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論記

Scroll 13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論記卷第十三 (之上) (第五十一)
遁倫

[0591a05] 第五十一

[0591a06] 決擇分五識相應意地之一 一部總有五分五十十七地 本地四分
四分 未決了簡決擇分 以為一分俱舍論
對法藏對法論勝義故此 引出所藏 二義如是本地
攝入決擇本地 分所決擇分
雖說法體以為 一分眼界眼界自體 以此決擇要義
決擇 不同簡擇即是 一分能詮決擇
四句決擇 可決了解 簡擇可謂簡擇是非
真俗簡擇是非 是非決斷 本地問答
擇要決擇決定 摩可決定毘尼決擇稱為決定分齊分別區分
本地之後之前一分 十七地十五 五識相應意地本地
何故意識 心意識相應 據實
故意相應勝法 五識執持狹小相應 意中二識根塵不可
相應本地 六識各別 第八六識
所以自性 一地六識種子本地 賴耶種子六識功能
各異所以 第八六識既是不可 之所以第八合一
作業作業根緣 所以顯揚第六 六識種子分別
六識所以此地決擇最初之一就此中有三十 十七地分為十二五識
聲聞獨覺 有餘無餘依初七 識身意地三地
三摩呬多次第六十三中一 三摩呬多有心 無心次第六十四聞慧
思慧次第六十七 修慧六十七聲聞地 獨覺聲聞不決獨覺第七
第八菩薩地 第八後半有餘無餘依 相對四句有心無心
五識意地獨覺 有餘三地三摩呬多三摩
聞思修菩薩地第一 前生勝利初文 五識意地就正
簡擇問答 問答決擇總分 中有第三後半略明
善巧第二第三後半廣明 善巧十門一心意識 善巧差別成道決擇因緣
五明相應種子 二無心定虛空非擇滅 相應名義第一中有第一決擇心意
第二成就四句第三問答 前已決擇
決擇 種子阿賴耶識本地 第八種子種子
因緣分別第二 本地 第八小乘經
攝論小乘經愛樂阿賴耶如是說小乘經 未有二義薩婆多
雖說第六 因緣分別未有 因緣第八之所以
言說未知之所以所以 第八分別 第三何故第三
決擇何故所以 可知補闕本地分辨五識意地 云何自性一生
種子染污末那識三生 五根四次意根六識展轉相生 問答種子即是分別心賴耶
末那六識據理分別心心意識由此建立 世尊第二即為
賴耶微細地前菩薩 二乘不為分別故云所以 世尊深密
之一第二第四 第三何以第四第二 所以二義
第二煩惱不為 第四甚深景云地前菩薩未了甚深二乘
第七 執持執持第七豈能 梵音末那染污
第八執持執持 執持便異義不同所以者何
凡夫二乘凡夫凡夫其二 二乘二乘經教
具足見諦聖者 方能了知未能見道之前第六 未見第八見方甚深 ()
三義執持能持 名相執受 取名
執受生相無性有情不能 甚深種姓不能通達甚深 唯識世親甚深
了知無性甚深 聲聞了知舊譯今文相異
菩薩意業世尊深密大乘 中說心識不可量無量 凡夫不為
分別一切種子一句第八識不為 所以楞伽
如來藏賴耶煩惱 如來法身如來藏賴耶中有 無染種子能藏如來藏
種種識別九品論識 。 () 名曰
波浪 波浪至多種子
種子未必有局 一切 恒水恒常
在於凡愚開演 一句第三景云 喜樂分別
二執不為子細開演不為二乘 賴耶二乘我見不為異生 賴耶異生無分別我見異生無依
佛言生分外道邪教生分 小乘有名無有 凡夫
小乘不為 不為二乘凡夫不為開演 凡夫聲聞
中有二根未熟決定性 不定性不為開演不定性何不 凡夫種姓二根
不為聞者凡愚開演在於 即非凡夫
二乘分別第四第二煩惱所以凡夫 二執二我二乘人我除法
猶在我有二種一分 俱生任運分別凡夫分別二我二乘因緣分
不為 云何簡任 第八相續人我見
法執 第八生法除法唯識第八 諸法如實因緣唯識
云云佛說法要 生死 即為凡夫生分
二乘生法不能唯識有損無益唯識不為 第八末那二乘二乘
二乘人執二乘 種智所以不為第七即如見道 惡趣第八不為末那識
一切種智不為小乘末那無分別智斷惑自相末那 後得智一切種智差別無知
不得復次第二 及長八相次第解釋 () 八相第二第三
() 初一賴耶 賴耶緣中八相 大義
不同即為小乘 不立經部六識 從先業者執持現在緣生
不能執持不得六識一剎那 異熟之中轉識 執受 () 。 () 。 ()
眼識異熟從先 執持何故轉識執持 如下第三比量若爾
因應 明知相續道理 解釋第一所以
從此六識 不善故第 六識不善第二
非執同喻 不善設有涅槃能持有漏依止二種涅槃非執 () 。無為 () 。
虛空 () 。既成道諦設有 能持無漏善心不能執受有漏 () 。世間大圓鏡智執持
無漏善心不能執受不定 涅槃無漏無漏善心不能執受大圓鏡智無漏故而執受 故作無漏 ()
猶如涅槃 () 。 既成應須有漏善心有漏 執受有漏 () 。以是 () 。無漏
() 。不善不善 非執 () 。記性 () 。 () 。
記性無記之中無記異熟第三 變化無記 執受 () 。間斷 () 。猶如 ()
同喻 異熟善惡前因異熟生 不定不善無記 別有六識無記
中有以為執持故第 六識無記異熟 不可得第三六識
一念前後一類異熟 不可得前後一類異熟無有變易 執持異熟六識異熟
無有非一異熟生不得 執受轉識異熟生 () 。間斷 () 。譬如風聲 ()
轉識無記異熟一類不可得 執持 () 。間斷 () 。等同
轉識異熟不能執受 () 。間斷 () 。風聲 () 。異熟不可得即是
中有間斷六識 異熟生異熟不能執持 何故不苦不樂受異熟生異熟生
非執異熟生二種異熟種子 異熟相續第六異熟種子 異熟眼根異熟第八識
異熟相續異熟 皆是異熟執持以此欲界第六異熟
第七識應得 執持第八第七識 執持異熟轉識
非一能持一切一一能持 故第六識各別 乃至第四中有
眼識無識 便 () 。無能 () 。小乘 猶如死屍 ()
執受不應理眼識非但 眼根能持故云 執受不應理遠離眼識
不能 () 。遠離 () 。他人 不能死屍有意意識執受 () 。遠離
() 。猶如死屍 () 。執受非情無識 非情 () 。執受 () 。猶如死屍 () 。
成數故第 依止成數執受過失 既有執受執受執受非情
執受死屍六識執持 非道第八可解第二 建立便
建立前後 所以者何且如第八執受 第八依止執受不可得
第八最初生起第八 最初生起不可得便 第八大乘理即根境
五識皆然一識最初生起第八 第八最初 道理第八最初不應理
小乘何故第八最初生起正理不可 中有假設正解
小乘識別中有所以可知第三 二識大乘小乘有別
三緣具足 眼識三緣應現 () 。 () 。起眼 ()
不許第八應許 第三相中正立第八釋義
便因為小計 生意眼識過去 色境不明眼識散心 過去不明
() 。 定心遠緣 意識意識 () 。不定過去 定心散心過去
定心 () 薩婆多意識 境界現量明了 過去意識
三藏現在 不明五識過去第四 意謂經部轉識能持
別異云何轉識 能持 () 。展轉猶如發音轉識三性語業。 ()
無色中善無漏出世 二智世間出世
如是長時間斷相續長時 流轉六識無心 轉識長時間斷無能
所持相續長時流轉不生 無心種子 () 。無識 () 。無餘涅槃入滅定時
長時間斷無識 相續長時流轉 何為種子
入滅定時六識間斷 長時流轉多時無識便 相續若爾第七
第一第五相者正立第八 解難第八 了別器世界了別
內五五塵內種子 八識勝鬘經自身資生一時 分別第一第八變故
名為其內具有 二義變故二執變故 可知眾生了別
第八以為了別 中意第四一識 剎那剎那非一無心
無心 若一剎那剎那第八不得不可
一時豈不及於道理小乘 大教一剎那中有如此 不信不許一剎那
如此道理 大乘成立 唯識比量諸法 () 。
() 。猶如 () 。諸法 無識且如 涅槃爾時無能
應斷無心等位便應斷 () 。無識 () 。 ()
涅槃 眼根必應斷絕 () 。能緣無有 () 。 成立初二
第三二乘有了 異生等心 我見 () 。異生 ()
我見 () 。成立一切必須必須不然了別二乘共許三業
一切三業 異生無染現在前時 () 。異生 () 。了別現在 前時
() 。以此可知 三藏所立極成 眼識 () 。初三 () 。猶如
() 。新羅法師決定相違極成 眼識初三眼識猶如眼根智者留意上來
攝論大乘真是佛語 第六相中如理 乃至阿賴耶識中正第八
入定五識不行忽聞 舍利弗哮吼耳識受領 第八識領受第八
小乘不許入定 領受有意識 散心不許散心 ()
身故 () 。入定 () 。三藏身受即輕 不如中意非一
領受非一隨一 第八領受 第八第八領受入定無餘五識 ()
思量安立安立外道 不如分別任運無心 思慮簡擇尋伺 相對不在補闕如理
不如散心正思惟思惟 思慮無心睡眠無心 無想天思慮
無心定位無有思慮尋伺 如是在於 六識思慮賴耶捨受
領納名為身受散心思慮 賴耶執持五根五識相應身受種子 外緣身受定心有心
五識不行外緣賴耶捨受 名為身受賴耶執持五根 識相應身種子外緣五識身受
無賴眾多身受 不成第七相中無心道理乃至 身故十八部總有
薩婆多一種意識滅定 二種意識論主 二義比量聖教無心 捨命 ()
身故 () 。猶如死屍 () 。 聖教可知薩婆多六識 識得
不可 滅定 () 。識得 () 。有心 () 。 必定有心 ()
識得 () 。有心 () 。 薩婆多入定無識 定時
有心 () 。 () 。有心 決定相違決定無心 寂靜猶如涅槃有法自相相違
不成 猶如涅槃命根 命根四相四相實有
兔角以為命根上來 有心第六意識 諸位 () 。在此六識 ()
五識 () 。決定受想如何 既成第八
色界應有滅定第八相中臨終 乃至道理第一 至心意識有時
第八識身分上分時下 轉義第六不必 非有執持第八
微細臨終不可第六 第六捨命行相意識 有時命終應知
六識猶如第六意識 捨命第六意識轉識 五識故知第八成立攝論第三
爾時意識無處無有意識不能執持 身上無處無有意識阿賴耶無有阿賴耶識執持身故
無有阿賴耶住處 顯現賴耶自身 顯現上來第二因緣
自下第三分別中有 長行開列二次解釋 長行三句四相總是賴耶
流轉一句總是第二賴耶還滅長行 第五建立雜染 還滅即是建立
涅槃次第解釋 中有二種 了別自性妄執習氣
問答二識 可言妄執習氣五識 妄執習氣第八何故
第八上下文一切有 五識種子妄執習氣 習氣第八
習氣真是二識習氣 及第八識妄執習氣現行 習氣若爾第八習氣
攝一切法何須習氣二種所謂現行種子種子習氣 現行如何得知現行習氣
阿羅漢名為習氣現行 二種習氣三性 有漏所有種子三性
名為皆是 二執若爾云何 三性通論
自性習氣妄執 習氣不善二執三藏西方三性有法
善心即此習氣第二一切有等心 習氣三性
無漏 習氣第八故此 不得攝論
熏習賴耶強勝 云何唯識無漏見分 無漏心應名唯識攝論
念念唯識第八 第八皆是無漏 即非菩薩
見分三分種子自證種子 見分由此相應種子 無色界第八見分
第八見分色界器世界以是共業 無色何故種子不在 見分相見及第四分
自證差別建立種子緣故 見分自證分為能緣 三分不在第四設立
自證但是第三差別無色器界何故下文 無色唯有習氣執受了別自證
分為約見約見器界 無色在內文中不在 文中故知護法
以此無色界下地界繫 種子見分相分見分 以為本質影像
不能實根無色 第八識下界若爾 見分
業感何時緣變五根 有人西方變為
第八種子種子何故 身根何故不能影像種子不為識相
第八影像第八 應變影像受用互相 種子微細不得受用不須
意境如此 賴耶共相變作根塵根塵由此變故
識得當時自己共相 種子緣變種子緣變 自身賴耶作用種子種子
體性別有體性 諸色 () 四塵觸塵其三
三大執受四大賴耶 地大下文現行相離唯有 地大四塵執受
三大賴耶眼根 地大堅牢三大 現行眼根唯有
雖是水大水大緣生 一種如是間斷賴耶補闕五塵
同時大中四大 事相理實同時 三藏賴耶
三大非執而是攝論 色聲香味觸滋長 四大四塵
五根一意相應末那相應第七識第八相分我所若爾 第七第八以為第七無漏
第八我所 種子種子自體自證無漏使第七第八
現行還滅功能無漏使若爾第八 上界使不然第八
欲界上界 不由第七第八見分招生相分欲界
欲界繫 使意識上界 欲界繫第八上界欲界
不然第八種子種子第六不然不為有種變故第八欲界繫 六識種子影像緣故見分界繫
第七第八無我 五根實業 一者二種五根
大一其實 種子四大名為 一切應有
地大身根四塵得知無不 亦即護法唯有二種 五根第八第六二識第七第八
我家即為我所 何故生天第八 第八所行若爾
第八若爾五識第八五識 見分非見
為例見分五識 未必如下長養等第 第八不妨若爾
不許下地以下 第八上界如下有色 護法
護法無色界第八 何故有色 無色界護法
有色有種無色唯有 根塵執受無須 執受中一無色界何須
無色光明 故知第八 眾生眾生眾生若爾何故
異熟本生 了別無分別相者乃至器世間相等 補闕賴耶共相世界
間斷即是內外第二 所生器世界故云乃至器世界 譬如乃至發光
共相種子發光諸處 滿器世界了別賴耶 了別了別依止
賴耶一分執受一分 器世界器界一分了別賴耶 依止分之變為
了別執受賴耶 此外了別依止種子依止賴耶
了別無分別相者一切眾生賴耶一時一處 差別相同無分別賴耶
共業世界 受用無有間斷無分別非有情無分別根塵不分
有情有分復次賴耶 聰慧景云賴耶 自相眼識叢林一念眼識差別
知法自相賴耶一念 無量差別行解別知前事自相 故知賴耶一一行解行解
微細聰慧不能復次 乃至一味了別 正文三界
何故執受乃至命終 身為據實如此 還滅此處死生上界即此
未盡如何上界何故 上界下界此外上界此外器界永不有情
受用其外未必一有方便 時任境界若爾諸處
第四禪三災隨身生滅 生滅既是共相如何一切 時任緣故地理四禪
不明緣故為此 如何一有情感一處此外 有情眾生業力便
有別受用緣故有情 無勝此處若然一有 有情
有情 不可取地獄惡業生人 業感色界何故色界
地獄不善護法菩薩如何上界 下界無妨欲界人天何時業者
人天善感人天不受 惡感必定受生加以惡業 無妨名為美食如此
第八上界天眼通 眼根第八若爾如何 種子唯識緣故七識
何故不許上界色界繫第八見相變為
影像比丘淨土如意 所見見分色界 欲界狹小執受。 () 狹小廣大
種子執受以是因故 七識因果 論說欲界名為小心色界等心
名為大心大心云云 護法欲界 賴耶乃至非想五境補闕
緣於 欲界狹小色界廣大空處識處 賴耶種子而言無量
遍滿賴耶 遍滿無量識處遍滿 推求
無所有種子當地賴耶種子 微細執受非想心行種子 賴耶種子極微執受
器世界云何得知欲界云何應知 色界三藏第四禪向下 欲界一色如初靜慮世界
四天下梵王第二靜慮梵王第三禪大千界 梵王第四禪無量無量
第四靜慮所有疆界 一色欲界無量第三禪 無量一切故云無量
十方有無三界是故 三界身為身量狹小大小
十八界小說無色 無色無身何為名為 無色界約法大小未解
第八現行現行若爾 第八識三界種子不然功能
欲界狹小所生現行狹小如是 乃至無色界色界無量器界第二明相
第八五法 無力相應 不從加行
從前加行故此 五法若爾六識之中異熟捨受 此類能所
五法第八識 本質云何不同 行相五根六法
變為五根何者如實第八識若爾如何 不同行相見用
領納有別不同行相 無記補闕前已異熟 無記何須無記以次
不樂苦樂三性 無記 心所行相分別
三明 中有賴耶轉識二明 轉識賴耶賴耶
種子三性轉識即是因緣 生起增上緣 執持五根五識賴耶末那
依止故意識得十因之內攝受攝受三緣第八 第七見分第八種子故第
二義故作復次轉識 賴耶景云於現法長養 種子轉識賴耶由此因緣
轉識增長明了熾盛三性名言種子現行因緣因緣十因
起因現行種子同時 西方種子 種子生相
種子熏習 當來賴耶有分 種子
成熟引發 同時生滅 異時現行
第八識同生熏習第八 現行同時生滅中有一家 第五種子即此
賴耶即此剎那故知現行種種 現行若爾云何釋種子 念念生滅
剎那同生一家現生 同時種子中文第五 種子種子種子
種子相生即此剎那 即此剎那 即此剎那故此此處不同第四
轉轉中有 第二賴耶 三受三性
根本傍生有心 一時有心無心 如實無心有無
二識乃至一時不得末那 一識 () 末那識無漏 有成轉識賴耶
獨覺不退菩薩諸如來有心爾時有心賴耶阿賴耶識 末那識得知無漏設有
末那無賴即此何以 由此末那我見共相思量行相明知末那二空不得
有漏設有賴耶末那 以此賴耶末那無漏 而言有心無心賴耶一時
無想定無想異熟西方 無漏中有末那識道理 比量不得成立末那無漏意識
同時第六有漏意識有漏意識 同時第六無漏意識成法 羅漢有漏意識末那識
有漏意識不可羅漢 人執對法第二相違 一切不善無記
聖道現行滅定無學位即此 無心有心相違滅定無心聖道無學 有相西方末那
唯有人我無法即如對法三時現行 有心無心三性 滅定無心無心睡眠無想定
無想天滅定中有無漏無學 二乘人空第七人我 有漏無漏滅定
第七一切云何滅定 三時而言第七識 一切有名
有心無心無想定有漏 滅定無漏第二即此 一切時常對法三時不行
第七識人法二我二乘無漏 人執末那不行菩薩法空聖道 法執末那不行二時無人
法執二執無漏末那有漏 二執非人無法二空 無漏若爾何故一識
六言非唯不然更加二三 末那有時有無無言 無漏無人法執佛地論對法
所以阿賴耶以為境界 思量行相西方第七 第八見分相分種子前已
見分唯有無我攝論我我所唯有無我 護法以此第八
分為相分我我所 第八我家即是我所其中 無漏使意識
染污末那以為依止了別 解脫景云末那人法名為意識末那不得清淨末那
下文意識相見二縛自身 無量 即是相分其實名為無量
見分煩惱調柔性不能 安隱無量末那意識空無 解脫相違
中道理會決擇 賴耶俱起流轉何故 賴耶
末那俱起意識末那依止 因此有漏意識染污末那 人空中有末那亦即有無意識
意識染污末那依止故知 意識法空無漏意識了別意識了別人空中有
無漏有相了別 真如以此人執 有漏意識八識 解脫非唯意識
末那本地同時依止 未解相依行相 故第末那第八
第六法執名為 六塵 八識有緣境界
法執末那 人執法執二乘大乘 有漏依法有人
故第六識何以如此人執 性體識相法執不然不為 所行境相
末那第六識相所以無漏第七不順不為意解
景云五塵 一時 五識何故有意識
意識五識五識 有意識由此道理乃至賴耶七識相應三受
轉識相應景云賴耶明本識別轉識相應三受 轉識相應轉識那落迦
時而 三禪在意地獄 意地地獄地獄唯有苦受攝論
相應本地五識 中文一說種子 成熟樂受現行不然
第四種地樂受苦受 樂受苦滅其實苦受
地獄何妨段食相應 無妨攝論攝論本地地獄
苦樂一分有福 一分顯揚十七雖然三受畜生一分故知一分
第三賴耶三性景云西國自有賴耶 三性始終三性
一時六識尋求勢力 一時引起六識一念六識次第生意意識次第更生六識六識
意識無餘 上相賴耶七識三受一時 第二師說五識相續
三性賴耶西方五識 次第次第緣一有次第緣唯一剎那相續等流
眼識等流一類自相耳識 乃至不善相續 不善第八無記三性
五識一識無記可知第七 即是次第緣乃至等流五識 相續一念三性
究竟一剎那非一三性 即如等流耳識 乃至不善等流眼識故此
不善五識善惡意識 耳識不善眼識無能善惡不須
平等 二識剎那貪愛 一二剎那若爾
剎那五識貪愛 五識不得一二 一二剎那若爾三性
平等三性 第二釋疑賴耶轉識 俱起相應二明轉識俱起相違
三明末那 相違疑難 一行多心相應一行
八識三受一時俱起應得相應 轉識容受等心 有法
相應合為何以 眼識同法喻相應 必須俱起不同
不同相應不同三藏 眼識心法有所 眼根但是不得
五根但是境界有對有對 賴耶轉識三性三受 猶如心法
決定相違賴耶轉識三性三受 有相不同緣故眼識眼根不定 心法識相眼根
眼識不得相應不可全同 故云全同即是不可 何故轉識容受二種
轉識賴耶受性 捨受無記故云善惡苦樂 總合
故此容受苦樂 性別 轉識
第二一行唯一既有 相違則是經部薩婆多 例證第八一身
相違各異 心所法一身景云同喻俱起昔人明水波浪
轉識賴耶 外人一身八識互相
以是猶如論主 決定相違一身心識相違 心法立宗相違轉義
第八識非一有種 第八識 () 。不一 () 。水波鏡像
道理不得心所 差別相異波浪唯一 八識不得因果不得
一種成因 不成因果不得 生火道理即如攝論無著
六識別有有法即是一體二義中道 第三疑云如何各別
眼識 三識三明身識意識五結 大乘眼識一念青黃
色境青黃多種行解各異 相違廣說乃至意識 相違婆沙第三
論說眼識色有不了了別 當成實義四解
一色聚集一色 一識第四疑云如何賴耶無記 三性並不
末那隱沒散心定位 賴耶轉識相違 末那分別
我我所所為我所正義各別緣故 我見我家我所何以
一念二心第六一切 末那何妨見分 分為論文相應十九
相應第三何時世間 末那末那 中文未了
無心不解不定不違不善 決定六識 第五還滅
中有建立二明趣入 修習作意三明建立轉依建立 立宗一切所以者何問答
分別 第四一有根本器世間有情根本一切有情相望
緣故景云自身賴耶 根塵執持不變 根塵云何生苦
共相種子身處身根 其實但是器世界相貌有情 西方第八變為
護法不然第八 身見不共業感共相 增上緣變為
其他五根自身種子 眼識應從自身種子眼根
眼識之中隨一眼根身識 親生增上緣 第八變故變為
實根根塵第六 有情中有二業不共中有 中共不共器世界
受用中共衣物 有用受用不共不共不共不共不共中共
眼根不依不共不共根塵不共業第八 不共中共自身眼識
所見何況他人如何中共不共中共第八 不受相似受用
不共不共其外器世間 他用受用中有相似謂言共用 亦即
二師第八 第二眼識第八更變 若爾何者不然便
如此四者能持一切種子 現世苦諦前因未來 苦諦現在集諦
現識煩惱第二 趣入通達修習作意趣入通達 修習作意趣入通達
賴耶解脫決擇分 種子集諦流轉相違景云七方 便發心求解解脫分方便
順決擇分正是決擇分善根 生死聖道集諦本地分明 一向是非無學解脫分
名為流轉相違 未知三根 無漏道諦見道方便
見道未知知根別處解脫 三界決擇分無色 豈不相違西國
三乘無漏種子法爾發心八解脫 決擇就此種子 解脫分善根即是未知知根
三無漏根一向無漏道解脫 三界有漏三界生死不定名為順決擇分
無色解脫分若是 有漏十二支若是 十二支何故學無學
若是有漏二報十二支解脫分生死不能有漏 進退十二支十二支不得
名學五停心加行正是解脫 決擇分隨順順決擇分 解脫分聞慧解脫分
十二部經解脫分加行 解脫分解脫九地自有決擇 三藏無色若爾如何
現觀故知決擇分 色界方便決擇分五停心 散心欲界繫
四善根色界集諦勝軍解脫分 善根有漏方便福分
增長異熟果隨順無漏不能 苦果集諦即由無漏 現行方便有漏善法福分善根
增長第二世間所有善根由此 景云世間福分善根
加行達因 加行有漏福分明了第三由此 乃至成立景云福分
解脫分 增長成立解脫因緣 今世福分種子名言無記
功能善業勢力解脫分善根 成立成立即令 福分種子速成
第四由此種子善法 景云福分現行等流果福分增長福分
解脫分現行 善法福分善現若爾 念念
第五乃至異熟果景云 異熟果福分種子 現在等流果當來異熟果
福分善業解脫分 論主賴耶雜染 云何還滅一識
豈不相違論主引種若一解惑法相清淨種子 一識便薄伽梵十八界
由於賴耶有種種子 乖離第二三藏西國 叉子此間無食子西國
此間無名 第二修習作意 三乘未見見道轉識
諦觀修習作意未能通達阿賴耶識道理 苦諦阿賴耶識未知 轉識入道通達阿賴耶
入聲正性離生景云 名為正性凡夫性名為入見道 無邊生死入見道
離生西國真如名為正性離生為生 猶如不消
見惑為生見惑離生 菩薩一切法真如通達賴耶 二乘見道無我真如不得
一切法真如法界通達賴耶菩薩 通達二空真如心中了了賴耶 諸法聲聞見諦苦集
賴耶是苦集 賴耶名為還滅通達 阿賴耶種子賴耶名為還滅三乘
種子賴耶通達菩薩通達 後得智通達阿賴耶識 爾時觀察所有一切雜染
了知賴耶見分自身轉識自身 了別相分一切 種子度量
獨覺見道不論觀行 人執相似聲聞獨覺 轉識攝論菩薩
如實因緣如實因緣阿賴耶識 其實菩薩地阿賴耶 攝論三乘見道
轉識轉識中有菩薩 第八第八唯識見諦 本質第八唯識
見諦本質不若後得智 第六轉識本質 攝論本質此間影像聲聞
人影菩薩見諦已去 阿賴耶不然第八如何 聲聞不定
要得見諦大乘 未熟決定入見道 文約不定種子
一切苦二諦一法 漏盡得體三乘 菩薩二我
攝論如是一切 無二人我 煩惱菩薩二我
阿賴耶無異正解菩薩 二乘二乘見道轉識見諦了知一切菩薩地
第八轉識見諦 阿賴耶阿賴耶二乘自下第三 轉依中有轉依二明轉依
賴耶相違三明轉依何故 至當一切雜染景云轉依 轉依十地聖道即是賴耶
雜染種子轉依即是斷惑 通達真如法界 戲論根本
有為一切因緣 推事入理真如中舉一切有為
無法是故三界虛妄 一心諸法 遠方便不捨
受體相貌相次修空 性相空無我我所由此空觀 便得證真如真如
修習修習故而轉依金剛無礙 斷惑真如轉依無間 賴耶佛地解脫道由此
雜染賴耶賴耶 一切轉依 轉依真如二道
擇滅無為 擇滅由此真如所得故而 建立實法明相
相違賴耶賴耶轉依 轉依賴耶是故相違 四句相違賴耶受性
景云賴耶所生復生 受性賴耶一切 金剛心賴耶
以為隨逐賴耶 乃至景云賴耶煩惱 不生轉依不生可解
轉依聖道增上緣所緣緣建立 因緣故云應知但是建立 賴耶乃至得大自在景云
善法變化無記 自在轉依取捨三性自在不然取捨不自在第三轉依相中景云
賴耶乃至二種 猶如變化第二轉依大乘 小乘轉依阿羅漢
猶如變化變化有相煩惱無學大乘受用身 已滅不得
大乘化佛相得十九出家 三十成道煩惱五十年中 變化立宗所以者何問答
所以二種當來 苦因便有身現在 因故十二支
於現法中一煩惱便現法一切 現在一切便 現法唯有暫時
第二可知 迴心大乘通力 即由通力變化通化
不如可知上來決擇 心意識自下第三 大乘所立道理二乘勝義
勝義諦上來大義賴耶 末那四惑相應有心無心 六識總結建立心意識
經論三界清淨心意識 賴耶入心末那 修學心意識
自下一一同體心意識處所六識 意即起名上來初心
一有第二自下第二成就 景云無心睡眠凡夫 欲界六識無想定色界
滅定三界無想天五百 此等不成無心 暫時轉識不行不成轉識
地中多時云何 賴耶無心睡眠 轉識實有多時
處所時節不定 何時逃難何者 不定
睡眠絕後解釋 諸位起名不成賴耶 不成不同不為
道理一切無漏不行即非 賴耶四句轉依 金剛賴耶故知九十
賴耶第二羅漢一種 賴耶不成羅漢獨覺愛種 不成不退菩薩不成諸佛如來
不成對法第二 賴耶諸法種子有情 我愛阿賴耶
不捨第一偏句滅定 第三第四 無意識何故不論
第二偏句中有 法執二乘 現行愛現
非法法空第三 習氣二執如來不退不退增進
初地不退不退不得 煩惱有漏轉識無漏 賴耶二乘大乘異熟
乃至大乘金剛二乘無學 二乘畢竟如來第四 如來不退菩薩如來
無餘依涅槃轉識第七 菴末羅無垢識佛果 異名自下第三問答本地分說
五識意識自性 自性問答自性而言十八界 皆是自性因緣六識自性建立
根塵六識建立 復次六識有了別自六識 迅速轉變依託根境
不可隨緣多種一眼 乃至一定自性建立 多生
自性不過六識六識不共共通二識 眼識不生一色有餘眼識
根境自相起更 建立第二復次一識 自性建立一識種種差別
生起無著師徒八體 各別攝論 學徒一識
以此上來十門 一心意識自下第二辨識遍知 師說第二問答開列三業
勝利相中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