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 Guang Ming Zui Sheng Wang Jing Shu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卷第三 (本) (三身品末)翻經沙門慧沼撰
[0219a28] 經。善男子一切諸佛於第一身與諸佛同事於 第二身與諸佛同意於第三身與諸佛同體。
[0219b01] 贊曰。第五同異分別門。分文為三。三佛別故 化身化二乘及地前凡夫。多起六通成其化 事。故諸論等云。轉五識得成事智。多以八相
現諸事業故名同事。應身為化地上菩薩令 受法樂。意樂同故故云同意。又同有化菩薩 之意。法身如如所依之體諸佛無異故云同
體。故無性攝論第九云。諸佛法身當言有異 當言無異。依止意樂作業無別故當言無異。 無量依身現等覺故當言有異。如說法身受
用身亦爾。意樂及業無差別故當言無異。不 由依止無差別故。無量依止差別轉故。應知 化身如受用說。即法身由三無別。受用變化
但意樂作業。此門意令知心化同異。逆配此 三。彼文雖通今此經中各據增勝別配三身。 理亦無失。以其五識於因位時事業各別。第
七意識恒執有我令自他差。今在果位證平 等理。故五識所起化身同事。第七所起他受 用同意。
[0219b19] 經。善男子是初佛身隨眾生意有多種故現種 種相是故說多。
[0219b20] 贊曰。第六一多分別門。文 亦分三。前門談體。此門說用。以諸異生異趣 異見云意有多。隨意有多故現化身有種種
相。或說八相。或隨諸類而以現形。設若二乘 已得聖者亦是一分異生。所知障在故云隨 所化眾生意。
[0219b26] 經。第二佛身弟子一意故現一相是故說一。
[0219b27] 贊曰。應身所化地上菩薩得弟子名。證平等 理故名一意。現一相者但現佛相。無六趣別。 所現佛身非無大小勝劣差別。十地位別見
有勝劣故。
[0219c02] 經。第三佛身過一切種相非執相境界是故說 名不一不二。
[0219c03] 贊曰。以真如妙體超過一切 種相。謂非去來非青黃赤白等一切種相。非 執相境界故者非彼執心所緣之境故。唯識
云。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是故說名不一 不二。一二相形。真中絕待故故非一二。故此 意令知現身同異。
[0219c09] 經。善男子是第一身依於應身得顯現故是第 二身依於法身得顯現故是法身者是真實有 無依處故。
[0219c11] 贊曰。第七有依非依門。文亦分 三。此意令知本末差別。謂變化身從應身起。 應依如起。復他受用從他起化。華嚴經說。是
摩菟摩化。謂從他起化。法身本有。不依他起 故是真實。若自受用亦名法身。非從他變故 無依處。又遍法界。亦無別方所依之處。或可。
此門約性相別。自受用身亦應身攝。如為依 持始從彼起。緣生非實故大莊嚴論第三云。 平等謂自性身一切諸佛等無別故。受用身
謂食身。此身與平等食由依起故。應知受用 身復是化身因。又云。食身以自利為相。化身 以利他為相。故通二說。論云。言食身者於大 眾中作法食故。
[0219c24] 經。善男子如是三身以有義故而說於常以有 義故說於無常。
[0219c25] 贊曰。第八常無常門。文分 為二。初總標次別解。此總標也。以有義故而 說於常通於三身。說無常者不遍法身。下云。
非行法故。是根本故但說為常。或可。如如智 合名法身。四智無常故總標云或說無常。下 約如如但云是常非是行法。或約非煩惱為 之行法云非行法。
[0220a03] 經。化身者恒轉法輪處處隨緣方便相續不斷 絕故是故說常。
[0220a05] 贊曰。下別釋也。三身為三。初明化中初辨常 後無常。此辨常也。化身八相但舉一相。謂轉 法輪。或此望生。令得利益為轉法輪。所現諸
相皆名轉法輪。咸令所化有情益故。隨生住 處及隨應化處各各有多名為處處隨緣。隨 所化緣方便。隨能化方便。十二種方便等相
續不斷。是故說常即相續常。如常受樂常施 食等。
[0220a13] 經。非是本故具足大用不顯現故說為無常。
[0220a14] 贊曰。明無常也。非諸法本如自性身。具足大 用不顯現者所成功德非頓現起。隨利生緣 方始起故。如薩婆多云。世尊有受用法。逮初
成佛時一時起得。用不頓起此亦如是。或約 現涅槃云用不顯現。是應身用故。
[0220a19] 經。應身者從無始來相續不斷。
[0220a19] 贊曰。下明 應身。初明常後明無常。此初常也。初牒身名。 次顯應體。應身依法起。法是應本性故從本
性稱無始。故攝大乘云。所依常故應化亦常。 故今所依無始應身亦無始。若爾化身亦應 無始。答。應說不說互相影顯故。若自受用剎
那相續。若他受用此處滅餘處復續。
[0220a26] 經。一切諸佛不共之法能攝持故。
[0220a26] 贊曰。明 法身用力無畏等不共之法。應身能攝為依 持故。
[0220a29] 經。眾生無盡用亦無盡是故說常。
[0220a29] 贊曰。明 常也。眾生界無盡故現命無盡。由此說常。此 約緣常有隨緣應說常。無性攝論云。佛受用
身及變化身既是無常。云何經說如來身常。 此問。此二所依法身常故。又於等流身及變 化身以恒受用。無休廢故不永絕故。無性釋
云。謂此二身雖是無常然依法身常。法身常 故亦說為常。言身常者或體是常。或依常身 故名身常。是異門常。非自性常。乃至云猶
如世間言常受樂。雖非受樂常無間斷。而得 說言此常受樂。佛受用身當知亦爾。準大莊 嚴論第三云。一切諸佛悉同常住。由自性常
故一切諸佛自性身常住。由無間常故一切 諸佛食身常住。由相續常故一切諸佛化身 常住。此中食身攝自他受用說。為自利即自
受。為他說法名為食身。即他受用。而攝論 等同。
[0220b17] 經。非是本故以具足用不顯現故說為無常。
[0220b18] 贊曰。辨無常也。不顯現言具如前解。
[0220b19] 經。法身者非是行法無有異相。
[0220b19] 贊曰。辨法 身常。初辨常後釋難。初中初標無異相。次正 釋常。初也。唯就如如名為法身。云非行法無
生滅異相。又釋如。下云法身者二無所顯。二 無者非有非無四種二相。又非行法者非煩 惱有為有漏行法能證。無分別智亦法身故。
[0220b25] 經。是根本故猶如虛空是故說常。
[0220b25] 贊曰。正 辨常住。如如是諸法之真性云是根本。無形 相故如虛空所以名常。是故說常總結。
[0220b28] 經。善男子離無分別智更無勝智離法如如無 勝境界。
[0220b29] 贊曰。釋伏難。分文為三。初釋難。次 展轉解。後總結成。此初也。外伏難有二。初 何故不以餘智餘法名為法身。以無分別智
及法如如合名法身。答。意離無分別智更無 勝智過此。離法如如亦更無勝境過此。是故 合二名為法身。又云。若爾能所緣者別。如何 合名法身。次展轉釋。
[0220c07] 經。是法如如是慧如如是二種如如如如不一 不異。
[0220c08] 贊曰。展轉釋也。智如二種不一不異。 何以故。如是智境智是有為故不一。然智託 境生。如是智性。故不異如。若異智不是彼性。
如破勝論。地性應非他性。以異地故。如水火 等故此亦然。故成唯識第八云。故此與依他 非異非不異。如無常等性。
[0220c14] 經。是故法身慧清淨故滅清淨故是二清淨。
[0220c15] 贊曰。結成。初成後結。成云。由有能證淨故得 慧清淨。由有所證淨故得滅清淨。是故法身 是二清淨。此中先取二清淨。却取是故法身
是二清淨。合名法身。
[0220c19] 經。是故法身具足清淨。
[0220c19] 贊曰。結也。言具足 者是圓滿義。以智境勝更無淨勝過此。是故 法身具足清淨。
[0220c22] 經。復次善男子分別三身有四種異。
[0220c22] 贊曰。 第九四句分別門有二。一標總數。二別解釋。 此初也。
[0220c25] 經。有化身非應身有應身非化身有化身亦應 身有非化身亦非應身。
[0220c26] 贊曰。開四句。
[0220c27] 經。何者化身非應身。
[0220c27] 贊曰。別解釋四句即 為四段。初句有三。一徵二釋三結。此徵也。
[0220c29] 經。謂諸如來般涅槃後以願自在故隨緣利益。
[0221a01] 贊曰。解四句。解初句也。謂諸如來通一切 佛。般涅槃後謂八相中現涅槃相後。以願自 在。宿大悲願自在之力。隨機感緣或留影像。
或餘類身不作佛形。現形不定而為利益。是 化非應。據實證得涅槃之後。所起成道八相 化身亦是此句。然為簡他受用平等智起。唯
色相佛住有餘依亦應化身。故說現種種相。 入滅已後所留影等。及遺形骨為化非應。故 舊經云。以願自在故遺身。不爾中二句應說
言般涅槃後。但是證得無上果後之所起故。
[0221a11] 經。是名化身。
[0221a11] 贊曰。結。
[0221a12] 經。何者應身非化身是地前身。
[0221a12] 贊曰。此下 略解第二句也。此是地前所見之身。謂作佛 形逗於地前。四善根位菩薩所見名應。不 作餘形故非化。即梵網經周匝千華臺一國
一釋迦。一臺有千葉。千百億釋迦即是千箇 三千大千世界。一大千界有一大化身。由此 經言。三千大千一佛化境。若二乘等所見一
佛但化一四天下。非大千故。據地上見他受 用身亦名應身非化。今略不論。
[0221a21] 經。何者化身亦應身謂住有餘涅槃之身。
[0221a21] 贊 曰。釋第三句。謂為二乘所現之身作人天類 故是化。現成正覺故名應。於王宮身現成佛 故名住有餘涅槃之身。初地至七地受分段
身。菩薩所見他受用身亦此句攝。義亦無違。 準此即攝佛欲盡。除八地已上所見他受用。 彼不名化故。
[0221a28] 經。何者非化身非應身謂是法身。
[0221a28] 贊曰。釋 第四句。初直解。後釋難。此初也。即自受用及 自性法身合名法身。然佛三身諸說不定。如
佛地論及成唯識說佛四身區分無雜。餘即 通說。如攝大乘論。自受自性合名自性法身。 他受用身名為應身。說有人天菩薩聲聞間
雜見故。若自受用等覺菩薩尚不能知。況有 餘眾生。設他受用為地上現亦無聲聞等。說 有之者如佛地論。有其三釋。第三釋正。謂二
乘人迴心向大以彼名說。楞伽亦爾。又攝大 乘四善根位所見佛身亦他受用攝。問。何以 得知自受用身亦自性法身攝。答。彼論第九
云。應知法身幾德相應。謂最清淨四無量解 脫勝處等。彼論第十又云。諸佛法界即是法 身。應知恒時能作五業等。又彼論若受用身
菩薩聲聞及諸天等。種種眾會間雜可見故。 明非自受。問。若爾彼論復云。受用非自性身。 以色身可見故。豈自受用無色身耶。答。他受
用身但唯有色名為有色。不爾應云以五蘊 故非自性身。何但言色。唯彼三身義同此經。 又解。彼論自他受用合名受用。自性法身唯
真如理云諸佛法界即是法身。說具功德者 彼自釋云。謂佛法身成實勝義真如所顯。此 即意說法身自性功德相應。說身差別相應
無失。準此意同勝鬘所說出纏名法身。與恒 沙性功德相應。非相功德。六因明受用非自 性身。且約他受用。非謂自受非受用攝。準此
即與大莊嚴論.法華經論.般若經論說三身 同。與此經別。故各相從。且法華經論說。化身 者即此亦應亦化。同應身。亦可。自他受用俱
名應身。說壽量無邊是應身故。法身唯如。彼 經云非實非虛等。然上諸文竝約多分。於中 或有於他受用身處說自受用。自受用處說
他受用。或法身處說應化身。或於應化身處 說法身。由是性相同處而說。文有相雜。準此 應知。
[0221c06] 經。善男子是法身者二無所有所顯現故。
[0221c06] 贊 曰。假釋難也。難意既云非應非化是法身者。 如何前云於第一身與諸佛同事。於第二身 與諸佛同意。於第三身與諸佛同體。又云。是
第一身依於應身得顯現故。是第二身依於 法身得顯現故。法身既非應化二身。此如何 成。如世間人身身各別。事業意體各各不等
故。又如前說。日月水鏡因光現影。亦不得成。 今為釋之。文分為四。初標次徵三釋後成。此 即標也。標意法身即是遠離無二。復由如智
如如而證方能顯得。故能為依起諸事業。前 言別者相用別論門。言如日月因光水鏡現 影等者相性合論門。若說自性法顯應者即
攝相歸性門。故無性攝論云。諸佛法界即法 身。應知恒時能作五業。一救濟災橫業。令見 佛者盲者得眼。聾者得耳。狂者得念。如是等。
論自問云。如說法身非六根境。云何今說盲 得眼等能見法身為法身業。答。見法身者。由 昔大願引發勢力。成滿法身次第發起變化身
用。由此能令盲得眼等。由昔資糧引發勢力。 證得法身任運起用。如機關輪。以末歸本。言 見法身實唯見化。故下結成云。是故當知境
界清淨智慧清淨不可分別無有中間。為滅 道本故於此法身能顯如來種種事業。言二 無所有者真諦三藏云。如下五種二無所有。
所顯現故者出過五種二境之外曰顯現。於 五種二是無所有也。標中通二。一境二無所 有。二智二無所有。由如境勝超此五二無。由
無分別智順證此五二無境故法身顯現。略 不明其餘方便行大悲願等。然此二無即生 法空。境即法空智即生空。因二空顯之。
[0222a08] 經。何者名為二無所有。
[0222a08] 贊曰。徵也。
[0222a09] 經。於此法身相及相處二皆是無。
[0222a09] 贊曰。釋 也。分二。初境無二。後明智無二。此境無二。 初總後別。此總也。相即人我相處即法我。由
彼人我依法我起故名相處。故成唯識論云。 如要迷杌等方謂人等。故人我體無。但妄想 見。如目有醫見毛輪相。故諸經論名相無
性。由法如如遠離二無云二皆無。故成唯識 論云。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
[0222a17] 經。非有非無非一非異非數非非數非明非暗。
[0222a18] 贊曰。別顯二無。非有非無者離有無四句。 一有。二無。三亦有亦無。四非有非無。但舉第 四顯離前三。非一非異者復離此一異四。初
一。二異。三亦一亦異。四非一非異。亦舉第四 顯離前三。非數非非數者超分別情數名非 數。是無分別境云非非數。又超過數量故非
數。是法攝故非非數。云非明非闇者即諸經 不垢不淨。始離染時非今始淨云非明。設在 染時非染云非闇。由此勝妙心言略絕。準攝
大乘無三種二。初無有無二相。非有相者以 一切法遍計所執皆無有故亦非無相。以空 所顯自性有故。有為無為無二相者。以業煩
惱非所為故非有為相。於能示現似有為法 得自在故非無為相。異性一性無二相者。以 佛身體是其一故非異相。無量依止各差別 證得故非一相。俱一無故名無二相。
[0222b05] 經。如是如如智不見相及相處不見非有非無 不見非一非異不見非數非非數不見非明非 暗。
[0222b07] 贊曰。明如如智。即無分別智如境而證 故不見此總別五無。圓修道滿。
[0222b09] 經。是故當知境界清淨智慧清淨不可分別無 有中間。
[0222b10] 贊曰。下結成也。此成境智二種平 等故合為法身。境智二種非一非異不可分 別。無有中間彼此差別故合名法身。
[0222b13] 經。為滅道本故於此法身能顯如來種種事業。
[0222b14] 贊曰。此結成法身為應化依能起種種利 益事業。境清淨故為滅諦本。智清淨故為道 諦本。故者所以。由法如如如如智為滅道本
故。應化依此起種種事業。如攝大乘略明五 業。故云種種。言五業者。一救濟災患為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