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ollection

Notes on the Viṁśatikāvṛtti 成唯識論述記

Scroll 10

Click on any word to see more details.

成唯識論述記卷第十()
沙門

[0573b21]修習云何

[0573b21]修道見道初地地心修道地心相見地心乃至
十地金剛無間道修道

[0573b26]便證得轉依

[0573b26]初地出心究竟金剛俱生法執無學位便轉依

[0573b29]菩薩從前無分別智

[0573b29]略釋初中三句位於究竟便轉依十地修道無分別智 
轉依生起下文非唯修習

[0573c07]遠離不思議

[0573c07]遠離取名無得遠離不思議 一智所能無得見分

[0573c11]戲論不思議

[0573c11]一智無有分別有分戲論後得智戲論有漏分別戲論偏執名為戲論後得智戲論
二障無分別智名為妙用不思議無漏智離過生死名為妙用不思議文中

[0573c19]出世間無分別智

[0573c19]第二無分別智二義世間無漏不然出世

[0573c22]

[0573c22]第三所知障重者重地煩惱障
重者金剛煩惱十地無分別智金剛心煩惱十地中斷所知障總合
二種究竟金剛金剛轉依

[0574a01]廣大轉依

[0574a01]十地究竟轉依第四中有復次即為

[0574a04]轉依

[0574a04]第一二果攝論果斷分解轉依無性第九等同
轉依名為轉依 他事執著正理轉依無性
依止轉依合為轉依言依起名轉依流轉還滅所得所得
有漏有漏別有名為

[0574a16]即是

[0574a16]第二即真迷悟

[0574a18]愚夫顛倒證得

[0574a18]真如涅槃涅槃即是真如雜染涅槃而立能所金剛心證得

[0574a22]法身

[0574a22]菩提安樂解脫身牟尼牟尼雜染菩提唯識
牟尼法身七十八中說二乘解脫身三乘平等平等第一菩提轉依解釋

[0574b01]上來略釋自下廣解

[0574b03]云何證得二種轉依

[0574b03]所得

[0574b05]十地證得

[0574b05]十地 十勝行 言重第一 真如觀照
因故二種轉依證得轉依多種且說修習故此最初十地十勝行十如
十地分位修行十地十勝行即是無得不思議出世間智有所
有所真如轉依未名圓滿因位三句即是漸次悟入 二種轉依證得所得
第四悟入第二

[0574b23]十地大喜

[0574b23]第三次第廣果中有十地中有別名體性
聖性聖性無漏無分別智五蘊種子聖性異生性二障聖性三乘功能名為
分別二種異生性俱生二障非凡無漏聖性凡夫無漏聖性未能分別聖性名為無漏
性能名為聖性 若爾無漏聖性不能分別 不然性能聖性
名為聖性隨一二空現行世俗聖者菩薩大士聖性二乘小人聖性二空二乘一空
非空二乘自利大士聖性二空因故大喜此地
菩薩聖性二乘 若爾菩薩何故預流對法第十四菩薩預流不住
道一預流不成出生非一有無不還安住靜慮欲界十地論第五菩薩
欲界不退靜慮對法第十三菩薩無色界靜慮相應靜慮欲界色界證得威德菩薩受生利益安樂有情無色界成熟有情
靜慮由此菩薩善巧迴轉瑜伽顯揚非一由此不還何故阿羅漢
第三至此由此初地菩薩預流預流攝論第七唯有二利
無性初地相應相應十地論第一無上二利證聖多生歡喜
二空獨有四十七此地決定四相發心發起精進淨修餘地修治
善根受生威力十地第一第二第三廣解瓔珞經十地不及此地最勝大願論說

[0575a15]離垢地煩惱

[0575a15]初地犯戒所以十一二障

[0575a18]尸羅別解脫第三始發離過此地滿加行根本
加行世親攝論性戒成就如初性戒犯戒遠離何故
性戒地中微細過失性戒初地菩薩不同初二妻孥性罪遮罪第二
瑜伽第四十八十地第四已去不能

[0575b02]發光地

[0575b02]此地勝定三摩地三摩鉢底無性靜慮等持無色等至等持一境
等至正受現前陀羅尼總持總持一法二義此地遲鈍
此地大法總持教法殊勝名為大法總持無邊總持
大乘定力十地法顯 何故十度修禪三福 此地
十一解釋

[0575b16]

[0575b16]第六俱生身見一切世親一切根本煩惱隨煩惱灰燼十地煩惱
菩提分法皆是菩提分法

[0575b22]難勝地至極難勝

[0575b22]世親真諦無分別諸世間等智有分二相相應無性真俗互相
引發共相和合相違以前不如難勝相應境相名相一念二智起名相應一念二智
地中未能同名相應以前地觀二諦差別差別真俗名相第二廣說
差別故此真如差別

[0575c06]現前地現前

[0575c06]十二諸緣最勝無染現前無分別世親
十地般若波羅蜜多大智現前

[0575c11]遠行地二乘

[0575c11]世親此地功用究竟一切不能動搖無相十地無相功用究竟過世二乘出世間道
此地過世二乘道者地中有緣染淨無二有所現行生滅流轉還滅未能空中勝行此地遠離空中
二乘世間不能

[0575c20]八不動地不能

[0575c20]相者功用無性一切一切加行不能此地第七一切不能現行不自在任運有加
煩惱第八地中任運不依加行功用煩惱差別十地純熟無相無間不動此地已去明知無相非有

[0575c28]至善說法

[0575c28]無性最勝無礙解最勝即是世親無性無礙解自在了知一切法
無礙自在通達一切義理無礙自在分別一切言辭無礙十方其所自在此地最初證得未曾無礙解 
十方十地無礙說法成就利他行

[0576a09]法雲地充滿身故

[0576a09]無性一切法一切契經真如一切法共相境智譬如陀羅尼門三摩地猶如淨水智能
含水功能虛空如是法智廣大無邊二障二障
清淨充滿虛空如是法智出生無量殊勝功德充滿身故世親充滿周遍十地第一大法具足自在法雲地第十二
遍滿八相成道度眾生萌芽此地如是受法王位太子王子自在由是智障不自在佛地十地第十二
此地大寶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莊嚴
過於一切世界境界因相出世善根所生懷孕菩薩十位不能瑜伽
十八不能第一別名十地

[0576b03]如是十地以為自性

[0576b03]以為無性法無我分位真如分位有分所以
依持生長四十七攝持菩薩受用居處即真名為
攝持即是實法實法第二出體

[0576b11]修行名為

[0576b11]四十七攝持菩薩即是生長即是真如正智生長依持真如生長
言行所生增上緣自從種子功德行為攝持功德因地功德所得 
功德第三地名瓔珞經一切功德生成一切因果無性諸菩薩此地
修習現觀離過菩提分觀察觀察緣起無相功用功用得勝灌頂除滅所知煩惱障
故此十地何以真如乃至廣說不能顯揚第三讀者

[0576b29]十勝行波羅蜜多

[0576b29]第二勝行中有十行波羅蜜多中有十三

[0576c04]法施

[0576c04]對法第十二十八任持任持無畏任持法施善法任持攝論第七
無畏次第攝論善根無畏次第不同無性第七現有
波羅蜜多財施無畏施法施對法財施無畏施一切六法世親金剛相違
資生無畏中一二三修行如次七十八三十九無畏無畏
廣解不能財施豺狼無畏施法施可知

[0576c19]饒益有情戒

[0576c19]律儀戒任持攝善法戒菩提任持因故饒益有情戒大悲任持律者法律
無性不善遠離防護受持律儀即是律儀戒世親無性律儀戒依持建立其餘二戒
是故安住律儀戒建立攝善法戒諸佛得益有情無罪利益七眾一切佛法第二有情
三戒七十八不善轉生轉生利生

[0577a01]法忍

[0577a01]對法不捨有情任持便於受苦捨下任持下劣不能受苦法忍
無生法忍任持世親無性有情成熟受苦成佛寒熱能忍無退法忍
依止處甚深廣大七十八

[0577a10]精進利樂精進

[0577a10]攝論被甲精進解經對法善根方便任持七十八攝論
精進解經