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Commentary on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論記

Scroll 1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論記卷第十四 (之上)
遁倫

[0615b16] 第五十三

[0615b17] 十門第七即是決擇眼識 表色耳識意識可通 決擇六識相應
三性三業律儀三業 業相假實復次云何 補闕
相分出體三性意思起色 語業意業根本同時 意業相分見分出體
本意名身語表業前方便 意表無表業欲界不善 相分見分三業
種子相續遮止 現行滿如此業種 成就希望業種 相應
七支一念七支 小乘說道定律隨心起滅相續種子相續不得隨心
起滅菩薩淨戒身語意相分 出體無表業就業本期 已去增上乃至菩提
分身色聲表示意思喜怒 相分見分 百論意表業者
不能表示所緣境 語表業表示意表業者 相應無表業其二
起身善惡表示名為 異性不能 語業立業
表示善惡名為定律 起滅不能隨事有所表示無表業 道理有種
意表業者名為功能 善惡有所 有所亦稱種子
業者種子現行不能所有 虛空等 無為如是二十四相應法皆是
假有第五十二 種子皆是相應 假有前言種子種子假實
業種子種子 相應未盡種子建立無想定 無想定三不相應便決擇
業道尋伺意地 身語意十不善業道景云 邪見何故
身語意三業十不善業道 意業邪見同時相應 語意十不善業道道理意思三道
業業非道業種子 現行增上由此種子 增上生起所有染污
聖道對治稍異以下 善業遠離故知 現行不遠不善
業者景云遠離語表業 起身云何得名語表業 作善爾時無身二業
爾時一意 意思善業無有 業者隨轉
薩婆多威儀四塵工巧五塵 大乘三性 不善加行
異熟生不能變化 何故不論大乘利樂 種類嬉戲威儀種類
不論表示乃至意表 景云三性意業顯示 內心三性意表
意表二種 表示語業有意 如是
意表見分自證自證作證自證乃至自證 所知意思意表
下次假實景云小乘一剎那 身業其實相續 名身一念實業識相
意識影像 正量部色法相續一期四相 名身剎那剎那生滅
相續此處非一實法無生 從此不滅 實體薩婆多
別有申時有別不然唯有異熟色身此處變易 別有唯有
語音語表業薩婆多語業語音語表業 不同小乘三性唯有發起造作
意表業者意業意業 即是而是假名別有 名為何以乃至道理
正量部剎那無行 諸色剎那色蘊 鈴聲鈴聲共許
無有剎那 剎那極成 作用不可得
實行動作薩婆多極微 作用實性 作用三業不可得
行動隨一 不許眼識言行 不可得
不知兔角意業三性 作用律儀三業分為律儀二明律儀
明處第四問答中有 體性何故律儀即是 不善律儀處中方名業道三藏
律儀業道景云律儀體性 不善不信懈怠妄念 散亂相應
戒名律儀有所了別狂亂律儀 受事律儀不同
一生律儀未必 必須受事活命 欲樂受事
律儀忍受律儀 三藏受事意地不信 七支方便所有種子
根本業道不善根不善根 成就處中 不信受事發起
賴耶中根本業增長爾時 成就根本律儀律儀 如是何人領受
律儀乃至下文 念念增長不善 二十第三乃至
律儀有所了別自發 以此活命律儀 律儀餘下一一配屬大乘律儀
有所了別自發不期 父母律儀律儀 軌則律儀軌則
則是尸羅相似 初發心律儀發心 加行道未決定
是故發心中品無間道 成上但是三不善根
七支廣大不善 行事發表 成就不善根
行事不善根 律儀七色業道七色業道 律儀不同薩婆多處中
業道增長剎那剎那 七支倍增增長體性景云 中邪六法現前以為
業道種子毘曇中有四緣 大乘處處未見律儀理則三緣十惡業道
不善根不信戒體處中受業 即由現行出體
種子五根不信其實十法乃至 如下律儀第二律儀
上來律儀一期時節 七支七支增長時節受戒命終 四時大乘不受
名為五時乃至 律儀明知意業 尸羅尸羅清涼行惡
清涼故我尸羅即是尸羅 不善 如今過失律儀
尸羅行惡尸羅 惡行名為 惡見名為分別善惡分別
清涼清涼 律儀差別三明 體性四明問答相違
律儀體性善思 種子 十善業道五蘊
差別差別問答 受者一者出世中心 律儀不如差別
律儀自然苾芻 律儀景云自由通明 日夜苾芻律儀
七眾日夜以為出家五眾 苾芻律儀在家近事近住近事 近住出家五眾
非一受者黃門所能 苾芻苾芻外人發戒時節出家 五眾第三羯磨沙彌沙彌尼
在家眾三歸出家二眾 苾芻在家自然 三歸菩薩戒自然
出家二乘 自然 受者淨心不依戒師問答
二種所謂慚愧 第二受戒
七支七支 自然受者唯有意表不以 方便方便七支
有無不從無身自有 禮佛發言豈非無身無身
行事 互相一切作法重病不能動身有無
不從自發唯有為此 慚愧二法
是故不能他方 受戒為此差別 遠離第三
體性六法律儀遠離 現行律儀 從此六法十善業道
景云初小分離十惡行為三十 惡行下品 品名品名
三十辨別自行 行人所生從前 經部一二
發戒律儀一時 律儀處中 受別分離
而言 中有 初三
第三自語分為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