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論記

Scroll 11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論記卷第十一 (之上) (第四十四四十五)
遁倫

[0548c23] 第四十四

供養親近無量

[0548c25] 上來自利利他分行自下 供養自利利他 菩提分其內
廣明供養三寶親近善友四無量 題名文中 即為供養分為
供養增上意樂 供佛法僧中有 十門十門
初二一對供佛制多景云 供養名身舍利 稻穀佛弟子舍利子
舍利子制多 三藏積聚積聚乃至金銀佛塔
營造佛塔積聚福業 積聚舍利不安舍利 佛塔制多窣堵波
浮圖設利羅供養 如來色身舍利窣堵波 云浮梵本
設利羅 下文供養色身供養 佛法身故西方安置
舍利制多僧祇舍利 舍利名曰支提現前現前 一對
以為第七廣大心 廣大供養淨心供養名為無染上來第十正行供養
分為供養第十 供養供養第二 下次運心供養
第二初二可解 中文分為供養供養 差別中有制多
供養第二第三供養若一 如來法性即是三世如來法性制多即是 一切十方制多法性真如同法身體
菩薩一如制多法性 即是運心普遍十方如來制多真如 咸興供養第三現前一切如來一切 三世佛制多施設供養運心
不見制多現在 制多過未制多供養 一成成果
功德二明離過墮惡道菩提資糧文中略明現前 成因成果一佛
制多心境 多心大大現前 遍行最上
供養不同不依懈惰 無處 不得此處設供
無盡梵本無勝 無量自在菩薩 供養無盡三藏法師無盡
廣大景云 供養 二明作者
淨心向前 供養菩提廣大 供養無盡供養
即如供養 供養第一供養第二乃至淨心 猛利勝解諸菩薩如來
制多乃至供養 現前淨心 何以
廣大以及 如來制多不然供養 大師第二第一
第二乃至純淨第七無染 供養景云輕慢不住 懈怠三不棄擲散漫雜染
設供不得雌黃 不得不以 此間遏迦華香
供養人手則是 時縛迦西方人供養諸天 雌黃皆是
染污供養菩薩 赤色皆是供養香華 供養無染供養
第三供養中分不輕棄擲供養即為散漫雜染供養
輕慢放逸輕蔑 財物上來供養自下
二明自在菩薩供養 自在財寶第二 四句眾多恭敬禮拜二明
一一化身供養三明一切 妙音四明莊嚴具 供養如來由此菩薩得證不退轉
第八常在 淨土諸佛他受用身供養 退上證得無功用
無退初地上證真如 諸見煩惱不能 一種不動上來廣明供養
財力運心大千界所有 供養如來上來總是供養 第十供養勝行
四無量二修四法三修 三寶波羅蜜 隨念信解離言真如三學
四攝無常想無我 三法印無我 涅槃勝利
伽他涅槃 勝利資糧道 時下方便法性明見
修道四無量四法印四念佛法僧波羅蜜多如是菩薩 三寶第二供養發起增上
此間無名西方大有 間有輪王 青蓮有子
相違自下第二親近善友 四問善友求法 功德善友
相應善友不虛成就 遠聞淨信四問化生 善友可知次第
勝妙威儀四句第二被服第三三千 威儀第四齊整儼然
善友依止如法自在 依止師說同名 別名經論
不依如法自在 傾動自性差別即令 相符因明
因明難得教法 開導廣大 導引有所教法開導慧眼
因故名作 廣大俱生慧眼一切所知 所生
第三四無量中文三緣 四無量修慧第三 勝利數列第二
第三義門分別中將釋名 景云四無量慈悲喜捨眾生 假想慈悲
無貪大乘通有假實 調心假想修習出體 拔苦智慧法緣
無量諸佛菩薩人空觀智 五蘊因緣假有畢竟無人由此觀智 有情名為法緣四無量心維摩
云何觀眾生須陀洹 阿那含阿羅漢三毒 若爾云何答曰
眾生說即真無緣四無量 無分別智離一切分別戲論 平等利他是故此時
無緣無分別智以為體性涅槃 無緣緣於如來無緣法身如來 名作無緣問曰證智緣理無分別
利物云何答曰諸菩薩 如意無分別眾生 上下雲雨利益如是
利他多劫修習 分別眾生上下施法 種種一切無分別而是大慈
若爾云何名為自利答曰 二智故作利他 證智無癡善根
無瞋善根無貪善根小乘上相 大乘無量
哀怜 得名眾生緣中釋名若然 無緣慈悲喜捨云何得名法緣無量
無緣無量證智二智 四行差別由此有情 慈悲喜捨行解是故
解釋中有四無量 諸菩薩其三一切有情 以為邪定聚五逆
地獄正定已去涅槃 三不眾生大小 瑜伽三乘定性眾生正定
三乘人名邪定三乘不定性人名 菩薩三聚假想安立以為
苦樂
分別四禪三惡趣名為 三禪乃至欲界人天名為巨細 分別無色界具有智論摩訶衍
四無量三界無漏 有情 無量苦樂
而言安住有情真實 有情第二遠離
一者緣生苦樂多生 無量有情多生有情多生
其次 一切有情菩薩 不生苦樂如是多生菩薩癡心
菩薩身生苦菩薩瞋心 生苦有情瞋心 菩薩菩薩貪心
貪心故云其次 至聖果位 怨親平等名為三惑
利益三惑當來 利益第三義門分別三緣 不共有情外道道理二乘
法緣二乘二乘無人 法緣不共外道外道我執 法緣無緣大乘利樂分別景云
安樂現在世間 利益後世出世 拔苦安樂意樂無量
違順平等利物名利意樂 異名自下第二 苦修第二大悲
三結勝利苦修 第二問答一百第三總結一門五十五
第二五十五如是 戒經五十五觀眾生後五十五 差別流轉即是
根本 貪著內外可愛可愛變壞便 異熟黠慧
增上猛利苦受自身 我我所愚癡身心 不能黠慧
無二景云受苦 盛年已去猛利我我所受苦乃是不知
異熟生外道 尼犍一類威儀 多時隨一後五十五
根本生苦第二 五十五二門宿因所生
異熟生所生即是根本 景云依果所以生苦
生苦 便不盡 即此內明
惡業善業根境苦受樂受
二受受苦苦受三苦對治 不得 滅定有心出離
在家遠離得色 定遠離欲不得欲界 寂靜第二初禪
菩提三菩提異生 故家欲界異生如次後五 三苦壞苦一行
第二大悲中有大悲 大義新論第六
第十四一切流轉及第十七隨逐十八十九五十五 十一後五十五問曰
不來一一 以為大悲所謂愚癡 二門愚癡行苦三門行苦畢竟
畢竟 生苦八門
宿因後五十五二門宿因所生 廣大即是四門那落迦 四門那落迦善趣還是四門
善趣一切邪行所生即是 一切流轉即是 現行增長八門
出家煩惱增益生苦隨逐 第八受苦十門受苦 十門三界煩惱顯揚廣解
五十稍異大義四緣 大悲四無量 聲聞初地菩薩
大悲佛地及第十地問曰何故初地 九地大悲四緣方名大悲九地 以前菩薩有緣甚深行苦猛利作意
長時清淨因緣長時 三緣清淨第十九地 菩薩大悲自下第三勝利
勝利勝利 地前勝利二明地上勝利地前 地前初地
小乘見道無學厭離前行 地前乃是初地前行正觀有情 墮在極大自下第二地上
所得勝利滿六度自下第三 有人何等名為 菩薩答言大悲者上來
自下第三總結 四等勝利總結二明勝利 現法樂住資糧菩提 意樂堅固為生

菩提分

[0552b15] 上來進行供養隨緣修行 菩提分即是內證 十五菩提菩提分法十五
第九菩提分從此品名菩提分文中十五 長行次第之內
十地經論通行菩提分法 世智六法
四法所以然 種姓戒品廣明供養廣明慈悲所以此處不論長行
即為十五慚愧所生 隨逐不捨羞恥景云惡作 隨逐
不能 第四第三作惡
作善故而慚愧惡作 故舊若是疑悔除滅 第四景云
染心堪忍安忍 猛利怖畏傾動精進 乃至正思還是
精進相應 精進相應莊嚴論無畏
定慧第三厭倦 精進三法因緣自性有力由此緣故厭倦
出體第三精進第四妙慧第五悲心 三法不動云心 厭倦莊嚴論名為不退四門分別一品
聞法不退精進 退三生死苦不退依止 不退退羞恥不退退
三自性欲樂大菩提欲樂 退差別未成信行 菩薩不退初地菩薩不退
極成不退菩薩不退故知 厭倦第四景云初一聞慧第二下次思慧第三
知法精進 第四為了莊嚴名為知法分別知法
五明自利利他以此 自修因論聲論
信受 二持
五通菩薩聞已受持習誦通達通達功能 過失惡語無盡相者
乃至無餘煩惱無盡 一切種智二門一三昧 陀羅尼菩薩三昧門成熟眾生
陀羅尼門成熟佛法所得 能持文中聞慧莊嚴 相中聞持三相如是
莊嚴為了修慧莊嚴中有有漏修慧無漏修慧
知世間 隨順世間莊嚴論菩薩 一身知世間歡笑知者
慰問讚美三諦知者 苦集即此滅道廣說知世間中有眾生世間
世間勝義無我第五 中有知世間生死上昇出離 如實知無漏道生死上昇
有情生死出離如實知 人天異生名為上昇三乘菩薩 解脫三界名為出離知世間增減
體性大乘阿賴耶識 命根以此命根有情 不識父母沙門不信
婆羅門憍慢不畏今後 無明修善懈怠 有情同時五蘊
煩惱煩惱為此見濁五見妄見 不正劫濁疫病
刀兵四塵五蘊界分欲界南閻浮提所以知者文中 短促乃至饑饉
對治短命 命濁不恭懈怠有情 恭敬有情聖道
煩惱濁見濁劫濁今世一日 殺戒不生刀兵 施僧福田不生饑饉
病人不生疫病 母女姊妹不平等漸次饑饉中劫
三災之內究竟究竟三十 歲時二十歲時刀兵歲時 世間第三第四
世間有餘景云 世間世間世間 世間行者
受生集體 世間 過患
出離不重 觀心即是生死所以 世間
何以集諦三重觀空滅諦二重 苦集二三 五觀四諦
受者 四諦集諦或是苦諦過患 苦諦或是集諦出離無漏二諦
相傳無我第八不然三藏釋論 安立諦觀第四
無我勝義長老有如 七略第八具壽邊際自下第五可知知世間
隨順世間中有一明情愛 不識利行 現法利益施行
應作化合時宜同事 十四業者阿含善生 結業邪婬妄語
處所貪瞋癡所謂 伎樂惡友 懈怠六方佛言
我事六方鬼神未知佛法 佛法眾生六方不同所謂父母東方師長南方妻子西方
親友北方奴僕下方沙門上方六方名為四惡 好心美言真實 友善
惡友惡事 善友慈愍利人 同事阿含經一一舊地
十四六方四惡 中說以為頂髻
第三總結世間知者 知世間世間 隨順世間

[0554a14] 第四十五

[0554a15] 十五自下第六 修正二明三明 功能景云依次經論不同
次第論說第一依法不依 第二了義不依不了第三不依 第四依智不依識聞思修等觀
依法不依人了義不依不了 聞慧第三依義不依語 思慧第四賢聖智行
第二本起作用次第涅槃第一 依法不依人真如理體第二 語者佛果所謂般若解脫法身
成德第三依智不依識佛智 即是起用第四了義 不依不了第三
次第涅槃經第一般若解脫法身佛德是以 依法不依人真如
第三依智不依識 如故第四了義不依不了了義經教修習
第四次第維摩經法供 第一二空真如第二 證智第三
第四依法地前行法行法修習 得證第五道理次第
中說依義不依語一切 以為不依 道理相違是故
第二道理二種 道理次第二種次第第三 了義不依不了義經三性教法為了
不了不可了義 證智是故第四不依經論次第不同涅槃經
次第真如真果不可 名義不可因此 說法不可聞法
了義不可不了義 真如即是真如即是 了義後方觀智不依
不能即為第三 二明次第成行 依法
二明次第教法修習正解 次第了義修習起行 第四
外道諸佛 道理聖法不同莊嚴論 真實義真實
毘奈耶 毘奈耶藏二法三藏即是三藏 通名毘奈耶本性諸法本體
本性小乘不了義本性不能一切 種種所有所有故云種種
本生依智不依識 何故不依雖是圓滿 若爾世間不依
三慧相對不依思慧 不依景云 即是正理即是依法大師
了義 無礙景云並用如量智 中一異門多種差別
異門所有俗諦所有真諦俗諦俗諦 所有一一差別多義
有性真理二義真如 所有真如名為無生無滅法界實際 所有無礙種種
同名一切言依 修慧無礙方言訓釋 無礙一切法一切對機
差別非一 所有所有性分可知 能詮能詮無礙無礙
能詮中有異門 中有能詮 無礙自在名義無礙
雜集第十四無礙一切差別 無明等於現觀等差別名無礙 無礙智意趣共相意趣
無礙訓釋法言 方言無量國邑眾生 音詞言詞世間
演說眾生隨類各得解種種 無礙一切法一切 一切實有假有世俗勝義
種種差別莊嚴論第十 四門差別第一 智能所有名門差別第二
智能第三者 智能立言第四智能 說法乃至
避難廣說第八菩提資糧莊嚴論 六度初二第六則是
福智般若迴向波羅蜜
廣說第九三十七菩提分法 前生開列次第 大乘聲聞二種菩提分法二乘理趣菩薩
聲聞涅槃如實了知聲聞一切 種智故而其中作證大乘理趣 聲聞諸菩薩如實了知自性
有無偏執作證 聲聞菩提分法聲聞地第二 三性真俗二觀道品
安立安立辨道景云 身分別有因緣身上不分 決定有性增益不分
一切種類無有性定性 因緣身法不得 分別一切無性
如實了知法身真如圓成 實性如實了知不分別有不為 分別不分別無不分
遠離言說自性法性 圓成言說分別真如不可 言說自性法性如是菩薩身等
不分不分一切種類 無有性遠離言說自性法性 圓成言說言說不相稱不同
下文四諦法性法性真如不分 別有不分一切種類無有性 遠離言說自性圓成
四諦安立安立真俗二觀道品 身等不分苦集滅道加行 真如四諦不分別名勝義 遠離言說自性法性乃至如實了知
四諦安立正體知名 勝義理趣菩提分 安立勝義諸菩薩隨順無量
八苦苦諦集諦乃至八支聖道 則是安立世俗第十 止觀分別知名
靜慮一緣分別知名真俗 二智品類差別勝義世俗 前行景云
前行無分別智後得智之前方便 加行同時問曰何以得知世俗智
後得智中有二智一如 安立世俗妙智故知世俗智 後得智勝義世俗智景云
定則正智後得智同時加行二智同時則是二智
所生等流勝義世俗智二智 問曰何不二智 第四定則二智同時一切
功用景云俗諦 正智一切戲論 二智
正智同時 同時如是乃至一味 實性景云無分別真如
如是俗諦推求言說分別不可得 依他性寂靜真智正智不分別有一味真如
二重二智 二智第三明體 第一在地加行道
第二乃至以前第三 以上乃至九地第四十地為止佛地四行知名下文景云
四行前行第一句 前行 前行一切法遠離增益不正
第二無相遠離 不正第三了知圓成 隨順無量諸法差別第四
因緣差別四行 前行前方便思量觀察 後任作意思量
四行前行第一 加行之前有漏其實第一同時
加行在此第一增益第二 第三無分別智 乃至安立理趣第四後得智四智
第三第十一 便善巧標舉內外 內中有成眾生中有
內中眾生菩薩心有情 之中次第
一月外道 尼犍婆羅門 究竟無漏出世
四問第二解釋第三總結 次第方便諸菩薩乃至 趣入一切三摩地隨順
隨順以下會通隨順會通 隨順方便緣故隨順 愛語美語布施亦復現行
隨順 攝事隨轉 同事攝事布施同伴所生
愛敬利行神通 趣入一切三摩地 教授教誡三摩地一切
一切種智有趣隨順 教誡中意會通 一切諸法無所有諸法
所有 自性一切言說 依止言說自性
自性言說 言說如此言說自性 兔角第一義言說自性
無依譬如空中 眾多容受一切諸色 真如如下
真如幻夢 顯現如實上來明喻真如 就此以下
非有假相不無 如是諸法愚夫言說 上來圓成勝義
自性無所有由此方便 悟入道理一切諸法非有猶如幻夢 無二三性非有無非
兔角無有非有 無有圓成非有 無勝不捨 不捨真實
增益故此 資身相傳如下田宅 以為不然意識相應
究竟善巧三結第四清淨 究竟第二八相文中具足 都史多下生入胎第四
初生第五出家第六成道第七轉法輪第八 大般涅槃文中四事加一苦行 觀察世間使有情如是梵王
自來梵王宣說正法有情 一類有情菩提 梵王佛眼觀
有機鹿說法第三總結 隨順 究竟故云第十二
陀羅尼中有一舉數列 分別四明差別景云法義持用如量智通用如理
二智約法數出法義二持 一種自在 定力加被文句有神第四
智慧即是 陀羅尼無分別智 忍者加行功能得證
真如三藏無分別智若爾 加行道 真智真如下文勝解
成熟妙慧出體第二獨處 方便第三廣明成就自然 堅固 行者在地
妙慧成就出世妙慧不動 具足妙慧獨處空閑 無物可觀空無
景云 廣明相中無義 思惟思惟
勝義二者 無義思惟觀察一切 自性不可得由此陀羅尼
第二如是章句景云無義思惟一切言說 自性不可得名為通達了知如是
通達了知如是 無有圓成無義如實了知 章句所謂無義是故之外
無有唯有地前菩薩無義 何處故知諸法如實
不可由此思惟便 菩薩圓成 無生菩薩自然無生法忍
無義在於法義不決 退廣大持有分齊無邊第十三修正
體性不同 故此 希求三藏
勝解發心對法論發心一總 初發心則是受生隨順饒益
有情善趣何以隨順 惡趣善趣 不論八相善趣
惡趣自在善趣 惡趣勝處善趣
第五大大願差別大義供養 二受正法願上首增長
心行教化眾生世界 佛國土佛國土 自在莊嚴受用住處
眾生第八 一切菩薩同心同行善根 一切菩薩等觀第九三業不盡第十
菩提願第十四三解脫門三相 建立勸修景云大乘不共 三三摩地無分別智相應定數一體
十六行三三摩地二乘 中空相見二行 煩惱四行二行無相
寂靜 四行無相四行
三諦四行 顯揚第二空行斷惑 四諦可知中論
三解脫門斷惑空行 有無無相中文煩惱 四行二行增減
有為而立三諦 中意建立我所名為 無我我所無有勸學
如是乃至精勤修學勸學 建立如實了知三解脫門 增減行相三三摩地如實悟入
了知解脫門行相如實 安立理趣如實悟入 三解脫門修習理趣如實了知勸修
三摩地其中 精勤修學圓滿悟入可知如是菩薩乃至修學
三解脫門於是建立如實 知者建立行相三三摩地 如實悟入建立行相建立悉皆 悟入

瑜伽論記卷第十一 (之上)

瑜伽論記卷第十一 (之下) (四十六四十七)

遁倫

[0558a09] 第四十六

[0558a10] 自下第十五烏拕南 不正優陀那名為 即世誦說無問自說
得名 有為有漏無我 涅槃寂靜無為法
烏拕南文中 數列烏拕南次第 解釋三義烏拕南法相
有為法相應展轉宣說過去 佛說四法現在現在諸佛四法 未來異生四行人天
大生聖人四行三界 第一無常 無常莊嚴論
無義無常分別畢竟無故 第二因緣無常 中有自性無常三世
無常四相無常乃至無知 生滅景云自相不可 言說眼證乃至不可言說
冷水自知言說 緣法自相共相 一切青色一切
青色一念眼根一念如是 剎那不可得不可了知 言說定性如此
成因色心 無常不了所有二種 世間真實戲論無明
諸世間有漏五蘊生滅三世 諸行無常無自性過去自體無能
文中西方法相道理 建立三世現法名為 名為過去現在
勝義道理世俗道理 據此道理有無 無非破約三法三世
實體論唯識道理建立三世 現在見分三世顯現 據實現在過未云何無常
未來無常過去無常第二 有名未來有無無常
過去無故過去無常第三 四相四相第二廣破 一一剎那三相剎那第四有為
相者景云三相現在同體過去問曰若爾 未必四相同時名為即此
生法名為 西方三相前後是故無礙道 即或法滅一時二法
前後生相住相一時 法住無礙道在生現世 三相現在一剎那第四在於
一一剎那乃至正觀 緣生現在異同時而無法
有法如何有法有無故此 從此剎那即此 自性正說即由有法
去世生滅明暗不同問曰若然一剎那無有四相法滅 兩頭平等一剎那
若然何故滅後 初時要有三有為相何者二義
相似無為諸法有為 後生 入住剎那功能
名為功能異說 入住 入住若爾如何入滅
法滅過去現在相貌 相似不可攝入相約 過去相者猶在現在
現法無為法滅 一剎那具有四相 故云剎那第四自下第二
薩婆多法外別有非心 同時先後成實 色心四相同體
初生異時大乘 假實合用本則相與不同 法外
四相不同薩婆多三相同時不同 一向異時生滅前後不同薩婆多一向 同時分為大小二相
實有善男子假有其實中有破法四相如是 廣破法外四相申正
菩薩邪執中有 諸菩薩實有 云何乃至別有
何故如此不同四相唯有乃至 別有四相
四相問曰何故乃至 大生八法是故第二
文中四相實有滅法 實有如是推求不可得 生色
應有小乘一者 道理生生本生大生大生 行一是故別有唐捐
乃至道理不應理 大生各異大生 行體不應理
生生生生大生 大生 生色大生生色
大生生色生色 大生道理 破滅意謂相與
行者相生一切法 譬如一切如是 用功入滅心心
相生即由 無相違法第二破滅相者不然
生生總是 假有其實善男子三世 若是實有解脫道理
相違三世 解脫無我了知諸法 無我一切法有為無為
我我所如實知眾生無我法無我相傳 無我無我我我所法無我 有法有法
涅槃寂靜 涅槃涅槃 有餘無餘無餘
畢竟不生涅槃生死 其餘煩惱畢竟不生涅槃無間道無餘解脫道
加行上心無餘 其餘畢竟不生不生因故 出體地前菩薩未見聲聞
涅槃寂靜未能有如 作意思量作意明喻 王子病人中有
未解覺真 鹿牛馬鹿 聲聞有利菩薩
涅槃無住涅槃 不以鹿始終本來有餘無餘
第三三乘聖人入見道 如理涅槃現證第二病人 明教應機中有一者應機
二者勝法四者不捨五者說教淺深 未解中有第五可通
第六淨信 乃至景云初三 正教上勝
三句名教起行 三句三句名教誡令離過 三句法教
初三菩薩乘見修 無學三道三句緣覺乘三句聲聞中分
中分中分 正教方便法教根本正教三句聞慧三句
思慧三句修慧三慧之中 法教正教 三句教誡三句
三慧中一有法正教三句

功德

[0560a10] 上來分之 一品 成果滿功勞道德用功
名為功德廣明功德文中 二十七法門二十五 功德從此標名退墮相似功德
相隨分為以後一番 長行次第解釋菩薩成就 希奇成就希奇景云
即如希奇根本無由 故知希奇 希奇不辭
相望希奇二乘相望希奇無味無言有情正法入涅槃
有情故而正法尋伺 言說第二靜慮尋伺言說 默然有情靜慮
饒益有情因緣有情 不虛加行乃至相者供養 諸菩薩善友不虛
一者欲求利益安樂二者 安樂如實了知顛倒善權 便說法堪受調伏有力四者 饒益厭倦五者具足平等大悲
二種第二 加行加行 無罪加行智慧精進加行
三思加行位在地四清 增上意樂加行初地乃至 決定加行九十即是精進
第四相似功德第五真實功德二門 莊嚴論合為一門調伏 有情依舊二十調伏眾生
調伏云何煩惱分別 相傳煩惱 十使煩惱外道
分別不然 授記景云一者安住種姓 發心十信大乘種姓
二者發心十信已去乃至法雲 發心授記之一一切 授記現前面對授記
四者現前 一切一切授記不過現前 菩薩念念報佛授記
地前不見真身現前五者 定時證菩提定時 行當作佛此後一對
一切決定莊嚴論 決定 決定即是種姓發心方便位列景云
授記之中自在利他行 授記最勝 菩薩種姓最勝最初
發心殊勝六度精進般若 四攝愛語行為最勝有情 最勝梵住天住第四
聖住中空三昧四等滅盡 等至菩提分便中清淨便 最勝第四總有初一四門
法施次第結集安置 結集安置 毘尼二乘次第文安
學處素怛纜十二分教 如來處處文殊阿難結集安置文句前後次第十二增減
諸法能詮 有作用安立 安立四諦景云則是
則是苦滅三智四諦四境 四諦四諦出世 出世因果相對一切
心境相對一切 真妄相對苦集滅道 法名不善法名
過患出離四法安立勝解道諦聖諦 滅道聖諦苦集諦
二諦出離滅諦通道法性 真如勝解苦集 苦諦雜染集諦還滅滅諦清淨
加行道諦四行 集諦第七道諦加行滅諦 苦諦業煩惱集諦道諦
第十滅諦道理知者 方便施設種姓四攝 方便不然道理聲聞地
第二十道理聲門 行相別境 三藏
種子無間 四諦心所 作業斷惑資糧前方便道
涅槃無量次第 六十四有情如意顯揚頗有 不同依舊六十一眾生索訶
調伏無量 人中智人大智現在調伏未來調伏 調伏如是如是迴向
誹謗三寶中庸 廣說景云 調達中庸
調伏廣說差別 調伏善財童子種種 方能入道八部眾意地中說
如來一類有情 涅槃經舍利弗弟子 穿浣衣不能
浣衣教令白骨穿 教令不久得道乃至時節 故云遠近調伏琰摩世界世界
為主琰魔調伏方便 成就二十七善巧 便故舊成就莊嚴論
十二分教方便五大一法眼生 見道無學小乘 大願十信最勝法忍十解五受
讀誦乃至大教常行諸菩薩 七大性相應大乘地前增上意樂在地資糧
景云地前地上六時大性始終證菩提顯揚七大 對法七大性莊嚴七大異體
不同法攝大乘景云 如次 聞思修第七第八
勝解第六初地乃至九地第七第十第八在於佛果菩薩如是菩薩
修學菩提分法初文第三 修學下文菩薩菩薩 修學無有修學修學
第三故知不同第三 初二生起修學無生 故知
種姓十信十信已去 法雲淨意在地淨意 初地未成九地
第十決定九地下文決定 決定九地決定
一生十住最後 種類一一彌勒 應有四生人天中有
大生天中半生一一 智度論彌勒三生人中成佛 身故最後道場
成佛化身受用身不見 自受用身以前一生 最後無生蓮華座
他受用身如觀前身一生觀音 最後七寶道場法身 便名為一生
最後化身分別 身分華嚴經第十 利益即是一生摩醯首羅
利益即是最後菩薩新羅 智論彌勒三生人間初生天上 人間後生三生菩薩名號
十六景云別名菩提薩埵對法 菩提薩埵發心 薩埵薩埵菩提發心菩提
薩埵菩提薩埵三乘通名摩訶薩 大乘大有別名成就 最上照明大名所以如是十方無邊
乃至各別無量無邊

[0562a04] 第四十七

第二瑜伽

[0562a05] 菩薩品第一菩薩 四處第二瑜伽 此處學人菩薩
瑜伽菩薩 十法大乘菩薩道 二相三分增上意樂攝受
建立第一瑜伽 一種種姓發心 菩提分法中文十六
十八瑜伽第二瑜伽相分增上五法第三瑜伽 五品品相生前次第第四瑜伽
成就法入菩薩名相 第二第一文中 及長開列第二
次長初一三字 菩薩具足 真實菩薩相者長行
相者哀愍慈悲真實 智慧假相 靜慮靜慮慈悲
語者尸羅般若 景云愛語則是尸羅 般若二度以為律儀
般若故此二攝 四攝布施布施 布施攝事智慧
愛語尸羅 妄語一切勇猛下文般若三法
據實但是精進長時 所以四者五者 甚深義理密意四無礙下文以定
以定 同時六度 成就菩薩
五轉自性 哀愍自性在意 利樂意樂莊嚴論
攝論勝解愛語 無益正法則是難行
愛語愛語廣說攝事勇猛 景云智慧堅固 大勢精進
精進被甲精進三次廣大無染 廣說 無礙解引發加行
四無礙解正是深義四無礙解 方便智加行哀愍景云 行惡
甚深義理密意第一處中景云言依契經隨順甚深 不測甚深二空
真如故云隨順甚深甚深顯現 真如顯現空性相應緣起 四緣緣起十二緣起如是緣起
定性空性相應如來二諦隨順二諦 甚深甚深顯現空性
圓成緣起俗諦第四 能詮 意趣顯密
疑心第五處中一切法 藏教無礙無礙 無礙品類無礙哀愍
自利利他 中說福利十一
非人水火 惡夢死生梵天所得華嚴經解脫 十一功德安眠驚怖
惡相惡夢為人愛念 諸天不加八心面色光澤命終 得勝梵天



[0562c24] 梵音三義分位二分 舊名四法 有所在家出家
二分菩薩標名在家 二分文中開列 次第解釋總分解方便
菩薩地中等 方便中說第五因明處第六 非一菩提分
中說種姓三藏種子 饒益有情利益乃至 安樂四攝事
有利安樂發心 利益安樂如是乃至一一 具有利行愛語利益
布施安樂同事善惡 迴向三門事業方便善巧 饒益總分中有
在家出家第二在家出家 四事優劣出家菩薩 梵行
有所三業在家 菩薩不如

增上意樂

[0563a19] 通明發心諸菩薩意樂有利 自利利他十五從此標名明相 行法意樂
意樂攝論勝解意樂莊嚴意樂中有 增上在地文明義通地前
無妨文中開列 第二長行已去解釋上半 利他憐愍下半十五意樂
長行中分憐愍意樂 憐愍善意景云憐愍 則是慈悲慈悲真實慈悲
還是意樂憐愍相應 憐愍勝解無瞋名為 還是勝解經論不定
名為大悲如實 無量不以非法不以 十惡非法賢善外道邪法非理
有情無染無緣報名無染後果無緣二種 無染通報後世
第二十五意樂中分第二 解釋第三十五意樂第四 十五
諸菩薩 不清淨意名為調伏意樂 證法神通調伏
自證真如修習多劫神通俱生清淨 清淨意樂俱生意樂清淨意樂 清淨安立



[0563b21] 十二有為無為 名為廣明 廣明菩薩是故意樂
數列 問答解釋三句 如是種姓具足廣說乃至
菩薩正勤修學第一 十八種姓乃至功德 菩薩諸相顯現第一
諸菩薩加行中正勤修學者 菩薩意樂意樂諸菩薩 菩薩如來
第二長行增上 諸菩薩如實了知真實道品地觀道品
地觀菩薩知眾 眾苦流轉眾苦止息 地中相續無間
真如無相無有 無漏相續無間無間 地中真俗無間
戒經不見菩提眾生相 第二問答解釋中分 解釋總分種姓云何菩薩種姓
種姓云何菩薩種姓 三義修性 二明佛法種子三明無間
景云諸菩薩種姓仁賢 成熟乃至眾多善法種子現行 顯現十信流轉種姓
行者福分解脫分解脫 十信十信則是解行種姓 下文初發心乃至
清淨意樂所有行一勝解故知 種姓福分仁賢 方便種姓修福
菩薩眾多善法現行 十住菩薩種姓 發心福分善根應現行者
現行發心現行 十住菩薩種姓善法則是 有漏六波羅蜜攝論不同
三僧祇分為 十二種姓發心種姓 發心相當三藏梵本攝論十二
不須攝大乘論 真諦三藏住持一切佛法 景云
具足賴耶種子 種姓六入殊勝 相續無始法爾自體
攝論種子真實阿賴耶隨轉理門 五蘊菩薩乃至無間業
景云種姓菩薩流轉猛利 五無間邪見達多 出佛身血菩薩
五逆改悔種姓 種姓無始凡夫大乘無間 種姓十信發菩提心十信
種姓勝解 發心乃至解行十信發心十解
方名發心種姓十一如來 唯有攝受前後 種姓現行
景云種姓 但是福分法師 如來教行
菩薩有無如來 一品差別功德何為
過失何為現行不能成熟故云無礙解諸法 異門義趣差別 自下
一明不同二明勝解等於 差別所以種姓 發心起行
解行住所狹小法師 不能常行不定便具有退景云證法
狹小未能離過具有 不定地前異生具有退 法界廣大離過無缺
決定理具不退 第二無相一一 一切一切一切
無量功用後邊第八相從 名為無量所得退不定不定退不能
退不能退 相差依舊四句無相 地前未能
無相真如發趣無相 未能圓滿故云第七 初三相同凡夫
地道四諦地緣隨事無相 第七地中諸相 殊勝無相圓滿廣說
圓滿第七地中 圓滿此地真俗故云圓滿
清淨功用九地十地 領受修行滿領受法師 真俗功用無相修學自下
廣明 勝解
相者三藏則是則是 異義別有三時 行狀相如見相
名狀自證名相 行相三藏 中有未成
中文方能未能任運 所生神通 未能根本定怖畏
對治怖畏 何為第一我見我愛資生 無我分別不復
有分我愛資生故知 第二惡名貪欲 文言由於希望自發如是
饒益一切有情非有情有所求覓由是 惡名故知貪欲第三我見下文我見無有
明知我見第四 惡趣自知死後當來 決定值遇諸佛菩薩由此決定惡趣
五處意樂 一切世間尚無何況殊勝是故 第二
故作了知第三成就 狹小五根滿成就狹小 明慧滿未成
通行定根大菩提猛利樂欲欲心熾然精進無有甚深 牢固淨信信根失念
聰慧不定一時具足 一時忘念不得 第六有情
如實知自利利他種種方便第七一時 大菩提二利行進退不定 自利利他
第八諸菩薩所有違犯 第九有情遠離大悲上來 一如
十八圓滿未能 未能成熟在家出家二分 加行顯現意樂意樂 乃至熾然妙善菩提分法未能
第二中文分為解行 上品
地前過失十信 上品十解十行十迴向 勝解十解十行
十迴向文中 方便勝解住所諸法無所有 方便故地諸法
初地顯現得體 意樂得名第三地前 僧祇淨修云何意樂
故此解行分清勝解 得名清淨意樂煩惱歡喜 不如歡喜
決定二明四相發心三明發起精進引發四明淨修 五明修治善根受生
威力初一文明 明相菩提自性二智菩提方便 六度地前六度三輪
發起決定 名為依舊一二 十地論決定真如
真實決定非一 世間境界出世間不可 決定乃至廣大如法決定
二種一成無常愛果決定 虛空諸色不盡究竟 決定涅槃
五大決定隨順利益 護一切眾生界怯弱決定 諸佛怯弱佛子諸菩薩
三世內證修性菩薩 超過一切白淨景云無分別 內證發心一味第一
菩提後得智 不共不能 下同不共地前
世間不可 第二真實決定 一切有情不共一切聲獨覺景云
第五決定第三 決定一剎那乃至可愛景云決定第四決定
大願無盡景云第四 決定第五大決定 第五大護一切形勢
此次第三救一切有情第三 廣大如法第五得無 退轉廣大如法隨後
邊際極大菩提第六怯弱決定 隨後邊際菩提 三世三世佛果大菩提
大菩提 後得智三通二智第二四相 心中四相發心歡喜
次第 經文安住合作 安住滿分名校
則是說中 安住差別四十 為何四有
相大其所初地發心 初地解行所以然 十三次第相生解行發心
發心發心何所 境界發心自性 發心自性初地菩薩
發起菩提資糧隨順利他隨順二果 隨順發心廣大願心自性勝利者勝利次第
初二第三四相 發心地前十地
二明何所圓滿自利 二利第三自利第四利他為何如是得佛
初一因果 第三發心四句 如是大悲為首
大悲差別第四勝利文明 第一
菩薩正性離生第一如來 第二成佛第三 外道波羅梵王心胸
菩薩決定菩提 第八第四 第五法體第六第七自下
歡喜四句不淨歡喜 自身隨順自利利他二種事用圓滿 歡喜遠離忿地前
現行初地種子故云 見惑修惑遠離三自 觀見妙善廣大饒益身心歡喜
了知菩提怖畏歡喜第三 除斷 煩惱無我我愛資生 無不無我
我見 煩惱安住大悲為首 三十一當之自下第三發起
引發中分標引 十地論校量 校量二行校量三果校量
第一校量中分 無數中有 二種
因緣前方便 因緣起名根本第一 第二受持傳說第三勸請轉法輪
八相成道第四修行第五成熟 生願第六上首第七修治淨土 同心同行諸菩薩同一意樂
加行一切菩薩同一方便 大乘化名一味第九三業不盡第十 菩提願無盡大願
眾生界二世虛空界滿 涅槃界佛世界如來 八心佛境界
世間轉法輪有情 眾生界不盡不盡世道 器世界不盡不盡
乃至菩提十八 事故無盡 第四淨修當地
校量如是加行應時 量等正行慚愧世智已知 慚愧莊嚴修習自利利他
五濁此時可行 分量若干第五 當地校量調
滿心修習調發趣 滿足解發報果 四佛作用無量
第二第一發趣有法 佛菩薩專精訪求一切 功德過失
神通道者神通 等流相者 地中等流果一切
大菩提大導師 如來名為 三句當前入住
三心加行正智 等流第六修治善根第一調 有法中分第一諸佛起行
勝利現見諸佛二種見佛神通力色身佛力法身佛 如是第二三緣自利二利
迴向由此第三 明淨那庾多百十 十億洛沙洛沙俱胝俱胝
俱胝那庾多 工匠淨意菩薩 三緣第七受生報果
在家發起出家 菩薩此地輪王 得大自在在家上身遠離一切所有
在家上勝出家中有十二三昧二見如來變化 世界光照
能化百劫前後 百劫百法十一十二 一身眷屬第八威力佛智
第三八門指大 異名摩怛理迦 十住十地 易解

瑜伽論記卷第十一 (之下)

* * *

【經文資訊大正藏 42 No. 1828 瑜伽論記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資料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大正藏編輯
【原始資料】鎮國大德提供北美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資料庫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參閱【 [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http://www.cbeta.org/copyright.php) 】

* * *




網站採用 Creative Commons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中華民國) 授權條款授權.
Copyright ©1998-2016 CBETA

Dictionary loading status: not loaded

Glossary and Other 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