華嚴華嚴
身為報身般若般若明智應身 涅槃涅槃解脫四德 明帝王統明帝三義
至尊 萬國朝會三義稱帝如來無量甚深法性
菩薩所行清淨即是至尊 思惟無上甚深微妙甘露 甘露甘露諸眾生甘露
智慧煩惱即是聖智諸佛 護持莊嚴菩薩諸天恭敬護世讚歎 焦乾乃至一切世間未曾有
出現即是萬國朝會利益 三義三法法身煩惱般若慧義解脫朝會 乃至法身般若慧義解脫
朝會一一法門三義一一 皆是既得意即 法門經教六即
法門三道一切三識一切 三佛一切三般若一切智 菩提一切發心三大一切發趣
三身一切佛果智德涅槃 佛果斷德三寶一切恩德三德 法門第二三道
三障三障三解脫不思議解脫 名教三識楞伽攝論三佛 涅槃三般若大品五時教三菩提
方等經三大法華三身華嚴 三寶三德涅槃當道萬法 (云云) 。第三
一切五陰煩惱 一切乃至 (云云) 。三道三障非道通達佛道
諸位乃至三德 不備其間 可知 (云云) 。所以
法門慧義 法門 橫豎統攝
心明經觀心觀心慧義觀心朝會 觀心中經觀心論眾生有理
金光明有名名字金光明念念 觀行金光明觀心淳厚相似金光 會入金光明到底即是
究竟金光明 安可為此觀心 聞慧具足通名如法 中說 (云云) 。

[0010b29] 第二釋名 料簡

[0010c01] 釋名何為 法身法性體質 身為體質法性體質法身法性
只是異名易解是故 法性法性體質 () 。如來無量甚深法性
諸菩薩所行清淨故知下地菩薩 二乘法性但是 種智以此為根本無量功德莊嚴
種種歸趣言說問答 北辰東海法身 法性為此正體
尊卑長幼臣子 經法如來護持故知
復次 實際名為釋論大海 經法甚深知法
高深佛海復次 通達風行空中 無障礙一切異名法性相違
釋論般若一法佛說種種 諸眾生如法觀佛 涅槃其實無有
經法無量意知法廣大無涯 法界

[0011a02] 引證 如來無量甚深法性鬼神 法性深法
深法二乘菩薩所得法性 故此經略即如讚佛非有本性空
異名會入法性軌則不變不變一法諸佛軌則故云 法性為此

[0011a10] 料簡法性 法性諸菩薩所行清淨四句空有四句
四句世尊行處 第三真實二種 假名非有四句四門
無諍 即此

[0011a18] 第三 宗要因為因果壽量品施食
正意三身分別三身還是正意 佛果何者法性甚深微妙
不克樞要提綱在此 重顯釋迦如來所得壽命
壽量 法性法性非有非常無常 非常無常法性無常
無常四佛釋疑 空界無能算計數量 八十滅度無常八十滅度
無常不能不能非常無常如是
不同無上菩提智德 大般涅槃斷德智德 任運斷德斷德
智德一邊不可偏執 壽量壽量果報果報 三身三身法性
法性非常無常三身非常無常 無常三身無常 無常化身壽命無常
報身壽命法性法性 無常不可算數非常無常不可算數云何而言
鹿鹿鹿鹿佛化所為佛身法性長短長短非法
非常無常無常 宗要 不成無常虛空
虛空無為捨身常樂住處 無為無生 曲解大乘如此一切不成

[0011b28] 第四 畢備
一切種智由於無量 莊嚴滅除無量惡業 貪恚癡惡因惡因不得聖人
先令惡因懺悔善果 善生讚歎 莊嚴
成名不生 不滅一邊
不得除滅不得不清 一切種智根本四王 使還是攘災還是


[0011c14] 判教相者褒貶 無相不在五時次第常住 偏方不定教不然
次第次第鴦掘摩羅 眾經不異褒貶維摩 何故次第次第次第
(云云) 。 偏方不定陀羅尼王舍 波羅奈祇陀林聲聞 次第
何故不定法華般若淨名方等 次第獨居不定 法華第四
塵沙不然舍利 如來常住無有舍利 金光塵沙真諦三藏
法華之後涅槃之前九十涅槃 波旬三月涅槃 故知八十不然
非獨三月法華如來不久 般涅槃普賢般涅槃 何必九十縱令三月
四時第五第四法華 方便三乘第五在前三月進退 (云云)
不同判教無相 入會下文過去 空閑比丘讀誦如是方等大乘
方等豈非方等三乘 欲生人天四果得佛 懺悔滅除業障安處方等無疑
法界無異通義 方等滿字 何必
如此斟酌五味第三 雜藏四教 通教通教之中

金光明經玄義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39 No. 1783 金光明經玄義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