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Dasheng Ru Lengjia Jing 注大乘入楞伽經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四[0457a13]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成大修行 因上入 三解脫門疾得菩提。故大慧請如來說如。諸 菩薩等。所修行法無漏方便。
[0457a16] 佛言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則得名為大修行者 如來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此舉四 名。下自徵釋。
[0457a19] 大慧云何觀察自心所現 (至) 如是觀察自心所 現 此謂三界依正等法。唯是自心過習所 熏。分別隨入之所現者如起信論云。以一切
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也。如是觀察名為正 觀。
[0457a24] 大慧云何得離生住滅見 (至) 轉所依止獲意生 身 遠離生見者。謂七地滿功用位畢。於二 種生中。而能離彼相生見也。證如幻性。住第
八地。了心識等。得意生身者。即無功用道覺 法自性意生身也。
[0457a29] 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緣名意生身 因上八地 菩薩既云轉所依識。云何復名意生身。故 問意生身者何因緣。
[0457b03] 佛言大慧意生身者 (至) 得遠離於生住滅見 意有三義故取意為喻。一迅疾。二無礙。三遍 到。以喻菩薩得如幻三昧。現形十方以化眾
生亦有此三義也 從意生身者亦復如是已 下。以法合喻可知。
[0457b08] 大慧云何觀外法無性 (至) 汝應如是勤加修學 此明修四如實行。成上四種法門。謂觀自 心所現行。成上一切法空門也。遠離生住滅
見行。成上無生法門也。善知外法無性行。成 上無自性法門也。專求自證聖智行。成上無 二門也。是名菩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如實 大方便。故勸汝。當勤行修學。
[0457b15]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不妄執諸法漸生頓 生 因上見妄想緣生於三界。故大慧舉因 緣相以請問。
[0457b18] 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緣生 (至) 是名外緣前後轉 生 言泥團為因。水杖等為緣。而成於瓶為 果。如泥瓶因果既爾。例餘縷疊等四亦復如
是。皆以縷草種酪為其因。疊席牙酥為果。緣 義可知。是名緣生之法。必先因後果展轉而 生。謂親起者為因。疎助者為緣也。
[0457b24] 內者謂無明愛業等 (至) 此但愚夫之所分別 內緣者。謂以無明愛業等為因緣故。生陰界 入身名之為果。但是愚夫虛妄分別。各見差
別。廣如中論破因緣品。所明然外由內變。本 末相收。為一緣起。
[0457b29] 大慧因有六種謂當有因 (至) 觀待因 上通說 一切諸法內外因緣竟。自下。別說六種因及 四種緣。皆是愚夫自所分別。
[0457c03] 大慧當有因者謂內外法作因生果 言後果 起時名為當有。即是現在作因。當來得果。名 當有因也。
[0457c06] 相屬因者謂內外法作所緣生果蘊種子等 謂作攀緣已。內外法生。能所因果更相屬故。 蘊果也種子因也。
[0457c09] 相因者作無間相生相續果 言互為果相。 相續不斷名為相因。對法論云。俱有互為果。 如大相所相。心於心隨轉。謂有為相於有為
法。有為法於有為相。心於隨心法。隨心法於 心。互為果故。亦名俱有因也。
[0457c14] 能作因者謂作增上而生於果如轉輪王 一 切有為唯除自體。以一切法為能作因。由彼 生時無障住故。譬如國人。以其輪王不為損
害。咸作是言。我因輪王而得安樂。
[0457c18] 顯了因者謂分別生能顯境相如燈照物 言 妄想事生已能顯境相。能所因果互相發明。 如燈照物。
[0457c21] 觀待因者謂滅時相屬斷無妄想生 如長短 高下互相因。待因果亦然。因滅果起故名滅 時相屬斷。不見妄想法生。
[0457c24] 大慧此是愚夫自所分別 (至) 求其因相不可得 故 自下破計六種因緣生。是自心妄想相。 若言頓生者。則能所因果無別。何有因相
若漸生者求其體相亦不可得如未生子云何 名父 言未生子不得名父。此之一喻俱破 二見。若因果同時頓生者。則如父子齊體。尊
卑莫辨。若先因後果。則父先子後。子若定後 父稱何從。以此責之。二見都喪。父喻因。子喻 果。又云如無父故不得名子。前分已滅故。後 分不得次第名。
[0458a05] 諸計度人言以因緣 (至) 皆是妄情執著相故 此說妄計四緣生者。謂親能辨果名曰因緣。 更相依故謂所緣緣。前後開導稱為次第。不
礙生義故云增上。諸計度人。以是四緣能所 生法相繫屬次第生者。皆不可得。唯是心量 妄想執著相故。四緣廣義。如唯識論所明。
[0458a11] 大慧漸次與頓皆悉不生 (至) 漸頓生見 佛昔 方便說一切法從因緣生。以破外道自然無 因邪因。又說緣生無我。破外道執有我。如下
偈云。為遮於能作。說因緣和合。為遮於常過 說緣是無常。今此會令捨權乘。達唯心現。故 結破云。應離因緣和合相中。頓漸生見 然
遮異見。權實教中通有三說。一令諸菩薩知 一切法從因緣生。異外道見。二知從心現。捨 二乘見。三唯心性起。不同權教。學者應知。
[0458a20]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一切法無生亦復無有滅 於彼諸緣中分別生滅相 以一切法無生故 不得言滅。但於彼不實諸緣中。妄分別有生 滅之相。
[0458a24] 非遮諸緣會如是滅復生但止於凡愚妄情之 所著 明佛不遮緣起滅復生法。以法自性 不生故。唯為斷凡愚癡惑妄想所計著故。
[0458a27] 緣中法有無是悉無有生習氣迷轉心從是三 有現 言緣起有無一切諸法皆無生。唯從 自心習氣迷轉。故三有現三有者。謂欲有。色
有。無色有也。
[0458b02] 本來無有生亦復無有滅 (至) 而說有生滅 若 離二取一切妄見。則知所生法。能生因緣。悉 皆本無。非復推之使無也。
[0458b05]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於二義中而得清淨 因上言但隨世俗故。而說有生滅。故大慧 舉言說分別相。及心法門以請問也。
[0458b08] 佛言大慧有四種言說分別相 (至) 是為四 四 種言說文顯可知。又夢言說者。亦云八地菩 薩得無生忍覺已。緣勝解行地乃至七地。先
所經境界不實。說諸法如夢故。名夢言說。
[0458b12] 大慧復言世尊 (至) 何處何因云何而起 問言 說所出處。問言說因何而生。
[0458b14] 佛言大慧依頭胸喉脣齶齒舌和合而起 此 等諸緣出言說處。
[0458b16] 大慧復言世尊言語分別 (至) 分別為因起言語 故 謂彼言說因分別生。
[0458b18] 若異者分別不應為因 (至) 是故非異亦非不異 若言說與分別異者。不應因分別起言說。 若言說與分別不異者。以分別不顯義言說
亦應不顯義。而言說能顯義是故俱非。
[0458b22] 大慧復言世尊 (至) 因言而入非即是言 因上 言說能顯義。故大慧問為言說是第一義。為 所說是第一義。并重舉上第一義心法以請
問。而佛答言。非言語是。亦非所說。何以故。 第一義者是自證聖智三昧樂境。因言而入 非即是言。是故言殺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 知所標畢竟非月。
[0458b29] 第一義者是聖智內自證境 (至) 於第一義不能 顯示 言語生滅動搖。是無常故。從眾緣生 即無自體。云何能顯第一義。
[0458c03] 第一義者無自他相 (至) 應當遠離言語分別 言第一義諦絕自他相。言說涉有相故不能 顯示。又第一義者但唯證入自性真心。心外
無法。外種種法悉皆無性。言說妄想豈能顯 示。故勸離言說分別依第一義。
[0458c08]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諸法無自性亦復無言說 不見空空義愚夫故流轉 以諸法無體故。亦 無有言說。凡愚不見言說空所說空故。流轉 生死。
[0458c12] 一切法無性離語言分別諸有如夢化非生死 涅槃 言一切法及言說不實。如夢如化。如 夢化者。豈有生死涅槃定相。
[0458c15] 如王及長者為令諸子喜 (至) 自證實際法 上 一頌舉喻。下頌法合。謂我今所演自覺聖智 實際境界。不說言說所說。
[0458c18]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自證聖智所行境界 大慧因上言第一義者。是自證聖智所得。 非言說分別境界。即舉自證聖智。所得第一
義以請問。然第一義。體離一異有無斷常俱 不俱等四句見故。大慧請離四句法也。此中 說三法以明四句。有十二句。依文有九。隱顯
互出。一異上有四句。有無上有三句。常無常 上有二句。經家略故。具如四宗論所明。
[0458c26] 遠離妄計自相 (至) 具足圓滿一切功德 言非 獨離外道見。亦離二乘執陰界入自共相見。 令諸菩薩及諸眾生。速證如來無上種智。
[0458c29] 佛言大慧善哉善哉 (至) 常無常等一切自性 上雖言離有無等。未知何者是有無。今正出 有無法體。言凡夫愚癡。不知是自心量妄習
為因之所變現。執著外法為有為無。起四句 等見。此是妄計有無體也。下十二喻。況此有 無一異等法。皆不真實。是應遠離。答上願為
我說離一異有無常無常等所行境界。
[0459a07] 大慧譬如群獸為渴所逼 (至) 墮一異等執著之 中 鹿逐時焰。況愚樂欲境言愚癡凡夫亦 復如是。合上群獸。無始戲論分別所熏三毒
燒心。合上為渴所逼。樂色境界見生住滅。合 上於熱時焰而作水想。取內外法。墮一異等 執著之中。合上迷惑馳趣不知非水。
[0459a13] 大慧如乾闥婆城 (至) 離二自性法起有性分別 言三種量者。一曰現量。二曰比量。三曰聖 言量。量者是楷定義。譬夫升斗量物也。現量
者。現即顯現。謂分明證境。不帶名言。無籌度 心。親得法體。離妄分別。而非錯謬。比量者。 比即比類。謂以因由譬喻。比類量度而得知
故。如遠見煙必知有火。隔牆見角必知是牛。 雖不親見。亦非虛妄。聖言量者。謂以如來聖 教為準繩故。故古德曰吾佛滅後。以經論為
繩墨。知識為指南。以防閑魔外是也 五分 論者。一宗二因三喻四合五結。宗因喻三。亦 云三支比量。喻合但成之。且如外道妄計。執
聲為常。於聲明中立量云。聲是有法。定常為 宗。因云所作性故。同喻如虛空。然而虛空非 所作性。則因上不轉。引喻不齊。立聲為常不
成。若佛法中聲是無常。故立量云。聲是有法。 定無常為宗。因云所作性故。同喻如瓶盆。如 楞嚴經云。音聲雜語言。但依名句味。豈常也
哉。外道種種計執。自謂過人。若不類彼立量 比破之。何由破執。故如來所說五分論者。如 以楔出楔。將聲止聲也。所謂摧魔外之異執。
定佛法之綱宗。令諸眾生。於自覺聖智所證 境界。離有無等諸異見故。愚夫迷教者。猶計 有性。一異斷常妄想分別。
[0459b08] 大慧諸修行者轉心意識 (至) 則著我人眾生壽 者 諸修行者應滅心意識離二自性能取所 取。入如來地。於有及無不生妄想。若於自覺
所證境作有無計。還著我我所。
[0459b12] 大慧一切諸法自相共相 (至) 自證聖智三昧樂 境 言化佛但隨順愚夫妄起之見作種種言 說。說自相共相。令知不實法故。非非佛者。宋
魏二譯皆云法佛。
[0459b16] 大慧譬如水中有樹影現 (至) 俱不俱等一切分 別 如來結勸於所證中。應離如上凡夫外 道生滅一異。有無斷常。俱不俱等惡見分別
也 然天竺邪見。大約有三。一佛法外外道。 如上計執四句。及六師九十六種外道是也。 二附佛法外道。起自犢子方廣。自以聰明讀
佛經書。不明正見。別生妄解。譬夫牛飲水成 乳。蛇飲水則成毒。諸師皆推不受。是附佛法 邪見人也。三學佛法成外道。執佛教門而生
惱煩。不得悟入。大論云。若不得般若方便。入 阿毘曇即墮有中。入空即墮無中。入昆勒墮 亦有亦無中。中論云。執非有非無名愚癡論。
倒執正法還成邪見人。又大乘四門皆成見 者。實語是虛妄。生語見故。涅槃是生死。起貪 著故。多服甘露。傷命早夭。失方便門。墮於邪
執故稱內邪見也。是知法無定相。迴轉隨心。 執則成非。達之無咎。如四句法。通塞由人。 在法名四句。悟入名四門。妄計名四執。毀
之名四謗。四句不動得失空生。一法無差。 升沈自異。但有所重所依。立知立解。絲毫 見處不忘。皆成外道。故知見在即凡情亡即 佛。
[0459c09]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諸識蘊有五猶如水樹影 所見如夢幻不應妄分別 此頌上三喻類於 五蘊。不應妄起分別。
[0459c12] 三有如陽焰幻夢及毛輪若能如是觀究竟得 解脫 頌牒四喻明三有不實。以是觀者必 得菩提。
[0459c15] 譬如熱時焰動轉迷亂心 (至) 愚夫生執著 上 一頌頌前初喻。次一頌頌前法合。
[0459c17] 無始生死中執著所纏覆 通頌十二喻意。 由於無始執著我法所纏覆故。
[0459c19] 退捨令出離如因榍出榍 上十二喻。如逆 榍欲去生死榍。
[0459c21] 幻呪機所作浮雲夢電光觀世恒如是永斷三 相續 又頌五喻。觀世如是能斷三界永無 相續。浮雲。電光。上無文。
[0459c24] 此中無所有如空中陽焰如是知諸法則為無 所知 言知諸法無體則無可知。
[0459c26] 諸蘊如毛輪於中妄分別唯假施設名求相不 可得 言諸陰非有。假名亦空。無自性相。
[0459c28] 如畫垂髮幻夢乾闥婆城 (至) 愚夫妄分別 又 通頌七喻。顯有無一異常無常等四句見不 實。畫喻上文無。
[0460a02] 明鏡水淨眼摩尼妙寶珠 (至) 亦如石女兒 此 明諸法雖現。皆無實事。淨眼。石女兒。上文無。
[0460a04] 復次大慧諸佛說法 (至) 時微塵等而共相應 言諸佛出世凡演說法。離四句。絕百非。建立 誹謗。凡情聖量所不能及。大機未遇。皆以四
諦十二因緣。證滅修道。解脫生死而為濫觴 之首。不與諸外道勝性自然而共其相。雖初 說小乘之因緣。已勝外道之玄妙。
[0460a10] 大慧諸佛說法 (至) 猶如商主善導眾人 為淨 惑。智二種障故。猶如商主引導商人。知道中 通塞過咎止宿之處。而又善。別種種諸寶以
譬如來引導眾生。斷除二障。令住無相法 中安隱之處。而又善別諸乘差別地位之寶 也 言惑智二障者。如起信論云。六染心 者名煩惱礙。能障真如根本智故。無明義
者名為智礙。能障世間自然業智故。此義 云何。以依染心能見能現。妄取境界。違平 等性故。以一切法常靜。無有起相。無明不覺
妄與法違。故不能得。隨順世間。一切境界種 種知故。此約本末相依以明二障義若約二 執以明二障者。如後當引。成唯識論以釋其 義。
[0460a24] 復次大慧有四種禪 (至) 攀緣真如禪諸如來禪 因上二障能障聖道。不證如來菩提涅槃 二轉依果。凡學道者應修禪定。發生無漏妙
慧。方能淨彼二障。故次說四種禪也亦云六 波羅蜜中。禪定一行最為神妙。能發起性上 無漏智慧。萬行萬德。乃至神通光明。皆從定
發。故三乘學人欲。求聖道。必須修禪。故通明 四種禪也。
[0460b03] 大慧云何愚夫所行禪 (至) 是名愚夫所行禪 言修二乘觀行者。達人無我。見自他蘊界處 皆是無常苦空不淨之相。觀察不捨得初靜
慮。漸次轉勝至無想。受滅盡三昧。然不離相 故。名為愚夫所行禪。
[0460b08] 云何觀察義禪 (至) 是名觀察義禪 義者。諸法 實相也。從初地至七地菩薩。觀二乘外道等 法俱知不實已。於法無我諸地相義。隨順正
觀。故名觀察義禪也。
[0460b12] 云何緣真如禪 (至) 是名緣真如禪 何者是妄 念。謂此二無我是妄念。何以故為對治二種 我見故。說二種無我。以所治既不實。能治亦
是妄。故言二無我虛妄念。若如實知如理平 等。不起二無我妄念。是名緣真如禪。一作正 念真如禪。
[0460b18] 云何諸如來禪 (至) 是名諸如來禪 言得如來 地自證聖智真實法身。常住寂滅。令眾生得 三種樂。及得如來智慧法身不思議事也。三
種樂者。禪定樂。菩提樂。涅槃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