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Bodhisattva Precepts 菩薩戒本疏

Scroll 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菩薩戒本疏

[0656a05] 梵網經菩薩戒本三世七眾要門註疏有餘法藏天台明曠太賢可惜擅美即世戒子往往法藏義寂義解不倦學士藏疏禪林經藏不少全本遐邇歎息法師一時補遺全本他日剞劂本來修補律師剞劂隨喜鄙陋始末庶幾流通龍華

[0656a22]   

[0656a23] 元龍甲子季夏布薩菩薩戒弟子沙門知足

菩薩戒本疏
新羅沙門義寂

[0656b05] 所以紹隆 正法登彼岸 如來道樹菩薩波羅提木叉
證果 又稱孝順無諸提綱無盡總目照明
日月莊嚴法身瓔珞興建 戒經文義解釋 簡略戒法無量
在身 防護 二簡
三受四問 受戒一有 二種菩薩種姓
菩提願菩薩地種姓補特伽羅 種姓發心加行不堪圓滿 無上菩提發心加行
不速無上菩提相違由此受法 一有種姓
勝行初二第三勝行無上菩提深心 善知識悔過隨喜勸請
增長佛道供養三寶 讀誦書寫方等為人解說 孤獨窮苦救護乃至一念
悲心懈怠發起精進 佛道五塵煩惱制伏 無上菩提生厭退小法貪著
除滅一切所有不惜身命 即是菩薩任持勝願 加行勝行大菩提引文即此
大本第三 種姓菩薩本性二種種姓廣說
菩提心無上證得 一切有情救濟二事堅固無餘自身
內外因緣無始生死至于未曾 一時志願隨緣流轉出離若一 勇猛三祇
流淚不顧身命決定生死無邊 群生無數願行無量必修佛果無盡如是名為發心
不出三障煩惱障二業 菩薩地何等名為種姓菩薩 相違隨煩惱放逸煩惱
猛利長時煩惱第一愚癡 不善依附惡友第二尊長 夫主怨敵不得自在
迷亂第三資生匱乏顧戀 第四 受戒受法不決
不得業障二種 出佛身血和上阿闍梨羯磨轉法輪
聖人 不得一切受戒 不得法悅
五逆罪驚怖 在於他國修行十善坐禪學道晝夜 三十五逆罪不得
中常一時乞食悲歎 法悅陀羅尼
乞食歡欣燒香禮拜 修習讀誦 滅罪業障不能入心洗浴
行經童子使 如是無異心中愁惱不知云何 陀羅尼字書數反心中欣悅
金人無知不止 數年飛行無礙覩見十方三世諸佛故知
說經滅罪菩薩戒重者既是根本性罪 現身
經文重者 懺悔便受戒不得 在後見相便
無相不得懺悔語意在前
如此有別 地獄餓鬼畜生不解語者 無得人趣北洲
稟性不解因果決心 地獄 不須
本業經六趣六道眾生 地獄 重者不得三界
色界在家菩薩 近事應須問答受法 比丘應作父母妻子奴婢國主
聽者問言不曾佛法僧 問言 內外身心問言
比丘比丘尼非法如是 四德 菩薩戒一同菩薩二乘
大願發心有力文義 能持謂言 說法開心法師具足
應當堅持淨戒滿 律藏菩薩地 諸菩薩不從一切菩薩
淨戒淨信應從如是 淨戒信解不能趣入不善思惟 慳貪應從
淨戒學處恭敬戒律 應從忿恨不忍 違犯不堪應從
日夜 應從散亂不能 牛乳善心一緣修習應從
愚癡誹謗菩薩 菩薩藏摩怛履迦應從 遠離不信具足淨信六度
然則菩薩戒 不易能所相會 如法紹隆扶疏道樹日期
受戒顯德 三七四大先後受法 校量顯德受者眾生佛戒
諸佛大覺真是諸佛本業經 三寶佛家菩薩初發心出家菩薩位
正法一切功德 根本正向佛果道一一切 正法明鏡佛子
受者過度四魔越三界 常隨行人乃至成佛過去 現在一切眾生不受菩薩戒
情識畜生無異名為三寶 菩薩非人名為畜生名為 名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薩戒受法
未來際法師 一切國土教化出家菩薩戒法師四千
乃至不可稱量夫婦 受戒諸佛菩薩 超過三劫生死是故
無不菩薩外道 受戒一者諸佛菩薩現在 真實上品二者諸佛菩薩滅度
千里受戒菩薩法師教授 如是語尊者 其弟正法中品
滅度千里無法諸佛菩薩 形像胡跪合掌受戒如是 十方佛大地菩薩一切菩薩
下品第二第三如是說佛子 受戒過去佛未來現在 過去諸菩薩未來諸菩薩
諸菩薩諸佛正法若一 菩薩得無道果虛空 無有七眾
道俗多同攝律儀戒七眾各異律儀律儀戒 七眾
三戒羯磨 至於所持各異受法就此受者七眾二眾五戒
二十八善生 道中具足二眾受法羯磨 涅槃經白四羯磨然後
就此聲聞大小先後中有 小乘戒
聲聞更新迴心小戒不捨 不可名為小乘戒迴心聲聞戒
新增不共迴心 不捨離殺 受具離殺退
大戒不退 聲聞戒名為小乘正受方法 菩薩地
菩薩如是菩薩勤修 或是在家或是出家無上菩提 弘願訪求同法菩薩大願 有力如是功德
具足菩薩雙足如是 善男子長老大德菩薩 淨戒須臾不辭勞倦哀愍
如是偏袒右肩恭敬 十方三世諸佛世尊大地大智慧 大神諸菩薩現前專念功德
其所功能淨心 淨心有力菩薩恭敬 佛像如是大德
長老善男子哀愍菩薩淨戒 長養淨心如是專念一境長養 不久得無無量無上功德
思惟如是默然爾時 有力菩薩能行正行菩薩亂心 如是善男子
菩薩應答菩提願 應答正受自此應作如是善男子戒法我所
一切學處諸菩薩一切淨戒律儀戒 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未來一切菩薩
十方現在一切菩薩於是學處於是 淨戒過去一切菩薩未來一切菩薩 現在一切菩薩答言
菩薩第二第三如是說菩薩 第三如是菩薩如是 淨戒菩薩如是乃至第三
淨戒退如是菩薩戒羯磨授受 俱起供養十方無邊世界
佛菩薩頂禮雙足恭敬退 非一如是不同 校量勝者如是菩薩律儀戒
一切律儀戒最勝無上無量無邊 功德隨逐第一最上菩提心意樂 發起對治一切有情一切惡行
一切別解脫律儀菩薩律儀戒百分 不及計算波尼 不及攝受一切大功德問答
聲聞受法不問種姓何故 別解脫三乘受法 由是
未必隨一不問使三乘修行成果 三障云何問難
決定二相中有 一定過重二相隨煩惱地獄
不須五德 何故夫婦在家 出家五眾必須有人
聲聞戒菩薩戒云何未必 菩薩起小然後大乘 不受優婆塞沙彌戒比丘戒
菩薩戒無有譬如重樓不由初級 二級無有律儀依止 故作問答不復
受者菩薩地諸菩薩淨戒 律儀一者棄捨無上菩提大願二者 上品勝處決擇分因緣
一者決定發起不同分心 有所識別大丈夫故意發起棄捨 語言勝法四者
增上隨順勝法由此因緣棄捨菩薩律儀
開合 第二是故 互相不然不同分心
棄捨云何棄捨未必退 苾芻因緣 棄捨菩提大願棄捨
捨戒何須 棄捨便退發言棄捨 分為第四
增上第三不得增上 後緣何者何者 而言第二第三勝者
本地第四勝者 重者本地 捨戒云何第三
若爾何者 四重不待 六時捨戒
菩薩 一切 本業經菩薩戒
受法未來際何故 四緣豈不 相違云何
增上功能 功能 捨戒故經云
菩薩凡聖盡心是故無盡無盡若爾聲聞戒 聲聞
功能說戒是故聲聞 命終 作法犯重菩薩
是故無有命終菩薩 是故無有不同便 不待受體隨行隨行
上品人從乃至菩提一向 無有隨緣 得名學戒雖然
三戒律儀戒隨行相者中說成就尸羅善能防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圓滿微細怖畏
學處善能成就尸羅尸羅 受持淨戒相應無缺成就尸羅 防護別解脫律儀善護出離尸羅
求解防護所有律儀 解脫律儀由此律儀出離生死 所行圓滿尸羅難為
軌則圓滿威儀聰慧呵責所行圓滿遠離諸比丘不行 何等女家酒家王家
旃荼羅微細怖畏 恭敬尸羅遮罪勇猛恭敬 護持猶如性罪微細怖畏
學處善能學者圓滿尸羅 具足圓滿學處 攝善法戒相者諸菩薩
善法勤修善觀何等 輕蔑懈怠勤勞隨行隨行
諸菩薩善法所有無勝 輕蔑放逸纏繞懈怠貪欲
隨煩惱纏繞 猛增精進勤勞 無有能不修行
隨行有喜談論隨逐隨行菩薩心中正觀如是心中隨一現前
三心菩薩一向生起 忍受忍受棄捨一切 有罪勤勞現在由此
善方便暫息身心善法 無罪一切畢竟捨離 精勤修習如是善法現在安住
如是有罪隨行現在 無有自在修善加行忍受無有隨行現在
在其中中有大義忍受 有罪其中無有 義利忍受有罪如是
三生忍受一向有罪隨行 忍受一向無罪二心生起 忍受或是有罪或是無罪攝眾生戒
相者諸菩薩有情利益勤修 正觀六處所謂 法盛六處衣食
不得相違 勝義如來 微妙法句不得聽聞聽聞
如是思惟不得思惟聽聞 思惟 未能退相違
法盛菩薩 法盛 隨順證法退失
知法諸菩薩 法盛諸菩薩
法盛 諸菩薩法盛 法盛如是修行名為 修行無罪
(律儀對法二戒瑜伽七十五) 。 七十五菩薩戒 有所菩薩律儀
律儀戒攝持 和合精勤精勤守護 不能守護不能守護
是故律儀一切菩薩律儀 相者 自性三業不同聲聞
七支三業業相 相者種類四十八 出沒如理重者為重
何故善生菩薩地七眾 所持善生在家二眾
為重過於在家眾偏重 在家眾為重此後出家眾
是故 四大第五第六道俗 四事菩薩聲聞
出家在家不共 故地非一 不當方等二十四

[0660c05] 大乘菩薩戒本 顯宗 大乘菩薩戒本 本名梵網經盧舍那佛
四十八戒心品第後人 戒本大乘菩薩戒本本名 梵網經此地應有一百二十
六十一第十菩薩心法師筆受上下菩薩階位 菩薩戒所以大本梵網經
梵王因陀羅相似佛觀法門隨機無量一統梵王網孔無量 唯一一部通名
戒本釋梵梵王網孔 戒法隨事輕重清淨 尸羅終歸一道是故名曰
梵行法網故云天網恢恢 戒法諸眾生生死 張大教網生死人天涅槃
盧舍那佛教主 淨滿無不無不滿故云 淨滿心地舍那戒本釋迦
故云菩薩四十八 二百五十戒三乘五十八 菩薩菩薩根本
重名枝條心行 制止故稱大乘菩薩戒本 四十八約法大乘
菩薩所持戒本戒經戒行 戒行菩提無上 菩提應當一心淨戒

[0661a07] 既是如是三分文中不無第一清淨 諸佛四十八
菩薩當今正說流通

[0661a10] 中有偈頌長行結戒 所以本業經三寶 佛家入住
受戒 次序中有 一行分為初五教主本末
六行戒法初中初二 現身本末二行說教本末現身 初二臺中本體
應身 本末三重三身云何 云云盧舍那二受
所以卷云阿僧祇劫 修行心地盧舍那故知受用 釋迦微塵菩薩眾說心地故知
受用登地現身 釋迦淨土變化所以 為器穢土無性攝論變化
為主穢土八相化身即此釋迦故知現身 穢土化身
舍那如是故知對地 三賢菩薩現身 即是穢土四天下凡夫二乘
初發心菩薩現身有人十地菩薩一念間入世界千佛 是故菩薩
佛身菩薩正對盧舍那佛 釋迦一念化身如是

[0661b12] 盧舍那蓮華 盧舍那釋迦中一釋迦本身 故云正在
蓮華蓮華周圍三千界國土 華藏世界即是世界
十二佛國土世界性 舍那轉法輪

[0661b20] 周匝復現釋迦 周匝復現 釋迦盧舍那蓮華千葉 周匝圍繞其一量等 釋迦

[0661b24] 釋迦菩提樹一時 佛道 釋迦 中一四洲國土即是
俱胝俱胝三千界 十萬落叉落叉一度洛叉 洛叉俱胝三千大千
一度洛叉大千大千新譯 洛叉十萬舊譯
千萬小乘 三千界釋迦四天下閻浮提中有 金剛座成道天下金剛座
化身大乘三千 中有國中有道金剛 釋迦為主釋迦
釋迦如是然則 本論皆是舍那

[0661c13] 如是盧舍那本身 如是故云 如是盧舍那本身
阿僧祇劫修行心地凡夫成等正覺盧舍那蓮華世界海周遍千葉
一世界世界釋迦世界 世界須彌山日月四天下南閻浮提菩薩釋迦
菩提樹所聞菩提薩埵 其餘九百九十九釋迦各各釋迦亦復如是化身釋迦
釋迦化身本原名為盧舍那佛

[0661c26] 釋迦微塵我所 佛戒甘露門道場 菩提樹四十八 說教
初五本身釋迦 眾說釋迦 為時眾說甘露門涅槃
故云甘露故稱 道場國土當分 道場諸佛

[0662a07] 明日瓔珞微塵菩薩由是 正覺盧舍那如是新學菩薩
受持受持轉授諸菩薩諦聽 佛法波羅提木叉大眾 當成成佛常作如是戒品具足
一切有心佛戒眾生佛戒 大覺真是諸佛大眾恭敬  初一
五行信受明日律儀戒 日光明月大悲 瓔珞莊嚴
法身寶珠成正覺三佛 律儀戒斷德法身攝善法戒智德 應身攝眾生戒恩德化身初二
一句一句戒行 攝受初中初一受持 諦聽戒行初二三句
常作如是戒品具足 常作 戒品具足一切有心佛戒
一切眾生有成信心攝受諸佛 諸佛 滿故作種姓決定諸法
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可願求二者滿 故作所謂解行解法如來 生死涅槃
滿故作所謂淨心 得無分別寂靜法智不思議自然 四者一切功德滿足故作所謂
究竟菩薩地一切無明 菩薩戒必須滿 入佛成佛大覺 真是諸佛

[0662b11] 爾時釋迦牟尼佛菩提樹無上正覺 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三寶 至道名為制止
光明百萬大眾諸菩薩十八 天子十六大國合掌至心一切諸佛 大乘戒 結戒中有經家
經家中有結戒二序放光 結戒菩薩婆羅木叉 聲聞戒十二隨事菩薩
一時所以然聲聞 菩薩 隨行無有不待
成道初七受法思惟因緣 第二後方言說 第二日中孝順略釋結戒
名義二義戒名波羅提木叉 別解脫對法論求解防護 所有律儀別解脫律儀律儀
離生死苦解脫別解脫別別解脫 故云別解脫別解脫聲聞
唯有制止故而孝順 大士戒具孝順 制止孝順
父母生育孝順長養法身 三寶入道至道 略舉四處孝順放下放光
說戒百萬大眾

[0662c11] 諸菩薩半月半月諸佛汝等一切發心菩薩乃至發趣長養 金剛十地諸菩薩是故
因故光光青黃非心 無非因果諸佛本原行菩薩道 根本大眾諸佛根本是故大眾諸佛
受持讀誦善學佛子諦聽佛戒 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六欲天 庶民黃門奴婢八部鬼神金剛
畜生乃至變化人解法 第一清淨 自序告誦 因緣受持告誦
果德圓滿一切 半月發心菩薩 發趣十解十住
捨戒定慧 初始發心趣入大乘故云發趣長養十行名性種姓
慈悲喜捨定慧 成性長養聖胎故云長養金剛 種姓方便不可故云
信念迴向不退大乘 無想壞心十地聖種體性平等體性善慧地體性光明
體性慧照體性華光體性滿 體性體性華嚴體性入佛 境界廣說行相是故
因緣有緣有時法勝 有如大悲說法 光光放光多重青黃
五色色心 緣故非有非凡二乘因果 苦集諸佛本原行者成果
菩薩根本成因大眾諸佛 根本時眾受持受者 護持
文句善學 國王 比丘比丘尼聲聞具足戒
十八色界天何者十八 第四無雲 五淨居無想有心發心
菩薩戒說淨下來故知 心受別有十八梵天無想 本業經色天梵天梵眾天 大梵天
(初禪天) 。天水水無量天 (二禪天) 。淨天無想天遍淨天 明天 (三禪天)
微妙 (四禪天) 。欲界無色 顯教受法庶民
官位黃門畜生乃至 化人畜生能變解法 領解法師
發菩提心受戒在家出家不如人趣 聲聞出家
受法戒法 比丘受五戒遮止 近事男序文

[0663b12] 諸佛波羅提木叉菩薩 菩薩佛種如是 一切菩薩一切菩薩一切菩薩
波羅提木叉相貌應當學奉持 正說分為二明中有一總名教
誡令攝護得失 中有十數木叉菩薩 由此相得菩薩佛種一切菩薩
學者戒法三世木叉相貌 菩薩三世 相中即為一一
釋文釋名緣成輕重四學同異文解釋

[0663b26] 佛言佛子自殺方便讚歎 隨喜乃至殺業乃至一切 命者不得故殺菩薩常住慈悲心
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自恣快意 殺生菩薩波羅夷

第一殺戒

[0663c01] 釋名含靈莫不 涅槃經貴賤 無有然則大士懷仁
聲聞菩薩 七眾故殺
釋名形相續假名為 緣成 五者菩薩淨戒自性
狂亂菩薩地 一切處違犯增上狂亂 苦受未曾淨戒律儀
一有憶念轉生 憶念無利 利生
五者五十九建立十惡業道自性 差別何等三欲 四煩惱五方便究竟一一業道各別
決定處事有情非有情 十惡業道 (人非人) 。 (非人)
(作人) 。 (非人非人) 。 煩惱
一切方便究竟作業 方便爾時時而得究竟
相成殺生乃至邪見業道 應當建立圓滿自性種差別論 有情
眾生上品聖人父母 并重三果 菩薩同上
聖人無學 菩薩過重 中品人天犯重
非道 一切命者聲聞戒 乃至奪命
聲聞戒故知眾生眾生
眾生顛倒 作人第三 非人非人第四
顛倒非人即是第一句 及於非人作人第二 人非人非人
應有中人根本非人 根本非情 應分
非人非人 一向有罪方便欲樂故作如是如是名為
欲樂名為 根本 心境相稱根本不相稱不遂
煩惱方便究竟欲樂染污心
發起方便加害眾生無間便 命終即此方便爾時成就究竟 方命由此方便命終
成就究竟業道輕重一方便 根本相對分別方便不遂根本 輕重
輕重一境隨心輕重 輕重 可知學處同異大小道俗
大小乘全同輕重聲聞 大士開遮 大士有益便菩薩地
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善權方便利他 性罪現行由是因緣菩薩戒 違犯功德菩薩劫盜 貪財多生大德聲聞獨覺
菩薩無間業發心 眾生地獄不斷 無間業那落迦
無間如是菩薩意樂思惟 眾生善心無記當來 慚愧憐愍由是因緣
菩薩戒違犯功德 五百婆羅門其事不同佛子菩薩戒
聲聞戒比丘犯事自殺三結罪名菩薩波羅夷犯事一舉應制不得
教令常作自恣心下 犯事初六 四句乃至一切命者
分齊犯事初二 方便讚嘆 讚嘆前人隨喜隨喜
乃至毘陀羅 前人多種故云 墮胎遣使使非一
殺業三業方法欲樂煩惱方便
自恣隨緣造作 殺生了了
心行殺生罪名波羅夷 如意勝處出家受戒 犯戒墮在不如故云不如 故云勝處

[0664c21] 佛子方便讚嘆隨喜 乃至乃至鬼神 一切財物不得菩薩
生佛孝順慈悲心一切人生福生 財物菩薩波羅夷

第二

[0664c26] 釋名有待 莫不愛護大士應當 行處
不與取竊取 不與取 有人人物上方犯重
乃至鬼神 不得故知聲聞 四句欲樂
煩惱方便究竟 方便本處輕重學處同異菩薩地菩薩
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有情 慈愍菩薩 發生利益安樂意樂所能
增上等位由是因緣菩薩戒違犯 功德菩薩劫盜財物 僧伽物窣堵波為己縱情
受用菩薩憐愍有情發生 安樂意樂所能奪取受用如是長夜無義無利由此因緣
財寶僧伽物僧伽窣堵波 有情有情 僧伽物窣堵波縱情受用
菩薩憐愍因此 受用長夜無義無利所能 菩薩如是不與取違犯
文中犯事 第四四句後方方便 比丘施主供養
阿羅漢二事妄語 自來 鬼神神廟
鬼神即為守護 劫奪

[0665b05] 佛子乃至一切女人不得 乃至畜生諸天鬼神 非道行婬菩薩孝順救度一切
淨法一切畜生 母女六親行婬慈悲心菩薩

第三

[0665b10] 分文釋名 不斷梵天菩提 不得
梵行 緣中 三道
非道行婬故知菩薩非道 業道 非時非量不應理一切
門外所有圓滿 齋戒有病所有
非時尊重集會 靈廟大眾高下不平 安穩如是過量名為
不依非理自行媒合欲邪行 非道
樂行煩惱三毒方便究竟交會輕重 隨心可知學處同異大小出家
五眾正邪在家二眾開正菩薩地 菩薩處在居家 婬欲菩薩梵行菩薩作意
思惟多生便 方便安處種善根當令不善慈愍心行梵行如是
多生功德出家菩薩聲聞 教誡一切梵行文中 聲聞
大乘非道行婬聲聞 處男犯重非道行者 大乘中道非道犯重瑜伽 業道如是說可知

[0665c15] 佛子妄語妄語方便妄語妄語 妄語妄語乃至不見不見 身心妄語菩薩常生正語正見一切
正語正見一切眾生邪見 業者菩薩波羅夷

第四妄語

[0665c19] 釋名令人 妄語內心妄語
緣中見聞覺知不見不覺不知二事 不見不見
不見起見而言不見 妄語欲樂樂說 方便究竟時眾
輕重 隨心 可知說上人法犯重
理應學處同異大小乘道俗 大乘中有益處菩薩地 菩薩有情解脫囹圄手足
諸菩薩自命 不正知妄語救脫有情故知 妄語以要言之菩薩有情 無義無染饒益有情
正知菩薩戒 違犯功德釋文易解身心 妄語妄語身業表示令人
妄語說戒 清淨語業 故云妄語

[0666a15] 佛子 一切不得因緣 一切眾生明達更生一切
顛倒菩薩波羅夷

第五

[0666a19] 釋名開放善法 破僧醉酒三十 過患過失
為重 故云緣中
放逸成名未成
心境相應欲樂 煩惱隨一
二三方便究竟授與人時便不待前人前人 輕重販賣
下品 七眾同犯大小乘大士
過重聲聞販賣第三釋文

[0666b10] 佛子說出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 罪過罪過罪過罪過罪過 菩薩外道惡人二乘惡人佛法非法
常生悲心教化惡人大乘善信 菩薩佛法罪過菩薩波羅

第六罪過

[0666b15] 釋名同法 昆弟反向異道 善人損壞正法
故云罪過顯揚緣中所有罪過
罪過罪過欲樂罪過 前人 前人繫縛以此
罪過犯重煩惱可知方便究竟 前人領解究竟 輕重可知學處同異聲聞
受具重罪第三僧殘 第五菩薩 輕重第十三
彼此同法異法事故 不能故此犯重 可知

[0666c05] 佛子自讚毀他自讚毀他 菩薩一切眾生 毀辱惡事好事他人
他人好事他人菩薩波羅夷

第七自讚毀他

[0666c09] 釋名菩薩 而今本心 讚揚毀辱
故云緣成人中 犯重
菩薩戒 律部大比丘故知
大乘同法菩薩 四眾標舉 不然
二行工巧 結使盲人禿 犯重
欲樂欲求意樂煩惱 三毒究竟 貪心菩薩地欲貪利養恭敬
自讚毀他第一勝處方便究竟前人領解便 毀呰一面三自
旃陀羅 旃陀羅旃陀羅了了不了
了了不了
方便成本 一一方便
不成心數 不成輕重 不無輕重
數數現行無慚愛樂 功德上品具足 學處同異聲聞菩薩
善生經在家菩薩為重 七眾文中自讚毀他自發
他者前人自得他人二教前人自得他人 業者口業表意
眾生 受辱菩薩地 惡聲犯罪者前人得罪
菩薩菩薩惡事前人 好事前人 無道菩薩菩薩有的
我身眾生無我 惡事 前人
前人 好事他人我見 同體菩薩應從
妄見 毀辱菩薩波羅夷罪名菩薩 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人
所有愛心瞋恚自讚毀他有所違犯違犯摧伏 外道住持如來聖教方便調
淨信發生淨信淨信 倍復增長

[0667b13] 佛子 一切貧窮前人一切 菩薩惡心瞋心乃至
求法不為一句一偈一微塵 菩薩波羅夷

第八

[0667b18] 大士乞人現前 毀辱菩薩 地中應名
法名前人 戒名緣中眾生 上品佛菩薩貧窮
中品若非貧窮人為 下品 乃至
不為一句一偈一微塵欲樂 意樂煩惱為主
方便究竟前人領解 領納打罵隨事 菩薩地未必前人領解
決意 不解重罪諸菩薩現有 資財無依
現在哀憐修慧求法 現在現有 第二勝處
輕重 貧苦貧苦隨心 二事
學處同異 弟子教法
不合為重菩薩親疎 犯重本誓七眾同犯善生經為重決定毘尼經在家
菩薩二法出家菩薩 四法菩薩行三施 王位妻子頭目十解
文中應有前人 前人業者意業為主 現相
方法假託 中一中一四言四句
不滿無常不為 常言不成菩薩地諸菩薩安住 淨戒律儀飲食資生
來正飲食嫌恨心懷 有所違犯 懈怠放逸不能施與違犯違犯
無有財物不如法 不宜方便調 惠施 違犯

[0668a09] 佛子 一切眾生善根無諍常生慈悲心 孝順一切眾生乃至眾生
惡口加以手打不息前人善言不解菩薩波羅

第九瞋不受悔戒

[0668a14] 菩薩 不受 損人不捨不受
戒名緣中眾生 一切眾生 乃至眾生故知如是
前人 善言故知不通若爾何故 眾生聖人眾生處處受生
眾生凡人 乃至眾生欲樂結怨不捨意樂煩惱為主
方便究竟前人領解 不受打結隨身口業 不論前人決意結怨不受
便所以瞋恚業道 麁惡業道二業不以領解究竟決擇麁惡究竟瞋恚
損害決定故知不待前人 菩薩地諸菩薩長養如是種類忿 由是因緣發起便忿
加以手足捶打傷害有情 猛利忿恨意樂有所違犯不受 不忍不捨第三勝處
重者不受一者前人 不受 而今慈心二者菩薩
反悔不受正犯學處 菩薩本誓犯重聲聞無期 自保不受善生經
為重道俗文中乃至 眾生若非眾生聖人 眾多生死眾生
口業加以手打杖者身業不息忿不息前人 善言損人
不解不受不忍不捨菩薩地 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有情有所 侵犯不為侵犯
不如有所 違犯懈怠放逸不謝 有所違犯違犯
方便調伏不善安立善處若是外道 希望現行非法有罪 有情倍增憤怒
堪忍嫌恨 羞恥違犯諸菩薩 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侵犯如法平等
嫌恨不受 有所嫌恨稟性不能不受有所
違犯違犯方便調 不如法不平等不受 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忿
相續堅持不捨有所 違犯違犯生起樂欲廣說

[0668c13] 佛子謗三寶謗三寶謗法 菩薩見外惡人一言謗佛音聲 三百 不生信心孝順
惡人邪見菩薩波羅夷

第十毀謗三寶

[0668c17] 菩薩藏 謗法偏重佛法僧 極地理應
名為 戒名緣成向下
三寶業道取勝 非有
欲樂即如愛欲謗三寶 意樂煩惱為主方便 究竟前人領納決擇
業道究竟誹謗決定菩薩地諸菩薩菩薩藏愛樂宣說開示建立 正法自信
第四勝處輕重邪見 二種邪見實有增益邪見 一切因果
無有邪見 退菩提發言性罪
犯戒此時善根 增上名為退菩提邪見內法退菩提心
退增上 退即是增上犯重 大乘退菩提心亦即捨戒不退
第八大乘常住 經律佛說受持二乘聲聞戒 增益邪見愛樂宣說
開示建立正法正法五法 正法正法正法 犯重
第二十佛經大乘不能 修習文學邪見二乘外道 邪見邪見
邪見邪見一切因果 邪見自有一法心中 因果如下邪見成上
便發言性罪 法想內心因果中說 犯重
心中因果邪見 非法破僧虛誑語邪見故知妄語中邪見者
因果三寶不及外道同上 邪見法想 非法犯重
邪見三寶不及外道小乘 大乘小乘佛說 法想計畫未成第八計畫
大時退菩提 未必便退有人小乘 成佛不信大乘文成正覺欲取
二乘四果豈可名為退菩提非法 犯重大乘小乘 邪見邪見一者
偏執偏執一部二者佛家正法而言外道有道 鬼神威力佛家
小乘小道斷惑然後 大乘 未必犯重其所
輕重學處同異小乘謗法 為重說欲邪見起見破僧法想
若非法想大乘 三寶菩薩藏乖違善生 菩薩七眾
文中外道佛法外行異道惡人 佛法惡見無底 正法行人心中 三百
見者聞見謗法

[0669c03] 上來

[0669c04] 善學諸人菩薩波羅提木叉應當學 一一犯微塵何況具足十戒 不得現身發菩提心國王轉輪
王位比丘比丘尼發趣長養 金剛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三惡 道中三劫父母三寶名字以是 一一犯
總結一對總結 應當勸學 一舉
一一犯如是微塵 一一微塵 微塵
不可以為大器何況具足十戒 重罪具足緣成
根本故云具足十戒不得 發菩提心根本發心 現身不復菩提心
國王增上退 比丘 二眾隨類
勝法因果勝法退失 一切三惡道一切 三惡果報三劫聞名
人身劫難名勝小說 不過一劫大言多劫權實不慎

[0670a02] 汝等一切諸菩薩如是十戒 奉持威儀廣明 菩薩波羅提木叉四十八
汝等勸持

菩薩戒本疏 ()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0 No. 1814 菩薩戒本疏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