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Si Fen Lu Shan Fan Bu Que Xingshi Chao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Scroll 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
京兆崇義沙門釋道撰述

[0104c06] 第十七

[0104c07] 第十八

[0104c08] 第十九 (房舍五行調度)

[0104c09] 第二十

[0104c10] 頭陀行第二十

[0104c11] 致敬第二十 (造立)

[0104c12] 第二十

[0104c13] 第二十

[0104c14] 主客相待第二十 ()

[0104c15] 送終第二十

[0104c16] 要行第二十 (出世正業比丘依法)

[0104c17] 沙彌第二十

[0104c18] 第二十

[0104c19] 第三十

第十七

[0104c21] 威儀障蔽衣服受用有方不生領納便 總分名為
三衣一化制服 名為 開許逆順通道
坐具中分 五眾輕重 三衣攝衣初中
釋名功用方法受持料簡薩婆多未曾 有法一切九十六種外道
外道分別功德論三時三衣 著重 聖弟子中道三衣外道
無恥白衣外道 便慚愧四無量 鬚髮三法出家
慈悲華嚴袈裟捨離三毒四分懷抱結使袈裟薩婆多 五意三衣一一衣不能三衣
不能慚愧三不聚落乃至 不生威儀不清便 僧祇三衣賢聖沙門標幟
家人俗人所為執持三衣瓦鉢即是 少欲外部四分 三世如來如是釋名
如來著衣名曰袈裟名為 (袈裟得名下文袈裟袈裟據此通名臥具三十臥具三衣
文中) 。四分沙門不為怨賊 應作安陀會多羅僧伽梨 聚落義譯
慧上菩薩經著衣七條上衣 多種大衣雜碎 條數王宮聚落七條
入眾名下 道行條數便十九十七 乃至七條五七
安陀會乃至僧伽梨人名 僧伽梨三明功用大悲經使
沙門沙門沙門袈裟彌勒佛乃至入涅槃無有 悲華經如來寶藏發願成佛
袈裟五功我法犯重邪見 四眾一念尊重三乘受記二者天龍人恭敬袈裟
三乘不退鬼神諸人袈裟 飲食充足四者眾生共相違反 袈裟悲心五者
恭敬尊重得勝袈裟五力 十方諸佛僧祇僧尼俗人 袈裟方法
八門不同如法 不成不以邪命激發 捨墮不得必須厚重
綾羅並非法物文繡不成受持僧祇 毛髮樹皮皮衣並不五百
不得現身 僧祇袈裟金翅鳥不順無力如法四分上色 不得
(不正色具有) 。 上色涅槃聽受衣服皮革種種要是壞色
一切青黃不得 納衣戒本薩婆多五大不成三衣衣著
三衣木蘭 一切不如法
如法受持袈裟 紫色地黃 黃花黃色是非僧祇欝金
花色樹皮 戒本木蘭下文有染 木蘭果汁
(律者北方木蘭染法僧祇不見) 。蜀郡 樹皮黑色鮮明可以香氣
有用善見教法 無知四分 木蘭一一隨意善見善來
瓦鉢青色袈裟赤色鮮明 (木蘭) 。 見著五大比丘智慧 比丘 (赤色不合)
論及並不 不成受持得罪 相中是非四分安陀會 多羅僧伽梨
極成量腹而已
三品薩婆多三衣 極大極小 如法
不成不可 過量說淨捨墮 ( 法衣) 。五分長短不定隨身分量
條數多少所以 乃至十九 五七九十一十五
多云僧伽梨三品十一十三下品十五十七十九中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 上品四分十九 ()
三十三正教如來十三大衣智論 僧伽梨以為
長短四分不了七條定量 大衣大衣 如法
增減受持得罪所以四分 不為怨賊外道 一刀 () 。 (不正色)
三體 ( ) 。多少四分不得 二重
四重大衣二重七條 多云大衣三重重新二重 三重大衣坐具
中間 糞掃衣隨意薩婆多三衣 因緣宿
死者前言界內看病 受持律師定義 四分大衣七條僧祇
人相一日不成 受持世尊阿那律 三衣八百比丘同時連合四分
不成僧伽梨比丘吉羅薩婆多 [*] 三衣 長者說淨
分得縵衣長足便 納衣上色 納衣五分縵衣著衣 ( )
(四分) 。向上向下 一切吉羅雜色著衣條幅 外道偷蘭阿難諸比丘
條葉不足乃至 乃至不足安多
大衣受法正從 中有僧伽梨僧祇不得畫作 對頭
不得相當縫衣 應作上下 分別俗人三衣 受持比丘
[*] [*] 。如是
耶律如法 不得世人
病人四分僧伽梨三千 三衣四角四分令正
糞掃衣比丘不著 便佛言
受持明文 衣服三明就中 心念初中四分三衣受持
不受吉羅說文 僧祇四分不同 (僧祇四分 明相) 。 (受持相類)
大衣條數多少正從大衣十八七條二十二三品二十一七十二三衣
合為受法 安陀會三品 加法大德一心念比丘某甲
安陀會 (外相一邊一邊) 。葉衣 (兩邊縵衣)
從者 (用大十八七條品等) 大德一心 比丘某甲安多二十五 (乃至七條)
縵衣 ( 從者安多多羅僧伽梨改革縵衣改名大衣) 。 一心念比丘某甲僧伽梨受持
( ) 。大德一心念比丘某甲 多羅七條 ()
上衣僧伽梨若干 若干 (九品不同不定 )
三衣 受戒某甲僧伽梨若干 乃至
(縵衣將來受戒) 。薩婆多五大 不成白布袈裟非法如是 正言
不成凡情苦受一生自負惡道 (僧祇四分) 大德一心念比丘某甲僧伽
三衣受持 一時毘尼 大姊一心念比丘尼某甲修羅
修羅 ( 祇支不同) 。覆肩衣
(不同如法) 。僧祇當作 覆肩衣祇支 祇支
五衣覆肩衣浴衣三衣 (不同四分祇支) 。二明心念五分比丘三衣 有所生口
比丘某甲僧伽梨若干 所長威儀比丘某甲僧伽梨若干
是非宿不得五分諸比丘不捨 三衣說淨不捨
吉羅善見三衣無人 自說名字不成受持 穿
穿穿小指 安陀會 穿穿受持薩婆
使善見沙彌宿 (穿) 。 四分具有
薩婆多三衣不受過日 威儀 (不同善見) 。說淨三衣
說淨 不須說淨
毘尼長衣 滿淨施納衣 淨衣和合二種淨法
(文中前時) 。善見穿 兩邊
破開然後 (便隨情) 。 脫色上色五分
複線 () 。四分 三衣大小方圓 不得縮小
二指應須律令 善見不問大小不斷 兩用四分縫衣赭色
衣服淨潔如法 第三受用三衣 眼目大衣不得掃地
臥具坐具不得身著 聚落不得 洗手草木塵土
著衣上風不得側身 禪病經懺重罪僧伽梨
苦役乃至八百滿僧伽梨所行 衣鉢顧戀猶如飛鳥三衣
聚落俗人犯罪僧祇比丘三衣 常隨違者出界三衣 五分三衣薄皮隨身
毛羽走相四分非時不行 衣鉢猶如飛鳥相隨 隨身宿明了
功德衣著聚落四分 中有僧伽梨恐怖三經僧伽梨
聚落必須 納衣僧祇 五百不能大衣聚落
上行僧祇三衣必須 然後不得衣著 聚落聚落
已然聚落聚落 抖擻聚落 (僧伽) 。內衣不得聚落內衣
求覓內衣內衣聚落 內衣不得聚落內衣 內衣內衣不得聚落
應從一邊一邊不著 無用 家家
不著毘尼披衣通肩 左手不得角頭 五分大衣
大衣七條三千 威儀不著泥洹不得僧祇支如是 乃至最上僧伽梨 (故知三衣上下) 。五分律
著衣人見不喜 無異世尊草木 破裂風雨塵土壞色
聚落 顛倒著衣上下 倒著四分著衣舍利弗問經
執事恭敬通肩披衣福田 上座偏袒 披衣五百鐵甲地獄三千威儀
比丘僧盜賊國君不樂 不著三衣三衣在下在高處 不得二部論著大衣 上座別人不得
(自陳) 。三千威儀 三衣不得佛塔上座不得 兩手不得三衣
() 。五百 得著大衣禮拜 淨潔七條入眾禮拜
(行路不得作禮) 。不著三衣受食 三衣不得出界宿界內限日 不著袈裟得罪三衣五分
僧祇 俗人阿難多羅 賢愚經師子袈裟成佛
作法攝衣自然攝衣十五不同相中羯磨大義略明一切大界
住舍僧院分內 外界不免伽藍 小於伽藍不須分內
立法不同 不問有無 () 。
(未來不得去者) 。結成 不由便
增減定義五分明文 薩婆多所以聚落 誹謗
四分有事方言加法大德此處同一住處 一說時到忍聽
外界如是大德此處同一住處 一說外界 長老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外界默然不忍 此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外界默然如是
(解衣大界大界) 。大德 住處同一住處同一說戒時到
忍聽如是大德 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同一住處同一說戒
默然不忍同一住處同一 默然如是二明坐具四分身為臥具
(中指相去應法 一舉 二義各別)
不定五分 陰陽
() 。流俗不定 (就此 唐國不同) 。明了
(大小) 。二重 四重僧祇不得 [*] 敷具二重
二重不得 便受用毘尼 四邊作者
五分四角四分減量 (二重過量) 。 宿吉羅宿不須捨墮
宿僧祇二重 對頭 四分七百結集 (是非)
過量坐具 無罪 (便於閻浮提) 。 往往重興妄法
尼師壇接頭 (通量 ) 。如法截斷 在地增量一頭一邊
正文 (不依一生如法) 。薩婆多 唯一 比丘臥具
(戒本 十誦律四分錯用臥具) 。四分坐具 不須
(不成受持說淨) 。僧祇 坐具隨坐衣不得淨施 () 。善見受持不合淨施
不出大德一心念比丘某甲尼師壇受持 (用法大同加法) 。 破壞受法
僧祇道行 本處當中坐法
然後賢愚經舍利弗尼師壇 入眾邪道 坐禪是非
所為極大出家慈濟在此 上品飲用不肖可言為重飲用二戒
有用多數相中 薩婆多住處中有 捨去用水
清淨如法一日 [*] 持戒 諦視僧祇
三重諦視 捨去四分三角 沙囊
不得由旬 () 。多用作者 黑色微小無數
涅槃有言生命 無益他性不肖
在於 所為道者 不用
殺生不能遵奉威儀 其中二明糞掃衣檀越亡人初中百一供身
受持長物說淨初中薩婆多 百一物之外皆是長物 百一物不須說淨餘者一切 應作
(俗人) 。僧祇弟子三衣 不忍隨意五分三衣浴衣
經行障壁 (臥具四邊下垂四角安坐) .
手巾面巾針線如此 受持下文 諸如僧祇支泥洹 迦羅
() 。云何 () 波利迦羅 受用 (五眾) 。善見三衣雨衣
受持不合說淨穿名字手巾多少 受持不得淨施
三衣坐具雨衣百一供身薩婆多百一物三衣必須受持 不受沙彌上下
泥洹僧竭支富羅隨身 一切錢穀一切長衣 吉羅長衣
長相說淨初中長衣一日僧祇支 (中國梵音) 。 僧祇支聚落
用作僧祇支聚落 胸臆僧祇支吉羅 不著祇支聚落吉羅僧祇祇支覆肩衣如是受持
(著者 後魏裁縫疏解廣明) 。涅槃 (內衣) 。僧祇
內衣諸比丘制戒 泥洹三千泥洹著法 使四邊左面
右面兩頭法如五百 大寒四分不得白衣 應作不得以上
應作袈裟 二三四條縫合 (收束)
有用五分 兩邊 泥洹僧破
軟體比丘 (縫合) 。五分有著修羅俗人 我等便不許安陀會
縫合 (女人) 。有著偏袒 [-+] 正文
一切毛衣一切一切 一切一切白衣 不得突吉羅四分不得
皮衣樹皮樹葉 毛衣牛馬毛衣如是並不合著汝等我所自今已去
白衣外道並不得著如法 一切衣服飲食園林人民 不得不定便增長善法
不得四分眾僧種種比丘 處所依舊安置僧衣愛護污泥
不得五分得著僧衣不得 四分檀越瓶沙
長三淨施廣大長毛 不得在地不得上行 綾羅不得五分 (俗人)
四分住房比丘 三衣 沙門一切
面巾 白衣必須壞色 沙門五分俗人不還四分
不得上色上色錦衣 不得壞色不得 出外
差送本處阿難 然後施主大福 () 。四分 五事一持大戒 ()
著重 (砂石) 。數數洗浴 () 。羊皮 白羊鹿臥具 (無餘臥具) 。比丘
滿 (無人) 。東方 便 (貢職西木條貢獻多用
) 。不得師子虎豹 不淨可惡不得高大 繩床牙床
雜色臥具 並不 白衣無餘床褥 生皮汲水
戶樞 腰帶並不 不得道行覆障三千
三重 法如 聽從俗人不得毘尼 俗人五分
[*] 不得富羅 有所隨意毘尼所以
行者俗人五百淨潔鞋履得著禮拜五分淨人 四分護身臥具
穿樹皮 生皮使不得聚落
文中聚落偏袒佛言有所取與隨時 (聚落偏袒明文) 。不得
雜色青黃 白色並不合用 壞色芒草不得
不得 木屐大小便 以外一切不得二明淨施
施主差別 法用施主存亡所以 初中薩婆多問曰淨施
一切九十六種外道淨施大慈悲 便教令淨施方便 弟子犯戒何以
結戒方便佛法 少欲是故結戒眾生根性 不同悟入各異一時七寶房舍比丘
便證聖所以 知法使籌量布施說淨
放逸說淨惡心不滿 菩薩淨施涅槃 施主就中穀米施主
三施僧祇五眾善見 五眾施主真實 比丘沙彌五分應作
不相識 同師非時不能讚歎名稱淨施五眾不得
白衣真實展轉 不得二三 施物不還索取不得奪取語言
清淨吉羅自今 已去說淨籌量好人 () 。薩婆多 持戒多聞四重
沙彌顛狂心行五法 清淨作證不生上等 不如法施主
比丘施主說淨穀米 俗人涅槃聽受淨施 檀越薩婆多求知白衣
請法薩婆多 多聞他國清淨 作證如法故知對面乃至
言語比丘檀越 明文不須五分五眾 隨意
(當時指示二部高遠不可五分召請必須) 。 請法至大本意許可已然
後說大德一心念比丘某甲大德 展轉淨施大德 展轉淨施 (善見五眾) 。
比丘尼展轉淨施 (請法文義) 。真實 (善見對於比丘說淨四眾 作法)
大德一心念大德 真實淨施大德真實淨施 () 。實施求知白衣
不知比丘不得金銀穀米檀越法施 檀越薩婆
多云穀米長衣說淨涅槃經 云云四明淨法五分比丘心念生口長衣淨施某甲
取用十一威儀 長衣某甲如初說淨施與某甲取用如是
僧祇心念說淨內心說淨 非法無罪 說淨 (說淨展轉) 。
展轉比丘 一心念某甲長衣 大德展轉 () 大德一心念
長衣 ( 施與) 。答言施與某甲 (名字) 大德一心念
長衣施與某甲某甲某甲善護 因緣 () 對面
不得對面使施主 佛言別處善見 比丘胡跪我有
長衣故我不得云何長老若爾 作法儀式大德一心念
某甲長衣大德 真實 (四分) 。成就善見施與 大德大德大德大德
不成真實受者受者 欲取不成一說不須 五分比丘長老
一心念比丘某甲長老 問言長老淨施 答言五眾隨意語言
某甲取用愛護 (展轉淨法施主財物所屬) 。淨人寶淨 (穀米)
可信優婆塞 我所文中 淨人應須使俗人僧祇
俗人使在前作法 淨人來者受持 三十廣明存亡僧祇由旬
存亡五分在世薩婆多 異國四分 採用淨施主法高尚
遠近通知便 (不知行業) 。六作僧祇沙彌受具比丘死者 說淨
(有人真實展轉 並非) 。不知 施主存亡便淨法不得薩婆多
穀米一切 五眾 (二寶施主日內) 。淨施 呵責不得淨施
須臾施主亡者 別人假名 (此前展轉不須上文人為不得二三
便五分或是立法五眾及至作法) 。善見淨施 便藏匿不還犯罪 (故知) 。僧祇
不識一切一處 淨施某甲四分 (可分) 。薩婆多說淨
財寶 乃至財相不須說淨相似 說淨 (過少) 。毘尼說淨
縫衣和合 (相中) 。正色上色和合不成 不正色正色名色
相中糞掃衣著意 世人任用一體 賤物貪著不為
身長少欲省事上士十住婆沙糞掃衣不以 在家和合不以
不方便不以四方非法 不得不喜賤物 得無過患順行依法
不為四分 火燒 () 產婦神廟
往還 (將來) 。 不問上色不得袈裟 不得壞死 ()
坐床 車水 打破自持
本無不得 () 。不得神廟 比多上品行人神廟形像
收束幡蓋繒帛不為 不無 藏身劫奪波羅夷
相中壞死偷蘭善見死屍 針頭俗人 死人死人
四土巷陌 四分糞掃衣四角 重開佛言以是
檀越非時 施者一月五月饒益諸比丘
安居非時施者 冬夏有緣不問時節非時 中分初時現前
施主衣物安居安居多少 衣物不須羯磨分之一時七月十六滿
界內安居人定 現前四法數人 四分不得安居乃至安居
未竟不得安居 二部數人多少三衣諸比丘兩端 [*] 。安居
佛言施主應分二時 施主布施一化安居 作法僧羯磨
便行者佛言 成分若一比丘安居 不分流入八月十六
非時非時施法以前安居 他方不得使 安居沙彌持戒比丘
隨意五分安居安居非時非時現前 設供數人多少
因而施物 諸比丘數人多少 人為十分乃至人為百分好惡
見者不可 非時乃至亡人 布施沙彌檀越次第布施
多少沙彌檀越不分四分三分 比丘第四五分比丘分 沙彌僧祇沙彌得意
(二種現前二種和合) 。四分五分但是 淨人 (如下亡人中分) 。非時
施者施主運心普通三時一界俗家鳴鐘財用便 羯磨亡人住處
衣物可分比丘 羯磨 四分比丘僧
乃至沙彌乃至沙彌尼如是五眾僧尼 現前 (莫非福田一一) 。五百有人
僧物比丘在座應得 有餘 道人已去後人 不合永不來不得
捨墮僧物四明五眾小人大士出家 出道蕭然
不拘情性清潔 全無上下上達 立法下達受法
法用一道淨行僧衣處斷 指南輕重淺深決斷遲疑
在於輕重事務繁雜 十門 不得亡者不同不同
是非負債 八分時節加分 所以五眾
三寶出家入佛出家六和 身行所為莫不故人 佛法比丘施僧
福田僧祇阿若憍陳如 涅槃牧牛衣物 沙門乃至佛言跋難陀
衣物四十國王剎利 收取佛言比丘不得乃至 集會不見僧家俗人不合
僧物不同 五分界內樹枝見者二入當時現前
沙彌比丘守戒比丘 四分邪正二部是非人中功能
四分比丘衣物羯磨二部僧五分比丘薩婆多 中間四分無住白衣五眾
六入中間 面向和尚僧祇沙彌 和尚令和分別 沙彌
(同比五分依法分之 利養) 。白衣薩婆多比丘 衣鉢 (不同)
所在 比丘阿難 佛言阿難界內現前
() 。上來 分之第十一清眾羯磨 不同本意弟子衣食不共
悉皆 同生僧物犯重所有 財物決心同分分隔
任情多少隨身服用一切入師徒 財物共有各別當分一處 半分
衣服器物隨身 不同 妄言取分能所犯重
善生經 是非四句分之善惡人物差別三重初中
自知非法不善 不如破著便 誓願不善
財物死後慳貪白衣謂言三不病篤 出道空無無漏以此
便如此 不善前心便
展轉互生不能遂便捨命不善 比丘差別人物奴婢田宅
莊園重物不可 (氍毹布帛) 衣服寶物 人物
別處 三重僧祇眾多最後授與眾多在前決心
自言隨一便財主犯重
(決心已定本意犯重後人如法取用) 。善生 便大德
明了決心 正是相應心 勝處成就死後
棺槨碑碣寫經並不成就物主死後 處斷不依王法明日
今日隨時前心 財物令人造像施僧使 命終死後
明示四分臨終佛法僧死後佛言一切 (不決) 。 三衣處分僧祇
病人並不 死當不捨 不成五分
負債佛法 亡人亡人佛法別人輕重 相當收入
本物常住現前依法分之 輕者常住不同
亡者重物不須索取 (常住) 。現前重物 全無便比丘
三寶三寶比丘索取 (故知) 。乃至四方現前比丘 同上不還便衣鉢
僧物諸比丘惡名 (常住現前隨緣) 。 索取還本衣鉢
衣鉢處死 負債處死負債
取錢 中文不了
不得 僧物如初彼此 不得僧物
羯磨無住五眾來者 重物見者多人所知不決 前人毘尼
生息在外僧祇淨人推求 常住五百比丘人物 本物取得
不還索債前人持戒可信不可 可信人證不信
輕重隨情難信受體受戒以此 亡人看病未知
行事以此處斷是非不得 心行四分便 貪欲便
之前 持律不同三階 處決一者四分一律
十三 一切衣鉢坐具 剃刀
餘者一切器物之中 有道衣服 一家正斷不可二者四分
部類有無輕重一佛要務一向田園奴婢畜生金寶穀米
道中不許自營 (一切) 。 三佛輕重長衣 隨身
不同一意 一切車輿 重物不堪
輕者百一眾具隨身多少 三從輕重重用剃刀 [*]
大小 俗人衣服妨礙 教網必須分之有事
(十誦律隨事廣明) 。 病人看病衣物浣洗 入眾毘尼衣物
可分不可各別一處 云云重物廣明 第一綿四分
(綿) 。 長三 國中 相同袈裟條葉
具足乃至 三衣重物不可僧祇 中有僧伽梨被單
錦繡 分明律令壞色三衣綾羅施主種種
文中不明不妨 [-+(-)] 下文僧祇 二種腰帶臥具五分
針線 雖是不異 [*] 四分減量
不堪不同 法服 [*] 錦繡雖是相隨五大
上色上色錦衣袈裟 重者白色不著應分若爾
三衣條葉具足 分文不問
便衣袋 () 。五分 一切之類壞色
白色 男女衣服並入第二四分
繩床錫杖燈臺 車輿鐵皮 造物狼藉
安置皮囊 (輕重) 。剃刀下文 壞相熨斗
上鉤 [*] [*] 刀子 水精貝齒
以外過半以上 () 。一切 染色應分僧祇金銀真珠 珊瑚頗梨馬腦玉石臥床
過量 過量不用善見針線應分袈裟
送終調度 屏風鎖鑰 有相四分
減量若是 供養香爐隨身
根本佛法自攝 安置不得隨緣不定 處分香案隨身同上
有別本位 入佛數珠 () 。第三 田土園林房舍四分伽藍伽藍
為己 重物 輕重入佛不合佛法有別
亡者處分莊嚴房舍 承塵三時分房 安置無法僧家摘取
常住染色雌黃 第四皮革四分皮衣樹皮一切 不得
以下裹脚 應分以外非道 餘者毘尼經律先有付囑
付囑受持應分 紙筆 道法器用
畜生毘尼寺中常住 私有堂房養生 現前不得四方何者養生
養生非人人民奴婢四分僧伽藍所有 不問輕重並入私己僧家奴婢死者
與其親屬常住死者 衣食資財自取 不同衣食
僧院常住 ( 比丘衣物供給不同) 。毘尼奴婢 僧祇淨人
(賜姓) 。 穀米 宿無有明了薩婆
多云清淨宿販賣 同分 (現前) 。前已過後歸本
不盡不可 輕重 律藏廢立正文不必四分
澡罐錫杖刀子 文義 第二具德四分
初五病人難看病者滿不肯服藥有志 不如實語不行不住
苦痛不能堪能不能靜坐止息內心五明滿 病人可食不可可食
人大小便不為衣食 經理湯藥乃至病人說法 歡喜己身善法增益五法
衣物瞻視不許五分多人看病究竟僧祇 福德邪命並不
死者不合饒益病者應得 () 。 不論上下受持衣物
不知何者受持看病三衣 看病受持衣鉢一一 不問不知不信不好
薩婆多三衣不以針刺著者 病人有緣 四分三衣坐具
四句 依法乃至 隨事
現前羯磨有無 和僧事情五分 七眾比丘二眾沙彌比丘
不合不合父母 (畢竟不滿) 。白衣比丘 少許沙彌五分
沙彌同等眾多比丘沙彌 究竟究竟 分之看病出行病人
攝入現前唱和 安居來看病者外界 八分時節五眾僧祇
弟子持戒可信 不可知事供養舍利 弟子持戒可信使出不可
使知事然後諸比丘 死屍 應分毘尼比丘將亡
送喪亡人 然後依法分之錢財衣物加法分之初中病者
亡人輕重不勝 園林 多少立法羯磨心念三法初中
二法 一法以上 (乃至心念前緣) 。一同
不得閉門假託十方並非 僧徒 衣物大德比丘某甲
所有若非住處現前應分 (不必) 。持律上座 誰知亡者三寶別人誰知
別人亡者一一 輕重上分重者一處
一處看病將亡 輕重財物送喪 當作五德
不合行事具德 俗人奪得出自
自在隨意 正文辛苦上座長老看病胡跪羯磨
看病謙退陳訴無德不堪 然後看病 羯磨大德比丘某甲
所有三衣坐具 (有言) 。 應分時到忍聽看病 某甲如是大德某甲比丘
大衣七條坐具 (餘者) 。現前應分 某甲看病比丘長老某甲看病 比丘七條 () 默然
不忍某甲看病比丘衣鉢 默然如是
(服用三衣 ) 。律令差人行事
僧事臨時不用羯磨違法持律先知具德沙彌 (故知)
長隨多少 和合沙彌內外 看病羯磨某甲沙彌
內外行法 知事前胡 (中文 非時施法) 。大德比丘某甲所有
() 。若非 () 。現前應分 忍聽衣物比丘某甲某甲
如是大德比丘某甲所有若非現前應分 比丘某甲某甲長老比丘
某甲所有衣物現前應分 衣物比丘某甲某甲默然 不忍衣物比丘某甲
默然如是 衣物取分 不足和僧比丘善見 若一極好
() 。上座 衣物極多徒眾有法聖教 分之是非功德遍十方不須
造像更生出家人 福分不過聖心外界僧祇病人
知事當時不在 使者私營佛法不合 沙彌淨人和合
乃至淨人 分得廢立如是 大數然後
時分非法 分付各自不惟終始習俗
衣鉢 羯磨文中衣物某甲某甲
入手作法分之 (非時分之無人分之有人無想不成)
二明毘尼展轉人口看病彼此 語云大德憶念我等
如是人中衣鉢 展轉四分文中 論說三明心念
毘尼一相應法 比丘後來 不得 () 。四分心念
分得羯磨文中 佛言應作比丘尼
不知何等無妨 致死 使檢校家人比丘
重物亡者本寺分之不得 縱令重物不須 亡者無住常住
(不得) 。無比白衣家法四分比丘無住白衣信心 五眾來者
來者近處僧伽藍 各自不得 不須加法攝取不同
加法重物隨情遠近 白衣必須 見不得入手俗人自攝
已定成就不得 無業 (俗人) 。僧祇比丘 便比丘
(四分不成比丘無想) 。羯磨比丘 羯磨前後 (不知有無) 。中有比丘無想
不成將亡人物出界分成 衣物某處某時 自來 (
如法或是同意) 。比丘衣鉢 索取比丘分比丘 (不同白衣家法) 。
將亡人物其內比丘不知出界先見不知分時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

第十八

[0117c16] 支持過於分為 聖教法應不生 非時
開服 勢力方能
明了有身有病 就此 五分一明二明淨地處所
不同淨法差別二受有別初中 四分中有 () 。 乾飯
(不正) 。枝葉 (相中) 。僧祇 蔓菁蘿蔔根治毒草 () 。
漿一切乳酪漿 為時涅槃今日 弟子食肉觀察食肉
大慈水陸空行命者 食肉四生 度眾生有無因緣食肉
一者一切眾生無始 食肉人馬 三不分所生長四眾
修行慈心不生凡愚 臭穢不淨名稱呪術不成 食肉味著諸天
惡夢種種 人肉凡愚 過於販賣
屠殺故知 造業殺生僧祇比丘 一切七眾乃至優婆夷
學戒中國 大乘語者行解 大小二教天魔外道
閻羅將吏四分 十惡故殺乃至不得 來者
可食正斷食肉毘尼大同十善不為眾生 死者 獲罪
[/] 出道高僧 意旨可見 非時
酒令氣味具足苦毒以此知情 非時漿僧祇一切
石蜜十四漿 果汁 蒲萄不以不以
不淨善見漿 (蓮華澄清) 。一切 一切一切一切草果瓠子
冬瓜甜瓜椰子非時毘尼 種種不盡初夜 變成不得明了
炒米焦黑投中以為漿非時 漿四分漿古昔仙人酸棗 甘蔗 [/(-+)] 蒲萄漿醉人
如法澄清四分石蜜
乾飯 糖漿乃至自性僧祇 一種四分舍利弗
僧祇清淨 四百風大油脂火大
五分石蜜搗米佛言作法 法如非時石蜜 不得遠行病人不足
不得食人五分飢渴 二時僧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