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the Meaning of the Śūraṅgama Sūtra 首楞嚴義疏注經
Scroll 6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六 (之一)長水沙門子 璿 集
[0903a05] 第五返聞真實證。此門次第合次那律。 以是六根之耳根故。今以圓通義廣慶說 相繼勅簡連環。故最後說。以表臻極真
實故爾。若前便說。諸佛放光慶贊此門。 即餘聖無功。若不慶贊。不表此門。是真 圓通。故今科為返聞真實也 文二。一 正陳修證三。一正敘因修二。一遇佛稟教。
[0903a12]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 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於時有 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
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梵音阿那婆 婁吉底輸。此云觀世音。從能所境智以立名 也。值佛觀法。皆其所師。師資相承無相違耳。
聞思修慧諸行通途。無有一佛不以音聲而 化群品。無有一機不從耳根聞教解悟。由是 彼佛教從此入 二如教修觀。
[0903a21]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 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入流猶返流 也。初觀聞性。返照離緣。不隨前塵流轉起滅。
故云入流亡所。所緣聲相由不隨故。寂然不 起。起即是動。既亡動相靜亦不生。以動靜境 是耳家所取。今觀無性本無所有畢竟叵得。
故云了然不生。即所取無相也。圓覺云應當 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復增觀行。所緣既 亡。聞相不起。此能聞相即是聞慧。能所俱寂。
故云聞所聞盡。此遣聞慧也。一根既爾。餘根 亦然。亦是前文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也。圓覺 云心如幻者亦復遠離。
[0903b04]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盡聞之處即思慧為 體。名之為覺。此之覺慧屬第六識。是則捨聞 而觀於義。今亦不住此盡聞處。更進觀行。觀
破此覺及所覺聞。二俱不立。故名為空。此遣 思慧。即前文云。空性圓明成法解脫。圓覺云 遠離為幻亦復遠離。
[0903b10]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 覺空之處思慧既盡。 唯與修慧相應。觀行增微修慧圓極。故云空 覺極圓。此能空修慧與所空覺亦俱不存。故
云空所空滅。此遣修慧。即是前文解脫法已 俱空不生也。圓覺經云。離遠離幻亦復遠 離。
[0903b16]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生滅既滅。即結前三 慧三空盡也。既展轉空。俱屬生滅。至此已極。 故云既滅。無生真理寂常妙性了然明現。故
云寂滅現前。故上文云。是名菩薩從三摩地 入無生忍。此乃圓觀聞性。無前境界。漸澄麁 念。稍除細想。以至無念。如上文云。靜深不
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 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 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此即
始從觀行至相似覺。名生滅位。入隨分覺證 無生忍。名無生位。然此初證境界不可思議。 與佛無殊。故經云。初心畢竟二不別。如是
二心前心難。入此位後。心心寂滅。自然流入 薩婆若海。此之觀門。即是圓修一心三觀。今 為從聞思修返照離緣顯自聞性麁念不起細
念不生以至寂滅。挾空義說。是則一空一切 空也。聞性顯處中道理現。名寂滅現前耳 二具彰果德二。一獲果德。
[0903c05]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 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 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 生同一悲仰
前寂滅現前是斷德。本覺妙 心是智德。慈悲二力是恩德。既是圓修。三德 圓證。故超世間凡夫出世三乘。此最上乘。唯 佛與佛乃能究盡也。十方圓明者。證此境界。
見十法界三種世間。無不是如。無不成佛。圓 故無德不備。明故無障不盡。無緣慈悲是佛 心相。具足眾德是德之首。勝中勝法故云殊
勝。本妙覺心即是己心。與諸如來無二圓滿。 今日親證。故名為合。合故得樂。故同慈力。一 切眾生亦是此心無二無別。故亦彼合。合故
見其本成佛道抂自流浪。故可悲仰。自下見 應拔苦。皆由此二而流演耳 二明妙用三。 一三十二應三。一標舉。
[0903c21]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 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 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以如幻力。
熏修聞思修慧。成金剛三昧。能破無始微細 無明。圓證如來藏體。依體起用。隨緣能應入 國土身。華嚴云。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今
言三十二者。以能感之類不出斯數。非所現 應有限量耳 二列釋四。聖身四。一佛身。
[0903c29] 世尊。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 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第十地 菩薩。坐華王座垂成正覺。亦須別佛說教聞
熏令斷最後微細無明。故觀世音。現第十重 他受用身而為說法。言勝解者。於決定境。忍 可印持。不為異緣之所引轉。此指最極根本
無分別智將圓滿時。故名勝解。然此菩薩。登 住已去雖為因位。便能現上位身為彼說法。 以此圓證一位即諸位更無淺深。故能現耳 二獨覺。
[0904a10]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 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麟覺獨悟。出 無佛世。厭喧樂靜。獨處山林。資加二位名
為有學。此後斷惑便證無學。約自乘理智將 證未證。名寂靜妙明。菩薩現同類身。先稱本 習。後令近佛 三緣覺。
[0904a16]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 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辟 支迦羅云獨覺。亦云緣覺。前但自悟。今依教
悟。觀十二緣。作流轉還滅二種觀法。以集諦 為初門。未發真前名為有學。理智將圓。菩薩 身同必誘令進也 四聲聞。
[0904a22]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 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因 聞四諦聲教悟。故名聲聞也。發真之後三果
三向。俱名有學。未發真前。在忍位中。用有漏 智。縮觀觀四諦。作三十二行相。見道一十六 心無漏道發。斷四諦下八十八使分別煩惱。
證生空理。名四諦空。從初果後。進斷俱生。證 滅諦理。名修道入滅。將登無學。名勝性現圓。 現身說法令其速證。然後誘之。不滯化城令 進大果
二天質二。一釋梵自在對。
[0904b03]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 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若 有希欲心明開悟身光清淨生於四禪。不為
欲界煩惱塵染。為現梵王。說四禪法出入禪 支修證次第。令其離欲生於梵世。
[0904b08]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 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眾生愛統諸 天。菩薩現為帝釋。說上品十善。令戒根清淨。
生地居頂。住善見宮。為忉利王也。
[0904b12]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於彼前現 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欲身自在 遊行十方。現二天身說法教化。即夜摩覩史
天也。名自在者。慈恩云。得異熟果。隨意所念 勝下二天。下二天果依樹而得。今隨欲得。名 為自在。
[0904b18]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 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樂變化 天他化自在。名大自在。不樂異熟果。樂自樂
他。變為樂具而受用之。名大自在。然若止以 化樂他化二天所配。即攝義不盡。故從慈恩 攝四天也 二統攝鬼神對。
[0904b24]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於彼前現 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天大將 軍即天帝所管將也。分住三十二天。各領鬼
神鎮護四方。
[0904b28]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於彼前現 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四天王者。 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於須彌山各居一
埵。所領鬼神每王二部。共八部眾救護國界。
[0904c03]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於彼前現 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天 王太子即那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
世益人。菩薩身同。先令成就。後使厭離 三人位三。一帝王臣佐對。
[0904c08] 若諸眾生。樂為人主。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 為說法令其成就 王往也。人皆歸往也。四 輪粟散皆人之王。以上化下。物無不從。
[0904c11]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 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長者具有十 德。謂姓貴。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淨。
禮備。上嘆。下歸。十德具焉名大長者。
[0904c15]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於彼前現 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博聞強識。不 求仕宦。居財大富秉志廉貞。故名居士。
[0904c18]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 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國域也。大曰 邦。邦封也。有功者封於是也。邑即是縣。五官
六官各有所典。皆為宰官。斯則葺治邦家。移 訓風俗。剖判決斷。民無抂撓也。
[0904c23]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於彼前現 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婆羅門云 淨行。呪禁算藝調養方法皆為數術。菩薩乘
機現相。獎而成之。亦何物而不化 二出家 在家對。
[0904c28]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 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尸羅云戒。毘 尼云律。由依律法防非止惡。故名為戒。即二
百五十戒也。
[0905a03] 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 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尼女聲。即 女比丘。持五百戒也。既戒德自嚴。軌物成化。
進行彌速。遠出三界。
[0905a07]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 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 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五戒謂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佛為提謂長者等在家眾。受三歸已即授五 戒。為優婆塞。經說。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
此五。在天違五星。在地違五岳。在方違五帝。 在身違五藏。如是等世間違犯無量。若約出 世。則壞五分法身一切佛法。以五戒是大小
尸羅根本故。好學此者。現清淨男與說此 法。優婆夷云清淨女。亦近事女 三女主童 身對。
[0905a19]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於彼前現 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 成就 掌理王之內政。謂之內宰。政者所以
政不正也。卿大夫曰家。天子諸侯曰國。天子 后妃曰女主。諸侯曰國夫人。命者。夫尊於 朝。妻榮於室。受命於后妃。故云命婦。大家
者。后妃所師之女也。如曹惠姬。宮禁國圍。聲 色增逸。不資聖化。曷慕清貞。
[0905a27]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於彼前現童男身。而 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 侵暴。我於彼前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 成就
童男童女。貞節越俗。標格於人。菩薩 處之。勸勵彌篤 四鬼神三。一天龍藥叉樂 神類。
[0905b04]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為說法令 其成就。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為 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於彼
前現藥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乾闥婆。 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乾闥婆身。而為說法 令其成就 天能厭樂。龍能怖苦。樂神蕩
逸。藥叉勇健。各慕出倫。非聖不拔 二無酒 疑神蟒形類。
[0905b12] 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阿脩羅身。 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 於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
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 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修羅醜狀而多慢。 疑神似人而戴角。蟒形田 [虫*殳] 腹行之類。因多
毀戒。微行惠施。墮此道中。各願出類。皆從其 欲 三人非人等雜趣類。
[0905b20]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為說法令 其成就。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 其倫。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 就
人身難得。見佛受化。非天之著樂餘之 多苦。故樂修也。有形有色蘊。如下休咎精明 等。無形無色蘊。如下空散消沈等。有想有四
蘊。如下鬼神精靈等。無想無四蘊。即下精神 化為土木金石等。此上皆非人也。斯則形想 雜類蠢物皆沾。必一其身。乘機即化 三結 成。
[0905c01]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 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以如幻力。熏 聞思修成金剛三昧。證真起用自在如是。
[0905c04] 二十四無畏。有難必濟。有危必救。恐怖獲安 總號無畏。大悲為體 文三。一標舉。
[0905c06]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 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 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由
前觀行。證真具德。從體起用。令眾生得一 十四種無畏功德 二列釋四。一聞聲離苦。
[0905c11]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 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由我不觀所聽 音聲但觀聞性。音聲自寂。聞相無生。塵境不
拘。自然解脫。自既如是。故令十方一切眾生 聞我音聲即得度苦 二遭難消厄三。一三 災惡國難。
[0905c17] 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 燒 本由四大分湛。旋令覺知。今復本聞知 見歸湛。湛性圓遍無塵可得。塵火既歇何物
能燒。故令眾生大火不壞。
[0905c21] 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 溺 聲能漂蕩。如水騰波。觀聽旋真塵相不 起。虛明寂湛何物能漂。故令念者大水不溺。
[0905c24]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 國鬼不能害 妄想生滅。能殺法身。能害慧 命。苟惑斷絕。真性無傷。故入鬼國鬼不能 害。
[0905c28]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 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 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熏修妄聞。成真聞性。
一根亡對諸根亦融。心水虛明智光無動。誰 為自他而當被害。故能觸物無滯遊刃有餘 二鬼獄惡賊難。
[0906a05]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 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毘舍遮 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聞熏觀門成
就精明。智照既融。法界圓遍。而無明邪暗永 不能生。藥叉等類咸受幽氣。明能破暗。故令 惡鬼目不能視。
[0906a11]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 生禁繫枷鎖所不能著 塵累相縈如禁繫。 六根質礙如枷鎖。既而入流亡所繫礙不成。
是故念者枷鎖解脫。
[0906a15]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 路賊不能劫 聲能劫心。害善為賊。聲銷意 淨慈力遍熏。平等在懷。善惡同貫。故令涉險
賊不能劫 三三毒惡心難。
[0906a19]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婬眾 生遠離貪欲 聲塵既亡色境銷歇。貪欲念 慮擬從何生。故令眾生遠離貪欲。
[0906a22]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 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音聲差別。三昧能 純。塵既不生。根無所偶。順違之境不得。瞋恚
之心自亡。故令念者離諸瞋恚。
[0906a26]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 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疑 暗 消除塵暗。旋復真明。世界身心洞然無
礙。一切唯覺。誰為癡暗。故令闡提咸生實信 三隨欲應求。
[0906b02]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 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 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
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融通形礙。旋復真聞。 所以不動道場涉入世界。身無限量遍至十 方。紹繼法王種姓不斷。由三昧力福慧具故。 應求男者皆無虛願。
[0906b09]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 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祕密法 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
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敵有相之女 六 根圓遍。融通照明。含現十方無二無別唯一 寶覺。名大圓鏡。復能承順微塵諸佛。受領含
容無量法門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