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 Dasheng Ru Lengjia Jing 注大乘入楞伽經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六 (〔時〕)東都沙門 (寶臣) 集
[0472b11]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月光妙眼如是等 因上覺二無我等法名為佛。過去諸佛已覺 此法。故名為佛。以過去故。世尊今覺此法亦
名為佛。覺道雖一。過現不同。云何言我是過 去一切諸佛。及依本生經說如來過去曾種 種受生。如作頂生王。及象鳥王。月光妙眼仙
人等百千生。又言我是過去一切諸佛。舉二 文相違以請如來。
[0472b19] 佛言大慧如來應正等覺 (至) 佛名無別是謂字 等 佛佛名字無二無別。是謂字平等。亦如 鴦崛摩羅與文殊師利共遊十方。所見十方
諸佛。彼佛皆稱釋迦佛者是也。
[0472b23] 云何語平等 (至) 無有差別是名語等 密跡力 士經第二說。佛聲有八轉。謂體業具為從屬 於呼。是八轉聲各具八德。所謂調和聲。柔軟
聲。諦了聲。易解聲。無錯謬聲。無雌小聲。廣 大聲。深遠聲。八八即成六十四種。非唯釋迦 佛。一切諸佛皆如是。迦陵頻伽即鳥名。其聲
清雅超於眾鳥。故引為喻。
[0472c01] 云何身平等 (至) 現隨類身是謂身等 法身者 知二無我等法名法身。色身者相好莊嚴名色 身。佛佛皆無差別。除為調伏彼彼諸趣差別
眾生。示現種種異類色身。此正答何妨是佛。 及百千種類受生。是名身等無有相違。
[0472c06] 云何法平等 (至) 於大眾中作如是說 三十七 菩提分法者。菩提是覺。分是因義。此三十七
為諸乘覺因。亦名道品。故淨名云。道品是道 場。是法身因。然三十七品總有七類。一對治 顛倒道。即四念處。二斷諸懈怠道。謂四正懃。
三引發神通道。謂四神足。四現觀方便道。所 謂五根。五親近現觀道。即是五力。六現觀自 體道。謂七覺分。七現觀後起道。謂八正道。義
如別說。此七類次第者。謂聞法已先當念持。 次即勤修。勤故攝心調柔。柔故信等成根。根 增為力。七覺分別。八正正行。總以喻顯。法
性如地。念處如種子。正勤為種植。神足如抽 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莖葉增長。開七覺花。 結八正果。一切諸佛皆同證得。是名法平等。
一本菩提分法下。更有十力四無畏等六字。
[0472c21]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 依四平等故為諸佛子說 頌上四佛之名。 及四平等密意也。
[0472c24]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依何密意作如是語 因上依四平等故。為諸佛子說。即是如來有 所說。故舉昔教二夜中間。實無言說以請問。
[0472c27] 佛言大慧依二密法故 (至) 離分別相離名字相 明自證法所行境界。三世如來畢竟平等。 俱離言說心緣名字等相。故言不說。
[0473a01] 云何本住法 (至) 法界法性皆悉常住 如金銀 等性本來自有。不由金師鼓之始有。以譬本 住法性本自有。不由如來說之始有。假如來
出世說之。法界不為之增。若佛不出無所言 說。法界不為之減。言此法住法位。皆悉常住。 非言說也。
[0473a07] 大慧譬如有人行曠野中 (至) 亦不已說亦不當 說 亦如向古城道。本來自有。不由士夫行 之始有。以譬真如法界本來自有。不由如來
說之始有。以明不說也。
[0473a11]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某夜成正覺某夜般涅槃 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頌上得道入滅。 於二中間悉皆無說。
[0473a14] 自證本住法故作是密語我及諸如來無有少 差別 言上二法。故作是密意而言都無所 說。明我與諸佛同證此無言說法。故三世中
無可說。凡言說者。順眾生情耳。
[0473a18]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當為汝說大慧言唯 因上我於某夜成正覺即是有。至某夜涅 槃即是無。故舉有無相以請問。令我及諸菩
薩。知有無二見是虛妄故。如實修行疾得菩 提。
[0473a23] 佛言大慧世間眾生 (至) 墮二見故非出出想 有無二見不能超情。非出離法。世間眾生墮 斯見者。妄謂離想。
[0473a26] 云何有見 (至) 如是說者則說無因 一切諸法 因緣所起。性離有無。若執實有者。不了唯心 所現。則說世間無因無緣。而生諸法。
[0473a29] 云何無見謂知受貪瞋癡已而妄計言無 言 先受貪瞋癡為有。後滅之為無。是名無見。
[0473b02] 大慧及彼分別有相 (至) 後取於無名為壞者 如來以上二意問大慧。言此中誰為破壞佛 法者。而大慧白言。妄取貪瞋癡性為有。後計
為無。名破壞佛法者。
[0473b06] 佛言善哉汝解我問 (至) 體性非異非不異故 如來嘆其所解。言此人非止妄取貪瞋癡為 有性。後除為無。名壞佛法者。亦壞三乘聖人。
謂本取貪瞋癡為有。後除貪瞋癡為無。得成 聖果也。何以故。是破佛法者。煩惱內外不可 得故。體性非異非不異故。內者身也。外者塵
也。言內身外塵妄想不實。則無人可得。人尚 自無。貪瞋癡煩惱因何得有。則離性四句。故 知妄計有人斷煩惱得聖果者。是壞佛法人 也。
[0473b16] 大慧貪瞋癡性若內若外 (至) 無有能縛及縛因 故 言貪瞋癡不在內外故不可得。本無體 性故無可取。三乘聖人知彼虛妄。即是自性
解脫。非是破壞貪瞋癡始得解脫。若破壞得 解脫者。即是有作法不可久也。縛者煩惱也。 縛因者眾生也。佛知煩惱與眾生無實故。即 無人斷煩惱得解脫也。
[0473b23] 大慧若有能縛及以縛因 (至) 不起空見懷增上 慢 所縛亦眾生也。如鐵孕垢而自毀鐵形。 今觀眾生空故無縛因。亦無煩惱為能縛。能
縛既無。所縛亦無。此重釋自性解脫。若作如 上說取貪瞋癡為有。壞之為無者。是名破有 為無相。墮落斷滅空見也。是故破有為空非
真空。愚夫以為真空。故我依此義甞密意說。 寧起人我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懷增上 慢。謂破有為無非真空。愚夫以之為真空者。 未得謂得。名增上慢也。
[0473c04] 若起此見名為壞者 (至) 離文字相亦成壞者 言墮妄想自共見中。不了自心現量。計為有 無。乃至虛妄分別離文字法。亦成壞者。是謂
破壞佛法人也。
[0473c08]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有無是二邊乃至心所行 淨除彼所行平等心寂滅 明淨除有無。及 妄所行境界。則得平等寂滅心也。
[0473c11] 不取於境界非滅無所有有真如妙物如諸聖 所行 言知貪愛境界性。虛妄無可取。即是 體性寂滅。非是無他所有始寂滅也。心外無
物故。有物悉如如。如聖賢境界。
[0473c15] 本無而有生生已而復滅因緣及有無彼非住 我法 頌上生滅有無之見者。不住如來實 相法界。
[0473c18] 非外道非佛非我非餘眾能以緣成有云何而 得無 佛言生法非外道作。又非佛作。非神 我作。亦非餘自在微塵世性等作。但從妄想
生故也。既從妄緣集會始得起者。即無自體。 無自體故。即明無此生法也。生法本無。何須 更無之。
[0473c24] 誰以緣成有而復得言無惡見說為生妄想計 有無 言四大五蘊中各無主。誰聚集會之。 仍說因緣有生。有既不有。寧得復說破有為
無。明外道惡見故。說有生法。妄想故。計為有 無。
[0473c29] 若知無所生亦復無所滅觀世悉空寂有無二 俱離 能知因緣中本無生。後亦不須滅。觀 世間空寂如虛空華。即無有無二見。
[0474a03]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當為汝說大慧言唯 因上有無是外道宗。故舉如來自宗以請 問也。
[0474a06] 佛言大慧一切二乘 (至) 謂宗趣法相言說法相 自覺觀察。知生死不實如空中花。證實相 境界。名宗趣法相。為人解說此不實法。令如
實理悟修證入。名言說法相。此二種宗法相。 一本作宗通及說通。
[0474a11] 宗趣法相者謂自所證 (至) 是名宗趣法相 言 自覺聖智所證實法。遠離文言虛妄分別。入 真淨界。成就如來自覺地行。超諸世間妄想
思覺。制伏魔外。光明暉發。此是如來內心所 證境界。本無生滅。名曰宗趣法相也。
[0474a16] 言說法相者 (至) 汝及諸菩薩當勤修學 經通 大小乘有十二部。今說九部者。如涅槃第三 云。護大乘者受持九部。法華第一云。我此九
部法隨順眾生說。瑜伽等論。說聲聞藏無有 方廣。然諸經論且約一相。故作是說。如實說 者大小皆具。如深密中菩薩。依十二分教。修
奢摩他。瑜伽二十一云。佛為聲聞一一具演 十二分教。而涅槃說大但有九者。依三部之 小相故。謂因緣中取因事制戒。於譬喻中依
為誘引。於論義中約非了義。法華九部小者。 三相大故。於記莂中取記作佛。自說之內依 不請友。方廣之中依廣大利樂。其正法廣陳
通大通小。今此既云一切二乘。及諸菩薩有 二種宗法相。則會權趣實。亦該法華涅槃之 二義也。故謂九部種種教法。離於一異有無
斷常等四句見相。方便善巧隨順眾生令得度 脫。是故名為言說法相。結勸菩薩應勤修學。
[0474b04]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宗趣與言說自證及教法 若能善知見不隨他妄解 此偈略標釋宗說 二義。若善通達。則不隨妄想凡夫。
[0474b07] 如愚所分別非是真實相彼豈不求度無法而 可得 言佛宗趣。不如愚夫妄分別見真實 性也。而彼豈不妄起求度。若知諸法非有實
性。無可得故。即是解脫如來宗趣。
[0474b11] 觀察諸有為生滅等相續增長於二見顛倒無 所知 明於生滅中。妄計有實增長有無二 見者。是愚夫顛倒。無正知見。
[0474b14] 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實觀世悉虛妄如幻夢 芭蕉 言離心識即是涅槃。唯此一如而為 真實。已上明如來宗趣也。言如來有自宗通。
故知世法虛妄。悉如幻夢。
[0474b18] 無有貪瞋癡亦復無有人從愛生諸蘊如夢之 所見 此一行頌上言說相也。佛言雖有貪 恚癡。是虛妄所見故。實無有人也。從渴愛所
逼妄生五陰。計此五陰為有者。如夢所見也。
[0474b22]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願為我說虛妄分別 相 因上宗趣言。觀世悉虛妄。如幻夢芭蕉。 故復舉妄分別相以請問。
[0474b25] 此虛妄分別云何而生 (至) 何故名為虛妄分別 上總問妄想分別所行之相。此別牒問義 復有五。一問妄分別如何而生。二問妄分別
是何處生。三問妄分別所因。四問妄分別體 為是誰。五問妄分別之名。
[0474c01]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 (至) 當為汝說大慧言唯 一切異生流浪生死。皆由一念妄想為緣。是 故大慧因問是義。實為饒益安樂眾生。然妄
想不實。雖本無性。無始已來惡習所熏。從畢 竟無。成畢竟有。而眾生不了。須假方便聞思 觀察。悟彼無性本無生滅。不起有無分別妄
想。即能證入如來境界。言諦聽者聞慧也。善 思者思慧也。念之者修慧也。佛將涅槃最後 付囑。當遵四法則涅槃可證。一近善知識。二
聽聞正法。三思唯其義。四如實修行。眾經 無量。行門不同。皆能證入。唯此圓門統攝眾 行。故了義教多令諦聽。善思念之。
[0474c13] 佛言大慧一切眾生 (至) 是故名為虛妄分別 言諸眾生種種色聲香味觸法不實境界。答 上問虛妄分別所行之相也。不能了達自心
所現。答上問妄想云何而生也。計能所取虛 妄執著。起諸分別。答上問妄想是何處生也。 墮有無見。增長外道妄見習氣。答上問妄想
所因也。心心所法相應起時。執有外義種種 可得。答上問妄想體為是誰也。計著於我。及 以我所。是故名為妄想分別。答上問妄想之
名也。言心心所法等者。謂八識心王。六位心 所。相應起時執有色等諸法可得也。餘義如 文自明。
[0474c25] 大慧白言若如是者外種種義性離有無過諸 見相 此下大慧舉世俗第一義二諦明其設 並也。如是者指世尊上答詞也。謂若如是者。
世諦所見外種種義墮有無相者。即是性離 有無。超四句見相者。
[0475a01] 世尊第一義諦亦復如是離諸根量宗因譬喻 言第一義諦。亦如世諦墮有無四句者。即 是離有無四句也。離諸根量宗因譬喻者。謂
第一義離妄想諸根。及三種量。五分論。宗因 譬喻相。
[0475a06] 世尊何故於種種義 (至) 一處言起一不言故 明世尊何故偏於世諦離有無處言起分別。 第一義諦離有無處不言起分別耶。故知世
尊所說乖理。既同離有無。何故一處言起一 不起也。
[0475a11] 世尊又說虛妄分別 (至) 此說豈不墮於世見 又說妄想分別墮有無見。如幻非實。亦有無 相離。云何復說墮二見耶。此即顛倒世間見
耳。
[0475a15] 佛言大慧分別不生不滅 (至) 了自唯心之所現 故 佛告大慧。我非謂世諦處生妄想。第一 義處滅妄想。故云分別不生不滅。次下徵釋。
如文可知。
[0475a19] 但以愚夫分別自心 (至) 捨五法自性諸分別見 言前所說種種不實境界。生妄想分別者。 為諸愚夫分別自心一切諸法。計種種相執
以為實。令達所見皆唯心現。得離我我所等 諸惡因緣。覺自妄想心量。轉心意識明解諸 地。入如來境。捨五法三自性等對沙門諸妄 見也。
[0475a26] 是故我說虛妄分別 (至) 如實了知則得解脫 以是愚夫妄想因緣故。我說虛妄分別種種 計著生。若能知如實義。即得解脫滅諸妄想。
[0475a29]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諸因及與緣從此生世間 與四句相應不知於我法 言世間從因緣 生。愚夫不了因緣性離。起四句見。不知如來
達從緣生者。是無生法。
[0475b04] 世非有無生亦非俱不俱云何諸愚夫分別因 緣起 謂世間非與四句相應。云何愚夫妄 想分別。計因緣中有生。
[0475b07] 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如是觀世間心轉證 無我 言因緣中無生。離於四句。能如是觀 者。妄心轉滅。得法無我也。
[0475b10] 一切法不生以從緣生故諸緣之所作所作法 非生 言從緣生者無自體故。知一切法無 生也。既從緣所作。非自有生。即明無也。
[0475b13] 果不自生果有二果失故無有二果故非有性 可得 如瓶上還自生瓶。即有能所生二果 之過。既無二過。即無生性可得也。自此已上。
頌上愚夫妄計種種不實諸法。從因緣生。起 有無分別。此中破因緣生法故。離有無四句 妄想見也。
[0475b19] 觀諸有為法離能緣所緣決定唯是心故我說 心量 言妄想念慮者。名能緣也。六塵境界 名所緣也。明觀有為法虛妄故。離能緣所緣。
決定唯是第一義心。故我亦說名為心量。一 本云無心之心量。我說為心量。
[0475b24] 量之自性處緣法二俱離究竟妙淨事我說名 心量 言量自體處。因緣及法是二悉離。究 竟清淨妙圓真實。俱是對治法門。亦說為心 量也。
[0475b28] 施設假名我而實不可得 (至) 修行者觀察 明 三界虛假。我及諸法悉無實事。言有四種平 等。有為之相無常平等。有漏之因苦平等。所
生法皆空不實。及無我平等是四平等。諸修 行者。常勤觀察。
[0475c05] 離一切諸見及能所分別無得亦無生我說是 心量 言修行者觀四平等。能離諸見能所 分別。無生無得。此相待而說。亦是心量。
[0475c08] 非有亦非無有無二俱離如是心亦離我說是 心量 謂離有無四句。如是離心亦復離之。 亦未超心量。
[0475c11] 真如空實際涅槃及法界種種意成身我說是 心量 言對變異說真如。對有說空。對妄說 實際。對生死說涅槃。對六道說法界。對五陰
說意成身。此皆是對治法門。若尋言取著有 所得者。並是心量。故大般若經云。若有一法 過涅槃者。我亦說為如幻如夢。以涅槃無相
故。若取於相即是心量。非真涅槃。
[0475c18] 妄想習氣縛種種從心生 (至) 我說是心量 此 言六道生死。依正境界。是妄想世俗心量也。 如大慧言第一義諦亦如是。離諸根量宗因
譬喻。謂對世諦心量故說第一義量。上第一 義量亦皆對治說也。故楞嚴云言妄顯諸真。 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皆是
絕真俗對待情見。欲令如實證入。
[0475c25]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至) 云何為語云何為義 因上言如實了知。則得解脫。故舉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