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ine of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師地論略纂
Scroll 4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 (論本第九第十)基撰
[0049c19] 業九門中。第五業門。不說士用果者。離三果 外無別增相故 與異熟果中。唯言於那落 迦受異熟果。對法第七。及因果經云。於傍生
餓鬼那落迦。受異熟者。彼據下中上三品殺 業所受異熟。此唯據上品唯言地獄。又此舉 一。彼具言之。亦不相違。
[0049c25] 等流果中。壽量短促下有十句。十惡業道如 次別配。果似於因名等流果。壽量短促。實增 上果。假名等流 邪見等流。增益癡者。對法
論說。諸邪見者癡增上故。成業道者。唯增上 故。問若爾何故業道稱邪見。得果號癡增。答 癡增始邪見。邪見必癡增。邪見必有癡。有
癡未必有邪見。業道舉能依言邪不說癡。得 果說所依言癡。不說於邪見。二門影略說。令 知業道唯邪見。癡通於鈍行故。不稱業道。
[0050a05] 增上果中。此依一物以辨十果。對法依眾事 以辨十果。故二不同。義各別也。此有十句。 亦依業道次第別配。不便宜者不順人心。
[0050a08] 八欲解中分四。初對緣身財。次對緣悲田。次 對緣敬田。後對緣恩田。
[0050a10] 五無間業中。第六十說。一是虛誑語。謂破 僧。四是身業。於中三為殺生。一是殺生加行。 謂出佛身血。隨應即以身語二業。而為自性。
一僧破。即以所破僧身。不相應中不和合為 性。無覆無記。依異熟識。於法輪等不和合 故。能破體者謂虛誑語。從果為名名破僧。二
是比丘。非在俗。三見行。非愛行。四淨行。非 犯戒。言不威肅故。五破異處。非佛前。以諸如 來難輕逼故。六破愚夫。非聖者。七忍異師聖
道時。謂五法是道。八正非道。八必不經宿。破 法輪僧。能障聖道輪。壞僧和合故。九破法輪。 唯此洲有佛故。破羯磨通三洲。有教故。十破
法輪。極少九人。所破分二部。能破為一故。破 羯磨極少八人。分二諦故。多亦不遮。十一初 成道。後將入涅槃。及見戒皰由未起時。未立
止觀第一雙時。佛滅後時未結戒時。於此六 位無破法輪。除此餘時方可破僧。俱舍頌言。 初後皰雙前。佛滅未結戒。於如是六位。無破
法輪僧。此乃化土有此事。報土或有。阿彌陀 佛調達名寂故。或報佛無。化阿彌陀有。薩婆 多師。將佛有宿業怨對故有。大乘示現。此五
逆中。害父害母壞恩田故。餘三皆是壞福田 故。由此成逆。三乘通故。薩遮尼犍子經所說 五逆。與此不同。唯大乘有對機別故。亦不相 違
此五逆中破僧最重。壞功德法身故。障 人天解脫道故。入聖得果離染漏盡。皆悉被 遮。乃至大千法輪不轉。天人龍等身心亂故。
定招無間一切大罪。次出佛身血。次殺阿羅 漢。次母。次父。後後漸輕。諸廣義門。皆如俱 舍第十八說。
[0050b11] 無間業同分者。謂無間業同類之罪。謂污阿 羅漢尼及母。是害母類。打最後有菩薩。是殺 父類。或於天廟等行殺。或於委重所損害。或
於貧苦困。施無畏已返害逼惱。是殺阿羅漢 類。劫奪僧門。是破僧類。破壞靈廟等。是出佛 身血類。或總攝類不須別配。俱舍與此不
同。彼云污母無學尼。殺住定菩薩。及有學聖 者。奪僧和合緣。破壞窣堵波。是無間同類。從 修相妙業。名住定菩薩。彼可殺之。今無此事。
其最後身菩薩。定無殺者。故此稱打。殺有 學聖雖是逆流。攝皆不盡。但是此中殺阿羅 漢類。三義之內第二義收。耆舊類攝故。
[0050b23] 僧門者。因僧所由。諸所有事。如知他與僧物。 自迴入己等 靈廟者。殿堂也 窣都婆者。 此云高顯。浮圖等也。各舉一名。俱是佛事
對法論說。五無間業等。是順生受業。何故此 中名現法果。此中據行逆罪故。現被殺等故。 名現法受。彼依次生墮無間等名順生受。亦 不相違
問順現受業。不感總果。豈五無間 業。受別果耶。答由加行業。受現別果。由根本 業。受當總果。非由一業現後俱受。從初為名
名現法受。則非五無間不招總果。即由此義。 對法論說。造眾多無間業者。所感苦具眾多 猛利。頓受眾苦。訶怨心經云。由無間業。於那
落迦中。數數死生。受大苦異熟。般若法華等 經亦言。由謗經故。從一地獄生一地獄。從初 為名。皆順生受。此亦如是 問殺獨覺何故
非逆。答少故不說。即阿羅漢類收。
[0050c10] 供養慈定等得現果者。依初出位。如初出慈 定。無諍.滅定.預流.阿羅漢果亦爾。非久出 後。不說獨覺。少故略之。其實亦得。一來不
還。非初得聖故不說 問何故但說慈定。不 說悲定喜定捨定等耶。答喜捨劣故。悲通散 故。於與世間出世間樂。慈等勝故。無諍等亦
爾。內證真無諍。外必息諸煩惱。勝願智等。故 不說餘。
[0050c18] 於學無學僧所者。對法論說。佛為上首僧。謂 對佛前諸所有僧。或是佛弟子凡聖學無學 僧。名佛上首僧。此言僧故非是別人。
[0050c21] 與他增上果等中 謂亦由受現法果業者。謂 不但由他。亦由自現業。謂佛住處令生安樂。 眾生見佛供養為業。佛令無苦得安樂住。處
勢力故。攝餘眾生。皆得安樂。輪王勸化行 十善業。眾生隨行得樂亦爾。慈定菩薩。運心 與樂供養獲安。亦復如是。由他增上。自現業 熟便得現果。
[0050c28] 業天者。即世人多以為善惡由天。理實由業。 說業名天。初由悲故。後起慈心而與其樂。故 唯言慈。
[0051a01] 損益門有八者。初七即是身三語四。如次配 之。第八合是意三業道 助伴者。親友。
[0051a03] 第六業增上有六。初一利相。第二勤相。
[0051a04] 第三自性中。初語四挍量。次身三種。後意三。 從輕至重。總挍三業。別量十業。業道中先色 後心。色中先重後輕。諸色業道皆先重後輕。
意業道中。先輕後重。作法不同。亦無過失。
[0051a08] 然三罰業。意業最重。五僻見邪見重。五無間 破僧重。所望別故。今此明業不望無間。故語 業輕。理無過失。
[0051a11] 第七業顛倒中 殺生相似同分罪者。加行 業道似根本故。此有二例。一殺情。二殺非情。 並是於非彼作彼想故。無根本罪 執受顛
倒。但言乃至綺語。不說意三業道者。身語七 支通戒性故。共所知故。色易執故。上明無罪 亦無施與受齋修福下。無福田起邪見故。 作此執。
[0051a18] 第八業差別中有二。初列前四位業名。後隨 列別釋。列位有四。一有五種二門。二有十種 三門。三有一種四門。四有一種五門 作業
者謂若思業若思已所起身語業不作業者乃 至身業語業者。審決二思名意業。動發勝思。 名思已所起。身語二業。或動發勝思名思業。
此思所起身語業。名思已所起身語業。此解 與對法同。彼云思業。謂福非福不動業。思已 業。謂身語意業故。此作業通加行根本業道。
表無表業。未滅未捨名作業。即二業種子。加 行根本表無表業。已滅已捨名不作業。不成 就故。無勝作用故。此備法師釋 景法師云。
任運所生。非業道攝。諸善惡業。及無記業。名 不作業。若根本業道。加行所生諸善惡業。名 作業。今釋者。加行根本諸表業。名作業。有起
作故。諸無表名不作業。無起作故。此通三乘 表無表業。故不說意。
[0051b06] 增長不增長業中。八自性無記業者。謂善不 善。非業道攝。中下品性。非三性中無記性也。 自體不增名無記故。或三性中無記之業。
[0051b09] 九悔所損業者。八十九說。諸作不增長業。若 無追悔。不修對治。可當受果。名增長業。若追 悔等名不增長。或先增長業。由追悔等。如未
生怨。名不增長。不追悔等名增長業。第六十 說。依未解脫者。建立定受業。故解脫者起道 伏斷。對法論說。有五種故思造業。一他所教
勅。二他所勸請。三無所了知。四根本執著。謂 三毒蔽心猛利執著所起諸業。五顛倒分別。 謂勝無罪所行惡業。於此五中。根本執著。顛
倒分別。若作若增長。非不受異熟。重故。餘三 雖作而不增長。不必受異熟。輕故。彼論釋。作 者。謂起造諸業令其現行。增長者。謂令習氣
增益。彼說故思業。但唯有五。此中通說故思 不思。故有十種。此中第二。即彼第三。此中第 七。即彼初二。亦不相違。彼論後二。增長業 攝。故非十收。
[0051b25] 故思業者謂故思已若作業若增長業等者。 此中故作或增長。名故思業。非故作或增。名 不故思業。對法明思業思已業。初是福非福
不動業。後是身語意業。與此不同。又彼論 說。故思業有五。如次前說。與此相違。通增長 不增長。故此依殊勝強思。當定招異熟。名故
思業。彼依但是故思所作。非任運業。通當得 不當得果。皆名故思。所望別故。亦不相違。
[0051c04] 順定受業不定受業者。即前故思業。當定招 異熟。前不故思業。當不定招異熟。對法論說。 決定受業者。決定有三。一作業定。由宿業力
感決定身。於此生中必造此業。期限決定終 不違越。佛等神力亦不能制。二受異熟定。即 此所說順定受。業果定當受。時未定故。三分
位定。謂順現受。生受。後受。分位定業。此中 義顯。若業道攝業名順定受。加行後起。通定 不定。若未悔未解脫名定業。已悔已解脫名 不定業。
[0051c14] 已熟未熟業者。過去及現在正生果業。名異 熟業。未來及現在當生果業。名未熟業。上明 五種二門已。
[0051c17] 三性業中。有覆無記業。亦名無記業。非三善 根三不善根為因緣故。
[0051c19] 律儀所攝業等者。別解脫律儀。對法論說。即 七眾所受律儀。出家五眾。及近事近住。由出 家者盡壽遠離惡行欲行。由近事者盡壽離
惡行不離欲行。由近住者不能盡壽離惡行 欲行。故別解脫三類建立。
[0051c24] 或靜慮等至果斷律儀所攝業者。靜慮者。色 界四靜慮。等至者。四無色。果者依靜慮無色。 所修生功德。斷者。即靜慮無色相應現思。遠
防欲界諸犯戒非之斷戒也。果即是斷戒。果 之斷也。體即定生律儀三乘通身語大乘兼 意業有釋斷者即是無為性戒。果是定生律
儀。今此解業。既言果斷不言斷果。斷非無為。 如前說善 或果與斷二俱戒體。故雙取之。 唯初未至有斷對治。上諸地中。成遠分斷。此
依有漏定生戒義。決擇分說色界有。此通無 色有。對法唯依色界建立。彼自會云。以無色 界麁色無故。略不建立。
[0052a07] 無漏律儀所攝業者。謂見諦者。由無漏力所 得遠離性。即道共戒。如表無表章廣說。
[0052a09] 不律儀中。讒 刺 者。唯行讒儜。譏刺於他。以 求活命。不良之類。恐喝之輩 斷獄者。西域 別立斷獄之人。求財活命。此有十二對法有
十四。此無彼三。一獵鹿。二捕魚。三害牛。彼 無此一。謂斷獄。涅槃經中說有十六。牛羊猪 鷄。為利故養肥已轉賣。為利故買。買已屠殺。
即為八種。捕魚。捕鳥。獵師。劫盜。魁膾。兩舌。 獄卒。呪龍。復為八故。無此斷獄縛象。雜心說 十二。屠羊。養豚。養鷄。捕魚。捕鳥。獵師。作賊。
魁膾。守獄。呪龍。伺 [狂-王+(山/鳥)] 。屠犬。諸文不同。但說 損害意業弘廣。以自活命而為本業。皆不律
儀。略舉爾端。非唯爾所。不爾專行殺馬驢等。 豈非彼耶。具支多少。得捨因緣。亦如別章 處中業等有表無表佛成不成。皆如章說。
[0052a23] 施自性者謂思所起能捨所施物身業語業 者。對法唯識俱取三業。思并無貪為性。今以 無貪說為因緣。以思說在等起門中。故自性
中取身語業。據表外彰。三乘通論。故唯身語 不說意業。戒自性中。以三業為性。故言身語 業等。如唯識說。受菩薩戒故通三業 依處
通情非情者。性戒遮戒。隨其所應。通依二故。
[0052b01] 修性自性謂三摩地者。其四無量。慈體無瞋。 悲體不害。喜體不嫉。捨即三善根。善捨數也。 今從所依故定為體。如無垢疏第二卷。
[0052b04] 依處者。即所緣三界有情總為三類。一無苦 無樂與樂名慈。二有苦拔濟名悲。三有樂助 喜名喜。於初類起離癡想。於第二類起離瞋
想。於第三類起離貪想。平等令離惡名捨。此 舉慈境等取餘三。此各有三。如餘文說。
[0052b09] 福業謂感善趣異熟等者。福業於人天受總 異熟 及順五趣受者。四趣受別異熟。其地 獄中。受等流果相似別報。總言順五。有義不
然。成唯識說。餘處說彼有等流樂。應知彼依 隨轉理說。故大乘中。彼無善果。由善業故受 苦輕微。名為得果。更無別報。不同小乘地獄 四塵許善業感
又釋。此依數通說五義。別 唯四趣 又釋。離非天為一。合成六趣。故說 善業順五趣有。地獄實無。
[0052b18] 順不苦不樂受業中。別報唯第四靜慮已上 業者。此有二義。一云。三定已下有別報受果。 此及對法不說有業者。據多分善業感樂受
果。少分善業感捨受果。故略不論。不爾何故 下地善業不得彼果。二云。三定已下無別善 捨業。第六識中捨果寂靜。下業麁故。善但招 樂故無捨果
問下善業麁不招捨果。第八 捨果下業不招。答總別異故不應為例。
[0052b26] 順現法受業等中。此及對法皆說有三。從初 為名。現唯別報。餘通總別。前說有二。謂定不 定。第六十卷說有四業。一異熟定。二時分定。
三二俱定。四二俱不定。顯揚十九說有五業。 一現法受決定。二生受決定。三後受決定。四 受報決定。五作業決定。不依於時但論於報。
故唯二種有定不定。若論於時與報合說。業 但有三。不越此故。時報相對合離有四。不說 別時。但總說故。唯依時及果并作業定。說有
五種。除不定故。文雖有異義理無違。所望別 故。
[0052c08] 學業者謂若異生等者。謂諸異生。發三乘心 解脫分善已後。皆名為學。學業通有漏無 漏。無學亦爾 非學非不學者。未發心前諸
異生位一切諸業。六十六中。唯說聖者以為 有學。證勝得故。此據所依合而為論。學者生 得善等。亦名為學。不爾便非。不順彼故。
[0052c14] 見所斷等業中。唯說惡趣不善業是見所斷 者。此據引業。若兼滿業通五趣故。故論云 等。五十三云。往惡趣行。唯分別起煩惱能
發。三惡趣中引滿二業者。分別起故此偏說。 非人中感別惡業非見道斷。亦非俱生不感 惡趣。無想定等雖亦見斷。非離縛斷。故此不
說。或等言攝。如唯識論第八卷疏。對法第四 等解。上明十種三門業已。
[0052c22] 黑黑等四業中。非福業名黑黑。謂三惡趣總 業及五趣別惡業。其不動業名白白。謂色無 色界總別善業。其諸福業名黑白黑白業。謂
欲界人天總業。及順五趣別善業。善為不善 之所怨對故名黑白黑白業。由未斷黑業故。 其福業得此名。設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