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ef Commentary on the Perfect Enlightenment Sūtra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
Scroll 2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 注卷下 (一)終南山草堂寺沙門宗密述
[0550b14] 第三深究。輪迴之根者。謂窮其展轉根元。推 其差別種性故。於中文四。初三。今初。
[0550b16]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 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同上。次 正陳辭句文二。初慶前。
[0550b19] 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祕密藏。令諸大眾深 悟輪迴 因舟行岸移等喻。悟得真隨妄轉。
[0550b21] 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 (決定) 道眼 五眼之中即慧眼法眼。具真俗故。
[0550b23] 於大涅槃生決定信 永不信餘。首楞云。妙 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
[0550b25] 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不執月運岸 移等。二請後文二三舉法問。二結益請。初 中二。一問斷輪迴。
[0550b28]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 滅 大般涅槃。
[0550c01] 海 具足三德能建大義。體深用廣故如海 也。
[0550c03] 云何當斷輪迴根本 因前章云。先斷無始 輪迴根本。故今問斷之方。
[0550c05] 於諸輪迴 前云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故此 云諸。
[0550c07] 有幾種性 既一切皆是輪迴之相。未審有 幾種性。二問修悲智。
[0550c09] 修佛菩提幾等差別 法門無邊誓願學故。 即從假入空成大智。
[0550c11] 迴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 眾生無邊誓願度故。即從空入假成大悲。惑 病既多方藥非一。若無方便少湯添水。恐落
愛見大悲。故須問也。一結益請。
[0550c15] 惟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 末世眾生。慧目 即能照也。
[0550c17] 肅清 緣塵不雜。
[0550c18] 照耀心鏡 即所照也。心淨如鏡故。六祖偈 云。心如淨明鏡。身如明鏡臺。
[0550c20] 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無能無所自在圓明故。 即同法華雙開菩提涅槃是無上義。下三唱 倣前。
[0550c23]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 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
奧祕密微妙之義 本清淨之輪迴。無差別 之種類等故。
[0550c28] 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 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 真性無生本 來清淨。眾生未悟。妄心見生。生即必滅。故
是輪迴。今悟實相了心無生。心既不生輪迴 永絕。如是忍可名無生忍。上皆讚也。
[0551a04]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許也) 時彌勒菩薩奉教歡 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次下正說長行中 二。一答斷輪迴。二答修悲智。前中二。一推
本末令斷。二明種性令知。初中二。一示所 斷。二勸令斷。初中四。一指愛為本。二欲助成 因。三展轉更依。四起諸業報。初中二初約貪 欲以標指。
[0551a11]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 貪欲故有輪迴 謂對所貪五欲。標指能貪 之愛是輪迴之本。首楞云。流愛為種納想
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以是因緣故有生 死。又涅槃云。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貪愛 何憂何怖。又佛名經云。有愛則生愛盡則滅。
故知生死貪愛為本。先令斷者。如樹除根等。 謂由於五欲引起愛心。能令眾生生死不絕。 言種種者。或天屬之恩如父母等。或感事之
恩如得惠齎等。或任運生愛。即自身及名 利色味六親等。或因敬成愛因恩成愛。或因 愛結恩。恩之與愛應成四句。謂因非愛等。又
所貪之境眾多。故能貪之愛不一。然貪與愛 亦有四句。謂貪非愛等。若對治簡境則有順 有乖。若約妄簡心則皆為過患。又唯就愛復
有其三。一惡愛。謂禽荒色荒及名利等。二善 愛。謂貪來報行施戒等。三法愛。謂樂著名義。 及貪聖果而修行等。故下云。法愛不存心。漸
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後約受 生以結定。
[0551b02]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 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 卵 等四生則受生差別。故瑜伽釋眾生云。思業
為因。殼胎濕染為緣。五蘊初起為生。若以四 生配六道者。天及地獄化生。鬼通胎化。謂鬼 子及地行羅剎是胎。餘皆化生。人畜各四。人
具四者。毘舍佉母卵生三十二子。胎則常人。 濕則柰女。化為劫初。畜具四者。金翅及龍。餘 獸皆胎。餘鳥皆卵。然著地飛空若水若陸。
微細蠢動或卵胎。或濕化。不可具分品類。皆 因淫欲正性命者。淫謂耽染愛著。但是情染 總得名淫。縱使化生亦依業染。但約欲界輕
重者。俱舍云。六受欲。交抱執手笑視淫。四洲 之人同四王界。餘諸異類卵濕胎形。心染氣 傳。難具分析。受性稟命莫不由之。既性命由
淫。淫復由愛。故云愛為根本。二欲助成因。
[0551b18] 由有諸欲 (境也) 助發愛性 心也即愛之種子。
[0551b19] 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由外塵欲牽起愛心。 亦由愛心貪著於欲。貪欲故造業。造業故受 報。由此生死不斷。故肇論云。眾生所以久流
轉者。皆由著欲故也。若欲止於心。則無復生 死。潛神玄默與虛空合其德。是名涅槃。三展 轉更依。
[0551b25]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 欲為因。愛命為果 欲謂貪婬。命謂身命。無 愛欲則不生。無欲身則不有。當知欲因愛有。
身因欲生。既有此身還生於愛。由愛身故還 為欲因。復感未來生死果報。如是展轉相續 無窮。四起諸業報文中二。一別釋。二總結。初 中三。一惡業苦報。
[0551c03] 由於欲境起諸違 不可意。
[0551c04] 順 (可意) 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 由愛 彼境。境不順心便生熱惱憎嫉。憎嫉故起瞋。
瞋故殺害逼惱打罵凌辱。種種惡業從此便 興。亦可境稱愛心而生耽著淫盜飲啖侵奪 綺妄種種惡業。文無者略也。言種種者。十不 善等。
[0551c10] 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三惡報也。無畜生者。 取其文潤成句。以二例知。亦可翻譯傳寫脫 漏。義必合有。故華嚴云。十不善業道。上者地
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二善業樂 報。
[0551c15] 知欲可厭 知愛欲心是惡道因。於彼欲境 深生厭離。
[0551c17] 愛厭業道 怖彼惡道不造惡因。於離惡法 門深生愛樂。
[0551c19] 捨惡樂善 比由愛欲故造惡。今知欲可厭 故。捨十惡樂十善也。
[0551c21] 復現天人 樂報也。華嚴云。十善業道。是人 天受生因。判云樂報。麁相言之。若論人間八 苦天上五衰地居斫截殘害驅擯。豈能免苦。
若於天鬼畜中。開出修羅即戒六道。三不 動業報。
[0551c26]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 知 其愛惡愛善俱未免苦。棄彼愛心樂修捨法。 捨法即四禪八定。而不知樂捨之心還同彼
愛。故云還滋愛本。
[0552a01] 便現有為增上善果 上二界殊勝依正二 報也。由於欲界修得此定。各隨其地而生彼 天。二總結。
[0552a04] 皆輪迴故 愛為根本故皆輪迴。
[0552a05] 不成聖道 不了自心故非聖道。前指無明 此標貪愛。發潤備矣。然十惡業一向須除。 十善八定則但除其病。第二勸斷文三。初正 勸。
[0552a09] 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 除愛渴 既知生死皆由貪愛故。欲脫生死 先斷此二。遠公報應論云。夫事起必由其
心。報應必由於事。是故自報以觀事而事可 變。舉事以責心而心可反。渴者喻其至切。二 通妨。恐有難云。若爾云何菩薩亦有貪愛故 受生邪。故下通云。
[0552a16]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 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菩薩 示現受生。非愛為本。但以大悲益人為利。
欲行教化。須現受生示同凡夫同事利物。故 淨名云。眾生病則菩薩病。示現等者悲深 也。非愛者智深也。三顯益。
[0552a22]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 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 開悟 先能除捨方可勤求。如出鑛金始堪
為器。故首楞云。如是貪欲。有名鬼倫。無名天 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有無二無無二亦滅。 於佛菩提方可希冀。問從前但云貪愛。何故
此云及除憎愛。答由愛身愛境。境違於情或 身被惱。故生憎也。是知憎亦由愛。故雖兼憎 意但說愛。二明種性令知者。謂由前說始終
動靜乃至思度佛境皆是輪迴。故彌勒問其 種性。意云。比聞餘教只言五道輪迴。今何得 三乘行人亦未能免。故佛為說。由本貪欲顯
出五性。故屬輪迴。不以悟淨圓覺為本因故。 然菩薩性中修證行相。但除其病不除其法。 餘如廣疏。文中二一總標因依。
[0552b08]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 五性差別不等 厭惡樂善。三乘教熏積習 既深遂成別性。楞伽云。隨說彼而成。皆名教 熏起。
[0552b12] 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若遇邪師教者。則於 人法二我極為堅執。名之為深。若遇二乘人 說人空理。於法雖未離愚。於人已無堅執。對
前為淺。若遇菩薩及佛。深淺相望可知。二別 釋差等文二。一所依。二障。
[0552b17] 云何二障 依起信釋。
[0552b18] 一者理障礙正知見 根本無明也。不達法 界性相。是礙正知見義故。故彼論云。是心從 本已來自性清淨。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
應。忽然念起名為無明。
[0552b22] 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六種染心也。三細乃 至起業受報。是續生死義故。故彼論云。此 清淨心為無明所染。有其染心。染心義者。名
煩惱礙等。廣如彼說。二能依五性文三。一 徵。
[0552b27] 云何五性 此皆新熏。不同法相宗中本有 之說。兩宗五性義見懸譚。今此又與彼所引 楞伽等文大同小異。如文詳之。二釋中二。一
總明未熏。
[0552c02]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 本以 發心修證約斷二障。故成五性。此都不斷 故非五數。亦未發心遇教。故言未熏。若據楞
伽之文。即當第五無性。二熏成五性文四。一 二乘性合辨二也。
[0552c07] 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 知 生死苦止息攀緣。故云除事。其實未能除三 細也。意責不先悟理但先除事。故有先除未 斷之言。
[0552c11] 但能悟入聲聞緣覺 障有事理。執有人法。 今唯斷於前。故云但能。
[0552c13] 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雖至長者之家。猶在 後園除糞。止宿草庵未敢當堂。故云爾也。二 菩薩性。
[0552c16]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汎如來大圓 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 入菩薩境界 此約地前以辨其相。故言已 伏。
[0552c20] 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 菩提及大涅槃 此約入地乃至果位以辨其 相。故言永斷及菩提等。三不定性。
[0552c23]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 定知身心本 來具有。以已證知一切有情無不是覺。譯經 訛也。應云證諸眾生皆有圓覺。
[0552c26] 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 有頓漸 覺性雖圓遇教不同。欣趣有異故。
[0552c28] 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 成佛果 遇於勝教皆成。即明無別定性。反 明不遇勝緣則隨所聞成小。文無者略也。由
此名不定性。故上標頓漸。四外道性。
[0553a03] 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 則名為外道種性 內心雖勝。宿遇邪宗既 熏其心。積習成種。故於聖道難起信心。上明
邪種也。下明師過云。
[0553a07] 邪師過謬非眾生咎 意顯此性定是新熏非 自本有。故云非眾生咎。前諸種性亦例此知。 但文略也。則知眾生本同覺性。但遇教成差
有大有小有邪有正。故知發心之者。切須善 辨宗途。然餘經論目第五性云無性者。但明 本來不覺染心相續。未有邪正師教所熏。無
三乘種故聞亦不信。由此濫於本有。今云外 道性者。決了新熏之義彰矣。三結。
[0553a15] 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二答修悲智。既識輪 迴之病用心。免落異宗。即須依解修行速求 證入。然菩薩修行不出悲智二利。故須明之。
前問中先智後悲。今答則先悲後智。意表即 智之悲即悲之智無先無後。故互明之。文中 二。初悲。
[0553a21]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 前 問云。當設幾種教化方便。今答意云。但以 大悲方便示現種種形相。順逆隨時無定種
數。言唯以大悲方便者。雖遇種種之機。唯用 此二各隨其類而應化也。但有大悲必能普 化。但有方便必稱根宜無其過累。故思益經
云。眾生行世間而不知世間。菩薩行世間明 了世間相。世間虛空相。虛空亦無相。菩薩知 如是。不染於世間。
[0553b01] 開發未悟 令知妄法本空真法本淨。
[0553b02] 乃至示現種種形相 如觀音隨三十二類而 應其身。
[0553b04] 逆順境界 論云。或為眷屬親友。或為怨家。 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若見若聞得利益故。
[0553b06] 與其同事 四攝中之一也意該餘三。餘三 者。布施愛語利行。
[0553b08] 化令成佛 不取餘乘。故法華云。我本立誓 願。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
[0553b10] 皆依無始清淨願力 菩薩因地之時必發度 生之願。乘此願力所生之。處更不退轉。心若 疲倦即憶昔願力。以自策勵所為。不是隨情
故云皆依願力。又非希望報恩。亦非愛見之 悲。故言清淨。云無始者。同體大悲稱性大願 性本具之。非別新得但由迷悟有發不發。發 即無始。二智。
[0553b17]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 此下正明大 智上求菩提。對前大悲下化眾生。
[0553b19] 起增上心 決定趣向。
[0553b20] 當發菩薩清淨大願 彌論諸行速至佛果 若。無願力則多退轉。
[0553b22] 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 值外道及與二乘 決定不趣餘乘。不同前 隨五性。故言莫值等。
[0553b25] 依願修行 亦是所為不隨情逐念。但依願 力而自策勵。如前悲中所說。願是總相通悲 通智。故二段中皆說願力。具悲智願即菩提 心。
[0553b29] 漸斷諸障 理雖頓悟其空。事乃漸除方盡。
[0553c01] 障盡 即下解脫。
[0553c02] 願滿 即下證大圓覺。
[0553c03] 便登解脫清淨法殿 障盡則行住坐臥一切 時中觸向無非解脫故以清淨法殿喻之。
[0553c05] 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願滿則觸目對境。一 切諸法無非圓覺。故以妙莊嚴域喻之。域謂 彊域。偈讚中二。全同長行。
[0553c08]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不得大解脫 皆由貪欲故
墮落於生死
[0553c12] 示所斷也。長離而廣。此合而略。
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瞋癡
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銷滅 求師得正悟
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槃
[0553c17] 勸令斷也此及明種性亦長離此合。
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願
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
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
便歸大圓覺
[0553c22] 上來究輪迴之根竟。
[0553c23] 此下第四略分修證之位也。既顯覺智之 源。復究輪迴之本。已知圓覺凡聖無殊。但未 辦隨順圓覺之心從凡至聖如何差別。故次
明之。言略分者。三賢統為一位。十地等覺合 之一門。修即修圓覺。證即證圓覺圓覺無差。 約修智以明位地。文四。初三之初。
[0553c29]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 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同上。 次陳辭句文中二。初慶前。
[0554a03]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 於一味淨覺之中。說輪迴本末種性差別雜 染等法。而無乖失故不思議。
[0554a06] 本所不見。本所不聞 立相之教染淨迢然。 破相之宗染淨俱絕。今顯出覺性染淨融通。 故此之前未曾聞見。
[0554a09] 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 蕩除細惑。二請後中文二。一正問。
[0554a11] 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 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