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the Abhidharmakośabhāṣya 俱舍論記
Scroll 17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俱舍論記卷第十七沙門釋光述
分別業品第四之五
[0264a21] 如是已辨至七業亦道故者。此即大文第二 釋業道名。上句明意三。下句明身.語七。
[0264a23] 論曰至而造作故者。釋上句。於十不善業 道之中。後三貪.嗔.邪見唯道。思業之道故 立業道名。彼貪等相應思說名為業。彼貪
等轉故。思轉。彼貪等行故。思行。如彼貪 等勢力。而思有造作故。貪等是思依託處 故名業之道。
[0264a28] 前七是業至立業道名者。 釋下句。於十不善業道之中。前七體是業。 身.語業性故。亦業之道。為彼思業所遊
履故。由因等起身.語業思。託身.語業為 境轉故名業之道。上業是身.語業。下 業是思業。業.及業之道總立業道名。
[0264b05] 故於此中至俱極成故者。此顯名同攝諸 異類。故於此釋業道名中。言業道者具 顯後三業道。前七業.業道義。若言業道
業是貪相應思。道是思相應貪等。若言業業 道。上業是身.語。下業是因等起思。道是身. 語。此中意說。一業顯多業。一道顯多道。雖
復業道性類不同。業名同故。而一業名為餘 業故。道名同故。而一道名為餘道故。如斯 之類於世間中。於典籍中。俱極成故 世極
成者。如言車牛。雖多車牛性類不同。車 牛名同。而一車。牛名為餘車牛故 典極成 者。如言識住。雖四識住性類不同。識住 名同而一識住名為餘識住故。
[0264b17] 離殺等 七至餘類此應釋者。此即類釋善業道也。
[0264b19] 此加行後起何緣非業道者。問。加行.後 起應名業道。思亦緣彼為境轉故。何緣說 彼非業道耶。
[0264b21] 為此依此至異此不然者。 答中有三。一為此根本彼加行方轉故。依 此根本彼後起方轉故。故加.行後起非是根 本
二又前說此根本業道攝麁品故。加 行.後起非麁品故非業道攝 三又若由 此惡業道有減。令內.外惡物有減。由惡 業道有增。令內.外惡物有增。若由此善業
道有減。令內.外好物有減。由善業道有 增。令內.外好物有增。有斯用者立為業 道。異此根本前.後不然故非業道 又解
若由此惡業道有減。令內.外好物有增。由 惡業道有增。令內.外好物有減。若由此善 業道有減。令內.外惡物有增。由善業道
有增。令內.外惡物有減立業道名。異此 不然 又解若由此惡業道有減。令內.外 惡物減好物增。由惡業道有增。令內.外惡
物增好物減。若由此善業道有減。令內.外 好物減惡物增。由善業道有增。令內外.好 物增惡物減立業道名。異此不然 言內.
外物者。婆沙一百一十三云。所居名外。壽 等名內。
[0264c12] 譬喻論師至彼名業道者。問。毘 婆沙師。貪等非思各別有體。別釋業道。譬 喻論師。執貪.嗔等即是意思無有別體。依
何義釋彼貪.嗔等名為業道。
[0264c15] 應問彼 師至皆名業道者。論主答。應問彼師非關 我事若為彼釋。然亦可言彼貪.嗔等即是 意業。無別體故。復言道者由此貪等墮
諸惡趣。與惡趣為道故立業道名。或因貪 等次起嗔等。或因嗔等次起貪等。前能生 後。後乘前生。與後為道故言。或互相乘皆 名業道。
[0264c23] 如是所說至差別云何者。此下大文第三義 便明斷善。一問惡業皆與現善相違。諸斷 善根由何業道。二問斷善.續善相別云何。
[0264c26] 頌曰至頓現除逆者者。初句答初問。後 七句答後問。
[0264c27] 論曰至能斷善根者。釋 初句。於十惡業道中。唯有上品圓滿邪見 能斷善根。
[0264c29] 若爾何緣至最初所除者。問。 若言邪見能斷善根。如何本論言不善根 能斷善根。或離欲位最初所除。亦是上品諸 不善根。
[0265a03] 由不善根至被賊燒村者。答。由 不善因引邪見果。故果作事推在彼因。喻 況可知。
[0265a05] 何等善根為此所斷者。此下釋 第二句。此即問也。
[0265a06] 謂唯欲界至先不成 故者。答。謂唯欲界生得善根是其所斷。色.無 色善未斷善時。先不成故故非所斷。
[0265a09] 施設足論至三界善根者。難。若唯斷欲善。論 何故說斷三界善。
[0265a10] 依上善根至非彼器 故者。通。論說能斷三界善者。依上界善得 更遠說。漸令欲身非彼善得所依器故。故 說斷上界。理實唯斷欲。
[0265a13] 何緣唯斷生得 善根者。徵。於欲界中。何緣唯斷生得善根。 非加行善。
[0265a15] 加行善根先已退故者。釋。 加行善根聞.思二惠。至斷善時。先加行位 已退捨故。至正斷善。唯斷生得非斷加行 問加行善心能發戒不
空法師有三解 一云加行善心不能發戒。戒是斷善捨。邪 見但斷生得善故 二云加行善心亦能發 戒。然不能斷以強勝故。然諸論說加行善
根先不成者。據劣弱者說。若強勝者牢固 不捨 三云加行發戒。將斷善時。必先作 法捨彼戒故。然後斷善。三解俱與正理相
違。故正理四十二云。諸律儀果有從加行。 有從生得善心所生。若從加行善心生者。 律儀先捨後斷善根。然斷善根加行.根本皆
名斷善。依此故說斷善根位捨諸律儀。若 從生得善心生者。隨斷何品能生善根。所 生律儀爾時便捨。捨能等起彼隨捨故 (已上論文) 。
[0265b02] 緣何邪見能斷善根者。此下釋第三句。 此即問也。
[0265b03] 謂定撥無至彼果異熟者。答。 謂定撥無四諦因果。
[0265b04] 有餘師說至解脫 道別者。敘異說。此撥因果二種邪見。撥因 邪見如無間道。撥果邪見如解脫道。非真 彼道故說如言。
[0265b07] 有餘師說至勢力劣故 者。上解撥因果。此下解一切。一敘異說。二 申正義。此即異說 有餘師說。斷善邪見唯
取緣苦.集有漏。非取滅.道無漏緣。唯取自 界緣。不取他界緣。由彼無漏緣.他界緣。唯 作相應隨眠隨增。境不隨增勢力劣故。
[0265b13] 如是說者至有強力故者。此即正義。如是 說者。通取一切緣。若有漏.無漏緣。自界.他 界緣。邪見皆能斷善。無漏緣。他界緣。邪見
雖境不隨增。隨同類.遍行因亦增。邪見有 強力故亦能斷善 又解雖境不隨增。相應. 俱有因亦增。邪見有強力故亦能斷善。
[0265b19] 有餘師說至見所斷惑者。此下釋漸斷。一敘 異說。二申正義。此即異說。九品善根由一 剎那邪見頓斷。如見道斷見所斷惑。一無
間道九品頓斷 問邪見有九品何品能斷 解云至第九品上上邪見方頓斷 又解 文既不別說。隨起何品邪見皆能頓斷。
[0265b25] 如是說者至名斷善根者。此即正義。漸斷善 根。所斷九品善根。從麁至細名逆。能斷九 品邪見。從細至麁名順。逆順相對漸次而
斷。如修道斷修所斷惑九品漸斷。若作斯 釋符本論文。彼論既言。微俱行善是最後 捨 明知善根九品漸斷。
[0265c01] 若爾彼文至能 斷善根者者。引本論文難。本論既說上品不 善根能斷善根。明知頓斷。如何乃言九品漸 斷。
[0265c04] 彼依究竟至名能斷善根者。通。本論 云逆順說斷。如前可知。斷前八品雖亦 名斷。斷猶未盡。至斷第九方究竟盡。彼依
究竟蜜說此言。上品不善根能斷善根。非 前八品不能斷善。
[0265c08] 有餘師言至通出不 出者。斷九品善前師終無中出。如見道中 斷八諦惑。此非正義。如是說者通出.不出。 如斷修惑。此是正義。
[0265c11] 有餘師說至未 易捨故者。此釋二俱捨。一敘異說。二申正 義。此敘異說。因彼善根發得律儀故善根
是本。律儀是末。末易捨故所以先捨。本難 捨故所以後斷。
[0265c15] 如是說者至品類同故 者。此申正義。九品善根能發九品律儀。隨 其所應。於九品中。若彼律儀是此品善心所
等起果。此品善心斷時即捨律儀。以果律 儀與因善心品類同故。若加行善所發律 儀。將斷善時加行位捨。以將斷善捨彼 善故。斷善加行捨故亦名斷善捨。故正理
云。諸律儀果。有從加行。有從生得善心所 生。若從加行善心生者。律儀先捨後斷善 根。然斷善根加行.根本皆名斷善。依此 故說斷善根位捨諸律儀。若從生得善心
生者。隨斷何品。能生善根所生律儀爾時便 捨。捨能等起隨彼捨故。
[0265c27] 為在何處能斷 善根者。釋人三洲此即問也。
[0265c28] 人趣三洲 至阿世耶故者。答 唯人三洲。惡趣染惠不 堅牢故不能斷善根。不染惠不堅牢故不 能入聖 言不染惠義便。兼舉天趣中有
生所得智。現見善.惡諸業果故。不撥因 果亦無斷善 不在北洲。彼無極惡阿世 耶故不能斷善。
[0266a05] 有餘師說贍 部洲 者。敘異說。此師意說。東西二洲亦無極惡 阿世耶故不能斷善。善心堅牢不妨入聖。
[0266a08] 若爾便違至亦爾者。破異說。本論中說。 贍部洲人極少成八根。即是斷善人極少成 八。謂身.命.意.及五受根。如根品說。既言
東西洲亦爾。明知彼洲亦能斷善。
[0266a11] 如是 斷善依何類身者。釋男女。此即問也。
[0266a12] 唯 男女身志意定故者。答。
[0266a13] 有餘師說至皆 昧鈍故者。敘異說。亦非女身。以起欲勤.惠 等皆昧鈍故。邪見明利。
[0266a15] 若爾便違至男 根亦爾者。破異說。本論中說。若成女根極 少定成八根 謂女.身.命.意.四受。除憂 男根亦爾。除女加男
既說成女。不言 定成信等五根。明知女身亦容斷善。若女 不能斷善。豈得唯有八根。
[0266a20] 為何行者 能斷善根者。釋見行斷。此即問也。
[0266a21] 唯見 行人至如惡趣故者。答。躁動不定。不能堅 執。不能深入。名愛行者 堅深不動。若能 堅執。若能深入。名見行者 由斯理趣非
扇搋等能斷善根。愛行類故。如惡趣故。故 正理云。唯見行人非愛行者。諸見行者惡阿 世耶極堅深故。彼惡意樂推求相續故名極
堅。見遠隨入故名極深。以極堅深故能斷 善。諸愛行者惡阿世耶極躁動故。
[0266a29] 此善 根斷其體是何者。釋非得。或頌中斷唯屬 於下。應知釋斷非得。或通上下。此即問 也。
[0266b03] 善斷應知至非得為體者。答。此善根 斷。不相應中非得為體。餘文可知。
[0266b04] 善根 斷已由何復續者。釋續善疑有見。此即問也。
[0266b06] 由疑有見至名續善根者。答。由疑有見。 謂由疑有二。一疑有。二疑無。疑有能續善 根。疑無不能續善。此中據疑有說故。言謂
因果中有時生疑此或應有 即續善根 或生正見定有非無 此是正見能續善根 善得初起名續善根言頌疑有見者。有 唯在疑。或唯在見。或通上.下。又正理云。由
疑有見。謂續善位。或由因力。或依善友。有 於因果欻復生疑。所招後世為無。為有。 有於因果欻生正見定有後世。先執是邪。
爾時善根成就得還起。不成就得滅名續善 根。
[0266b17] 有餘師言九品漸續者。釋頌。一敘 異說。二申正義。此敘異說。
[0266b18] 如是說者 至氣力漸增者。此申正義。頓續善根後漸 現前。喻況可知。
[0266b20] 於現身中能續善不者。 釋現除逆者。此即問也。
[0266b21] 亦有能續至非 餘位故者。答。亦有現身能續善根。除造逆 人彼非現續。引經證彼造逆人斷善非現 身續。
[0266b24] 言將生位至應知亦爾者。釋經兩 位續善不同。若由過去宿習內因邪見力故 彼斷善根。將死時續。以因強故。若由現
在諸邪教等外緣力故彼斷善根。將生時 續。以緣弱故。若由自思量推求力。或由他 惡友為說力。應知亦爾。
[0266b29] 又意樂壞至應 知亦爾者。此釋非造逆人現續.不續。意樂 壞.見壞謂起邪見。非加行壞戒不壞。相儀
中護。加行壞。戒亦壞。相儀亦不護。故正理 云。謂世有人撥無後世名意樂壞。而不隨 彼意樂所作非加行壞。見壞.戒不壞。見壞.
戒亦壞斷善根者。應知亦爾。非劫將壞及 劫初成有斷善根。壞器世間增上力故相續 潤故。行妙行者不斷善故。以心堅牢有 所樂故。
[0266c09] 有斷善根至謂除前相者。此中 義便。以斷善根對墮邪定。四句分別。起邪 見人名斷善根。造逆人名墮邪定 第一
句謂布刺拏。布刺拏此云滿。是滿迦葉。舊 云富樓那訛也。起邪見故名斷善根。不 造逆故非墮邪定 第二句謂未生怨等。未 生怨即是阿闍世王。造逆故墮邪定。信三
寶故非斷善 第三句謂天授等。梵名提 婆達多。此云天授。起邪見故名斷善。造逆 故墮邪定 第四句謂除前相 又婆沙三
十五云。若斷善者諸無間業.及餘破僧。定於 無間地獄中受苦。不斷善者餘四無間業。或 於無間地獄。或餘地獄中受異熟果 解云
以起邪見定墮無間。故起邪見造諸逆 者定墮無間 故正理云。斷善邪見.破僧妄 語。當知定招無間異熟。餘無間業或招無 間。或招所餘地獄異熟。
[0266c26] 已乘義便至與思俱轉者。此下大文第四明 業道思俱轉。結前生下。及問起也。
[0266c27] 頌 曰至別遮一八五者。上兩句明不善業道與 思俱轉。下兩句明善業道與思俱轉。此中 言業道思俱轉者。據同一剎那俱時而轉。
非據因等起思前後俱說。以受四支及七 支戒中不說無心得戒。故知定約剎那以 說 問如婆沙一百一十三云。若住染污心。 或住無記心。或無心時。由七善業道俱生
思究竟轉 雜心亦說無心。彼論既說無 心。明知俱轉亦約因等起說。何故乃言定 約剎那 解云婆沙.雜心。言無心者。義 便兼明無心得戒。非是正解思俱轉也。理
實俱轉定約剎那故。於此論七俱轉中不 說無心 又解俱有二種。一是並俱。謂同 剎那俱時並起。二是有俱。謂前.後俱。由有 彼前法故此後法得有。俱舍據並俱故不
說無心。婆沙.雜心通據有俱故兼說無心。 各據一義並不相違。
[0267a15] 論曰至唯至八者 釋上兩句。一總標。二別釋。此即總標。
[0267a17] 一俱轉者至隨一究竟者。此下別釋。明一業 道與思俱轉。一俱轉者。謂離所餘身.語七 種不善業道。貪等三中隨一現起與相應思
俱時轉也。若先加行遣使殺等。造六惡色 業。不染心時隨一究竟。亦一業道與思俱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